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翔专利>正文

多载体介入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5235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载体介入针,包括外针和内针;所述外针为中空结构,所述外针的一端设有第一针座,另一端设有第一针尖,在所述外针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外针内部连通的用于将载体粒子放置在外针内部的第一凹槽;所述内针的一端设有第二针座,另一端设有第二针尖,所述内针从所述第一针座的开口端插入所述外针内,所述第二针座与所述第一针座卡接。将载体粒子从外针的第一凹槽处放置到外针内部,再通过内针将其推入人体组织,载体粒子的放置更为简单准确,易操作,且当需要再次放置载体粒子时,内针无需拔出外针的第一针座,操作过程简单,提高操作效率。

Multi-carrier interventional need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lti-carrier interventional needle, which comprises an external needle and an internal needle; the external needle is a hollow structure, one end of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needle seat, the other end with a first needle tip,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external needle has a first groove connected with the internal part of the external needle for placing carrier particles inside the external needle; one end of the internal needl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needle seat, and the oth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needle seat. A second needle tip is provided. The inner needle is inserted into the outer needle from the opening end of the first needle seat, and the second needle seat is clamped with the first needle seat. The carrier particles are placed inside the external needle from the first groove of the external needle, and then pushed into human tissues through the internal needle. The placement of carrier particles is more simple, accurate and easy to operate. When the carrier particles need to be placed again, the internal needle does not need to pull out the first needle seat of the external needle. The operation process is simple and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载体介入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多载体介入针。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上在进行一些手术时,需要将载体粒子(如:放射性粒子、金标、药物等)通过介入针推送到人体组织,现有的介入针通常是将载体粒子从介入针的外针的后端放置,再通过内针插入外针的后端将载体推入人体组织。由于载体粒子通常很小,尤其是放射性粒子,其直径约为0.8mm、长度约为4.5mm,而外针的后端空间较大,载体粒子放置到外针后端,并使用内针将载体粒子推送到外针的针腔内比较困难,此外,当需要再次放置载体粒子时,必须将内针从外针的后端拔出后才能再次放置载体粒子,之后再将内针从外针后端插入推动载体粒子进入人体组织,操作过程非常繁琐,效率较低。并且,有些载体粒子为放射性粒子,需要快速准确的完成操作。因此,如何改进介入针的结构,简化操作过程,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载体介入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载体粒子放置困难,操作繁琐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载体介入针,包括外针和内针;所述外针为中空结构,所述外针的一端设有第一针座,另一端设有第一针尖,在所述外针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外针内部连通的用于将载体粒子放置在外针内部的第一凹槽;所述内针的一端设有第二针座,另一端设有第二针尖,所述内针从所述第一针座的开口端插入所述外针内,所述第二针座与所述第一针座卡接。可选地,所述外针在所述凹槽沿所述外针长度方向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向所述外针中心轴方向弯曲。可选地,所述第二针尖为三棱锥形状,所述第一针尖为与所述第二针尖匹配的三棱锥形状或所述第一针尖为斜面结构。可选地,所述外针的外侧壁上设有刻度标记,在所述外针上还套设有限位器和止溢接头,所述限位器与所述止溢接头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器位于靠近所述第一针尖的一侧;所述止溢接头与所述外针的第一针座可拆卸连接。可选地,所述限位器的第一端靠近止溢接头的第二端,所述限位器的第一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止溢接头的第二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实现所述限位器与所述止溢接头的可拆卸连接。可选地,所述止溢接头为防辐射材质,所述止溢接头的内壁为软胶材质。可选地,所述限位器与所述止溢接头的外壁上均设有凸筋。可选地,在所述外针上卡接有用于放置所述载体粒子的存储仓,所述存储仓的仓口正对所述第一凹槽。可选地,所述存储仓用于容纳单颗载体粒子,所述仓口在外力按压所述存储仓的与所述仓口相对的一侧时打开,使所述载体粒子进入所述第一凹槽内。