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4171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2:0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成像镜头,该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第六透镜具有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1.5<R5/R8≤‑0.76;以及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满足‑1.54≤f/f2≤‑1.31。

Imaging lens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discloses an imaging lens,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lens, a second lens, a third lens, a fourth lens, a fifth lens and a sixth lens in sequence from the object side to the image side along the optical axis. The first lens has light focus, its object side is convex, and its image side is convex; the second lens has light focus, and its image side is concave; the third lens has light focus; the fourth lens has light focus, and its object side is concave; the fifth lens has light focus; the sixth lens has light focus; the curvature radius of the object side of the third lens R5 and the curve of the image side of the fourth lens The rate radius R8 satisfies 1.5 < R5/R8 < 0.76;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focal length f of the imaging lens and the effective focal length F2 of the second lens satisfy 1.54 < f/f2 < 1.3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镜头分案申请声明本申请是2019年3月25日递交的专利技术名称为“成像镜头”、申请号为201910225775.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申请涉及一种成像镜头,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包括六片透镜的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一方面,随着电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及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等图像传感器的性能提高及尺寸减小,对于相配套使用的摄像镜头的高成像品质及小型化提出了相应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轻薄化发展趋势,也需要配套使用的摄像镜头变得更薄、体积更小。为了满足小型化要求,需要尽可能地减少成像镜头的镜片数量,但减少镜片数量会造成镜头设计自由度的缺乏,从而使得镜头难以满足高成像性能的需求。另外,目前多数摄像镜头为了获得宽视角的图像,均采用广角光学系统,但使得镜头不利于拍摄较远物体,无法获得清晰的图像。当前兴起的双摄技术,结合使用了长焦镜头和广角镜头,从而可以通过长焦镜头获得高的空间角分辨率,再通过图像融合技术,实现高频信息增强。但是,在该双摄镜头中,对于长焦镜头的设计尤为关键,特别是需要使得该长焦镜头能够同时满足长焦和超薄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可至少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缺点的成像镜头,例如,长焦镜头。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该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凸面;第四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均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中,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可满足2.0≤f/ImgH≤3.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可满足8<f/T23<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与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可满足3<f12/CT1<4.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45、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56与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AT可满足0.5≤(T45+T56)/∑AT<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可满足-1.5<R5/R8<-0.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可满足0<R6/R7<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可满足0.6<f/f3≤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可满足-1.5<f/f4<-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可满足|f/R9|+|f/R1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可满足0.5≤|f/R11|+|f/R12|<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可满足0.5≤|f/f5|+|f/f6|<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可满足-1.0<f/R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可满足f/EPD<2.5。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该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凸面;第四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均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中,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可满足0.5≤|f/f5|+|f/f6|<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与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可满足3<f12/CT1<4.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可满足0.6<f/f3≤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可满足-1.5<f/f4<-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45、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56与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AT可满足0.5≤(T45+T56)/∑AT<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满足8<f/T23<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可满足-1.0<f/R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可满足-1.5<R5/R8<-0.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可满足0<R6/R7<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可满足|f/R9|+|f/R1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可满足0.5≤|f/R11|+|f/R12|<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可满足f/EPD<2.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可满足2.0≤f/ImgH≤3.0。再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该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第六透镜具有光焦度。其中,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满足2.18≤f/EPD≤2.48;以及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2.07≤TTL/ImgH≤2.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与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满足CT3/CT2≤1.2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1.06≤CT5/CT4≤1.4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所述第六透镜具有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1.5<R5/R8≤‑0.76;以及所述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满足‑1.54≤f/f2≤‑1.31。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01 CN 20181055537671.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所述第六透镜具有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1.5<R5/R8≤-0.76;以及所述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满足-1.54≤f/f2≤-1.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所述第三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和所述第四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满足0.86≤CT6/(CT3+CT4)≤1.4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以及所述第六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满足0.78≤(T23+T34)/CT6≤1.4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满足1.83≤CT2/T12≤2.28。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闻人建科王昱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