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两相流场观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3874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液两相流场观测装置,属于气液两相流动的流场观测领域,包括激波管或喷管,所述激波管与喷管均用于0.3马赫数以上高速气流的产生。所述激波管或喷管侧壁为平面,安装一对观察窗以对气液两相流动进行观测,所述观察窗包括光源窗口和拍摄窗口,所述光源窗口侧方设有LED光源,所述拍摄窗口侧方设有帧率大于10000fps的高速摄影相机镜头,所述观察窗内嵌有玻璃,所述玻璃包括平行玻璃和弧形玻璃,所述玻璃中部为平行玻璃,平行玻璃外围连接有弧形玻璃。该纹影装置在高速气流中气液两相流动的观测领域兼顾有清晰观测液滴表面变形和外部气流流场波系结构变化的优点,比原有的平行玻璃的观测效果有一定的提升。

A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Field Observa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field observation device,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field observation, including a shock tube or a nozzle, the shock tube and the nozzle are used for generating high-speed air flow above Mach number 0.3. The side wall of the shock tube or nozzle is a plane, and a pair of observation windows are installed to observe the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The observation window includes a light source window and a shooting window. The side of the light source window is provided with an LED light source. The side of the shooting window is provided with a high-speed camera lens with a frame rate greater than 10 000 fps. The observation window is embedded with glass, and the glass includes parallel glass and arc. The middle part of the glass is parallel glass, and the outer part of the parallel glass is connected with arc glass. The schlieren device has the advantages of clearly observing the surface deformation of droplets and the change of wave structure of external flow field in the field of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observation in high-speed airflow, and has a certain improvement over the original parallel glass observat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两相流场观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速气流与球形液滴相互作用流场观测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气液两相流场观测装置。
技术介绍
暴露于高速气流中的气液两相流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各类工程实践中,例如利用水幕帘在密闭空间内进行冲击波防护,燃料射流在燃烧室中的二次雾化以及高速飞行器表面的雨滴侵蚀防护等。对高速气流中气液两相流进行细致观测,对改善工业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对高速气流中的气液两相流场观测主要有两种方法,即纹影/阴影法和直接拍摄法。二者对于流场的观测效果各有优劣。前者可以显示气态流场中折射率的梯度,进而达到对气态流场中激波-等熵波波系的观测(如图1所示);后者则可通过灵活地调整光源尺寸等参数,在液滴中心区域形成较大的亮斑,从而观测到液滴表面的不稳定波和突起变形等现象(如图2所示)。