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流变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1533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3:57
一种磁流变阻尼器,包括转子,转子通过键连接在传动轴上,转子的前后侧面分别设置前端盖和后端盖,转子的外部设置外壳,前端盖、后端盖、外壳固定在一起形成定子;前端盖和后端盖沿传动轴轴向分布;前端盖和后端盖内分别缠绕前励磁线圈和后励磁线圈,前端盖与转子的前侧面之间设置前隔磁环,后端盖与转子的后侧面之间设置后隔磁环;外壳上设置至少三个注液孔,每个注液孔均通过密封盖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磁流变阻尼器选取适当位置布置了至少三个灌注孔,在已有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化了灌注孔的位置和数量,保证了注液过程中至少有一个灌注孔还可以作为排气孔使用,且灌注孔的位置设计合理。

A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A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includes a rotor, which is connected to the drive shaft by a key. The front and rear sides of the rotor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front cover and rear cover. The outer part of the rotor is provided with a shell, and the front cover, rear cover and shell are fixed together to form a stator; the front cover and rear cover are axial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drive shaft; the front cover and the rear cover are respectively wound with the front excitation coil and the rear excitation coil. A front magnetic isolation rin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ront cover and the front side of the rotor, and a rear magnetic isolation rin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back cover and the rear side of the rotor; at least three injection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shell, and each injection hole is sealed by a sealing cover. The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in the utility model has at least three filling holes arranged in appropriate posit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technical scheme, the position and quantity of the filling holes are optimized, ensuring that at least one filling hole can be used as an exhaust hole in the process of injection, and the position design of the filling hole is reason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流变阻尼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磁流变阻尼器,尤其是一种具有阻尼力矩大、灌装充分性要求高等特征的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
技术介绍
磁流变阻尼器从转子的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分为圆盘式和圆筒式两种,就从获得相同大小的阻尼力矩而言,圆盘式结构阻尼器以转子的端面为工作面,其径向尺寸偏大;圆筒式结构以圆周面为工作面,其轴向尺寸偏大。转子工作面积大小是影响磁流变阻尼器性能及实用性的主要因素,而常见两种转子结构工作面上有效部分占比较小,工作面未能充分利用,转子惯量较大,产生力矩能力偏小。由于磁流变液的材料成分特点,即磁性颗粒密度比载液密度要大的多,阻尼器放置一段时间,其内部磁流变液会出现沉降问题,磁性颗粒发生沉降之后会结合成团状,其磁流变效能变差。磁流变阻尼器磁流变液沉降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同样制约了其实用性和推广应用,因此必须解决其抗沉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外形尺寸小、转子惯量小、产生阻尼力矩较大、耗能小,且具有一定抗沉降能力的旋转式磁流变液阻尼器。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磁流变阻尼器,包括转子,转子通过键连接在传动轴上,转子的前后侧面分别设置前端盖和后端盖,转子的外部设置外壳,前端盖、后端盖、外壳固定在一起形成定子;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沿传动轴轴向分布;前端盖和后端盖内分别缠绕前励磁线圈和后励磁线圈,前端盖与转子的前侧面之间设置前隔磁环,后端盖与转子的后侧面之间设置后隔磁环;所述外壳上设置至少三个注液孔,每个注液孔均通过密封盖密封。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至少两个上注液孔,两个注液孔通过密封盖密封,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至少一个下注液孔,下注液孔通过下密封盖密封。所述转子具有形成轴对称截面的外圆环和内圆环,外圆环和内圆环之间通过中肋板连接,传动轴穿过内圆环。所述前励磁线圈和后励磁线圈分别缠绕于转子外圆环侧部的前端盖和后端盖内。所述前隔磁环和后隔磁环位于转子的中肋板的两侧或者位于转子的内圆环和中肋板的两侧,且前隔磁环和后隔磁环的外边缘与转子外圆环的内侧面之间具有设定距离。所述转子外圆环的外侧沿传动轴的轴向设置不少于一条的突起带。