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粉碎行间集覆免耕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854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4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一种农业播种机械,一种秸秆粉碎行间集覆免耕播种机,在机架上自前往后相继配置:碎秸装置、导流装置、排肥装置和开沟播种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在调节横梁上设有安装位置可横向调节的若干碎秸导流组件,所述碎秸导流组件呈舰艇头部状,由一块位于后部竖立的背板和前部两块对称斜置的导流板合并组成,背板上开设施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开创性的,提出的秸秆粉碎行间集覆一体化技术作业模式,在整体粉碎作业幅宽内秸秆的同时,将碎秸有序规整铺放于播种带之间的覆秸带,形成无秸秆障碍的播种带,具有作业集成度高,组配精简、能耗低等优点,一次下田即可完成秸秆粉碎、种带清秸、行间覆秸、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作业。

A No-tillage Planter with Straw Crushing and Inter-row Cover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gricultural seeding machine, which is a straw crushing and inter-row covering no-tillage seeder. It is arranged successively from head to head on the frame: straw crushing device, diversion device, fertilizer discharging device and ditch seeding device. The diversion device includes several straw diversion components with transverse adjustable installation position on the adjusting beam, and the straw crushing diversion component is in the shape of a naval vessel head. A vertical back plate at the rear and two symmetrical oblique guide plates at the front are combined to form a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pening on the back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is pioneering, and the integrated technology operation mode of straw crushing and inter-row collection and covering is put forward. While the straw is crushed in a wide range, the straw crushing straw is laid orderly and regularly between the sowing belts to form a straw-free sowing belt,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operation integration, simple combination,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o on. Straw crushing and seed belt cleaning can be completed at a time when the straw is put into the field. Straw, inter-row straw mulching, fertilization and sowing, soil mulching and suppression opera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粉碎行间集覆免耕播种机
本技术系一种农业播种机械,特别是涉及全量秸秆地的一种播种机具。
技术介绍
