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架设预制板的支撑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9761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架设预制板的支撑体,包括分别设置于预制梁两侧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第一模板包括固接在一起的第一模板固定部和第一模板承托部,第二模板包括固接在一起的第二模板固定部和第二模板承托部,第一模板固定部和第二模板固定部分别固接于预制梁的两侧面,第一模板承托部和第二模板承托部分别由预制梁的两侧面向两侧延伸一段距离,第一模板承托部和第二模板承托部与预制梁的顶部平齐,第一模板承托部和第二模板承托部用于承托预制板。一种架设预制板的支撑体,其能够在架设预制板和二次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给预制板提供足够的支撑力,该支撑体可以循环利用,并且改善架设预制板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架设预制板的支撑体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架设预制板的支撑体。
技术介绍
预制混凝土结构具有节约材料、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构件的质量和节能环保等优点,预制混凝土结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如何在现场快速的架设预制板。很多技术和施工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成为制约预制建筑结构推广的重要问题。现有的架设预制板的方法有:在预制板边加衬板、直接将预制板架设在预制梁上部。现有的架设预制板的方法存在不少缺点,例如在预制板边加衬板来架设预制板,该方法衬板在架设完成后与结构成为一个整体,造成衬板无法重复使用,造成浪费;直接将预制板架设在预制梁上部,预制梁边的混凝土强度可能不够,导致预制梁边的混凝土被压碎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架设预制板的支撑体,其能够在架设预制板和二次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给预制板提供足够的支撑力,该支撑体可以循环利用,并且改善架设预制板的施工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架设预制板的支撑体,包括分别设置于预制梁两侧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第一模板包括固接在一起的第一模板固定部和第一模板承托部,第二模板包括固接在一起的第二模板固定部和第二模板承托部,第一模板固定部和第二模板固定部分别固接于预制梁的两侧面,第一模板承托部和第二模板承托部分别由预制梁的两侧面向两侧延伸一段距离,第一模板承托部和第二模板承托部与预制梁的顶部平齐,第一模板承托部和第二模板承托部用于承托预制板。进一步,第一模板承托部和第一模板固定部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一牛腿,第一牛腿的顶面抵接于第一模板承托部的底面,第一牛腿的一侧面抵接于第一模板固定部;第二模板承托部与第二模板固定部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二牛腿,第二牛腿的顶面抵接于第二模板承托部的底面,第二牛腿的一侧面抵接于第二模板固定部。进一步,若干个第一牛腿沿预制梁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若干个第二牛腿沿预制梁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进一步,第一模板和第一牛腿通过螺栓和螺母固接于预制梁,第二模板和第二牛腿通过螺栓和螺母固接于预制梁,第一牛腿和第二牛腿通过贯穿预制梁的螺栓使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紧贴预制梁。进一步,预制梁设有贯穿预制梁的螺栓孔,螺栓穿过螺栓孔,螺栓的两端均分别露出于第一牛腿和第二牛腿的表面,螺栓露出部分均连接有螺母。进一步,第一模板固定部和第一模板承托部为一体结构,第二模板固定部与第二模板承托部为一体结构。进一步,第一模板的纵截面为L型,第二模板的纵截面为L型。进一步,第一牛腿包括抵接于第一模板承托部的第一牛腿顶板,抵接于第一模板固定部的第一牛腿固定板,固接于第一牛腿顶板和第一牛腿固定板之间的第一肋板,第一牛腿固定板设有若干个通孔,若干个通孔均匀分布于第一肋板两侧;第二牛腿包括抵接于第二模板承托部的第二牛腿顶板,抵接于第二模板固定部的第二牛腿固定板,固接于第二牛腿顶板和第二牛腿固定板之间的第二肋板,第二牛腿固定板设有若干个通孔,若干个通孔均匀分布于第二肋板两侧。总的说来,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一种架设预制板的支撑体,其能够在架设预制板和二次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给预制板提供足够的支撑力,该支撑体可以循环利用,并且改善架设预制板的施工方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架设预制板的支撑体的使用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架设预制板的支撑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架设预制板的支撑体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架设预制板的支撑体的另外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4中包括有:1为第一模板、1-1为第一模板固定部、1-2为第一模板承托部;2为第一牛腿、2-1为第一牛腿顶板、2-2为第一牛腿固定板、2-3为第一肋板;3为第二模板、3-1为第二模板固定部、3-2为第二模板承托部;4为第二牛腿、4-1为第二牛腿顶板、4-2为第二牛腿固定板、4-3为第二肋板;5-1为螺栓、5-2为螺母;6为预制梁、6-1为箍筋;7为第一预制板;8为第二预制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来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架设预制板的支撑体,包括分别设置于预制梁6两侧的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3,第一模板1包括固接在一起的第一模板固定部1-1和第一模板承托部1-2。