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构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0286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构件结构,包括纵向支撑的支撑立柱和横向支撑并与支撑立柱相连接的横梁,支撑立柱与横梁在水平面上的内部之间设置有信息采集机构一,支撑立柱与横梁在竖直面上设置有信息采集机构三,相邻的两个横梁之间在水平面上设置有信息采集机构二。该种基于BIM的建筑构件结构,利用检测设备读取各个监测点的压力传感器的数值从而方便快捷的获知数据,有助于对建筑进行实时立体的信息建模,并且分析建筑使用年限与相互之间强度的变化关系,帮助技术人员对建筑进行监测,防护,对建筑的安全性具有可预知性,提高对建筑的管理效率。

A BIM-based Building Component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uilding component structure based on BIM,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ing column supported longitudinally and a cross beam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ing column, a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echanis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upporting column and the cross beam in the interior of the horizontal plane, a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vertical plane between the supporting column and the cross beam, and a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vertical plane between two adjacent cross beams in the horizontal plane. There are two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gencies. This BIM-based building component structure can read the values of pressure sensors at various monitoring points by means of testing equipment, which is convenient and fast to get the data. It is helpful for building real-time stereoscopic information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rvice life of buildings and the strength of each other. It helps technicians to monitor and protect buildings, and has predictability for building safety. Intellectualit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building manag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构件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构件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构件结构。
技术介绍
BIM为建筑信息模型或者建筑信息管理,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项目参与方在同一平台上,共享同一建筑信息模型,利于项目可视化、精细化建造。在现有的建筑施工中支撑立柱与横梁之间通过连接节进行连接,从而形成纵面和横面相互连接的支撑骨架,这样能够大大提高整个建筑的抗载荷能力,因此立柱与横梁之间的连接强度至关重要。立柱和横梁在施工时根据设计要求需要达到一定的连接强度,但现有的施工方式往往很难进行数据采集,包括施工时,施工后随时间的流动连接处的强度信息不便得知,因此对建筑进行数据检测,预防工作非常费时费力。为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构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构件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构件结构,包括纵向支撑的支撑立柱和横向支撑并与支撑立柱相连接的横梁,支撑立柱与横梁在水平面上的内部之间设置有信息采集机构一,支撑立柱与横梁在竖直面上设置有信息采集机构三,相邻的两个横梁之间在水平面上设置有信息采集机构二,信息采集机构一、信息采集机构二和信息采集机构三结构相同;以信息采集机构一为例,信息采集机构一包括套筒,套筒内部轴线位置插接有两个拉杆,两个拉杆之间连接压力传感器,且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数据线连接接头并且数据线引出至外部空间。优选的,支撑立柱的中心处预埋有预埋立杆,横梁内部预埋有预埋板和预埋栓体。优选的,信息采集机构一的套筒预埋在横梁与支撑立柱的连接处,并且两个拉杆分别固定连接预埋板和预埋立杆。优选的,信息采集机构二位于横梁与支撑立柱之间的夹角处,且套筒内部的两个拉杆分别连接预埋栓体和预埋立杆。优选的,信息采集机构三位于相邻两个横梁之间的夹角处,且套筒内部的两个拉杆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横梁内部的预埋栓体。