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0827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3:52
直线致动器(100)具备设置为能够移动的线圈(40)、设置为与线圈(40)一体地移动的线圈轭(50)、以在线圈(40)的外侧穿过的方式延伸的第一侧部轭部(11)、周围被线圈(40)包围且与第一侧部轭部(11)对置地延伸的第二侧部轭部(12)、以及在第一侧部轭部(11)与第二侧部轭部(12)之间形成磁场的磁体(30)。并且,线圈轭(50)沿着线圈(40)的轴向延伸。第一侧部轭部(11)与第二侧部轭部(12)具有对位于停止位置的线圈轭(50)进行支承且具有磁极性的第一保持部(14)与第二保持部(15)。

Linear actuator

The linear actuator (100) is provided with a coil (40), a coil yoke (50), a first side yoke (11) extending through the outer side of the coil (40), a second side yoke (12) surrounded by a coil (40) and extended opposite to the first side yoke (11), and a first side yoke (11) and a second side yoke (12). A magnet (30) that forms a magnetic field between them. Moreover, the yoke (50) extends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coil (40). The first side yoke (11) and the second side yoke (12) have a first holding portion (14) and a second holding portion (15) which support the coil yoke (50) at the stop position and have magnetic polar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直线致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直线致动器。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磁体、以及对在与磁体之间形成磁吸引力的磁性体进行保持的线圈的直线驱动装置。线圈是直线驱动装置的可动件,通过由在线圈中流通的电流与磁体所形成的磁场感应出的电磁力,而使线圈受到上述吸引力,并且沿磁体直线地移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4209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提高停止状态的可动件的保持能力的直线致动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直线致动器具备:线圈,其设置为能够移动;磁性体,其设置为与所述线圈一体地移动;第一轭,其以在所述线圈的外侧穿过的方式延伸;第二轭,其周围被所述线圈包围且与所述第一轭对置地延伸;以及磁体,其在所述第一轭与所述第二轭之间形成磁场,所述磁性体沿着所述线圈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轭与所述第二轭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支承位于停止位置的所述磁性体且具有磁极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直线致动器,能够提高停止状态的可动件的保持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直线致动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从另一方向观察图1的直线致动器时的立体图。图3是从背部侧观察图1的直线致动器时的立体图。图4是图1的直线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1的直线致动器的侧视图,是示出将作为可动件的线圈保持在第一以及第二保持部的状态的图。图6是从另一方向观察图5的直线致动器时的侧视图。图7是示出在图5的直线致动器中,电流在线圈中流通的状态的侧视图。图8是从与图6相同的方向观察图7的直线致动器时的侧视图。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2的直线致动器的外观的立体图,是示出将作为可动件的线圈保持在第一停止位置的状态的图。图10是示出在图9的直线致动器中,将线圈保持在第二停止位置的状态的图。图11是从另一方向观察图9的直线致动器时的立体图。图12是从背部侧观察图9的直线致动器时的立体图。图13是上下颠倒地观察图9的直线致动器时的立体图。图14是图9的直线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图9的直线致动器的侧视图,是示出将线圈保持在第一停止位置的状态的图。图16是从另一方向观察图15的直线致动器时的侧视图。图17是示出在图15的直线致动器中,电流在线圈中流通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8是从与图16相同的方向观察图17的直线致动器时的侧视图。图19是与图15的直线致动器相同的侧视图,是示出将线圈保持在第二停止位置的状态的图。图20是从与图16相同的方向观察图19的直线致动器时的侧视图。图21是示出在图19的直线致动器中,电流在线圈中流通的状态的侧视图。图22是从与图16相同的方向观察图21的直线致动器时的侧视图。图23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直线致动器的一个应用例的立体图,是示出应用于小型相机的透镜镜筒的应用例的图。图24是从另一方向观察卸下了侧部罩后的图23的透镜镜筒时的立体图,是示出处于长焦侧的状态的透镜镜筒的图。图25是示出处于广角侧的状态的图24的透镜镜筒的立体图。图26是沿方向XXVI观察以通过透镜镜筒的轴心以及直线致动器的面将图23的透镜镜筒切断的剖面侧视图时的图,是示出处于长焦侧的状态的透镜镜筒的图。图27是示出处于广角侧的状态的图26的透镜镜筒的剖面侧视图。图28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直线致动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适当地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有时省略不必要的详细说明。例如,有时省略已知事项的详细说明和对于实质上相同结构的重复说明。这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变得过于冗长,并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有时使用大致平行、大致正交的这样的伴随“大致”的表现。例如,大致平行不仅指完全平行,还指基本上平行即例如包括几%左右的差异。