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量约10亿吨,占全球总量近20%,如何实现秸秆经济有效资源化利用而不焚烧污染环境,是个尚未得到有效破解的大事、要事和难事。由于以农户为主的饲料化和燃料化传统主体需求锐减,而新的经济有效适推移出资源化利用产业化模式还依然缺乏,农作物收获后秸秆不做任何收集移出处理的全量秸秆地已成为我国耕种新常态,面对全量秸秆地,无论是抢农时、节约成本、提高复种指数,还是耕地提质保育、秸秆禁烧、保护生态,都迫切期望有一种装备能一次下田完成下茬作物高质顺畅免耕播种,而且能耗尽可能小,结构尽可能简单。现有主要技术模式和存在问题简要如下:1.秸秆翻埋入土播种技术:先将秸秆粉碎,再采用犁耕、旋耕翻埋全部秸秆与耕整地,然后再播种施肥。主要问题:费工费时、作业成本高、延误农时,农民不愿采用。2.秸秆粉碎旋耕播种或传统免耕播种技术:先将秸秆粉碎,再采用旋耕播种或传统免耕播种机播种施肥。主要问题:挂秸壅堵、架种、晾种,作业顺畅性和播种质量无法保证。3.秸秆覆盖地表播种技术:将秸秆粉碎的同时,拾起并输送全部碎秸或部分碎秸,输秸过程中在无秸秆的地表完成播种,最后将粉碎后的秸秆覆盖到播后地表。主要问题:实现功能多的同时,结构相对复杂、能耗较大;且在前茬秸秆量特别大的水稻等全量秸秆地工况下作业时,秸秆覆盖量难以精准控制,若过量覆盖可能造成下茬作物缺苗、弱苗。针对现有技术的播种模式及相应装备存在的局限性,本领域亟需在技术模式与装备功能上有所改变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和克服现有技术:一秸秆翻埋入土播种技术、二秸秆粉碎旋耕播种或传统免耕播种技术、三秸秆覆盖地表播种技术的三种模式的缺陷,提供一种适应全新播种模式的相关机具。本技术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秸秆粉碎行间集覆免耕播种机,由悬挂架牵引连接机架,其特征在于在机架上自前往后相继配置:碎秸装置、导流装置、排肥装置和开沟播种装置;所述碎秸装置:与机架连接横置的碎秸刀轴,在碎秸刀轴的完整长度上无作业空隔周向固定若干碎秸刀,在碎秸刀的周向外部配置呈半圆形的碎秸刀罩壳,碎秸刀罩壳尾部位于碎秸刀轴的水平位置;所述导流装置:在碎秸刀罩壳的尾部设有调节横梁,在调节横梁上设有安装位置可横向调节的若干碎秸导流组件,所述碎秸导流组件呈舰艇头部状,由一块位于后部竖立的背板和前部两块对称斜置的导流板合并组成,背板上开设施肥口;所述排肥装置:肥箱安装在机架上,肥箱下部的排肥器与施肥口通过施肥管连接;所述开沟播种装置:在机架后方设有后连接架,后连接架连接装有种箱的播种机架,播种机架两侧设有地轮,种箱下方设有与碎秸导流组件数量对应的若干排种器,播种机架下方设有与碎秸导流组件位置和数量对应的若干开沟器,排种器通过排种管连接开沟器,后方对应设有覆土镇压装置。采用本技术方案,由悬挂架连接机架,自前往后相继配置碎秸装置、导流装置、排肥装置和开沟播种装置,实现如下作业:首先,在横置的碎秸刀轴上完整长度上无作业空隔周向固定若干碎秸刀进行碎秸作业,即在本装置的播种机全幅宽内,对秸秆进行粉碎处理。其次,针对全幅宽面内的碎秸,在碎秸刀罩壳的尾部设有调节横梁上,在预定的位置配置固定若干件碎秸导流组件,所述碎秸导流组件呈舰艇头部状,由一块位于后部竖立的背板和前部两块对称斜置的导流板合并组成,背板上开设施肥口。该道工序是本技术的重点技术,是开创性的技术,填补了国内外本领域的空白。在调节横梁上设有安装位置可横向调节的若干呈舰艇头部形状的碎秸导流组件,粉碎后的秸秆沿碎秸刀罩壳内壁向下向后喷射,部分粉碎后秸秆射向碎秸导流组件,在喷射与滑切耦合作用下,自行分流到碎秸导流组件两侧地表,其余秸秆直接喷射于碎秸导流组件两侧地表,碎秸导流组件内侧形成无秸秆的播种带,碎秸导流组件外侧形成了覆秸带,以便后续作业。根据作物、秸秆的不同设计碎秸导流组件两块对称斜置导流板的夹角大小、夹边的倾斜程度和导流板的长度。可以制作不同规格宽度的碎秸导流组件,按需要选用。如需频繁更换播种带的宽度,也可以制作成宽度可调的碎秸导流组件。两块对称斜置的导流板前方的连接为可绕一根斜轴转动形式,相互开口大即夹角变大,播种带也变宽,相反则播种带也变窄,此机构可采用两块导流板内部分别转动连接两根反向的螺杆,中间由水平横置的双头反向螺母件连接,可方便改变两导流板之间的开度大小。不过,由于前轴是倾斜的,为了保证两导流板的下边沿与地面平坦接触,导流板在改变夹角的过程中,下方与地面的接触线也须呈角度变化,因此每片导流板也分别需制成由上下两片,前方有销轴呈角度变化可调节的并接式结构。根据播种作业的需要,在所述横梁上安装导流组件的数量和相互间的距离可调。再次,肥箱安装在机架上,肥箱下部的排肥器与施肥口通过施肥管连接;这已是常规技术,将排肥器的施肥管插入前述碎秸导流组件背板上开设的施肥口中。最后,开沟播种作业,在机架后方设有后连接架,后连接架连接装有种箱的播种机架,播种机架两侧设有地轮,种箱下方设有与碎秸导流组件数量对应的若干排种器,播种机架下方设有与碎秸导流组件位置和数量对应的若干开沟器,排种器通过排种管连接开沟器,后方对应设有覆土镇压装置,进行播种作业,完成全过程。本文中的“集覆”是指将粉碎后的秸秆归集覆盖的意思。进一步,在两块对称斜置的所述导流板后部加接两块对称直立的定型板;在背板上开设安装孔安装于调节横梁上。进一步,所述导流板与碎秸刀回转外径的最小间距为5—10mm。