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设备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36883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11:00
提供一种电设备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电设备包括壳体、第1电部件、第2电部件及连接部。所述壳体包括第1壳体及连结于所述第1壳体的第2壳体。所述第1电部件固定于所述第1壳体。所述第2电部件固定于所述第2壳体。所述连接部构成为将从所述第1电部件延伸的第1导体与从所述第2电部件延伸的第2导体连接。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中的一方包括贯通孔。所述连接部在从所述壳体的外侧观察时位于所述贯通孔的开口范围。

Electrical Equipment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electric equipment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comprises a shell, a first electrical component, a second electrical component and a connecting part. The shell comprises a first shell and a second shell connected to the first shell. The first electrical component is fixed to the first housing. The second electrical component is fixed to the second housing. The connecting part is composed of a first conductor extending from the first electrical component and a second conductor extending from the second electrical component. One of the first housing and the second housing comprises a through hole. The connecting part is located in the opening range of the through hole when viewed from the outside of the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电设备。尤其是,涉及具有由多个壳体部构成的壳体的电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电设备在壳体中收容电部件,将罩关闭。在日本特开2015-204688中公开了这样的电设备的一例。
技术实现思路
搭载于汽车的电设备等对于设备的外形尺寸的要求严格,要求在壳体中以高空间效率收容多个电部件。若例如在构成壳体的多个壳体部收容电部件,则能够期待壳体内部空间的利用效率提高。另一方面,难以将收容于多个壳体部的电部件彼此电连接。本说明书提供一种能够将多个壳体部各自收容的电部件彼此以高作业效率电连接的电设备及其制造方法。本说明书涉及电设备。电设备具备:壳体,包括第1壳体及连结于第1壳体的第2壳体;第1电部件,固定于第1壳体;第2电部件,固定于第2壳体;及从第1电部件延伸的第1导体与从第2电部件延伸的第2导体的连接部。第1壳体和第2壳体中的一方包括贯通孔。连接部在从壳体的外侧观察时位于贯通孔的开口范围。在上述的构造中,能够在将第1壳体与第2壳体组合之后,通过贯通孔而将第1导体与第2导体连接。能够将多个壳体部各自收容的电部件彼此以高作业效率电连接。本说明书涉及上述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第1电部件固定于第1壳体;将第2电部件固定于第2壳体;将第1壳体连结于第2壳体;及将连接工具通入贯通孔而将第1导体连接于第2导体。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详情和进一步的改良将会在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说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及技术上和工业上的意义将会在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在这些附图中同样的标号表示同样的要素,并且其中:图1是第1实施例的电设备(电力变换器)的电路图。图2是电力变换器的侧视图。图3是将侧板剖切而得到的电力变换器的剖视图。图4是以图3的IV-IV线进行剖切而得到的电力变换器的剖视图。图5是说明遮蔽板的作用的图。图6是与下壳体连结前的上壳体的剖视图。图7是与上壳体连结前的下壳体的剖视图。图8是将上壳体连结于下壳体之后的壳体的剖视图。图9是第2实施例的电力变换器中的贯通孔周边的放大图。图10是第2实施例中的电抗器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的XI-XI线向视剖视图。图12是第3实施例的电设备(电力变换器)的侧视图。图13是第3实施例中的端子台和电抗器的侧视图。图14是2个电抗器的立体图。图15是第4实施例的电设备(电力变换器)的剖视图。图16是第5实施例的电设备(电力变换器)的侧视图。图17是图16的XVII-XVII线向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1实施例参照附图来对第1实施例的电设备进行说明。第1实施例的电设备是搭载于电动汽车100的电力变换器2。图1示出包括电力变换器2的电动汽车100的电力系统的框图。电动汽车100具备行驶用马达83a、83b。电力变换器2是将蓄电池81的直流电力变换为行驶用马达83a、83b的驱动电力的设备。电动汽车100具备2个行驶用马达83a、83b。2个马达83a、83b的输出由齿轮箱85合成并向车轴86(即驱动轮)传递。电力变换器2经由系统主继电器82而与蓄电池81连接。电力变换器2具备将蓄电池81的电压升压的电压转换器电路12和将升压后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的2组变换器电路13a、13b。第1变换器电路13a生成行驶用马达83a的驱动电力,第2变换器电路13b生成行驶用马达83b的驱动电力。电压转换器电路12是能够进行升压动作和降压动作双方的双向DC-DC转换器,升压动作是将施加于蓄电池侧的端子的电压升压并向变换器侧的端子输出的动作,降压动作是将施加于变换器侧的端子的电压降压并向蓄电池侧的端子输出的动作。