第一模板承托部1-2和第二模板承托部3-2分别由预制梁6的两侧面向两侧延伸一段距离,第一模板承托部1-2和第二模板承托部3-2与预制梁6的顶部平齐,第一模板承托部1-2和第二模板承托部3-2用于承托预制板。使预制板不对预制梁6产生压力,保护预制梁6,且对预制板承托稳固。第一模板承托部1-2和第一模板固定部1-1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一牛腿2,第一牛腿2的顶面抵接于第一模板承托部1-2的底面,第一牛腿2的一侧面抵接于第一模板固定部1-1。若干个第一牛腿2沿预制梁6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第一模板固定部1-1和第一模板承托部1-2为一体结构。第一模板1的纵截面为L型。第一牛腿2包括抵接于第一模板承托部1-2的第一牛腿顶板2-1,抵接于第一模板固定部1-1的第一牛腿固定板2-2,固接于第一牛腿顶板2-1和第一牛腿固定板2-2之间的第一肋板2-3,第一牛腿固定板2-2设有若干个通孔,若干个通孔均匀分布于第一肋板2-3两侧。第一牛腿2还设有垂直于第一肋板2-3的若干个加强筋,若干个加强筋与若干个通孔间隔设置。第一牛腿顶板2-1在第一肋板2-3的支撑下,顶住第一模板2,给第一模板2提供支撑力,使第一模板2稳固支撑。第一牛腿2需要满足一定的抗弯和抗剪的要求,可以承担架设的预制板的自重和后期的施工荷载而不发生较大的变形。第二模板3包括固接在一起的第二模板固定部3-1和第二模板承托部3-2。第二模板承托部3-2与第二模板固定部3-1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二牛腿4,第二牛腿4的顶面抵接于第二模板承托部3-2的底面,第二牛腿4的一侧面抵接于第二模板固定部3-1。若干个第二牛腿4沿预制梁6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第二模板固定部3-1与第二模板承托部3-2为一体结构,第二模板3的纵截面为L型。第一模板固定部1-1和第二模板固定部3-1分别固接于预制梁6的两侧面。第二牛腿4包括抵接于第二模板承托部3-2的第二牛腿顶板4-1,抵接于第二模板固定部3-1的第二牛腿固定板4-2,固接于第二牛腿顶板4-1和第二牛腿固定板4-2之间的第二肋板4-3,第二牛腿固定板4-2设有若干个通孔,若干个通孔均匀分布于第二肋板4-3两侧。第二牛腿顶板4-1在第二肋板4-3的支撑下,顶住第二模板3,给第二模板3提供支撑力,使第二模板3稳固支撑。第二牛腿4设有垂直于第一肋板2-3的若干个加强筋,若干个加强筋与若干个通孔间隔设置。加强筋进一步加强第二牛腿4的支撑力。第二牛腿4需要满足一定的抗弯和抗剪的要求,可以承担架设的预制板的自重和后期的施工荷载而不发生较大的变形。第一模板1和第一牛腿2通过螺栓5-1和螺母5-2固接于预制梁6,第二模板3和第二牛腿4通过螺栓5-1和螺母5-2固接于预制梁6。预制梁6设有贯穿预制梁6的螺栓孔,螺栓5-1穿过螺栓孔,螺栓5-1的两端均分别露出于第一牛腿2和第二牛腿4的表面,螺栓5-1露出部分均连接有螺母5-2。一种架设预制板的施工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架设预制板的支撑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于预制梁两侧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第一模板包括固接在一起的第一模板固定部和第一模板承托部,第二模板包括固接在一起的第二模板固定部和第二模板承托部,第一模板固定部和第二模板固定部分别固接于预制梁的两侧面,第一模板承托部和第二模板承托部分别由预制梁的两侧面向两侧延伸一段距离,第一模板承托部和第二模板承托部与预制梁的顶部平齐,第一模板承托部和第二模板承托部用于承托预制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架设预制板的支撑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于预制梁两侧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第一模板包括固接在一起的第一模板固定部和第一模板承托部,第二模板包括固接在一起的第二模板固定部和第二模板承托部,第一模板固定部和第二模板固定部分别固接于预制梁的两侧面,第一模板承托部和第二模板承托部分别由预制梁的两侧面向两侧延伸一段距离,第一模板承托部和第二模板承托部与预制梁的顶部平齐,第一模板承托部和第二模板承托部用于承托预制板。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架设预制板的支撑体,其特征在于:第一模板承托部和第一模板固定部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一牛腿,第一牛腿的顶面抵接于第一模板承托部的底面,第一牛腿的一侧面抵接于第一模板固定部;第二模板承托部与第二模板固定部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二牛腿,第二牛腿的顶面抵接于第二模板承托部的底面,第二牛腿的一侧面抵接于第二模板固定部。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架设预制板的支撑体,其特征在于:若干个第一牛腿沿预制梁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若干个第二牛腿沿预制梁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架设预制板的支撑体,其特征在于:第一模板和第一牛腿通过螺栓和螺母固接于预制梁,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军潘忠尧蔡健叶嘉彬左志亮杨春余瑜莫庭威邱智育江少坤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