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4253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上壳件、下壳件、扬声器单元以及柔性电路板,下壳件包括一板状的下壳主体,在下壳主体的内表面设有超声线组件,超声线组件包括沿下壳主体的侧缘设置的第一超声线以及第二超声线,在第一超声线与第二超声线之间设有一用于调整扬声器模组声压的隔腔,上壳件包括一板状的上壳主体,在上壳主体上设有超声承接台组件,超声承接台组件包括第一超声承接台以及第二超声承接台,第一超声线与第一超声承接台对应贴合,第二超声线与第二超声承接台对应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扬声器模组,具有良好的听感以及高声压级,提升了用户体验。

speaker box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oudspeaker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shell, a lower shell, a loudspeaker unit and a flexible circuit board. The lower shell includes a plate-shaped lower shell body, and an ultrasonic line component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lower shell body. The ultrasonic line component comprises a first ultrasonic line and a second ultrasonic line arranged along the lateral edge of the lower shell body, and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ultrasonic line and the second ultrasonic line. The first is a compartment used to adjust the sound pressure of loudspeaker module. The upper shell includes a plate-shaped upper shell body. The upper shell body is equipped with an ultrasonic receiving platform component. The ultrasonic receiving platform component includes a first ultrasonic receiving platform and a second ultrasonic receiving platform. The first ultrasonic line corresponds to the first ultrasonic receiving platform, and the second ultrasonic line corresponds to the second ultrasonic receiving platform. The loudspeaker module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good hearing and high sound pressure level, and improves the user experi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扬声器模组
本技术涉及电声器件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
技术介绍
在各种有声电子产品设备中,扬声器模组无疑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器件。目前,在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便携式电子设备也向着轻、薄、小等方向变化,所应用的电声器件模组也随之快速发展,其中,扬声器模组性能以及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子产品的使用体验。具体的,扬声器模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重要声学部件,其包括外壳,外壳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扬声器单体将整个模组内腔分割成相互隔离的前声腔和后声腔,前声腔连通扬声器模组的出声孔。外壳上对应于后声腔的部分设有连通模组后声腔与外界的泄露孔,泄露孔能够平衡振膜振动时产生的模组内外压强差,还可以将模组内部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然而,现有的扬声器模组,在听感以及声压级上的表现性能仍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扬声器模组,听感以及声压级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上壳件、与所述上壳件卡接的下壳件、设于所述上壳件与所述下壳件之间的扬声器单元,以及与所述扬声器单元电性焊接的柔性电路板,所述下壳件包括一板状的下壳主体,在所述下壳主体的内表面设有超声线组件,所述超声线组件包括沿所述下壳主体的侧缘设置的第一超声线以及第二超声线,在所述第一超声线与所述第二超声线之间设有一用于调整所述扬声器模组声压的隔腔,所述上壳件包括一板状的上壳主体,在所述上壳主体上设有超声承接台组件,所述超声承接台组件包括第一超声承接台以及第二超声承接台,所述第一超声线与所述第一超声承接台对应贴合,所述第二超声线与所述第二超声承接台对应贴合。本技术提出的扬声器模组,包括上壳件以及下壳件,其中在下壳件上设有第一超声线以及第二超声线,在该第一超声线与第二超声线之间设有一个隔腔,该第一超声线用于隔腔部分结构固定,第二超声线用于后腔超声密封,防止发生共振;此外,其中通过隔腔方式控制扬声器模组的后腔容积的大小,进而调节F0以及声压级的大小,其中后腔容积越小,F0越大,声压级越大。而F0越小,听感越好,因此通过隔腔方式控制后腔容积大小便可提高该扬声器模组的听感与音质,提升用户的听觉体验。所述扬声器模组,其中,在所述下壳主体的内表面设有一用于定位卡接所述扬声器单元的下壳容置部,在所述下壳主体的侧缘开设有一防呆缺口。所述扬声器模组,其中,所述第一超声线的形状为弧形,所述第二超声线沿所述下壳主体的整圈侧缘设置,所述第一超声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超声线的长度,所述第一超声线与所述第二超声线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扬声器模组,其中,在所述上壳主体的上表面设有一用于定位卡接所述扬声器单元的上壳容置槽,在所述上壳主体还开设有一用于将上壳盖板进行插接固定的盖板插槽,所述第二超声承接台为环形设置,所述上壳容置槽设于所述第二超声承接台内,在所述上壳主体内还设有一上壳后腔,所述上壳后腔位于所述第二超声承接台内,且所述上壳容置槽与上壳后腔相通。