可选地,所述存储仓内放置有多颗载体粒子,在所述存储仓的顶部设置有按压装置,所述仓口位置设置有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与所述第一凹槽正对,推动所述按压装置,以使所述载体粒子进入所述第一凹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的多载体介入针,包括中空结构的外针以及可插入所述外针内部的内针,在外针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外针内部连通的第一凹槽,将载体粒子从外针的第一凹槽处放置到外针内部,再通过内针将其推入人体组织,载体粒子的放置更为简单准确,易操作,且当需要再次放置载体粒子时,内针无需拔出外针的第一针座,操作过程简单,提高操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外针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外针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内针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单颗载体粒子存储仓的俯视图;图5所示为图4的A-A截面图;图6所示为图4的B-B截面图;图7所示为另一种单颗载体粒子存储仓的俯视图;图8所示为图7的C-C截面图;图9所示为图7的D-D截面图;图10所示为多颗载体粒子存储仓的结构示意图;图11所示为另一种多颗载体粒子存储仓的结构示意图;图12所示为限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3所示为止溢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多载体介入针包括外针1和内针2,外针1为中空结构,其一端设有第一针座11,另一端设有第一针尖12,从第一针座11至第二针尖12整个外针内部中空贯通。在外针1的侧壁上具有与外针1内部连通的第一凹槽13,通过该第一凹槽13可以将载体粒子放置在外针1内部。内针2的一端设有第二针座21,另一端设有第二针尖22,内针2从第一针座11的开口端插入外针1内,第二针座21与第一针座11卡接。本技术实施例的多载体介入针,包括中空结构的外针以及可插入所述外针内部的内针,在外针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外针内部连通的第一凹槽,将载体粒子从外针的第一凹槽处放置到外针内部,再通过内针将其推入人体组织,载体粒子的放置更为简单,易操作,且当需要再次放置载体粒子时,内针无需拔出外针的第一针座,操作过程简单,提高操作效率。上述第一针座11与第二针座21的卡接形式可以为,在第一针座11上设置凹槽,在第二针座21对应位置设置与凹槽匹配的凸起,或者在第一针座11上设置凸起,在第二针座21上设置凹槽,实现二者的卡接,将内针2与外针1进行固定。其实现形式有多种,对此本技术不做限制。具体的,为了保证第一凹槽13与载体粒子良好的匹配关系,第一凹槽13的大小、形状应与载体粒子的大小、形状相匹配,应用于不同载体粒子的外针,可以根据需求,开设不同大小、形状的第一凹槽。外针1在第一凹槽13沿外针1的长度方向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还设有第一凸起14,第一凸起14向外针1的中心轴的方向弯曲,这样,在向凹槽13内放置载体粒子时,载体粒子不会直接进入到第一凹槽13内,需要借助外力将其推入第一凹槽13内,防止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载体粒子进入到外针1内。通常载体粒子的体积较小,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仅仅通过手持载体粒子或者借助其他夹具来将载体粒子放置在第一凹槽13内,比较困难,效率较低。因此,通常将载体粒子放置在存储仓内,将存储仓卡接在外针上,且存储仓的仓口正对第一凹槽13,以使载体粒子可以恰好进入第一凹槽13内。具体的,参照图4、图5、图6所示,存储仓5可以用于容纳单颗载体粒子6,而仓口51正对第一凹槽13。存储仓5具有卡接在外针1外侧壁的第一卡持部52,该第一卡持部52可以为沿其与外针1卡接的长度方向贯通的弧形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仅需取用该存储仓5,将其从外针1的第一针尖12的一端嵌入外针1的外侧壁,并将其推送至第一凹槽13位置处即可,当然,也可以将第一卡持部52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利用柔性材料的可延展性,直接将第一卡持部52从外针1的中部卡接在外针1的外侧壁,再将其推送至第一凹槽13位置处。进一步的,考虑到有些载体粒子6有放射性,通常将整个存储仓采用防辐射材料制成,在仓口51处用一层较薄的密封膜53进行密封,当在外力按压存储仓5的与仓口51相对的一侧时,密封膜53破裂,仓口51打开,载体粒子6进入第一凹槽13内,再推动内针2,将载体粒子6送入人体组织。需要再次向第一凹槽13内放置载体粒子6时,仅需更换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载体介入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针和内针;所述外针为中空结构,所述外针的一端设有第一针座,另一端设有第一针尖,在所述外针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外针内部连通的用于将载体粒子放置在外针内部的第一凹槽;所述内针的一端设有第二针座,另一端设有第二针尖,所述内针从所述第一针座的开口端插入所述外针内,所述第二针座与所述第一针座卡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载体介入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针和内针;所述外针为中空结构,所述外针的一端设有第一针座,另一端设有第一针尖,在所述外针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外针内部连通的用于将载体粒子放置在外针内部的第一凹槽;所述内针的一端设有第二针座,另一端设有第二针尖,所述内针从所述第一针座的开口端插入所述外针内,所述第二针座与所述第一针座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载体介入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针在所述凹槽沿所述外针长度方向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向所述外针中心轴方向弯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载体介入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针尖为三棱锥形状,所述第一针尖为与所述第二针尖匹配的三棱锥形状或所述第一针尖为斜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载体介入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针的外侧壁上设有刻度标记,在所述外针上还套设有限位器和止溢接头,所述限位器与所述止溢接头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器位于靠近所述第一针尖的一侧;所述止溢接头与所述外针的第一针座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载体介入针,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越阳周翔
申请(专利权)人:周翔越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