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储能量变截面转子混合支承的飞轮储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341115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1:55
大储能量变截面转子混合支承的飞轮储能系统,属于飞轮储能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飞轮储能系统存在的飞轮转子的轴向长度,影响转子动力力学特性并将导致飞轮储能系统结构紧凑性欠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永磁推力轴承、上辅助轴承、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和下辅助轴承安装在芯轴上,飞轮旋转体的上端和下端与上辅助轴承和下辅助轴承呈间隙配合状态;永磁推力轴承与飞轮旋转体的上端面间留有间隙;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置于飞轮旋转体内,带动飞轮旋转体旋转;径向电磁轴承固定安装在壳体上,电磁轴承与飞轮旋转体外壁呈无接触状态,飞轮主体为具有斜面的阶梯变截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转子系统结构紧凑,提升转子动力学特性。

Flywheel Energy Storage System with Large Energy Storage and Variable Cross Section Rotor Mixed Supports

The flywheel energy storage system with large energy storage and variable cross-section rotor hybrid support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flywheel energy storage.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of the axial length of the flywheel rotor existing in the existing flywheel energy storage system, which affects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tor and leads to the poor compactness of the flywheel energy storage system. The permanent magnet thrust bearing, the upper auxiliary bearing, the outer rot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and the lower auxiliary bearing of the flywheel energy storage system are installed on the core shaft,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flywheel rotator and the upper auxiliary. Bearings and lower auxiliary bearings are in clearance matching state; there is clearance between the upper end face of permanent magnet thrust bearing and flywheel rotator; the outer rot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is placed in the flywheel rotator to drive the flywheel rotator to rotate; the radial magnetic bearing is fixed on the shell, the outer wall of the electromagnetic bearing and the flywheel rotator is in non-contact state, and the flywheel body is a Step-Changing cross-section knot with inclined surface. Structure. The rotor system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compact structure and promotes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储能量变截面转子混合支承的飞轮储能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飞轮储能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大储能量变截面转子混合支承的飞轮储能系统,属于飞轮储能

技术介绍
