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4473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基座、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第一电源端子及第二电源端子,第一绝缘基座设置有第一对接槽、第二对接槽及第三对接槽,第一电源端子包括第一导电臂、第二导电臂、第一连接臂及第一防撞臂,第二导电臂朝第一对接槽内延伸形成有至少两个第一接触臂,第一防撞臂盖设在第一绝缘基座上,第一防撞臂的第一端与第一绝缘基座扣接相连,第一防撞臂的第二端与第一导电臂相连;第二电源端子与第一电源端子相互间隔,第二电源端子包括与第一绝缘基座相连的第三导电臂,第三导电臂朝第二对接槽内延伸形成有至少两个第二接触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信号传输可靠,机械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及便于制造的优点。

Connector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涉及信号连接
,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连接器组件作为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也在我们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连接器组件主要起到保证电流流畅连续地流通,它使设计和生产过程更方便、更灵活,降低了生产和维护成本。现有的连接器组件通常包括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绝缘基座、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第一电源连接部件及第二电源连接部件,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间隔地固定在所述绝缘基座上,所述第一电源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绝缘基座位置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电源连接部件包括第一导电臂、第二导电臂及第三导电臂,所述第一导电臂与所述第二导电臂位置相对设置并分别位于所述绝缘基座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导电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臂垂直相连,所述第三导电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电臂垂直相连,所述第一电源连接部件为一体成型结构。在与第二连接器连接时,所述第一导电臂及第二导电臂均通过一个接触点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因而容易导致接触不良,信号传输不可靠。此外,由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部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成型工艺较复杂,不便于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信号传输可靠及便于制造的连接器组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基座、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第一电源端子及第二电源端子,所述第一绝缘基座设置有第一对接槽、第二对接槽及第三对接槽,所述第一对接槽与所述第二对接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对接槽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相连,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对接槽内;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相连,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对接槽内;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包括第一导电臂、第二导电臂、第一连接臂及第一防撞臂,所述第一导电臂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相连并延伸至所述第三对接槽内,所述第二导电臂朝所述第一对接槽内延伸形成有至少两个第一接触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臂相连,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电臂相连;所述第一防撞臂盖设在所述第一绝缘基座上,所述第一防撞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扣接相连,所述第一防撞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导电臂相连;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均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的第一端并相互间隔,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臂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防撞臂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包括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相连的第三导电臂,所述第三导电臂朝所述第二对接槽内延伸形成有至少两个第二接触臂,所述第一接触臂与所述第二接触臂用于与对接连接器组件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撞臂包括盖设部、连接部及扣接部,所述盖设部盖设在所述第一绝缘基座上,所述连接部插设在所述第三对接槽内,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盖设部相连,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导电臂相连,所述扣接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盖设部相连,所述扣接部的第二端插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基座内并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扣接相连。优选地,所述扣接部呈倒T形结构。优选地,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第三电源端子及第四电源端子,所述第三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相连,所述第三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关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的几何中心呈中心对称;所述第四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相连,所述第四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关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的几何中心呈中心对称,所述第三电源端子与所述第四电源端子均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的第二端并相互间隔。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基座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凸肋、第二凸肋、第三凸肋及对接凸块;所述第一凸肋及所述第二凸肋均与所述第一基板相连,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对接凸块与所述第一基板相连,并位于所述第一凸肋与所述第二凸肋之间,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凸肋及所述对接凸块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对接槽,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凸肋及所述对接凸块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对接槽,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三凸肋及所述对接凸块之间形成所述第三对接槽,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及所述第二导电臂套设在所述第一凸肋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及第二电源端子套设在所述第二凸肋上,所述第一导电臂套设在所述第三凸肋上。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基座、第三信号端子、第四信号端子、第五电源端子及第六电源端子,所述第二绝缘基座包括第二基板、第一凸条、第二凸条及第三凸条;所述第一凸条及所述第二凸条均与所述第二基板相连,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凸条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凸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凸条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凸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凸条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凸条、所述第二凸条及所述第三凸条之间形成有插接槽;所述第三信号端子及所述第五电源端子套设在所述第一凸条上,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套设在所述第二凸条上;所述第六电源端子包括第一传电臂、第二传电臂及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传电臂套设在所述第三凸条上,所述第一传电臂包括导电部、第一覆盖部及第二覆盖部,所述导电部及所述第二覆盖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凸条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导电部插设在所述插接槽内,所述第一覆盖部位于所述插接槽的槽口处并盖设在所述第三凸条上,所述第一覆盖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导电部相连,所述第一覆盖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覆盖部相连;所述第二传电臂套设在所述第二凸条上,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覆盖部相连,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传电臂相连;所述第六