但是,目前的试验设备难以结合两者的优势,无法在同一车试验中中同时对两类现象进行清晰地观测;此外,对于如何扩大液滴中心亮斑的亮度和面积,也缺少相应的理论指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气液两相流场观测装置,在同一车次试验中既对液滴外围的激波-等熵波波系进行观测,又尽量扩大液滴中心亮斑面积以对液滴表面的精细变形进行观测。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气液两相流场观测装置,所述气液两相流场由位于激波管或喷管内部的液滴受到激波管或喷管内气流的气动力作用而形成,所述气液两相流场观测装置包括平行光源、安装在激波管或喷管侧壁的一对观察窗和拍摄设备,所述观察窗包括光源窗口和拍摄窗口,光源窗口和拍摄窗口相对放置,正对位于激波管或喷管内部的液滴,所述光源窗口内嵌有光源窗口玻璃,所述光源窗口玻璃由位于中心部位的平行玻璃和位于边缘部分的弧形玻璃组成,平行玻璃和弧形玻璃的内壁面与激波管或喷管侧壁内壁面共形设计,平行玻璃的外壁面与为激波管或喷管侧壁内壁面平行;弧形玻璃的外壁面从平行玻璃的边缘到光源窗口边缘呈弧线形,平行光源发射出来的平行光,经过平行玻璃和弧形玻璃的折射,分别产生平行光线和汇聚光线到达液滴的表面,透过平行玻璃形成的平行光线形成形成纹影光线,透过弧形玻璃形成的汇聚光线再次经过液滴的折射转化为平行光,形成相界面成像光线;经过流场后的纹影光线和经过流场后的相界面成像光线进入拍摄设备,拍摄设备对气相流场的液滴外围波系和液相流场的液滴表面变形成像,同时观测气液两相流场。当液滴为球形时,以液滴中心点为坐标原点,过原点与平行光平行的方向为横轴方向,光源所在方向为横轴正方向,与横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纵方向,定义xi与yi分别为光线第i次折射时折射位置横坐标和纵坐标,θi为第i次折射后光线与横轴正方向的夹角,i=0,1,2,3;弧形玻璃外轮廓线使得光线满足如下型线方程:式中,dG0为光源窗口玻璃中心位置厚度;式中αin,i、αout,i分别为第i次折射时的光线入射角与折射角;CA、CG和CW分别为光线在空气、玻璃和液滴中的光速,rW为液滴的曲率半径,x2为光源窗口玻璃内壁与液滴中心的垂直距离,β为弧形玻璃外壁面切线与横轴正方向的夹角。所述拍摄设备包括纹影镜、刀口和高速摄影相机,其中:纹影镜用于将从拍摄窗口发射出来的纹影光线和相界面成像光线反射、汇聚到刀口,刀口滤除被相界面和气体流场偏折的光线,将滤除偏折后的纹影光线和相界面成像光线投影到高速摄影相机,高速摄影相机对气相流场的液滴外围波系和液相流场的液滴表面变形成像。所述高速摄影相机镜头帧率大于10000fps。所述纹影镜与拍摄窗口呈一定夹角,使得光线偏离观察窗。所述拍摄窗口嵌入内、外壁面相互平行的玻璃。所述平行光源为LED灯、氙灯或激光光源。所述液滴与平行玻璃的内壁面的距离x2及光源窗口玻璃中心区域厚度dG0适当,使得液滴内部亮斑面积达到最大,并具有合适的亮度,以达到对试验结果的优化。所述激波管或喷管内气流为马赫数大于0.3的气流,由激波管破膜或喷管起动所产生。所述激波管或喷管为方截面,其内壁面为平面。所述光源窗口所包含的平行玻璃、弧形玻璃和拍摄窗口所嵌入的玻璃,其材质为石英、K9或内部均匀的亚克力。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采用弧线玻璃在光源窗口设置弧形玻璃,通过弧形玻璃的折射将光源光纤汇聚,扩大液滴中心亮斑的亮度和面积,以对液滴表面的精细变形进行精确观测。(2)、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用于气液两相流场观测装置,可在高速气流中气液两相流动的观测领域兼顾纹影法和直接拍摄法的优点,可在同一车试验中同时对两类现象进行清晰地观测。(3)、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用于气液两相流场观测装置,可将液滴中心部分亮斑的面积提升至理论最大值,以便对液滴的变形进行清晰的成像。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使用阴影法拍摄到的图像,其液滴内部亮斑较小,但外围气体中的波系较为清晰。图2为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使用汇聚光直接拍摄法拍摄到的内部亮斑较大的液滴。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整体光路布置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光源窗口玻璃光路原理图。图5为根据公式计算所得的光源玻璃型线图及其对应光路图。其中:1、平行光源;2、光源窗口;21、平行玻璃;22、弧形玻璃;3、激波管/喷管产生的试验气流;4、透过光源窗口后的光线;41、透过平行玻璃形成的平行光线;42、透过弧形玻璃形成的汇聚光线;5、液滴;51、液滴外围波系;52、液滴表面变形;6、透过液滴后的光线;61、经过流场后的纹影光线;62、经过流场后的相界面成像光线;7、拍摄窗口;8、纹影镜;9、刀口;10、高速摄影相机;11、激波管或喷管侧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液两相流场观测装置,所述气液两相流场由位于激波管或喷管内部的液滴受到激波管或喷管内气流的气动力作用而形成,激波管或喷管内气流为马赫数大于0.3的气流,由激波管或喷管起动产生。