飞轮储能系统作为一个可灵活调控的有功源,主动参与系统的动态行为,并能在扰动消除后缩短暂态过渡过程,使系统迅速恢复稳定状态。飞轮储能系统主要由飞轮转子、轴承、一体化电动/发电互逆式双向电机、电子电力转换器等组成。一体化电动/发电互逆式双向电机实现电能与高速飞轮机械能转换。电能通过电力转换器驱动电机,飞轮加速储能;之后,电机恒定运转直至接收释能控制信号;高速飞轮拖动电机发电释能,经转换器输出适于负载的电流与电压。为存储更多能量,减小系统损耗,飞轮转子需要具有较大的转动惯量,并在真空环境下处于高转速运转。作为一种集机械、控制、电子等技术于一体的机电一体化储能装备,飞轮储能系统目前还存在诸多制约其工程化应用的技术难题,主要表现于悬浮支承系统选型、一体化电动/发电机的性能与控制等。飞轮储能系统若采取安装内转子电机,并采用多个磁悬浮轴承支承,通常会增加飞轮转子的轴向长度,影响转子动力力学特性并将导致飞轮储能系统结构紧凑性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技术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技术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技术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技术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鉴于此,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飞轮储能系统存在的飞轮转子的轴向长度,影响转子动力力学特性并将导致飞轮储能系统结构紧凑性欠佳的问题,进而设计了一种大储能量变截面转子混合支承的飞轮储能系统,该系统采用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与永磁轴承混合支承。本技术所采取的方案为:大储能量变截面转子混合支承的飞轮储能系统,包括能量储存转化部分、转子支承部分和辅助部分;其中,能量储存转化部分包括飞轮旋转体和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6;转子支承部分包括上径向电磁轴承、下径向电磁轴承、上辅助轴承、下辅助轴承和永磁推力轴承;辅助部分包括壳体和芯轴;其中,所述芯轴和飞轮旋转体安装在壳体内,壳体内部保持真空状态;飞轮主体为具有斜面的阶梯变截面结构,所述斜面的阶梯变截面结构为沿飞轮水平中心向上和向下直径逐渐缩小的阶梯结构,且阶梯间采用斜面过渡;所述永磁推力轴承、上辅助轴承、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和下辅助轴承均安装在芯轴上,且沿轴向由上至下依次排布;上辅助轴承、下辅助轴承、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的内定子都固定安装在芯轴上;飞轮旋转体的上端和下端通过上辅助轴承和下辅助轴承与芯轴建立连接,且与上辅助轴承和下辅助轴承呈间隙配合状态;所述永磁推力轴承置于飞轮旋转体上方,且与飞轮旋转体的上端面间留有间隙;所述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置于飞轮旋转体内,且带动飞轮旋转体旋转;所述上径向电磁轴承、下径向电磁轴承固定安装在壳体上,且上径向电磁轴承、下径向电磁轴承与飞轮旋转体外壁呈无接触状态。进一步地:所述飞轮旋转体包括飞轮、飞轮上端盖和飞轮下端盖,飞轮上下端安装有飞轮上端盖和飞轮下端盖,飞轮上端盖与上辅助轴承间隙配合,飞轮下端盖与下辅助轴承间隙配合。进一步地:所述飞轮旋转体为合金钢飞轮旋转体。进一步地:所述上径向电磁轴承、下径向电磁轴承与飞轮旋转体外壁之间的间隙为0.5~1mm。如此设置,飞轮旋转体受电磁力控制,与轴承无径向相互接触,处于悬浮状态,极大减少机械摩擦磨损,对飞轮旋转体进行径向支承与主动控制,可良好地保证轴承支承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飞轮旋转体的上端和下端与上辅助轴承和下辅助轴承之间的间隙为0.1~0.5mm。如此设置,飞轮旋转体受电磁力控制,与轴承无轴向相互接触,处于悬浮状态,极大减少机械摩擦磨损。进一步地:所述永磁推力轴承中嵌入永磁体。如此设置,可对飞轮旋转体进行轴向卸载。进一步地:所述永磁推力轴承与飞轮旋转体的上端面之间的间隙为0.5~1mm。如此设置,飞轮旋转体受磁力控制,与永磁推力轴承无轴向相互接触,处于悬浮状态,极大减少机械摩擦磨损,且永磁推力轴承为飞轮转子进行轴向卸载,可极大减轻电磁轴承轴向负载。进一步地:所述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的电机内定子为缠绕线圈,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的电机外转子为SmCo永磁体。进一步地:所述上辅助轴承通过上固定轴套轴向定位在芯轴上,下辅助轴承通过下定位套轴向定位在芯轴上;上径向电磁轴承通过上电磁轴承外定子支承安装在壳体上,下径向电磁轴承通过下电磁轴承外定子支承安装在壳体上。如此设置,磁体上下端面由固定轴套约束紧固,且永磁体外表面受飞轮旋转体内表面保护。进一步地:所述上径向电磁轴承与下径向电磁轴承结构相同,包括定子线圈和置于定子线圈内部的硅钢片转子,定子线圈为电磁轴承的外定子,硅钢片转子为电磁轴承内转子,定子线圈与硅钢片转子之间留有间隙。如此设计,主动电磁轴承有助于结构紧凑化设计。进一步地:所述上辅助轴承和下辅助轴承采用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的外圈轴向面与外径向面均分别于飞轮上端盖和飞轮下端盖存在间隙,该间隙小于定子线圈与硅钢片转子之间的间隙。上辅助轴承和下辅助轴承的内圈固定,当转子跌落或者需要维修时,辅助轴承外圈承受转子冲击,避免转子与电磁轴承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两者通过螺栓相连接,壳体内部保持真空状态,真空度至少为0.1Pa。真空环境可有效降低高速转子转动时的风阻,减少转子旋转时的摩擦,有效降低机械损耗,提高储能效率。本技术所达到的效果为:本技术选择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作为一体化电动/发电互逆式双向电机,可使转子系统结构紧凑,提升转子动力学特性。同时,飞轮还对于永磁磁瓦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电机内定子散热方式可选择强制水冷方式。采用新型外转子主动电磁轴承对飞轮转子进行径向支承与主动控制,永磁轴承为飞轮转子进行轴向卸载,可保证轴承支承的稳定性,减少摩擦,降低振动,并且进一步紧凑系统空间结构尺寸,有利于系统小型化设计。