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824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散热模块,包括多个散热鳍片以及多个热管。所述散热鳍片彼此间隔且并排设置,相邻二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气体流动通道。气体流动通道具有入口端与出口端,出口端与入口端相对。各热管沿延伸方向穿接于所述散热鳍片,且所述热管彼此间隔。各热管的垂直于延伸方向的截面中,在第一长度方向的最大长度为L1,在第二长度方向的最大长度为L2,其中第一长度方向从入口端朝向出口端,而第二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长度方向,且L1>L2。本发明专利技术另提出一种用于投影装置的散热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散热模块用于提升散热效率。

Cooling modu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heat dissipation fins and a plurality of heat pipes. The heat dissipating fins are spaced and arranged side by side, and a gas flow passage is formed between the adjacent two heat dissipating fins. The gas flow passage has an inlet end and an outlet end, and the outlet end is opposite to the inlet end. Each heat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heat dissipation fin along the extension direction, and the heat pipes are spaced from each other. In the s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extension direction of each heat pipe, the maximum length in the first length direction is L1, and the maximum length in the second length direction is L2. The first length direction is from the inlet to the outlet, while the second length direction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first length direction, and L1 > L2.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for a projection device. The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of the invention is used to improve the heat dissipa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模块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散热模块,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应用于投影装置的散热模块。
技术介绍
现今电子产品大多追求高效能、小尺寸。为了提高效能,电子产品中的元件往往会产生更多热能,因而衍生出散热问题。此外,电子产品的尺寸缩小,将使散热机构的设计变得困难,使散热问题更不易克服。为了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有些电子产品的散热机构会采用高导热效率的热管将热能传导至散热鳍片。目前,虽然热管已被普遍采用,但就散热议题而言,如何让采用热管的散热机构具有更佳的散热效率,仍是研究的重点之一。本“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中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习知技术。此外,在“
技术介绍
”中所公开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专利技术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模块,以提升散热效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其用于投影装置,以提升散热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包括多个散热鳍片以及多个热管。所述散热鳍片彼此间隔且并排设置,相邻二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气体流动通道。气体流动通道具有入口端与出口端,出口端与入口端相对。各热管沿延伸方向穿接于所述散热鳍片,且所述热管彼此间隔。各热管的垂直于延伸方向的截面中,各热管的第一长度方向的最大长度为L1,各热管的第二长度方向的最大长度为L2,其中第一长度方向从入口端朝向出口端,而第二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长度方向,且L1>L2。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模块,用于投影装置,投影装置包括壳体及热源,壳体具有进气口,热源及散热模块配置于壳体中,且散热模块位于进气口与热源之间。散热模块包括多个散热鳍片及多个热管。所述散热鳍片彼此间隔并排设置,且相邻二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气体流动通道,气体流动通道具有入口端与出口端,出口端与入口端相对。各热管沿延伸方向穿接于散热鳍片,且热管彼此间隔,各热管之垂直于延伸方向的截面中,各热管的第一长度方向的最大长度为L1,各热管的第二长度方向的最大长度为L2,其中第一长度方向从入口端朝向出口端,而第二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长度方向,且L1>L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散热模块中,热管在垂直于延伸方向的截面中,第一长度方向的最大长度L1大于第二长度方向的最大长度L2。当应用在投影装置或其他电子装置时,可使气流沿着第一长度方向流过热管,如此可降低热管对气流产生的流阻,提升气流通过散热鳍片的流量,还可提升散热鳍片于平行气流方向的均温性以及空气侧热传性,因此能提升散热效率。