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4402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层电容器。所述多层电容器包括:第一内电极层,包括彼此分开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并且绝缘部分插设于第一内电极与第二内电极之间;第二内电极层,包括第三内电极;主体,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内电极层和第二内电极层,并且相应的介电层插设于第一内电极层与第二内电极层之间;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在主体上以分别电连接到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连接电极,穿过主体从而电连接到第三内电极;以及第三外电极,设置在主体上以电连接到连接电极。

Multilayer Capaci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电容器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1月10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7-0149825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全部包含于此。
本公开涉及一种多层电容器。
技术介绍
在陶瓷电子组件中,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具有包括小尺寸、高电容和易于安装的优点。多层陶瓷电容器是安装在各种电子产品(诸如,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等离子显示面板(PDP)等的显示装置、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等)的电路板上并用于充电或放电的片式电容器。多层陶瓷电容器根据其用途和电容而具有各种尺寸和堆叠形式。具体地,随着近来电子产品的小型化、轻量化和多功能化的趋势,电子产品中使用的多层陶瓷电容器也已经被要求具有小尺寸和高电容并且提高电压。因此,已经制造了这样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在该多层陶瓷电容器中,为了使电子产品微型化,使介电层和内电极的厚度是薄的,并且为了电子产品的超高电容,以尽可能大的数量堆叠介电层。然而,不能确保能够顺应电容器的超小型化来安装这种微型电容器的技术,使得会难以将这种电容器实际应用于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一方面可提供一种能够在具有小尺寸和高电容的同时确保高安装自由度的多层电容器。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多层电容器包括:第一内电极层,包括彼此分开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并且绝缘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一内电极与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第二内电极层,包括第三内电极;主体,包括交替设置的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层,并且相应的介电层插设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内电极层之间;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分别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连接电极,穿过所述主体,从而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内电极;以及第三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电连接到所述连接电极。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多层电容器包括:第一内电极层,包括彼此分开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并且绝缘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一内电极与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第二内电极层,包括第三内电极;第三内电极层,包括第四内电极;主体,包括交替设置的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三内电极层,并且所述第二内电极层插设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层与所述第三内电极层之间,并且相应的介电层插设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层、第二内电极层和第三内电极层中的每两者之间;第一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四内电极;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电连接到所述第二内电极;连接电极,穿过所述主体从而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内电极;以及第三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电连接到所述连接电极,其中,所述第四内电极被堆叠为使得所述第四内电极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三内电极部分地叠置而与所述第二内电极不叠置。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多层电容器包括:第一内电极层,包括彼此分开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并且第一绝缘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一内电极与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第二内电极层,包括第三内电极;第三内电极层,包括彼此分开的虚设电极和第四内电极,并且第二绝缘部分插设于所述虚设电极与所述第四内电极之间;主体,包括交替设置的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三内电极层,并且所述第二内电极层插设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层与所述第三内电极层之间,并且相应的介电层插设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层、第二内电极层和第三内电极层中的每两者之间;第一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电连接到所述第二内电极和所述第四内电极;连接电极,穿过所述主体从而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内电极;以及第三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电连接到所述连接电极,其中,所述虚设电极与所述第一外电极、所述第二外电极和所述第三外电极绝缘。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多层电容器包括:主体,包括介电层以及交替设置的第一内电极层和第二内电极层,并且相应的介电层插设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内电极层之间;以及第一外电极、第二外电极和第三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包括彼此分开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二内电极层包括第三内电极,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分别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三外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内电极,并且所述第一内电极、所述第二内电极和所述第三内电极彼此分开并且绝缘。