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7249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导光板以及多个光源。导光板包括本体部、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本体部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以及邻接第一侧与第二侧的入光侧,第一凸出部设置于第一侧,第二凸出部设置于第二侧,且第一凸出部于第一侧的长度大于第二凸出部于第二侧的长度。光源邻近于本体部的入光侧,且最邻近第一凸出部的光源与第一凸出部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小于最邻近第二凸出部的光源与第二凸出部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

Display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light guide plate and a plurality of light sources. The light guide plate includes a body part, a first protrusion part and a second protrusion part. The body part includes the first side and the second side opposite each other, and the light entry side adjacent to the first side and the second side. The first protrusion part is set on the first side, and the second protrusion part is set on the second side, and the length of the first protrusion part on the first side i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 protrusion part on the second side. The light source is adjacent to the input side of the body part,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light source nearest to the first protrusion part and the first protrusion part in the first direction is less tha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light source nearest to the second protrusion part and the second protrusion part in the first dir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背光模块的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液晶显示设备的技术不断的提升,液晶显示设备可广泛地应用在平面电视、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与各类型的消费性电子产品上。液晶显示设备的液晶面板为一种非自发光的显示面板,因此通常需要在液晶面板背面设置背光模块以提供画面显示所需光线。为使背光模块可产生均匀且足够高的亮度,背光模块中会设置多层光学膜,以提高从光源射出的光线到背光模块的出光面的出光率。在一般背光模块中,为让不同的光学膜可依照正确的顺序且准确地固定于背光模块中,光学膜与背光模块的框架会设计对应的防呆(fool-proof)结构。然而,此防呆结构的设计会造成背光模块所产生的背光有光学上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导光板以及多个光源。导光板对应显示面板设置,导光板包括本体部、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本体部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以及邻接第一侧与第二侧的入光侧,第一凸出部设置于第一侧且具有相对于第一侧的第一外侧,第二凸出部设置于第二侧且具有相对于第二侧的第二外侧,其中,第一凸出部于第一侧具有第一长度,第二凸出部于第二侧具有第二长度,第一长度大于第二长度。光源邻近于本体部的入光侧,光源沿第一方向排列,光源包括最邻近第一凸出部的第一光源与最邻近第二凸出部的第二光源,其中,第一光源与第一凸出部的第一外侧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间距,第二光源与第二凸出部的第二外侧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小于第二间距。在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设备中,通过将第一凸出部的第一长度设计为不同于第二凸出部的第二长度,可避免导光板的出光面与背面错置或避免光学膜的上表面与下表面错置的情况发生。并且,在第一凸出部的第一长度大于第二凸出部的第二长度的情况下,将第一间距调整至小于第二间距,使受到第二凸出部的转角反射的光线亮度可接近受到第一凸出部的转角反射的光线亮度,藉此可提升背光的均匀度。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剖视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沿着图2的剖视线A-A’的剖视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侧视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框架与背板的俯视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光学膜堆栈的爆炸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变化实施例的导光板的俯视示意图;以及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变化实施例的导光板的侧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显示设备;110-显示面板;110a-显示面;110b-入光面;120-背光模块;122、222、322-导光板;124-光源;124a-第一光源;124b-第二光源;124S、126d-出光面;126-本体部;126a-第一侧;126b-第二侧;126c-入光侧;126e-背面;126f-散射结构;128、228、328-第一凸出部;128a-第一外侧;128b-第一子部分;130、230-第二凸出部;130a-第二外侧;130b-第二子部分;132-反射片;134-软性电路板;134a-接合部;134b-延伸部;136-芯片;138-遮光片;140-框架;140a-底面;142-背板;142a、146a、150a、154a-开孔;144-光学膜堆栈;144a、144b、144c-光学膜;146-第三凸出部;148、152-凸出柱;150-第四凸出部;154-第五凸出部;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ND-法线方向;L1-第一长度;L2-第二长度;G1-第一间距;G2-第二间距;G3-第三间距;G4-第四间距;MR-主凹槽;R1-第一凹槽;R2-第二凹槽;R3-第三凹槽;R4-第四凹槽;R5-第五凹槽;R6-第六凹槽;R7-第七凹槽;Rb-背板凹槽;P1-第一部分;P2-第二部分;NS-近光侧;FS-远光侧;W1、W2、W3、W4-宽度;T1、T1’、T2、T2’、T3、TS、T4、T5-厚度;PT-点。