所述转子外圆环的侧部与前端盖和后端盖之间均设置有密封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磁流变阻尼器选取适当位置布置了至少三个灌注孔,优化了灌注孔的位置和数量,保证了注液过程中至少有一个灌注孔还可以作为排气孔使用,且灌注孔的位置设计合理;(2)转子上设置凸起,能够抗沉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阻尼器实施例的半剖视图。图2为转子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灌注方法实施例中从下部灌注孔灌注时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灌注方法实施例中从上部灌注孔灌注时的示意图。图中:1-转子;2-前端盖;3-传动轴;4-前隔磁环;5-前励磁线圈;6-密封环,7-软管,8-注射器;9-轴承盖;10-后励磁线圈;11-后隔磁环;12-轴承;13-密封圈;14-后端盖;15-外壳;17-突起带,21-上注液孔Ⅰ;22-上密封盖Ⅰ;31-上注液孔Ⅱ;32-上密封盖Ⅱ;41-下注液孔;42-下密封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磁流变阻尼器,包括转子1,转子1通过键连接在传动轴3上,转子1的前后侧面分别设置前端盖2和后端14,转子1的外部设置外壳15,前端盖2、后端盖14、外壳15固定在一起形成定子;前端盖2和后端盖14沿传动轴3轴向分布。前端盖2和后端盖14内分别缠绕前励磁线圈5和后励磁线圈10,前端盖2与转子1的前侧面之间设置前隔磁环4,后端盖14与转子1的后侧面之间设置后隔磁环11。外壳15上设置至少三个注液孔,每个注液孔均通过密封盖密封。至少三个注液孔的分布为:外壳15的顶部设置至少两个上注液孔Ⅰ21、上注液孔Ⅱ23,两个上注液孔Ⅰ21、上注液孔Ⅱ23分别通过上密封盖Ⅰ22、上密封盖Ⅱ32密封,外壳15的底部设置至少一个下注液孔41,下注液孔41通过下密封盖42密封。本技术的转子1可设置为外圆环和内圆环的结构,外圆环的内侧面和内圆环的外侧面之间通过中肋板连接,传动轴3穿过内圆环后,键连接内圆环,沿传动轴3轴向的剖面设置为主剖面,主剖面为轴对称截面,且通过内圆环、外圆环和中肋板形成两个对称的工字型截面。即转子1沿传动轴3轴向的剖面为以传动轴3为对称轴的轴对称截面,且形成轴对称截面的单侧截面为工字型截面。转子1外圆环的柱面外部沿传动轴3的轴向设置不少于一条的突起带15,如图2所示,设置为均匀分布的三条,突起带截面形状为圆弧边角梯形,其高度可设置为0.3mm,阻尼器长时间不使用时,突起带可以对磁流变液进行预先搅拌,对提升阻尼器性能具有一定效果。转子1外圆环的侧部与前端盖2和后端盖14之间均设置有0型密封环6。转子1与前端盖2和后端盖14之间的传动轴3上均设置有轴承12和密封圈13,密封圈13设置在轴承12侧部,轴承外部通过轴承盖9封闭。如图1所示,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本技术中,前励磁线圈5和后励磁线圈10分别缠绕于转子1外圆环侧部的前端盖2和后端盖14内,具体来说,前隔磁环4和后隔磁环11位于转子1的中肋板的两侧或者位于转子1的内圆环和中肋板的两侧、靠近传动轴3的位置,且前隔磁环4和后隔磁环11的外侧与转子1的外圆环的内侧之间具有设定距离,该设定距离可依据需要设置,使得转子1未缠绕隔磁环、且能够使励磁线圈产生的磁力线通过的工作区域部分的截面具有T型结构,使阻尼器具有多个工作区域。上述的转子1剖面为轴对称截面,单侧为工字型截面,结合了圆盘式和圆筒式结构阻尼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区域截面具有T型结构,使阻尼器具有多个工作区域,在不增加转子体积的情况下,有效增大了转子工作面积,且减小了转子的转动惯量。前隔磁环和后隔磁环的结构与位置布置,能够优化磁力线走向,使磁力线集中通过工作半径较大的区域,使工作区域集中于阻尼半径较大的区域,工作区域分布更加合理,有利于提升阻尼器的阻尼力矩。转子外圆环外部柱面设置若干条沿圆周分布的突起带,阻尼器长时间不使用时,可以对磁流变液进行预先搅拌,对改善磁流变液沉降问题对阻尼器性能影响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技术为上述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进行磁流变液的灌注时,采用注射器8和软管7实施灌注,灌注时,软管7一端连接注射器8,另一端连接阻尼器上已打开密封盖的注液孔,并将注射器8抬升至阻尼器上注液孔以上的高度,进行注液。包括以下步骤:ST1:打开两个上注液孔Ⅰ21、上注液孔Ⅱ23的上密封盖Ⅰ22、上密封盖Ⅱ32和一个下注液孔41的下密封盖42,将软管7的一端连接下注液孔41,软管7的另一端连接注射器8开始实施灌注,直至上注液孔Ⅰ21、上注液孔Ⅱ23中的至少一个有磁流变液开始溢出为止,用下密封盖42密封下注液孔41;ST2:通过转动轴3带动转子1转动,从两个上注液孔Ⅰ21、上注液孔Ⅱ23排出阻尼器腔内气体,使上两个上注液孔Ⅰ21、上注液孔Ⅱ23内磁流变液液面下降,直至其液面不再降低或者下降幅度位于设定范围内为止;ST3:软管7连接两个上注液孔Ⅰ21、上注液孔Ⅱ23中的一个继续实施灌注,同时转动转子1,直至两个上注液孔Ⅰ21、上注液孔Ⅱ23中的至少一个有磁流变液再次溢出且无气体排出为止,使用上密封盖Ⅰ22、上密封盖Ⅱ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1),转子(1)通过键连接在传动轴(3)上,转子(1)的前后侧面分别设置前端盖(2)和后端盖(14),转子(1)的外部设置外壳(15),前端盖(2)、后端盖(14)、外壳(15)固定在一起形成定子;所述前端盖(2)和后端盖(14)沿传动轴(3)轴向分布;前端盖(2)和后端盖(14)内分别缠绕前励磁线圈(5)和后励磁线圈(10),前端盖(2)与转子(1)的前侧面之间设置前隔磁环(4),后端盖(14)与转子(1)的后侧面之间设置后隔磁环(11);所述外壳(15)上设置至少三个注液孔,每个注液孔均通过密封盖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1),转子(1)通过键连接在传动轴(3)上,转子(1)的前后侧面分别设置前端盖(2)和后端盖(14),转子(1)的外部设置外壳(15),前端盖(2)、后端盖(14)、外壳(15)固定在一起形成定子;所述前端盖(2)和后端盖(14)沿传动轴(3)轴向分布;前端盖(2)和后端盖(14)内分别缠绕前励磁线圈(5)和后励磁线圈(10),前端盖(2)与转子(1)的前侧面之间设置前隔磁环(4),后端盖(14)与转子(1)的后侧面之间设置后隔磁环(11);所述外壳(15)上设置至少三个注液孔,每个注液孔均通过密封盖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5)的顶部设置至少两个上注液孔(21,23),两个注液孔(21,23)通过密封盖(22,32)密封,所述外壳(15)的底部设置至少一个下注液孔(41),下注液孔(41)通过下密封盖(42)密封。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亚彬马伟峰李奇李士军陈延伟潘树国胡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