为让本专利技术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散热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散热模块在垂直于热管延伸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图1的散热模块应用于电子产品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在垂直于热管延伸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在垂直于热管延伸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在垂直于热管延伸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7-1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在垂直于热管延伸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7-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在垂直于热管延伸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的散热模块应用于电子产品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的散热模块应用于电子产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之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散热模块的立体示意图,而图2是图1的散热模块在垂直于热管延伸方向的截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与图2,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100包括多个散热鳍片110以及多个热管120。所述散热鳍片110彼此具有间隔且并排设置,且相邻两散热鳍片110之间形成气体流动通道111。气体流动通道111具有入口端112与出口端113,出口端113与入口端112相对,此外,气体流动通道111同时具有相对于的入口端112两侧边的上方入口端与下方入口端(未显示)。气流AF透过气体流动通道111可从入口端112流至出口端113。各热管120沿延伸方向D3穿接于所述散热鳍片110,且所述热管120彼此具有间隔。如图2所示,各热管120垂直于延伸方向D3的截面中,各热管120的第一长度方向D1的最大长度为L1,各热管120的第二长度方向D2的最大长度为L2,其中第一长度方向D1从入口端112朝向出口端113,而第二长度方向D2垂直于第一长度方向D1,且L1>L2。在一实施例中,1>L2/L1>0.05。由于L1>L2,热管120于垂直延伸方向D3的截面呈扁长状,例如椭圆形,且其第一长度方向D1大致与气流AF于气体流动通道111中的流动方向相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各热管120的第一长度方向D1例如是垂直于气体流动通道111的入口端112。各热管120于垂直于延伸方向D3的截面例如是呈椭圆形。这些热管120例如是排列成一排。在其他实施例中,热管120于垂直延伸方向D3的截面呈新月形状,其第一长度方向D1大于第二长度方向D2的最大长度。图3是图1的散热模块应用于电子产品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与图3,电子产品200可以是投影装置,但不以此为限。电子产品200包括壳体210及热源220。壳体210具有进气口211,热源220及散热模块100配置于该壳体210中,且散热模块100位于进气口211与热源220之间。热源220可以是电子产品200中会产生大量热能的元件,以电子产品200是投影装置为例,热源220例如是光源或者是光阀(DMDorLCDpanel)。此外,壳体210的进气口211可设有栅板结构212,以形成多个进气通道213。进气通道213的导流方向D4会影响气流AF在进入散热模块100的气体流动通道111前的流动方向,本实施例的热管120的第一长度方向D1例如是设置成平行于进气通道213的导流方向D4,在散热模块100的气体流动通道111中使得气流AF能大致沿着第一长度方向D1流过热管120。电子产品200还可包括风扇230,风扇230配置于进气口211与散热模块100之间,从电子产品200的外部导引冷却空气进入电子产品200内,以产生所述气流AF。在其他实施例中,风扇230也可配置于散热模块100与热源220之间或热源220之远离散热模块100的一侧。有别于习知技术采用的圆形热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热管120于垂直延伸方向D3的截面呈扁长状,且第一长度方向D1大致与气流AF于气体流动通道111中的流动方向相配合。因此,热管120之面向入口端112的迎风端121与气流AF的接触面积得以缩小,所以能降低热管120对气流产生的流阻,进而提升流量,且藉由热传方式增加散热效率。而且,还可降低在热管120后端122尾流区范围中累积的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散热鳍片以及多个热管,所述多个散热鳍片彼此间隔且并排设置,相邻两所述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气体流动通道,所述气体流动通道具有入口端与出口端,所述出口端与所述入口端相对,各所述热管沿延伸方向穿接于所述多个散热鳍片,且所述多个热管彼此间隔,各所述热管的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截面中,各所述热管的第一长度方向的最大长度为L1,各所述热管的第二长度方向的最大长度为L2,其中所述第一长度方向从所述入口端朝向所述出口端,而所述第二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长度方向,且L1>L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散热鳍片以及多个热管,所述多个散热鳍片彼此间隔且并排设置,相邻两所述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气体流动通道,所述气体流动通道具有入口端与出口端,所述出口端与所述入口端相对,各所述热管沿延伸方向穿接于所述多个散热鳍片,且所述多个热管彼此间隔,各所述热管的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截面中,各所述热管的第一长度方向的最大长度为L1,各所述热管的第二长度方向的最大长度为L2,其中所述第一长度方向从所述入口端朝向所述出口端,而所述第二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长度方向,且L1>L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1>L2/L1>0.0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面呈椭圆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面具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以及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相对且平行于所述第一长度方向,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连接于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并彼此相对,且所述第三侧边为凸向所述入口端的曲面,而所述第四侧边为凸向所述出口端的曲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面具有第一角端与第二角端,所述第一角端面向所述入口端,所述第二角端面向所述出口端,所述第二长度方向的长度从所述第一角端往所述第二角端的方向逐渐变大后再逐渐变小,且所述第二长度方向的最大长度邻近于所述第一角端。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面具有第一角端与第二角端,所述第一角端面向所述入口端,所述第二角端面向所述出口端,所述第二长度方向的长度从所述第一角端往所述第二角端的方向逐渐变大后再逐渐变小,且所述第二长度方向的最大长度邻近于所述第二角端。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热管的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宗庆陈志豪李式尧黄博圣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