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26880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于两个工作井的侧墙之间施工多个顶管以形成管幕;以及提供传力件,将所述传力件于所述顶管的端部间隔布设,并将所述传力件与所述顶管和对应的侧墙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所述顶管的两端均通过所述传力件与对应的侧墙连接成整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传力件将顶管和侧墙连接成为整体,形成了一体的受力结构,该顶管的端部通过传力件与对应的侧墙固定连接,使得侧墙外水土压力传递给顶管,从而使得顶管两端受拉进而达到自平衡状态,提高支护的稳定性及牢固性,本发明专利技术传力件不占用工作井内的作业工期,可避免后续顶管和加固施工的影响,提高施工效率。

Self-balancing Support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Pipe Curtain Work Well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elf-balancing support method for a pipe curtain work well,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construction of multiple pipe jacking between the side walls of two work wells to form a pipe curtain; and provision of force transfer parts, arrangement of the force transfer parts at the end intervals of the pipe jacking, and fixing and connecting the force transfer parts with the pipe jacking and the corresponding side wall, so that both ends of the pipe jacking can pass through the said pipe jacking. The force transfer memb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ide wall as a whole. The invention connects the pipe jacking and the side wall into a whole by means of force transferring parts, and forms an integral force-bearing structure. The end of the pipe jacking is fixed by force transferring par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ide wall, so that the water and soil pressure outside the side wall is transmitted to the pipe jacking, so that the two ends of the pipe jacking are tensioned and then reach self-balance state, thus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and firmness of the support. The force transferring parts of the invention do not occupy the working well. The working period can avoid the influence of pipe jacking and reinforcement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结构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幕施工
,特指一种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管幕暗挖法是一种对现状交通影响较小的非开挖施工方法,具有断面形式灵活,地层适应能力强等特点。管幕暗挖法是通过在两个工作井或端头井之间施做群顶管形成管幕,再在管幕内进行暗挖施工。此外,在软土地区往往需要对暗挖掌子面进行加固。现行工作井支护方法多在侧墙和后靠间架设支撑,以抵抗侧墙外水土压力。管幕施工中,需在工作井侧墙上凿除洞门,以供顶管始发和接收。群顶管的连续施工将使工作井侧墙切断,形成若干块独立区域,破坏原侧墙受力结构。若根据切断的侧墙重新设计支撑体系,增加支撑数量,从而增加施工成本。并且增加的支撑会减小工作井内作业空间,占用后续顶管和加固施工作业面,影响施工进度,增加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结构及方法,解决现有的支护方法采用支撑而占用工作井内作业空间、占用后续顶管及加固施工作业面,进而影响施工进度和增加施工难度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于两个工作井的侧墙之间施工多个顶管以形成管幕;以及提供传力件,将所述传力件于所述顶管的端部间隔布设,并将所述传力件与所述顶管和对应的侧墙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所述顶管的两端均通过所述传力件与对应的侧墙连接成整体。本专利技术利用传力件将顶管和侧墙连接成为整体,形成了一体的受力结构,顶管为埋设于两个工作井侧墙之间土体中的结构,该顶管的端部通过传力件与对应的侧墙固定连接,使得侧墙外水土压力传递给顶管,从而使得顶管两端受拉进而达到自平衡状态,提高支护的稳定性及牢固性,相对于现有的支撑支护能够节约投资;本专利技术传力件不占用工作井内的作业工期,可避免后续顶管和加固施工的影响,提高施工效率。本专利技术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传力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再将所述传力件与所述顶管和对应的侧墙固定连接时,将所述传力件的第一翼板贴设于所述顶管上靠近端部的内壁面并与所述顶管的内壁面固定连接;将所述传力件的第二翼板贴设于所述顶管端部处的侧墙上并与所述侧墙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于所述第二翼板上对应预埋于所述侧墙上的洞圈开设一凹槽,通过所述凹槽卡设于所述洞圈上并将所述第二翼板与所述洞圈贴合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将所述侧墙上对应所述第二翼板的混凝土保护层剥离以露出侧墙钢筋;将所述第二翼板与露出的侧墙钢筋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将位于所述管幕角部处的顶管上的传力件布设于所述管幕的外侧;将位于所述管幕侧部处的顶管上的传力件布设于所述顶管上相对的两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结构,包括:设于两个工作井的侧墙之间的多个顶管,所述顶管的端部位于对应的侧墙的表面,通过多个顶管形成管幕;以及于所述顶管的端部间隔布设的传力件,所述传力件与所述顶管和对应的侧墙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所述顶管的两端均通过所述传力件与对应的侧墙连接成整体。