具体地:本技术的飞轮储能系统利用上径向电磁轴承、下径向电磁轴承、上辅助轴承、下辅助轴承和永磁推力轴承将飞轮旋转体无接触悬浮,飞轮旋转体的轴向位移、径向位移以及绕水平面x轴与y轴的旋转由上径向电磁轴承和下径向电磁轴承控制,并且飞轮旋转体的轴向旋转由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如此设计,飞轮旋转体在空间中无接触状态下实现高速旋转,处于无摩擦的全悬浮状态,可良好避免高速转子摩擦损耗,并且真空环境可有效减少风损。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安装于飞轮旋转体内部,对比于内转子电机系统中电机与飞轮串联结构,极大地减少了轴系轴向尺寸,结构紧凑,减少转子振动。上辅助轴承和下辅助轴承为转子提供临时辅助支承,防止系统失效,转子跌落与电磁轴承碰撞,为转子起到限位与保护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大储能量变截面转子混合支承的飞轮储能系统的结构图;图2为飞轮的结构图;图3为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图;图4为径向电磁轴承结构简图;图5为辅助轴承结构简图。图中:1-飞轮;2-飞轮上端盖;3-飞轮下端盖;4-上径向电磁轴承;5-下径向电磁轴承;6-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7-上辅助轴承;8-下辅助轴承;9-永磁推力轴承;10-永磁体;11-上壳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大储能量变截面转子混合支承的飞轮储能系统,包括能量储存转化部分、转子支承部分和辅助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储存转化部分包括飞轮旋转体和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6);转子支承部分包括上径向电磁轴承(4)、下径向电磁轴承(5)、上辅助轴承(7)、下辅助轴承(8)和永磁推力轴承(9);辅助部分包括壳体和芯轴(18);其中,所述芯轴(18)和飞轮旋转体安装在壳体内,壳体内部保持真空状态;飞轮主体为具有斜面的阶梯变截面结构,所述斜面的阶梯变截面结构为沿飞轮水平中心向上和向下直径逐渐缩小的阶梯结构,且阶梯间采用斜面过渡;所述永磁推力轴承(9)、上辅助轴承(7)、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6)和下辅助轴承(8)均安装在芯轴(18)上,且沿轴向由上至下依次排布;上辅助轴承(7)、下辅助轴承(8)、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6)的内定子都固定安装在芯轴(18)上;飞轮旋转体的上端和下端通过上辅助轴承(7)和下辅助轴承(8)与芯轴(18)建立连接,且与上辅助轴承(7)和下辅助轴承(8)呈间隙配合状态;所述永磁推力轴承(9)置于飞轮旋转体上方,且与飞轮旋转体的上端面间留有间隙;所述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6)置于飞轮旋转体内,且带动飞轮旋转体旋转;所述上径向电磁轴承(4)、下径向电磁轴承(5)固定安装在壳体上,且上径向电磁轴承(4)、下径向电磁轴承(5)与飞轮旋转体外壁呈无接触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大储能量变截面转子混合支承的飞轮储能系统,包括能量储存转化部分、转子支承部分和辅助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储存转化部分包括飞轮旋转体和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6);转子支承部分包括上径向电磁轴承(4)、下径向电磁轴承(5)、上辅助轴承(7)、下辅助轴承(8)和永磁推力轴承(9);辅助部分包括壳体和芯轴(18);其中,所述芯轴(18)和飞轮旋转体安装在壳体内,壳体内部保持真空状态;飞轮主体为具有斜面的阶梯变截面结构,所述斜面的阶梯变截面结构为沿飞轮水平中心向上和向下直径逐渐缩小的阶梯结构,且阶梯间采用斜面过渡;所述永磁推力轴承(9)、上辅助轴承(7)、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6)和下辅助轴承(8)均安装在芯轴(18)上,且沿轴向由上至下依次排布;上辅助轴承(7)、下辅助轴承(8)、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6)的内定子都固定安装在芯轴(18)上;飞轮旋转体的上端和下端通过上辅助轴承(7)和下辅助轴承(8)与芯轴(18)建立连接,且与上辅助轴承(7)和下辅助轴承(8)呈间隙配合状态;所述永磁推力轴承(9)置于飞轮旋转体上方,且与飞轮旋转体的上端面间留有间隙;所述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6)置于飞轮旋转体内,且带动飞轮旋转体旋转;所述上径向电磁轴承(4)、下径向电磁轴承(5)固定安装在壳体上,且上径向电磁轴承(4)、下径向电磁轴承(5)与飞轮旋转体外壁呈无接触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储能量变截面转子混合支承的飞轮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旋转体包括飞轮(1)、飞轮上端盖(2)和飞轮下端盖(3),飞轮(1)上下端安装有飞轮上端盖(2)和飞轮下端盖(3),飞轮上端盖(2)与上辅助轴承(7)间隙配合,飞轮下端盖(3)与下辅助轴承(8)间隙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储能量变截面转子混合支承的飞轮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径向电磁轴承(4)、下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宇兰时振刚赵雷莫逆石玉文杨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