一种轨道衡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40268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衡器系统,包括四道衡器基坑、排水清渣系统以及设置在四道衡器基坑内的第一轨道衡器,所述排水清渣系统设置在四道衡器基坑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系统方便实用,在清理煤渣的时候不会影响地面装车发运工作,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安全的环境,极大的减轻了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衡器系统
本技术涉及轨道衡器
,具体为一种轨道衡器系统。
技术介绍
在煤矿行业中,将煤矿运装车称重系统称为轨道衡器系统,对此采用了深基坑轨道衡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轨道装车站装煤期间会有部分洒落煤沫,尤其是在装车超重时还需要进行人工铲除部分煤炭,在此过程中会有大量沫煤沿轨道衡器两端的连接缝侵入衡器坑基内;如果遇到阴雨天气,更会有大量的雨水夹杂着沫煤侵入轨道衡器的坑基内,在雨量较大的时候,坑基很快就被雨水灌满,淹没衡器的传感器和通信电缆,导致衡器失准。以往我们通过在衡器接缝处覆盖旧皮带、人工清扫、人工泵水的措施维护衡器坑基和衡器主要部件,但是在阴雨季节,维护和清理的工作量较大,且在衡器坑基内清理人员难以站直身体,工作强度大,还存在着碰撞的安全隐患,严重时会影响煤炭发运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轨道衡器系统维护和清理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都较大,同时,工作人员在清理中还存在着碰撞的安全隐患,严重时会影响煤炭发运工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衡器系统,包括四道衡器基坑、排水清渣系统以及设置在四道衡器基坑内的第一轨道衡器,所述排水清渣系统设置在四道衡器基坑内。优选地,还包括三道衡器基坑以及设置在三道衡器基坑的第二轨道衡器,所述三道衡器基坑设置在四道衡器基坑一侧,所述三道衡器基坑的深度小于四道衡器基坑的深度,所述三道衡器基坑通过通孔与四道衡器基坑相导通。优选地,所述通孔一端设置在三道衡器基坑底端,另一端朝斜下方方向斜向四道衡器坑基。优选地,所述排水清渣系统包括泵水系统、接渣槽以及排水沟,所述泵水系统设置在四道衡器基坑内,所述接渣槽设置在第一轨道衡器接缝处,所述排水沟设置在四道衡器基坑的一侧,所述泵水系统通过排水管连接至排水沟,所述接渣槽的一端连接至排水沟。优选地,所述四道衡器基坑、排水沟以及三道衡器基坑的内壁均由混凝土浇筑成型。优选地,所述接渣槽一端的槽口处还设有高压水管,所述高压水管上设有控制闸阀,所述高压水管远离接渣槽的一端连接有高压水箱。优选地,所述接渣槽为U型槽,所述接渣槽远离高压水管的一端朝斜下方方向斜向排水沟。优选地,所述四道衡器基坑底部设有沉淀池,所述排水泵设置在沉淀池内。优选地,所述泵水系统为自动泵水系统。优选地,所述排水沟连接至煤渣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排水清渣系统的设置,使得四道衡器基坑内的水不定时排出,仅需偶尔进行人工清理,工作量降低,减少碰撞的安全隐患。2、通过通孔将三道衡器基坑和四道衡器基坑相连通,使得三道衡器基坑所有积水会自然流淌至四道衡器基坑内,彻底实现三道衡器基坑无积水。3、通过接渣槽的设置,实现对装车时洒落煤渣进行汇集,并通过控制闸阀的打开,将接渣槽内的煤渣冲刷至排水沟。4、通过将排水沟连接煤渣池,使得清理煤渣的时候不会影响地面装车发运工作,更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安全的环境,极大的减轻了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轨道衡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三道衡器基坑,11-第二轨道衡器,2-四道衡器基坑,21-第一轨道衡器,22-沉淀池,3-排水清渣系统,31-泵水系统,32-接渣槽,33-排水沟,4-通孔,5-排水管,6-高压水管,61-控制闸阀,7-高压水箱。