关于其他的伴随“大致”的表现也相同。需要说明的是,专利技术人等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而提供附图以及以下的说明,但并不表示通过这些来限定技术方案所记载的主题。[实施方式1][1-1.实施方式1的直线致动器的结构]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1的直线致动器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参照图1~图4,直线致动器100具备线圈40作为可动件,且使线圈40直线地动作。例如,直线致动器100使与线圈40安装为一体的移动对象物与线圈40一同直线地移动。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直线致动器10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从另一方向观察图1的直线致动器100时的立体图。图3是从背部侧观察图1的直线致动器100时的立体图。图4是图1的直线致动器100的分解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示出将作为可动件的线圈保持在停止位置的状态,在图2以及图3中,示出线圈离开停止位置的状态。直线致动器100具备相互连结的主轭10和副轭20、固定设置于主轭10的磁体30、设置为能够相对于主轭10而移动的线圈40、以及与线圈40设置为一体的线圈轭50。主轭10、副轭20以及线圈轭50由磁性材料制作。主轭10与副轭20能够相互分离,且在直线致动器100的制造时相互连接。主轭10具有将板材弯曲成细长的U字状而形成的形状,具有U字槽状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主轭10的制造方法并不局限于将板材弯曲而形成的方法,也可以是铸造、锻造、切削或冲压加工等任何制造方法。主轭10一体地包括构成U字的底部的底部轭部13、以及构成U字的对置的侧部的直线状的第一侧部轭部11和第二侧部轭部1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部轭部11与第二侧部轭部12相互大致平行地延伸。并且,主轭10具备与第一侧部轭部11形成为一体的从第一侧部轭部11的底部轭部13侧的基部呈L字的臂状延伸的第一保持部14、以及与第二侧部轭部12形成为一体的从第二侧部轭部12的底部轭部13侧的基部呈L字的臂状延伸的第二保持部15。第一保持部14与第二保持部15相互接近但不接触,隔开间隔而配置。在第一保持部14与第二保持部15之间存在间隙。这里,第一侧部轭部11以及第二侧部轭部12分别为第一轭以及第二轭的一个例子。并且,第一保持部14以及第二保持部15分别为第一支承部以及第二支承部的一个例子。第二保持部15朝向与第一侧部轭部11和第二侧部轭部12排列的方向垂直的方向而突出,并从第二侧部轭部12沿着朝向第一侧部轭部11的方向延伸至与第一侧部轭部11对置的位置。第二保持部15在其前端一体地包括朝向与底部轭部13相反一侧的方向突出的第二支承端部15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保持部15与第二支承端部15a由与主轭10相同的材料制成,与主轭10一起形成连续的一个构件。第一保持部14朝向与第二保持部15相同的方向突出,且以从外侧覆盖第二保持部15的方式,从第一侧部轭部11沿着朝向第二侧部轭部12的方向延伸,并延伸至与第二侧部轭部12对置的位置。第一保持部14在其前端一体地包括朝向与底部轭部13相反一侧突出的第一支承端部14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持部14与第一支承端部14a由与主轭10相同的材料制成,与主轭10一起形成连续的一个构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保持部14和第一支承端部14a、以及第二保持部15和第二支承端部15a只要能够构成为使磁通在它们与主轭10之间流通,则可以与主轭10构成为分体构件,且与主轭10连接。另外,第一支承端部14a和第二支承端部15a分别在与第一侧部轭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线致动器,具备:线圈,其设置为能够移动;磁性体,其设置为与所述线圈一体地移动;第一轭,其以在所述线圈的外侧穿过的方式延伸;第二轭,其周围被所述线圈包围且与所述第一轭对置地延伸;以及磁体,其在所述第一轭与所述第二轭之间形成磁场,所述磁性体沿着所述线圈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轭与所述第二轭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支承位于停止位置的所述磁性体且具有磁极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0.18 JP 2016-2045181.一种直线致动器,具备:线圈,其设置为能够移动;磁性体,其设置为与所述线圈一体地移动;第一轭,其以在所述线圈的外侧穿过的方式延伸;第二轭,其周围被所述线圈包围且与所述第一轭对置地延伸;以及磁体,其在所述第一轭与所述第二轭之间形成磁场,所述磁性体沿着所述线圈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轭与所述第二轭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支承位于停止位置的所述磁性体且具有磁极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致动器,其中,所述磁性体以从外侧向内侧跨越所述线圈的方式延伸,所述第一轭与所述第二轭分别具有作为所述支承部的第一支承部与第二支承部,所述磁性体与所述第一支承部以及所述第二支承部接触从而被吸附并保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支承部与所述第二支承部具有彼此相反的磁极性,所述磁性体构成为,与所述第一支承部以及所述第二支承部接触而被吸附并保持,形成通过所述磁性体且从外侧向内侧跨越所述线圈的磁通。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直线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轭与所述第二轭分别在所述线圈的移动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支承部以及所述第二支承部相反一侧的位置具有作为所述支承部的第三支承部与第四支承部,所述磁性体在所述线圈的移动方向的一方的停止位置即第一停止位置与所述第一支承部以及所述第二支承部接触而被吸附并保持,在所述线圈的移动方向的另一方的停止位置即第二停止位置与所述第三支承部以及所述第四支承部接触而被吸附并保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线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三支承部与所述第四支承部具有彼此相反的磁极性,所述磁性体构成为,与所述第三支承部以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坂胜司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