进一步,在排肥装置和开沟播种装置之间设置旋耕装置;所述旋耕装置:在安装在机架上横置的种带旋耕刀轴上,针对每个导流板设置一组旋耕刀组,旋耕刀组外侧设有圆弧形旋耕刀罩壳,旋耕刀罩壳与垂直且开设向上长孔,套置在种带旋耕刀轴的阻隔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在所述机架前端设有变速箱,变速箱动力输出轴通过带传动或链传动分别与碎秸刀轴和位于旋耕刀罩壳上方的轴线相平行的过桥轴连接,过桥轴通过带传动或链传动与种带旋耕刀轴连接。进一步,在所述地轮通过链传动与排种器连接,排种器通过链传动与排肥器连接。进一步,在所述机架前方设有前压秸辊。进一步,在所述导流装置的背板和旋耕装置的旋耕刀罩壳之间设置后压秸辊。采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一、本技术提出的导流装置是开创性的,此作业工序是本专利的特色和关键,改变了现有技术作业模式,完全有别于:1.秸秆翻埋入土播种技术;2.秸秆粉碎旋耕播种或传统免耕播种技术;3.秸秆覆盖地表播种技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作业模式。二、秸秆粉碎行间集覆装置可在整体粉碎作业幅宽内秸秆的同时,将碎秸有序规整铺放于播种带之间的覆秸带,形成无秸秆障碍的播种带,既为全量秸秆地实现高质顺畅免耕播种创造无秸秆障碍的播种条件,又实现秸秆覆盖地表,保温保墒、封闭杂草,具有作业集成度高,组配精简、能耗低等优点。三、一次下田即可完成秸秆粉碎、种带清秸、行间覆秸、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作业,对前茬秸秆类型、收获方式、秸秆量和当茬播种作物类型没有过多限制,能广泛适用于多种作业工况、生产条件;其播种行距、行数、播种带宽度均可调节,满足多样化播种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秸秆粉碎行间集覆免耕播种机一种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秸秆粉碎行间集覆免耕播种机,由悬挂架(1)连接机架(3),其特征在于在机架(3)上自前往后相继配置:碎秸装置、导流装置、排肥装置和开沟播种装置;所述碎秸装置:与机架(3)连接横置的碎秸刀轴(22),在碎秸刀轴(22)的完整长度上无作业空隔周向固定若干碎秸刀(19),在碎秸刀(19)的周向外部配置呈半圆形的碎秸刀罩壳(20),碎秸刀罩壳(20)尾部位于碎秸刀轴(22)的水平位置;所述导流装置:在碎秸刀罩壳(20)的尾部设有调节横梁(18),在调节横梁(18)上设有安装位置可横向调节的若干碎秸导流组件(17),所述碎秸导流组件(17)呈舰艇头部状,由一块位于后部竖立的背板(17‑3)和前部两块对称斜置的导流板(17‑1)合并组成,背板(17‑3)上开设施肥口(17‑5);所述排肥装置:肥箱(5)安装在机架(3)上,肥箱(5)下部的排肥器(6)与施肥口(17‑5)通过施肥管连接;所述开沟播种装置:在机架(3)后方设有后连接架(4),后连接架(4)连接装有种箱(8)的播种机架(7),播种机架(7)两侧设有地轮(11),种箱(8)下方设有与碎秸导流组件(17)数量对应的若干排种器(9),播种机架(7)下方设有与碎秸导流组件(17)位置和数量对应的若干开沟器(12),排种器(9)通过排种管连接开沟器(12),后方对应设有覆土镇压装置(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粉碎行间集覆免耕播种机,由悬挂架(1)连接机架(3),其特征在于在机架(3)上自前往后相继配置:碎秸装置、导流装置、排肥装置和开沟播种装置;所述碎秸装置:与机架(3)连接横置的碎秸刀轴(22),在碎秸刀轴(22)的完整长度上无作业空隔周向固定若干碎秸刀(19),在碎秸刀(19)的周向外部配置呈半圆形的碎秸刀罩壳(20),碎秸刀罩壳(20)尾部位于碎秸刀轴(22)的水平位置;所述导流装置:在碎秸刀罩壳(20)的尾部设有调节横梁(18),在调节横梁(18)上设有安装位置可横向调节的若干碎秸导流组件(17),所述碎秸导流组件(17)呈舰艇头部状,由一块位于后部竖立的背板(17-3)和前部两块对称斜置的导流板(17-1)合并组成,背板(17-3)上开设施肥口(17-5);所述排肥装置:肥箱(5)安装在机架(3)上,肥箱(5)下部的排肥器(6)与施肥口(17-5)通过施肥管连接;所述开沟播种装置:在机架(3)后方设有后连接架(4),后连接架(4)连接装有种箱(8)的播种机架(7),播种机架(7)两侧设有地轮(11),种箱(8)下方设有与碎秸导流组件(17)数量对应的若干排种器(9),播种机架(7)下方设有与碎秸导流组件(17)位置和数量对应的若干开沟器(12),排种器(9)通过排种管连接开沟器(12),后方对应设有覆土镇压装置(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秸秆粉碎行间集覆免耕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在两块对称斜置的所述导流板(17-1)后部加接两块对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志超顾峰玮吴峰陈有庆徐弘博谢焕雄吴惠昌施印炎罗伟文
申请(专利权)人: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