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748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12:28
在薄膜电容器中,在第一薄膜(100)的一个薄膜面(100a)上设置有未形成含铝层的中央绝缘余裕部(101),第一蒸镀电极(300)具有与中央绝缘余裕部(101)相邻的端部(301a、302a)。在第二薄膜(200)的一个薄膜面(200a)上设置有未蒸镀含铝层的端部绝缘余裕部(201),第二蒸镀电极(400)具有与端部绝缘余裕部(201)相邻的端部(400c、400d)。在第一蒸镀电极(300)的表面在端部(301a、302a)形成有第一含锌层(350),在第二蒸镀电极(400)的表面在端部(400c、400d)形成有第二含锌层(450)。

Thin Film Capacitor

In a thin film capacitor, a central insulating margin (101) without forming an aluminium layer is arranged on a thin film surface (100a) of the first thin film (100), and the first evaporation electrode (300) has an end (301a, 302a) adjacent to the central insulating margin (101). The end insulation margin (201) of the non-evaporated aluminium-containing layer is arranged on a thin film surface (200a) of the second thin film (200), and the end (400c, 400d) of the second evaporated electrode (400) is adjacent to the end insulation margin (201). A first zinc layer (350) is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evaporation electrode (300) at the end (301a, 302a), and a second zinc layer (450) is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second evaporation electrode (400) at the end (400c, 400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薄膜电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电容器。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内容:在将包括金属蒸镀部和非蒸镀部的两片金属化薄膜在相互重叠的状态下卷绕或层叠而成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中,通过提高金属蒸镀部中的接近非蒸镀部的部分的锌的浓度,能够抑制在金属蒸镀部产生的腐蚀现象,其中,该金属蒸镀部在电介质薄膜上蒸镀有以锌为主体的金属,该非蒸镀部在电介质薄膜上未蒸镀金属。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414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中,金属蒸镀部由以锌为主体的金属形成,因此,耐湿性容易变低。对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高耐湿性的同时抑制腐蚀现象的发生的薄膜电容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薄膜电容器具备:第一薄膜及第二薄膜,其在相互重叠的状态下卷绕或层叠;第一电极部,其由形成在第一薄膜面上的含铝层构成,所述第一薄膜面是所述第一薄膜的一个薄膜面;以及第二电极部,其由形成在第二薄膜面上的含铝层构成,所述第二薄膜面是所述第一薄膜的另一个薄膜面或者与该另一个薄膜面对置的所述第二薄膜的薄膜面。这里,在所述第一薄膜面上设置有沿其长边方向延伸且未形成所述含铝层的第一非电极部,所述第一电极部具有在所述第一薄膜面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非电极部相邻的第一端部。另外,在所述第二薄膜面上设置有沿其长边方向延伸且未形成所述含铝层的第二非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部具有在所述第二薄膜面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二非电极部相邻的第二端部。此外,在所述第一电极部的表面的所述第一端部形成有第一含锌层,在所述第二电极部的表面的所述第二端部形成有第二含锌层。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薄膜电容器具备:第一薄膜及第二薄膜,其在相互重叠的状态下卷绕或层叠;第一电极部,其由形成在第一薄膜面上的含铝层构成,所述第一薄膜面是所述第一薄膜的一个薄膜面;以及第二电极部,其由形成在第二薄膜面上的含铝层构成,所述第二薄膜面是所述第一薄膜的另一个薄膜面或者与该另一个薄膜面对置的所述第二薄膜的薄膜面。这里,在所述第一薄膜面上设置有未形成所述含铝层的第一非电极部,该第一非电极部沿所述第一薄膜面的长边方向延伸,将所述第一电极部在所述第一薄膜面的宽度方向上分割成两部分,分割成两部分的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非电极部相邻的第一端部。另外,在所述第二薄膜面上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设置有未形成所述含铝层的第二非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部具有与各个所述第二非电极部相邻的第二端部。此外,在所述第一电极部的表面的所述第一端部形成有第一含锌层,在所述第二电极部的表面的所述第二端部形成有第二含锌层。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的薄膜电容器具备:第一薄膜及第二薄膜,其在相互重叠的状态下卷绕或层叠;第一电极部,其由形成在第一薄膜面上的含铝层构成,所述第一薄膜面是所述第一薄膜的一个薄膜面;以及第二电极部,其由形成在第二薄膜面上的含铝层构成,所述第二薄膜面是所述第一薄膜的另一个薄膜面或者与该另一个薄膜面对置的所述第二薄膜的薄膜面。这里,在所述第一薄膜面上设置有沿其长边方向延伸且未形成所述含铝层的第一非电极部,所述第一电极部具有在所述第一薄膜面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非电极部相邻的第一端部。另外,在所述第二薄膜面上设置有沿其长边方向延伸且未形成所述含铝层的第二非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部具有在所述第二薄膜面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二非电极部相邻的第二端部。此外,在所述第一电极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电极部的所述第二端部中的至少任一个端部的表面上形成有含锌层。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能够在确保高耐湿性的同时抑制腐蚀现象的发生的薄膜电容器。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或意义通过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更加清楚。但是,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时的一个例示,本专利技术不受以下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的任何限制。附图说明图1的(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的立体图,图1的(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沿图1的(a)的A-A′线切断后的薄膜电容器的纵向剖视图。