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加清楚和易懂,下文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且下文各附图中的组件仅为示意,可能并非按比例绘制,以清楚绘示本专利技术,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并且,附图中的各组件的数量与尺寸仅为示意,并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通篇说明书与所附的权利要求中会使用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电子设备制造商可能会以不同的名称来指称相同的组件。本文并不意在区分那些功能相同但名称不同的组件。在下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中,「含有」与「包括」等词为开放式词语,因此其应被解释为「含有但不限定为…」之意。当一组件或一膜层被称为在另一组件或另一膜层上,或是被称为与另一组件或另一膜层连接时,其应被了解所述的组件或膜层是直接位于另一组件或膜层上,或是直接与另一组件或膜层连接,也可以是两者之间存在有其他的组件或膜层。然而,当一组件或一膜层被称为直接位于另一组件或另一膜层上,或被称为直接连接于另一组件或另一膜层时,则应被了解两者之间不存在其他的组件或膜层。在本专利技术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将不同实施例的不同特征以结合、取代或混合的方式构成另一实施例。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设备100包括显示面板110以及背光模块120。显示面板110具有彼此相对的显示面110a以及入光面110b,显示面板110可例如为液晶显示面板或其他类型的非自发光显示面板,但不限于此。背光模块120设置于显示面板110的入光面110b,用以产生背光并将此背光从入光面110b射入显示面板110。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沿着图2的剖视线A-A’的剖视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侧视示意图。为清楚显示导光板122与光源124之间的关系,图2省略位于导光板122上的膜层,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如图2与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20可为侧入式(edgetype)背光模块,且包括导光板122以及多个光源124。导光板122包括本体部126、第一凸出部128与第二凸出部130,其中本体部126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侧126a与第二侧126b,以及邻接第一侧126a与第二侧126b的入光侧126c,第一凸出部128设置并连接于本体部126的第一侧126a,且第二凸出部130设置并连接于本体部126的第二侧126b。第一凸出部128沿第一侧126a具有第一长度L1,第二凸出部130沿第二侧126b具有第二长度L2,且第一长度L1大于第二长度L2。于本实施例中,本体部126的俯视形状可依据显示设备100的显示面110a的形状来决定。举例来说,本体部126的俯视形状可为矩形,也就是说入光侧126c可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第一侧126a与第二侧126b可分别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且第一方向D1垂直于第二方向D2,或者本体部126的俯视形状也可为车用仪表板的形状,但不限于此。本实施例的第一侧126a与第二侧126b可分别为本体部126的左侧与右侧,也就是具有较长的第一长度L1的第一凸出部128是位于本体部126的左侧,而具有较短的第二长度L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显示面板;一导光板,对应该显示面板设置,该导光板包括一本体部、一第一凸出部与一第二凸出部,该本体部包括彼此相对的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以及邻接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的一入光侧,该第一凸出部设置于该第一侧且具有相对于该第一侧的一第一外侧,该第二凸出部设置于该第二侧且具有相对于该第二侧的一第二外侧,其中,该第一凸出部于该第一侧具有一第一长度,该第二凸出部于该第二侧具有一第二长度,该第一长度大于该第二长度;以及多个光源,邻近于该本体部的该入光侧,该多个光源沿一第一方向排列,该多个光源包括最邻近该第一凸出部的一第一光源与最邻近该第二凸出部的一第二光源,其中,该第一光源与该第一凸出部的该第一外侧在该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一间距,该第二光源与该第二凸出部的该第二外侧在该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二间距,该第一间距小于该第二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显示面板;一导光板,对应该显示面板设置,该导光板包括一本体部、一第一凸出部与一第二凸出部,该本体部包括彼此相对的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以及邻接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的一入光侧,该第一凸出部设置于该第一侧且具有相对于该第一侧的一第一外侧,该第二凸出部设置于该第二侧且具有相对于该第二侧的一第二外侧,其中,该第一凸出部于该第一侧具有一第一长度,该第二凸出部于该第二侧具有一第二长度,该第一长度大于该第二长度;以及多个光源,邻近于该本体部的该入光侧,该多个光源沿一第一方向排列,该多个光源包括最邻近该第一凸出部的一第一光源与最邻近该第二凸出部的一第二光源,其中,该第一光源与该第一凸出部的该第一外侧在该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一间距,该第二光源与该第二凸出部的该第二外侧在该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二间距,该第一间距小于该第二间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出部包括彼此相对的一近光侧以及一远光侧,该近光侧较该远光侧邻近该第一光源,该近光侧在该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大于该远光侧在该第一方向上的宽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该出光面具有一法线方向,该第一凸出部在该法线方向上的厚度不同于该入光侧在该法线方向上的厚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该出光面具有一法线方向,该第一凸出部包括彼此相对的一近光侧以及一远光侧,该近光侧较该远光侧邻近该第一光源,该第一凸出部在该法线方向上的厚度不同于该本体部对应该远光侧的一部分在该法线方向上的厚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该出光面具有一法线方向,该第一凸出部包括彼此相对的一近光侧以及一远光侧,该近光侧较该远光侧邻近该第一光源,该近光侧在该法线方向上的厚度大于该远光侧在该法线方向上的厚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出部具有一第一子部分,该第一子部分凸出于该本体部的该入光侧,该第一侧沿着一第二方向延伸,且该第一子部分于该第二方向上的厚度大于各该光源在该第二方向上的厚度。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源与该第一侧在该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三间距,该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崇纹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