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健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4860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装置,包括双向丝杆、移动夹板一、短螺纹杆以及移动夹板二,双向丝杆前端贯穿固定座二前端面,双向丝杆后端穿过固定座一后端面,并延伸至固定座一后侧,双向丝杆环形侧面后部位置套装滚珠螺母座一,移动夹板一固定在滚珠螺母座一右端面,双向丝杆环形侧面前部位置套装滚珠螺母座二,移动夹板二固定在滚珠螺母座二右端面,移动夹板一前端面以及移动夹板二后端面均开设凹槽,凹槽内部均安装小夹板,该设计实现钢筋的夹持张拉,操作简单,适应性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适应性好,夹持稳定性好。

A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struction Device for Building Engineerin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restressing concrete construction device fo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which comprises a bidirectional screw rod, a movable splint, a short screw rod and a movable splint. The front end of the bidirectional screw rod runs through the two front ends of the fixed seat, and the back end of the bidirectional screw rod runs through the one back end face of the fixed seat, and extends to the back side of the fixed seat. The first plate is fixed on the right end face of the ball nut seat, the second ball nut seat is set on the front part of the annular side of the bi-directional screw rod, the second moving splint is fixed on the right end face of the ball nut seat, the first front face of the moving splint and the second back face of the moving splint are provided with grooves, and the small splints are installed inside the grooves. The design realizes the clamping and tensioning of reinforcing bars, and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the adaptability is good. The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use, easy operation, good adaptability and good clamping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装置,属于建筑工程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预应力混凝土是为了弥补混凝土过早出现裂缝的现象,在构件使用(加载)以前,预先给混凝土一个预压力,即在混凝土的受拉区内,用人工加力的方法,将钢筋进行张拉,利用钢筋的回缩力,使混凝土受拉区预先受压力。这种储存下来的预加压力,当构件承受由外荷载产生拉力时,首先抵消受拉区混凝土中的预压力,然后随荷载增加,才使混凝土受拉,这就限制了混凝土的伸长,延缓或不使裂缝出现,这就叫做预应力混凝土。