优选的,套筒的两端口处固定有导板,且拉杆滑动贯穿导板的中心通孔,压力传感器输出端的数据线穿插在线管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支撑立柱与横梁在水平面上的内部之间设置有信息采集机构一,支撑立柱与横梁在竖直面上设置有信息采集机构三,相邻的两个横梁之间在水平面上设置有信息采集机构二,对支撑立柱与横梁之间、横梁与横梁之间进行拉力检测,并且利用检测设备读取压力传感器的数值从而方便快捷的获知数据,有助于对建筑进行实时立体的信息建模,并且分析建筑使用年限与相互之间强度的变化关系,帮助技术人员对建筑进行监测,防护,对建筑的安全性具有可预知性,提高对建筑的管理效率。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构件结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构件结构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构件结构的信息采集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立柱;2-预埋立杆;3-横梁;4-预埋板;5-预埋栓体;6-信息采集机构一;61-套筒;62-导板;63-拉杆;64-压力传感器;65-线管;66-接头;7-信息采集机构二;8-信息采集机构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构件结构,包括纵向支撑的支撑立柱1和横向支撑并与支撑立柱1相连接的横梁3,支撑立柱1与横梁3在水平面上的内部之间设置有信息采集机构一6,支撑立柱1与横梁3在竖直面上设置有信息采集机构三8,相邻的两个横梁3之间在水平面上设置有信息采集机构二7,信息采集机构一6、信息采集机构二7和信息采集机构三8结构相同;以信息采集机构一6为例,信息采集机构一6包括套筒61,套筒61内部轴线位置插接有两个拉杆63,两个拉杆63之间连接压力传感器64,且压力传感器64的输出端通过数据线连接接头66并且数据线引出至外部空间,套筒61的两端口处固定有导板62,且拉杆63滑动贯穿导板62的中心通孔,压力传感器64输出端的数据线穿插在线管65内部。支撑立柱1的中心处预埋有预埋立杆2,横梁3内部预埋有预埋板4和预埋栓体5,信息采集机构一6的套筒61预埋在横梁3与支撑立柱1的连接处,并且两个拉杆63分别固定连接预埋板4和预埋立杆2,信息采集机构二7位于横梁3与支撑立柱1之间的夹角处,且套筒61内部的两个拉杆63分别连接预埋栓体5和预埋立杆2,信息采集机构三8位于相邻两个横梁3之间的夹角处,且套筒61内部的两个拉杆63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横梁3内部的预埋栓体5。本实施例中,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在支撑立柱1与横梁3在水平面上的内部之间安装信息采集机构一6,支撑立柱1与横梁3在竖直面上安装信息采集机构三8,相邻的两个横梁3之间在水平面上安装信息采集机构二7,对支撑立柱1与横梁3之间、横梁3与横梁3之间进行拉力检测,并且利用检测设备读取压力传感器64的数值从而方便快捷的获知数据,有助于对建筑进行实时立体的信息建模,并且分析建筑使用年限与相互之间强度的变化关系,帮助技术人员对建筑进行监测,防护,对建筑的安全性具有可预知性,提高对建筑的管理效率。本实施例中,两个拉杆63之间也可以安装位移传感器,用来监测支撑立柱1和横梁3之间的形变大小,并配合拉力检测,从而更加全面的对建筑进行信息建模,对每一个连接节都能起到监测的目的,对于混凝土结构建筑,信息采集机构一6预埋在支撑立柱1和横梁3内部,这对初始时支撑立柱1和横梁3之间浇注产生的强度变化也能够进行监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便于及时修正,避免更大的成本支出;对于钢结构建筑以及古建筑监测则采用外部连接的方式,操作较为简单,外加一些相应的连接件即可。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构件结构,包括纵向支撑的支撑立柱(1)和横向支撑并与支撑立柱(1)相连接的横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1)与横梁(3)在水平面上的内部之间设置有信息采集机构一(6),所述支撑立柱(1)与横梁(3)在竖直面上设置有信息采集机构三(8),相邻的两个横梁(3)之间在水平面上设置有信息采集机构二(7),所述信息采集机构一(6)、信息采集机构二(7)和信息采集机构三(8)结构相同;以信息采集机构一(6)为例,所述信息采集机构一(6)包括套筒(61),所述套筒(61)内部轴线位置插接有两个拉杆(63),两个拉杆(63)之间连接压力传感器(64),且压力传感器(64)的输出端通过数据线连接接头(66)并且数据线引出至外部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构件结构,包括纵向支撑的支撑立柱(1)和横向支撑并与支撑立柱(1)相连接的横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1)与横梁(3)在水平面上的内部之间设置有信息采集机构一(6),所述支撑立柱(1)与横梁(3)在竖直面上设置有信息采集机构三(8),相邻的两个横梁(3)之间在水平面上设置有信息采集机构二(7),所述信息采集机构一(6)、信息采集机构二(7)和信息采集机构三(8)结构相同;以信息采集机构一(6)为例,所述信息采集机构一(6)包括套筒(61),所述套筒(61)内部轴线位置插接有两个拉杆(63),两个拉杆(63)之间连接压力传感器(64),且压力传感器(64)的输出端通过数据线连接接头(66)并且数据线引出至外部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建筑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1)的中心处预埋有预埋立杆(2),所述横梁(3)内部预埋有预埋板(4)和预埋栓体(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