所述气液两相流场观测装置包括平行光源1、安装在激波管或喷管侧壁11的一对观察窗和拍摄设备,所述观察窗包括光源窗口2和拍摄窗口7,光源窗口2和拍摄窗口7相对放置,正对位于激波管或喷管内部的液滴,所述光源窗口2内嵌有光源窗口玻璃,所述光源窗口玻璃由位于中心部位的平行玻璃21和位于边缘部分的弧形玻璃22组成,平行玻璃21和弧形玻璃22的内壁面与激波管或喷管内侧壁11内壁面共形设计,所述激波管或喷管为方截面,其内壁为平面,以避免圆管所带来的光学畸变。平行玻璃21的外壁面与为激波管或喷管侧壁11内壁面平行;弧形玻璃22的外壁面从平行玻璃21的边缘到光源窗口2边缘呈弧线形。所述平行光源1可以使LED灯、氙灯或激光光源。平行光源1发射出来的平行光,经过平行玻璃21和弧形玻璃22的折射,分别产生透过平行玻璃形成的平行光线41和透过弧形玻璃形成的汇聚光线42到达液滴的表面,其中,透过平行玻璃形成的平行光线41形成经过流场后形成经过流场后的纹影光线61,透过弧形玻璃形成的汇聚光线42再次经过液滴的折射转化为平行光,形成经过流场后的相界面成像光线62;经过流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两相流场观测装置,所述气液两相流场由位于激波管或喷管内部的液滴受到激波管或喷管内气流的气动力作用而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两相流场观测装置包括平行光源(1)、安装在激波管或喷管侧壁(11)的一对观察窗和拍摄设备,所述观察窗包括光源窗口(2)和拍摄窗口(7),光源窗口(2)和拍摄窗口(7)相对放置,正对位于激波管或喷管内部的液滴,所述光源窗口(2)内嵌有光源窗口玻璃,所述光源窗口玻璃由位于中心部位的平行玻璃(21)和位于边缘部分的弧形玻璃(22)组成,平行玻璃(21)和弧形玻璃(22)的内壁面与激波管或喷管侧壁(11)内壁面共形设计,平行玻璃(21)的外壁面与为激波管或喷管侧壁(11)内壁面平行;弧形玻璃(22)的外壁面从平行玻璃(21)的边缘到光源窗口(2)边缘呈弧线形,平行光源(1)发射出来的平行光,经过平行玻璃(21)和弧形玻璃(22)的折射,分别产生平行光线和汇聚光线到达液滴的表面,透过平行玻璃形成的平行光线(41)形成形成纹影光线,透过弧形玻璃形成的汇聚光线(42)再次经过液滴的折射转化为平行光,形成相界面成像光线;经过流场后的纹影光线(61)和经过流场后的相界面成像光线(62)进入拍摄设备,拍摄设备对气相流场的液滴外围波系(51)和液相流场的液滴表面变形(52)成像,同时观测气液两相流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两相流场观测装置,所述气液两相流场由位于激波管或喷管内部的液滴受到激波管或喷管内气流的气动力作用而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两相流场观测装置包括平行光源(1)、安装在激波管或喷管侧壁(11)的一对观察窗和拍摄设备,所述观察窗包括光源窗口(2)和拍摄窗口(7),光源窗口(2)和拍摄窗口(7)相对放置,正对位于激波管或喷管内部的液滴,所述光源窗口(2)内嵌有光源窗口玻璃,所述光源窗口玻璃由位于中心部位的平行玻璃(21)和位于边缘部分的弧形玻璃(22)组成,平行玻璃(21)和弧形玻璃(22)的内壁面与激波管或喷管侧壁(11)内壁面共形设计,平行玻璃(21)的外壁面与为激波管或喷管侧壁(11)内壁面平行;弧形玻璃(22)的外壁面从平行玻璃(21)的边缘到光源窗口(2)边缘呈弧线形,平行光源(1)发射出来的平行光,经过平行玻璃(21)和弧形玻璃(22)的折射,分别产生平行光线和汇聚光线到达液滴的表面,透过平行玻璃形成的平行光线(41)形成形成纹影光线,透过弧形玻璃形成的汇聚光线(42)再次经过液滴的折射转化为平行光,形成相界面成像光线;经过流场后的纹影光线(61)和经过流场后的相界面成像光线(62)进入拍摄设备,拍摄设备对气相流场的液滴外围波系(51)和液相流场的液滴表面变形(52)成像,同时观测气液两相流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两相流场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液滴为球形时,以液滴(5)中心点为坐标原点,过原点与平行光平行的方向为横轴方向,光源所在方向为横轴正方向,与横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纵方向,定义xi与yi分别为光线第i次折射时折射位置横坐标和纵坐标,θi为第i次折射后光线与横轴正方向的夹角,i=0,1,2,3;弧形玻璃(22)外轮廓线使得光线满足如下型线方程:式中,dG0为光源窗口玻璃中心位置厚度;式中αin,i、αout,i分别为第i次折射时的光线入射角与折射角;CA、CG和CW分别为光线在空气、玻璃和液滴中的光速,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翔宇廖斌朱雨建杨基明陈农陈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