现有技术中,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装置对钢筋的张拉操作不便,且适应性不佳,所以需要一种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装置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适应性好,夹持稳定性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装置,包括左板、长螺纹杆、右板、螺母、右夹持组件以及左夹持组件,所述长螺纹杆左端穿过左板左端面前部位置,所述长螺纹杆右端穿过右板右端面前部位置,所述螺母套装在右板左侧的长螺纹杆环形侧面,且螺母右侧面与右板左端面紧密贴合,所述右夹持组件安装在右板上端,所述左夹持组件安装在左板上端,所述左夹持组件包括双向丝杆、固定座一、移动夹板一、小夹板、沉头孔、短螺纹杆、螺纹孔、移动夹板二以及固定座二,所述固定座一固定在左板上端面后部棱线位置,所述固定座二固定在左板上端面前部棱线位置,所述双向丝杆前端贯穿固定座二前端面,所述双向丝杆后端穿过固定座一后端面,并延伸至固定座一后侧,所述双向丝杆环形侧面后部位置套装滚珠螺母座一,所述移动夹板一固定在滚珠螺母座一右端面,所述双向丝杆环形侧面前部位置套装滚珠螺母座二,所述移动夹板二固定在滚珠螺母座二右端面,所述移动夹板一前端面以及移动夹板二后端面均开设凹槽,所述凹槽内部均安装小夹板,所述小夹板前端面上下对称开设有沉头孔,所述移动夹板一后端面和移动夹板二前端面均加工有螺纹孔,所述沉头孔通过短螺纹杆与螺纹孔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滚珠螺母座一通过滚珠螺母副一与双向丝杆相连接,所述滚珠螺母座二通过滚珠螺母副二与双向丝杆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双向丝杆后端安装有把手,且把手环形侧面包裹防滑套。进一步地,所述左夹持组件结构与右夹持组件结构相同,且朝向相反。进一步地,所述短螺纹杆前端固定圆台,且圆台设置在沉头孔内部。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内底部加工弧形槽一,所述小夹板内侧面加工有弧形槽二。进一步地,所述长螺纹杆设有两根,两根所述长螺纹杆左端分别穿过左板左端面前部位置以及后部位置,两根所述长螺纹杆右端分别穿过右板右端面前部位置以及后部位置,且延伸至右板右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装置,因本技术添加了双向丝杆、固定座一、移动夹板一、小夹板、沉头孔、短螺纹杆、螺纹孔、移动夹板二以及固定座二,在使用过程中,转动丝杆从而实现移动夹板一和移动夹板二的位置,然后使钢筋夹持在小夹板与移动夹板一以及小夹板和移动夹板二之间,然后通过转动螺母带动右板移动,从而调节左板与右板之间距离的调节,该设计实现钢筋的夹持张拉,操作简单,适应性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装置对钢筋的张拉操作不便,且适应性不佳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适应性好,夹持稳定性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装置中左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左板、2-长螺纹杆、3-右板、4-螺母、5-右夹持组件、6-左夹持组件、7-滚珠螺母座一、8-滚珠螺母座二、61-双向丝杆、62-固定座一、63-移动夹板一、64-小夹板、65-沉头孔、66-短螺纹杆、67-螺纹孔、68-移动夹板二、69-固定座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装置,包括左板1、长螺纹杆2、右板3、螺母4、右夹持组件5以及左夹持组件6,长螺纹杆2左端穿过左板1左端面前部位置,长螺纹杆2右端穿过右板3右端面前部位置,螺母4套装在右板3左侧的长螺纹杆2环形侧面,且螺母4右侧面与右板3左端面紧密贴合,右夹持组件5安装在右板3上端,左夹持组件6安装在左板1上端,将钢筋左端以及右端通过左夹持组件6和右夹持组件5进行夹紧,然后转动螺母4,使螺母4沿着长螺纹杆2移动,螺母4移动推动右板3移动,右板3移动带动右夹持组件5移动,从而对钢筋进行张拉,操作简单。左夹持组件6包括双向丝杆61、固定座一62、移动夹板一63、小夹板64、沉头孔65、短螺纹杆66、螺纹孔67、移动夹板二68以及固定座二69,固定座一62固定在左板1上端面后部棱线位置,固定座二69固定在左板1上端面前部棱线位置,双向丝杆61前端贯穿固定座二69前端面,双向丝杆61后端穿过固定座一62后端面,并延伸至固定座一62后侧,双向丝杆61环形侧面后部位置套装滚珠螺母座一7,移动夹板一63固定在滚珠螺母座一7右端面,双向丝杆61环形侧面前部位置套装滚珠螺母座二8,移动夹板二68固定在滚珠螺母座二8右端面,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转动把手,把手转动带动双向丝杆61转动,滚珠螺母副一将双向丝杆61的旋转运行转换为直