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将蓄电池侧(低电压侧)的端子称作输入端,将变换器侧(高电压侧)的端子称作输出端。另外,将输入端的正极和负极分别称作输入正极端18a和输入负极端18b。将输出端的正极和负极分别称作输出正极端19a和输出负极端19b。“输入端”“输出端”的表述是为了便于说明,如前所述,由于电压转换器电路12是双向DC-DC转换器,所以有时电力会从输出端向输入端流动。电压转换器电路12由2个开关元件9a、9b的串联电路、电抗器7、滤波电容器5、与各开关元件9a、9b反并联连接的二极管构成。电抗器7的一端连接于输入正极端18a,另一端连接于串联电路的中点。滤波电容器5连接于输入正极端18a与输入负极端18b之间。输入负极端18b与输出负极端19b直接连接。开关元件9b主要参与升压动作,开关元件9a主要参与降压动作。图1的电压转换器电路12是周知的,所以省略详细说明。此外,标号8a所示的虚线矩形的范围的电路对应于后述的功率模块8a。标号11a、11b、11c表示从功率模块8a延伸出的端子。标号11a表示与开关元件9a、9b的串联电路的高电位侧导通的端子(正极端子11a)。标号11b表示与开关元件9a、9b的串联电路的低电位侧导通的端子(负极端子11b)。标号11c表示与开关元件9a、9b的串联电路的中点导通的端子(中点端子)。变换器电路13a具有将2个开关元件的串联电路并联连接3组而成的结构。开关元件9c和9d、开关元件9e和9f、开关元件9g和9h分别构成串联电路。在各开关元件上反并联连接有二极管。3组串联电路的高电位侧的端子(正极端子11a)连接于电压转换器电路12的输出正极端19a,3组串联电路的低电位侧的端子(负极端子11b)连接于电压转换器电路12的输出负极端19b。从3组串联电路的中点端子输出3相交流(U相、V相、W相)。3组串联电路分别对应于后述的功率模块8b、8c、8d。变换器电路13b的结构与变换器电路13a相同,因此在图1中省略具体的电路的图示。变换器电路13b也与变换器电路13a同样地具有将2个开关元件的串联电路并联连接3组而成的结构。3组串联电路的高电位侧的端子连接于电压转换器电路12的输出正极端19a,3组串联电路的低电位侧的端子连接于电压转换器电路12的输出负极端19b。将对应于各串联电路的硬件称作功率模块8e、8f、8g。在变换器电路13a、13b的输入端并联连接有平滑电容器6。换言之,平滑电容器6并联连接于电压转换器电路12的输出端。平滑电容器6除去在电压转换器电路12与变换器电路13a、13b之间流动的电流的脉动。开关元件9a~9h是晶体管,典型地是IGBT(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但也可以是其他晶体管,例如可以是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另外,在此所说的开关元件用于电力变换,有时也被称作功率半导体元件。功率模块8e~8g中包含的开关元件也是同样的。在图1中,虚线8a~8g分别相当于功率模块。电力变换器2具备7组的2个开关元件的串联电路。作为硬件,构成串联电路的2个开关元件及与各开关元件反并联连接的二极管收容于一个封装(功率模块)。以下,在将功率模块8a~8g的任一个以不区分的方式示出时,记为功率模块。7个功率模块(7组串联电路)的高电位侧的端子(正极端子11a)连接于平滑电容器6的正极电极,低电位侧的端子(负极端子11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包括第1壳体及连结于所述第1壳体的第2壳体;第1电部件,固定于所述第1壳体;第2电部件,固定于所述第2壳体;及从所述第1电部件延伸的第1导体与从所述第2电部件延伸的第2导体的连接部,其中,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中的一方包括贯通孔,所述连接部在从所述壳体的外侧观察时位于所述贯通孔的开口范围。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06 JP 2017-234582;2018.08.02 JP 2018-145891.一种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包括第1壳体及连结于所述第1壳体的第2壳体;第1电部件,固定于所述第1壳体;第2电部件,固定于所述第2壳体;及从所述第1电部件延伸的第1导体与从所述第2电部件延伸的第2导体的连接部,其中,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中的一方包括贯通孔,所述连接部在从所述壳体的外侧观察时位于所述贯通孔的开口范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构成为用于安装将所述电设备与其他电设备连接的电缆的连接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电部件及所述第2电部件构成为经由所述电缆而与马达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端子台,该端子台对连接于所述连接器的所述电设备侧的端子进行支撑,其中,所述端子台在从所述壳体的外侧观察时位于所述贯通孔的开口范围,并且,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端子台上。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构成为利用螺栓将所述第1导体与所述第2导体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中的包括所述贯通孔的一方包括突起,该突起在所述贯通孔的内侧将所述连接部周围的间隙缩窄至所述螺栓的头无法通过的宽度。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电部件及所述第2电部件构成为将电源的电力变换为行驶用马达的驱动电力的电力变换器,所述第1电部件包括收容有开关元件的功率模块,所述开关元件构成将所述电源的电压升压的升压转换器电路,并且,所述第2电部件包括构成所述升压转换器电路的电抗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壳体配置于所述第1壳体的下方,并且,所述第2电部件包括变换所述电源的电压的电压转换器电路。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壳体除了连结于所述第2壳体的一侧的第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田大贵山中贤史三浦进一山崎宏美井村仁史森元丰林和辉立花秀晃川口善己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