本专利技术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传力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所述第一翼板贴设于所述顶管上靠近端部的内壁面并与所述顶管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翼板贴设于所述顶管端部处的侧墙上并与所述侧墙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翼板上对应预埋于所述侧墙上的洞圈开设有一凹槽,所述第二翼板通过所述凹槽卡设于所述洞圈上并与所述洞圈贴合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翼板与所述侧墙上剥离露出的侧墙钢筋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位于所述管幕角部处的顶管上的传力件布设于所述管幕的外侧;位于所述管幕侧部处的顶管上的传力件布设于所述顶管上相对的两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结构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结构中部分顶管及传力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结构中顶管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结构中传力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结构及方法,解决现有工作井支护时采用支撑体系抵抗侧墙外水土压力存在的支撑体系占用工作井的作业空间,占用后续顶管及加固施工作业面,影响施工进度增加施工难度以及增加施工成本等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结构及方法,采用传力件将管幕的端部与工作井的侧墙连接成一体,形成整体的受力结构,使得侧墙外水土压力通过传力件直接传递给顶管,顶管的两端受拉从而达到自平衡状态。且本专利技术的支护结构及方法不占用工作井内作业空间,可避免对后续顶管和加固施工的影响,提高施工效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结构及方法进行说明。参阅图1,显示了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结构的正视图。参阅图3,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结构中顶管的剖视图。下面结合图1和图3,对本专利技术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结构包括顶管21和传力件22,顶管21设于两个工作井的侧墙10之间,顶管21有多个,且顶管21的端部位于对应的侧墙10的表面,通过多个顶管21形成管幕;顶管21的施工是从一个工作井的侧墙10向另一个工作井的侧墙10掘进,施工所形成的顶管21埋于土体中,且顶管21的两端部位于对应的侧墙10的表面;传力件22于顶管21的端部间隔布设,即在每一顶管21的端部均设置多个传力件22,传力件22与顶管21和对应的侧墙10固定连接,从而使得顶管21的两端均通过传力件22与对应的侧墙10连接成整体。图3所示的两个侧墙10之间为土体,两个侧墙10上对应远离土体的一侧为工作井,两个侧墙10会受到土体的侧向水土压力,该水土压力的作用方向为从侧墙10上靠近土体的一侧向远离土体的一侧,而该方向的水土压力通过传力件而传递给顶管21,从而使得顶管21的两个端部受到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即顶管21的两个端部受到向外的拉力,从而使得顶管21达到自平衡状态,能够提高侧墙10的支护强度及稳定性,实现了自稳定的受力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4和图5所示,传力件22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翼板221和第二翼板222,第一翼板221贴设于顶管21上靠近端部的内壁面并与顶管21的内壁面固定连接;第二翼板222贴设于顶管21端部处的侧墙10上并与侧墙10固定连接。第一翼板221和第二翼板222连成L型的传力件22,利用L型的传力件22拉结连接侧墙10和顶管21,使得侧墙10所受到的侧向水土压力能够以拉力的形式传递给顶管21,从而实现了自平衡受力状态,提高了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也提高了侧墙的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二翼板222上对应预埋于侧墙10上的洞圈23开设有一凹槽223,第二翼板222上的凹槽223靠近第一翼板221设置,第二翼板222通过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于两个工作井的侧墙之间施工多个顶管以形成管幕;以及提供传力件,将所述传力件于所述顶管的端部间隔布设,并将所述传力件与所述顶管和对应的侧墙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所述顶管的两端均通过所述传力件与对应的侧墙连接成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于两个工作井的侧墙之间施工多个顶管以形成管幕;以及提供传力件,将所述传力件于所述顶管的端部间隔布设,并将所述传力件与所述顶管和对应的侧墙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所述顶管的两端均通过所述传力件与对应的侧墙连接成整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再将所述传力件与所述顶管和对应的侧墙固定连接时,将所述传力件的第一翼板贴设于所述顶管上靠近端部的内壁面并与所述顶管的内壁面固定连接;将所述传力件的第二翼板贴设于所述顶管端部处的侧墙上并与所述侧墙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于所述第二翼板上对应预埋于所述侧墙上的洞圈开设一凹槽,通过所述凹槽卡设于所述洞圈上并将所述第二翼板与所述洞圈贴合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侧墙上对应所述第二翼板的混凝土保护层剥离以露出侧墙钢筋;将所述第二翼板与露出的侧墙钢筋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幕工作井自平衡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位于所述管幕角部处的顶管上的传力件布设于所述管幕的外侧;将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茂东潘伟强张世宏赵笑鹏李春涛朱雁飞裴烈烽刘健诸颖王彦杰陈怡李昊严振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