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参阅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轨道衡器系统包括三道衡器基坑1、四道衡器基坑2、排水清渣系统3以及设置在四道衡器基坑2和三道衡器基坑1内的第一轨道衡器21和第二轨道衡器11,所述三道衡器基坑1设置在四道衡器基坑2的一侧,所述三道衡器基坑1的第二轨道衡器11直接固定在三道衡器基坑1的坑底,所述四道衡器基坑2内的第一轨道衡器21通过支座(图中未标注)固定在四道衡器基坑2的坑底,所述第一轨道衡器21和第二轨道衡器11均为市场上能采购到,本实施例中,所述三道衡器基坑1的深度小于四道衡器基坑2的深度,所述三道衡器基坑1通过通孔4与四道衡器基坑2相导通,进一步的,所述通孔4一端设置在三道衡器基坑1的底端,另一端朝斜下方方向斜向四道衡器坑基2,使得三道衡器基坑1内所有积水会自然流淌至四道衡器基坑2,彻底实现三道衡器基坑1无积水。所述排水清渣系统3包括泵水系统31、接渣槽32以及排水沟33,所述泵水系统31设置在四道衡器基坑2内,所述泵水系统31为自动泵水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使得四道衡器基坑2内的水不定时排出,仅需偶尔进行人工清理,工作量降低;所述接渣槽32设置在第一轨道衡器21接缝处,所述排水沟33设置在远离三道衡器基坑1的四道衡器基坑2的另一侧,所述泵水系统31通过排水管5连接至排水沟33,所述接渣槽32的一端连接至排水沟33,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沟33连接至煤渣池(图中未示),使得清理煤渣的时候不会影响地面装车发运工作,更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安全的环境,极大的减轻了劳动强度;所述接渣槽32的另一端的槽口处还连接有高压水管6,所述高压水管6上设有控制闸阀61,所述高压水管6远离接渣槽32的一端连接有高压水箱7,将控制闸阀61的打开,这样就可以将接渣槽32内的煤渣冲刷至排水沟33,进一步的,所述接渣槽32为U型槽,所述接渣槽32远离高压水管6的一端朝斜下方方向斜向排水沟33,这样可以保证掉落进接渣槽32内的煤渣可以自动滑落进排水沟33,减少人工的清理。进一步的,所述三道衡器基坑1、四道衡器基坑2以及排水沟33的内壁均由混凝土浇筑成型。再进一步的,所述四道衡器基坑2底部设有方型的沉淀池22,所述泵水系统31设置在沉淀池22内,在人工清理的时候可以站在沉淀池22内,不需弯腰弓背,工作量降低,减少碰撞的安全隐患。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三道衡器基坑1内有积水时,通过通孔4将积水排到四道衡器基坑2,当四道衡器基坑2内的积水满足泵水系统31的要求时,泵水系统31自动打开工作,将四道衡器基坑2内的积水排进排水沟33内,当侵入四道衡器基坑2的煤渣较多时,进行人工清理,工作人员站在沉淀池22内,这样就不需要弯腰弓背,工作量降低,减少碰撞的安全隐患;另外,在装车洒落煤渣时,自然落在接渣槽32内并朝向斜下方滑落进排水沟33,减少人工的清理,当接渣槽32内的煤渣过厚时,无法自行滑落进排水沟,则打开控制闸阀61,通过高压水管6用水将接渣槽32内的煤渣冲刷至排水沟33,大大减少工作量;同时排水沟33连接至煤渣池(图中未示),使得清理煤渣的时候不会影响地面装车发运工作,更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安全的环境,极大的减轻了劳动强度。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四道衡器基坑、排水清渣系统以及设置在四道衡器基坑内的第一轨道衡器,所述排水清渣系统设置在四道衡器基坑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四道衡器基坑、排水清渣系统以及设置在四道衡器基坑内的第一轨道衡器,所述排水清渣系统设置在四道衡器基坑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道衡器基坑以及设置在三道衡器基坑的第二轨道衡器,所述三道衡器基坑设置在四道衡器基坑一侧,所述三道衡器基坑的深度小于四道衡器基坑的深度,所述三道衡器基坑通过通孔与四道衡器基坑相导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一端设置在三道衡器基坑底端,另一端朝斜下方方向斜向四道衡器坑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清渣系统包括泵水系统、接渣槽以及排水沟,所述泵水系统设置在四道衡器基坑内,所述接渣槽设置在第一轨道衡器接缝处,所述排水沟设置在四道衡器基坑的一侧,所述泵水系统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红福魏翔梁东马召孙乐乐杨行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