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五电源端子均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基座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五电源端子相互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三凸条设置有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及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插接槽相连通,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及所述第三定位槽相连通,所述第三定位槽位于所述第三凸条背向所述插接槽的一侧,所述第三定位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长度;所述导电部插设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第一覆盖部插设在所述第二定位槽内,所述第二覆盖部插设在所述第三定位槽内,所述第二覆盖部设置有扣接孔,所述扣接孔用于与第一连接器扣接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二基板背向所述插接槽的一侧设置有焊料容纳槽,所述焊料容纳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五电源端子包括第一卡持臂,所述第一卡持臂位于所述第一凸条背向所述插接槽的一侧,所述第一卡持臂的第一端朝所述插接槽内弯折延伸形成有第二卡持臂,所述第二卡持臂的一端端部朝背向所述插接槽的方向延伸形成有第一焊接臂,所述第一卡持臂与所述第二卡持臂位于所述第一凸条位置相对的两侧。优选地,所述第二传电臂包括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二凸条背向所述插接槽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一端朝所述插接槽内弯折延伸形成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朝背向所述插接槽方向延伸形成有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凸条位置相对的两侧。优选地,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第七电源端子及第八电源端子,所述第七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绝缘基座相连,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基座、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第一电源端子及第二电源端子,所述第一绝缘基座设置有第一对接槽、第二对接槽及第三对接槽,所述第一对接槽与所述第二对接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对接槽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相连,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对接槽内;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相连,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对接槽内;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包括第一导电臂、第二导电臂、第一连接臂及第一防撞臂,所述第一导电臂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相连并延伸至所述第三对接槽内,所述第二导电臂朝所述第一对接槽内延伸形成有至少两个第一接触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臂相连,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电臂相连;所述第一防撞臂盖设在所述第一绝缘基座上,所述第一防撞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扣接相连,所述第一防撞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导电臂相连;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均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的第一端并相互间隔,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臂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防撞臂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包括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相连的第三导电臂,所述第三导电臂朝所述第二对接槽内延伸形成有至少两个第二接触臂,所述第一接触臂与所述第二接触臂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基座、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第一电源端子及第二电源端子,所述第一绝缘基座设置有第一对接槽、第二对接槽及第三对接槽,所述第一对接槽与所述第二对接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对接槽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相连,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对接槽内;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相连,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对接槽内;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包括第一导电臂、第二导电臂、第一连接臂及第一防撞臂,所述第一导电臂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相连并延伸至所述第三对接槽内,所述第二导电臂朝所述第一对接槽内延伸形成有至少两个第一接触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臂相连,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电臂相连;所述第一防撞臂盖设在所述第一绝缘基座上,所述第一防撞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扣接相连,所述第一防撞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导电臂相连;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均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的第一端并相互间隔,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臂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防撞臂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包括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相连的第三导电臂,所述第三导电臂朝所述第二对接槽内延伸形成有至少两个第二接触臂,所述第一接触臂与所述第二接触臂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撞臂包括盖设部、连接部及扣接部,所述盖设部盖设在所述第一绝缘基座上,所述连接部插设在所述第三对接槽内,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盖设部相连,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导电臂相连,所述扣接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盖设部相连,所述扣接部的第二端插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基座内并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扣接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部呈倒T形结构。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第三电源端子及第四电源端子,所述第三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相连,所述第三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关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的几何中心呈中心对称;所述第四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相连,所述第四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关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的几何中心呈中心对称,所述第三电源端子与所述第四电源端子均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的第二端并相互间隔。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基座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凸肋、第二凸肋、第三凸肋及对接凸块;所述第一凸肋及所述第二凸肋均与所述第一基板相连,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对接凸块与所述第一基板相连,并位于所述第一凸肋与所述第二凸肋之间,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凸肋及所述对接凸块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对接槽,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凸肋及所述对接凸块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对接槽,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三凸肋及所述对接凸块之间形成所述第三对接槽,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及所述第二导电臂套设在所述第一凸肋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及第二电源端子套设在所述第二凸肋上,所述第一导电臂套设在所述第三凸肋上。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基座、第三信号端子、第四信号端子、第五电源端子及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恒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亚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