线运行,从而滚珠螺母座一7带动移动夹板一63沿着双向丝杆61移动,滚珠螺母副二将双向丝杆61的旋转运行转换为直线运行,从而滚珠螺母座二8带动移动夹板二68沿着双向丝杆61移动,当移动夹板一63和移动夹板二68移动至预定位置时,停止转动把手即可,移动夹板一63前端面以及移动夹板二68后端面均开设凹槽,凹槽内部均安装小夹板64,小夹板64前端面上下对称开设有沉头孔65,移动夹板一63后端面和移动夹板二68前端面均加工有螺纹孔67,沉头孔65通过短螺纹杆66与螺纹孔67相连接,然后使钢筋左端以及右端分别移动至弧形槽一内部,然后转动短螺纹杆66,使短螺纹杆66在螺纹孔67内部转动并移动,从而短螺纹杆66通过圆台带动小夹板64向凹槽内部移动,从而使钢筋夹紧在弧形槽一与弧形槽二内部,便于钢筋的夹持,适应性佳。滚珠螺母座一7通过滚珠螺母副一与双向丝杆61相连接,便于将双向丝杆61的转动转换为滚珠螺母座一7的直线移动,滚珠螺母座二8通过滚珠螺母副二与双向丝杆61相连接,便于将双向丝杆61的旋转运行转换为滚珠螺母座二8的直线移动。双向丝杆61后端安装有把手,且把手环形侧面包裹防滑套,便于转动双向丝杆61。左夹持组件6结构与右夹持组件5结构相同,且朝向相反,简化了本装置的结构。短螺纹杆66前端固定圆台,且圆台设置在沉头孔65内部,提高了钢筋夹持的牢固性。凹槽内底部加工弧形槽一,小夹板64内侧面加工有弧形槽二,便于钢筋的夹持。长螺纹杆2设有两根,两根长螺纹杆2左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装置,包括左板(1)、长螺纹杆(2)、右板(3)、螺母(4)、右夹持组件(5)以及左夹持组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螺纹杆(2)左端穿过左板(1)左端面前部位置,所述长螺纹杆(2)右端穿过右板(3)右端面前部位置,所述螺母(4)套装在右板(3)左侧的长螺纹杆(2)环形侧面,且螺母(4)右侧面与右板(3)左端面紧密贴合,所述右夹持组件(5)安装在右板(3)上端,所述左夹持组件(6)安装在左板(1)上端;所述左夹持组件(6)包括双向丝杆(61)、固定座一(62)、移动夹板一(63)、小夹板(64)、沉头孔(65)、短螺纹杆(66)、螺纹孔(67)、移动夹板二(68)以及固定座二(69),所述固定座一(62)固定在左板(1)上端面后部棱线位置,所述固定座二(69)固定在左板(1)上端面前部棱线位置,所述双向丝杆(61)前端贯穿固定座二(69)前端面,所述双向丝杆(61)后端穿过固定座一(62)后端面,并延伸至固定座一(62)后侧,所述双向丝杆(61)环形侧面后部位置套装滚珠螺母座一(7),所述移动夹板一(63)固定在滚珠螺母座一(7)右端面,所述双向丝杆(61)环形侧面前部位置套装滚珠螺母座二(8),所述移动夹板二(68)固定在滚珠螺母座二(8)右端面,所述移动夹板一(63)前端面以及移动夹板二(68)后端面均开设凹槽,所述凹槽内部均安装小夹板(64),所述小夹板(64)前端面上下对称开设有沉头孔(65),所述移动夹板一(63)后端面和移动夹板二(68)前端面均加工有螺纹孔(67),所述沉头孔(65)通过短螺纹杆(66)与螺纹孔(67)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装置,包括左板(1)、长螺纹杆(2)、右板(3)、螺母(4)、右夹持组件(5)以及左夹持组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螺纹杆(2)左端穿过左板(1)左端面前部位置,所述长螺纹杆(2)右端穿过右板(3)右端面前部位置,所述螺母(4)套装在右板(3)左侧的长螺纹杆(2)环形侧面,且螺母(4)右侧面与右板(3)左端面紧密贴合,所述右夹持组件(5)安装在右板(3)上端,所述左夹持组件(6)安装在左板(1)上端;所述左夹持组件(6)包括双向丝杆(61)、固定座一(62)、移动夹板一(63)、小夹板(64)、沉头孔(65)、短螺纹杆(66)、螺纹孔(67)、移动夹板二(68)以及固定座二(69),所述固定座一(62)固定在左板(1)上端面后部棱线位置,所述固定座二(69)固定在左板(1)上端面前部棱线位置,所述双向丝杆(61)前端贯穿固定座二(69)前端面,所述双向丝杆(61)后端穿过固定座一(62)后端面,并延伸至固定座一(62)后侧,所述双向丝杆(61)环形侧面后部位置套装滚珠螺母座一(7),所述移动夹板一(63)固定在滚珠螺母座一(7)右端面,所述双向丝杆(61)环形侧面前部位置套装滚珠螺母座二(8),所述移动夹板二(68)固定在滚珠螺母座二(8)右端面,所述移动夹板一(63)前端面以及移动夹板二(68)后端面均开设凹槽,所述凹槽内部均安装小夹板(6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
申请(专利权)人:王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