所述扬声器模组,其中,所述第一超声承接台的形状为弧形,所述第二超声承接台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超声承接台的长度,所述第一超声承接台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超声承接台的高度。所述扬声器模组,其中,所述第一超声承接台与所述第二超声承接台的宽度范围为0.35~0.45mm。所述扬声器模组,其中,在所述上壳主体的侧缘设有上壳定位连接部,所述上壳定位连接部与所述防呆缺口相对应卡接,在所述上壳主体上还固定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上壳定位柱。所述扬声器模组,其中,所述扬声器模组还包括一用于固定所述扬声器单元的上壳钢片,所述上壳钢片包括相互连接的钢片环以及钢片固定件,在所述钢片环的侧缘均匀设有多个钢片环定位孔以及钢片环定位块,所述钢片环固定件包括与所述钢片环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垂直连接的第二连接杆,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定位套。所述扬声器模组,其中,所述钢片环设于所述上壳容置槽的外侧缘,用于固定所述扬声器单元,所述钢片固定件用于固定在所述上壳主体的上表面。所述扬声器模组,其中,所述上壳件以及所述下壳件均为一体化注塑成型。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扬声器模组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扬声器模组中上壳件的结构放大图;图3为图2所示的上壳件中“V”部分的结构放大图;图4为扬声器模组组装后(不包含下壳件)的结构放大图;图5为图1所示的扬声器模组中下壳件的结构放大图;图6为图5所示的下壳件中“M”部分的结构放大图;图7为图1所示的扬声器模组中上壳钢片的结构放大图。主要符号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现有的扬声器模组,在听感以及声压级上的表现性能仍有待提升。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扬声器模组,请参阅图1至图7,对于本技术提出的扬声器模组,包括上壳件20、与上壳件20卡接的下壳件10、设于上壳件20与下壳件10之间的扬声器单元23、与扬声器单元23电性焊接的柔性电路板22。如图2所示,对上壳件20而言,该上壳件20包括一上壳主体201,上壳件20包括一板状的上壳主体201,在上壳主体201上设有超声承接台组件203,超声承接台组件203包括第一超声承接台2031以及第二超声承接台2032,在上壳主体201的上表面还设有一用于定位卡接扬声器单元23的上壳容置槽2011,在上壳主体201还开设有一用于将上壳盖板24进行插接固定的盖板插槽2012。从图2中可以看出,该盖板插槽2012与上壳容置槽2011相邻设置。在此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的第二超声承接台2032为环形设置,上壳容置槽2011设于第二超声承接台2032所围绕的范围内。上述的第一超声承接台2031的形状为弧形,其中第二超声承接台2032的长度远大于上述第一超声承接台2031的长度。从图3中可以看出,上述的第一超声承接台2031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第二超声承接台2032的高度。其中上述的第一超声承接台2031以及第二超声承接台2032与对应的超声线相贴合。第一超声承接台2031与第二超声承接台2032的宽度范围为0.35~0.45mm。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超声承接台2031与第二超声承接台2032的宽度均为0.4mm。此外,在上述的上壳主体201内还设有一上壳后腔202,其中该上壳后腔202位于第二超声承接台2032内,且该上壳后腔202与上述的上壳容置槽2011相通。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壳后腔202的容积越大,则对应的F0越小,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件、与所述上壳件卡接的下壳件、设于所述上壳件与所述下壳件之间的扬声器单元,以及与所述扬声器单元电性焊接的柔性电路板,所述下壳件包括一板状的下壳主体,在所述下壳主体的内表面设有超声线组件,所述超声线组件包括沿所述下壳主体的侧缘设置的第一超声线以及第二超声线,在所述第一超声线与所述第二超声线之间设有一用于调整所述扬声器模组声压的隔腔,所述上壳件包括一板状的上壳主体,在所述上壳主体上设有超声承接台组件,所述超声承接台组件包括第一超声承接台以及第二超声承接台,所述第一超声线与所述第一超声承接台对应贴合,所述第二超声线与所述第二超声承接台对应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件、与所述上壳件卡接的下壳件、设于所述上壳件与所述下壳件之间的扬声器单元,以及与所述扬声器单元电性焊接的柔性电路板,所述下壳件包括一板状的下壳主体,在所述下壳主体的内表面设有超声线组件,所述超声线组件包括沿所述下壳主体的侧缘设置的第一超声线以及第二超声线,在所述第一超声线与所述第二超声线之间设有一用于调整所述扬声器模组声压的隔腔,所述上壳件包括一板状的上壳主体,在所述上壳主体上设有超声承接台组件,所述超声承接台组件包括第一超声承接台以及第二超声承接台,所述第一超声线与所述第一超声承接台对应贴合,所述第二超声线与所述第二超声承接台对应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壳主体的内表面设有一用于定位卡接所述扬声器单元的下壳容置部,在所述下壳主体的侧缘开设有一防呆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声线的形状为弧形,所述第二超声线沿所述下壳主体的整圈侧缘设置,所述第一超声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超声线的长度,所述第一超声线与所述第二超声线位于同一平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主体的上表面设有一用于定位卡接所述扬声器单元的上壳容置槽,在所述上壳主体还开设有一用于将上壳盖板进行插接固定的盖板插槽,所述第二超声承接台为环形设置,所述上壳容置槽设于所述第二超声承接台内,在所述上壳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创平徐茂林黄秋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联创宏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