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的描述,将会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以上和其它方面、特征以及优点,在附图中: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容器的透视图;图2是沿图1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图3A是示出用于形成图2的第一内电极层的陶瓷片的图;图3B是示出用于形成图2的第二内电极层的陶瓷片的图;图3C是示出用于制造图2的多层电容器的堆叠方法的图;图4是根据本公开中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容器的沿线I-I'截取的截面图;图5A是示出用于形成图4的第一内电极层的陶瓷片的图;图5B是示出用于形成图4的第二内电极层的陶瓷片的图;图5C是示出用于制造图4的多层电容器的堆叠方法的图;图6是根据本公开中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容器的沿线I-I'截取的截面图;图7A是示出用于形成图6的第一内电极层的陶瓷片的图;图7B是示出用于形成图6的第二内电极层的陶瓷片的图;图7C是示出用于制造图6的多层电容器的堆叠方法的图;图8是根据本公开中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容器的沿线I-I'截取的截面图;图9A是示出用于形成图8的第一内电极层的陶瓷片的图;图9B是示出用于形成图8的第二内电极层的陶瓷片的图;图9C是示出用于形成图8的第三内电极层的陶瓷片的图;图9D是示出用于制造图8的多层电容器的堆叠方法的图;图10是根据本公开中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容器的沿线I-I'截取的截面图;图11A是示出用于形成图10的第一内电极层的陶瓷片的图;图11B是示出用于形成图10的第二内电极层的陶瓷片的图;图11C是示出用于形成图10的第三内电极层的陶瓷片的图;图11D是示出用于制造图10的多层电容器的堆叠方法的图;图12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容器的基本电路图;图13示出被构造为使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容器具有与将两个电容器彼此并联连接相同的效果的电路;以及图14示出被构造为使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容器具有与将两个电容器彼此串联连接相同的效果的电路。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X方向可指第一方向或长度方向,Y方向可指第二方向或宽度方向,Z方向可指第三方向、厚度方向或堆叠方向。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容器的透视图。图2是沿图1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图3A是示出用于形成图2的第一内电极层的陶瓷片的图。图3B是示出用于形成图2的第二内电极层的陶瓷片的图。图3C是示出用于制造图2的多层电容器的堆叠方法的图;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容器100可包括主体110以及第一外电极141、第二外电极142和第三外电极143。主体110可包括:有效区域,作为对于形成电容器的电容有贡献的一部分;以及上覆盖件112和下覆盖件112,设置在有效区域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作为上边缘部分和下边缘部分。根据示例性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电容器,包括:第一内电极层,包括彼此分开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并且绝缘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一内电极与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第二内电极层,包括第三内电极;主体,包括交替设置的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层,并且相应的介电层插设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内电极层之间;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分别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连接电极,穿过所述主体,从而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内电极;以及第三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电连接到所述连接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1.10 KR 10-2017-01498251.一种多层电容器,包括:第一内电极层,包括彼此分开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并且绝缘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一内电极与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第二内电极层,包括第三内电极;主体,包括交替设置的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层,并且相应的介电层插设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内电极层之间;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分别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连接电极,穿过所述主体,从而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内电极;以及第三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电连接到所述连接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所述第二外电极和所述第三外电极彼此绝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与所述第三内电极之间的叠置部分的面积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与所述第三内电极之间的叠置部分的面积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的面积与所述第二内电极的面积不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三内电极与所述第一外电极之间的间隔距离和所述第三内电极与所述第二外电极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连接电极穿过所述绝缘部分和所述第三内电极,并且形成为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分开。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多个所述连接电极形成为沿厚度方向穿过所述主体。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三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在厚度方向上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被设置为在所述主体的在长度方向上的相对的表面上彼此面对。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三外电极覆盖所述主体的除了所述主体的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两个表面之外的表面,并且与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分开。11.一种多层电容器,包括:第一内电极层,包括彼此分开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并且绝缘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一内电极与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第二内电极层,包括第三内电极;第三内电极层,包括第四内电极;主体,包括交替设置的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三内电极层,并且所述第二内电极层插设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层与所述第三内电极层之间,并且相应的介电层插设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层、所述第二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三内电极层中的每两者之间;第一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四内电极;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电连接到所述第二内电极;连接电极,穿过所述主体从而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内电极;以及第三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电连接到所述连接电极,其中,所述第四内电极被堆叠为使得所述第四内电极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三内电极部分地叠置而与所述第二内电极不叠置。12.一种多层电容器,包括:第一内电极层,包括彼此分开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并且第一绝缘部分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锺泌朱镇卿金荣基李泽正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