图2的(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卷绕了第一薄膜的一部分及第二薄膜的一部分的状态下的电容器主体的俯视图。图2的(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在熔丝图案的部分处沿宽度方向切断后的电容器主体的剖视图,图2的(c)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在不存在熔丝图案的部分处沿宽度方向切断后的电容器主体的剖视图。图3的(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的立体图,图3的(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沿图3的(a)的B-B′线切断后的薄膜电容器的纵向剖视图。图4的(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卷绕了第一薄膜的一部分及第二薄膜的一部分的状态下的电容器主体的俯视图。图4的(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在熔丝图案的部分处沿宽度方向切断后的电容器主体的剖视图,图4的(c)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在不存在熔丝图案的部分处沿宽度方向切断后的电容器主体的剖视图。图5的(a)至(f)是变更例的用于对电容器主体进行说明的图。图6的(a)及(b)是变更例的用于对电容器主体进行说明的图。图7的(a)及(b)是变更例的用于对电容器主体进行说明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首先,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1A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薄膜面100a对应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一薄膜面”。另外,中央绝缘余裕部101对应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一非电极部”。此外,薄膜面200a对应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二薄膜面”。另外,端部绝缘余裕部201对应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二非电极部”。此外,第一蒸镀电极30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一电极部”。此外,端部301a、302a对应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一端部”。此外,第二蒸镀电极40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二电极部”。此外,端部400c、400d对应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二端部”。但是,上述记载的目的只不过在于将权利要求书的结构与实施方式的结构建立对应,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并不通过上述的建立对应而受到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任何限定。图1的(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1A的立体图,图1的(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沿图1的(a)的A-A′线切断后的薄膜电容器1A的纵向剖视图。薄膜电容器1A具备电容器主体10、外装薄膜20、第一端面电极30以及第二端面电极40。薄膜电容器1A形成为剖面为长圆的扁平的圆柱形状。电容器主体10通过将形成有蒸镀电极的两片电介质薄膜在重叠的状态下卷绕而构成。薄膜电容器1A、即、电容器主体10采用将两个电容器串联连接的构造。关于电容器主体10的详细结构,随后进行说明。外装薄膜20在电容器主体10的外周面卷绕了多圈(多匝)。由此,电容器主体10的外周面被多层外装薄膜20被覆,防止了电容器主体10的损伤、破损等。作为外装薄膜20的材质,例如能够举出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第一端面电极30及第二端面电极40分别通过在电容器主体10的第一端面11及第二端面12喷镀铝、锌、镁等金属而形成。为了从薄膜电容器1A引出电,在第一端面电极30及第二端面电极40连接有母线、引线等的引出端子(未图示)。接着,对电容器主体10的结构详细进行说明。图2的(a)是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膜电容器,具备:第一薄膜及第二薄膜,其在相互重叠的状态下卷绕或层叠;第一电极部,其由形成在第一薄膜面上的含铝层构成,所述第一薄膜面是所述第一薄膜的一个薄膜面;以及第二电极部,其由形成在第二薄膜面上的含铝层构成,所述第二薄膜面是所述第一薄膜的另一个薄膜面或者与该另一个薄膜面对置的所述第二薄膜的薄膜面,在所述第一薄膜面上设置有沿其长边方向延伸且未形成所述含铝层的第一非电极部,所述第一电极部具有在所述第一薄膜面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非电极部相邻的第一端部,在所述第二薄膜面上设置有沿其长边方向延伸且未形成所述含铝层的第二非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部具有在所述第二薄膜面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二非电极部相邻的第二端部,在所述第一电极部的表面上,在包含所述第一端部在内的一部分处形成有第一含锌层,在所述第二电极部的表面上,在包含所述第二端部在内的一部分处形成有第二含锌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0.28 JP 2016-2119981.一种薄膜电容器,具备:第一薄膜及第二薄膜,其在相互重叠的状态下卷绕或层叠;第一电极部,其由形成在第一薄膜面上的含铝层构成,所述第一薄膜面是所述第一薄膜的一个薄膜面;以及第二电极部,其由形成在第二薄膜面上的含铝层构成,所述第二薄膜面是所述第一薄膜的另一个薄膜面或者与该另一个薄膜面对置的所述第二薄膜的薄膜面,在所述第一薄膜面上设置有沿其长边方向延伸且未形成所述含铝层的第一非电极部,所述第一电极部具有在所述第一薄膜面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非电极部相邻的第一端部,在所述第二薄膜面上设置有沿其长边方向延伸且未形成所述含铝层的第二非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部具有在所述第二薄膜面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二非电极部相邻的第二端部,在所述第一电极部的表面上,在包含所述第一端部在内的一部分处形成有第一含锌层,在所述第二电极部的表面上,在包含所述第二端部在内的一部分处形成有第二含锌层。2.一种薄膜电容器,具备:第一薄膜及第二薄膜,其在相互重叠的状态下卷绕或层叠;第一电极部,其由形成在第一薄膜面上的含铝层构成,所述第一薄膜面是所述第一薄膜的一个薄膜面;以及第二电极部,其由形成在第二薄膜面上的含铝层构成,所述第二薄膜面是所述第一薄膜的另一个薄膜面或者与该另一个薄膜面对置的所述第二薄膜的薄膜面,在所述第一薄膜面上设置有未形成所述含铝层的第一非电极部,该第一非电极部沿所述第一薄膜面的长边方向延伸,将所述第一电极部在所述第一薄膜面的宽度方向上分割成两部分,分割成两部分的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非电极部相邻的第一端部,在所述第二薄膜面上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设置有未形成所述含铝层的第二非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部具有与各个所述第二非电极部相邻的第二端部,在所述第一电极部的表面上,在包含所述第一端部在内的一部分处形成有第一含锌层,在所述第二电极部的表面上,在包含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野正仁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