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加强机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300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加强机构,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该汽车加强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加强板、多个凸起的加强筋以及翻边;加强板与加强筋连接,相邻两个加强筋之间具有凹槽筋;翻边位于加强板上;翻边用于与车身底板、车身后纵梁盖板或车门槛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翻边与车地板、车身后纵梁盖板和车门槛连接,当车辆的一侧车身受到碰撞时,通过加强机构上凸起的加强筋与相邻两个加强筋之间的凹槽筋将撞击力传递至车身的另一侧,对撞击力进行分散。通过该机构为车辆侧面受到撞击时的撞击力提供了更多的分散路径,增强了车辆门槛的承受能力,提高了车辆侧面受到撞击时的安全性,达到了车辆受到侧面碰撞时对驾驶员及乘员的保护作用。

Automobile Reinforcement Mechanism and Automobi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automobile parts. The automobile reinforcement mechanism includes: two symmetrically arranged reinforcing plates, several raised reinforcing ribs and flanging; the reinforcing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inforcing ribs, and there are grooved ribs between the adjacent two reinforcing ribs; the flanging is located on the reinforcing plate; and the flanging is used for at least one connection with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body, the cover plate of the rear longitudinal beam of the body or the threshold of the car. The invention connects the flanging with the floor of the car, the cover plate of the rear longitudinal beam of the car body and the car threshold. When one side of the car body is collided, the impact force is transmitted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car body through the groove rib between the protruding reinforcement rib on the reinforcement mechanism and the adjacent two reinforcement ribs, and the impact force is dispersed. Through this mechanism, more dispersed paths are provided for the impact force when the side of the vehicle is impacted, which enhances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vehicle threshold, improves the safety of the side of the vehicle when it is impacted, and achieves the protection of the driver and the passenger when the vehicle is impacted by the s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加强机构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加强机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使汽车在各种状况下能够承受严格的正碰、侧碰,而使驾驶员及乘员得到最大的安全保障。此外,由于人们对汽车的尺寸及空间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在设计时车身的轴距越来越大,车身轴距的加大增大了汽车侧面受到碰撞时的压力。当汽车的侧面受到碰撞时,一部分力通过与汽车前身纵梁连接的横梁传递至汽车的另一侧,另一部分力通过与汽车后身纵梁连接的横梁传递至汽车的另一侧。由于对汽车侧面受到撞击时撞击力的传递路径较少,导致车内的驾驶员或乘员的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汽车加强机构,提供更多的传递路径,对汽车侧面受到的撞击力进行分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加强机构及汽车,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加强机构,所述汽车加强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加强板、多个凸起的加强筋以及翻边;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加强筋连接,相邻两个加强筋之间具有凹槽筋;所述翻边位于所述加强板上;所述翻边用于与车身底板、车身后纵梁盖板或车门槛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翻边包括: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位于所述加强板的底端;所述第一翻边用于与车身的中底板、后底板连接。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翻边还包括: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位于所述加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翻边用于与所述车门槛连接。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翻边还包括: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位于所述加强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三翻边用于与所述车身后纵梁盖板连接。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筋上具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对所述汽车加强机构进行定位。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翻边的长度为16-20毫米。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车身的中底板、后底板之间为点焊或烧焊连接。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车门槛之间为点焊或烧焊连接。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车身后纵梁盖板之间为点焊或烧焊连接。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加强机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通过翻边与车地板、车身后纵梁盖板或车门槛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当车辆的一侧车身受到碰撞时,通过加强机构上凸起的加强筋与相邻两个加强筋之间的凹槽筋将撞击力传递至车身的另一侧,对撞击力进行分散。通过该机构为车辆侧面受到撞击时的撞击力提供了更多的分散路径,增强了车辆门槛被撞击时的承受能力,提高了车辆侧面受到撞击时的安全性,达到了车辆受到侧面碰撞时对驾驶员以及乘员的保护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加强机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加强机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加强机构应用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加强机构应用示意图。附图标记分别表示:1-加强板,2-加强筋,21-定位孔,3-翻边,31-第一翻边,32-第二翻边,33-第三翻边,4-凹槽筋,5-车身后纵梁盖板,6-车门槛。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加强机构,如图1或图2所示,该汽车加强机构包括:加强板1、多个凸起的加强筋2以及翻边3;加强板1与加强筋2一体连接,相邻两个加强筋2之间具有凹槽筋4;翻边3位于加强板1上;翻边3用于与车身底板、车身后纵梁盖板5或车门槛6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加强机构,通过翻边3与车身底板、车身后纵梁盖板5或车门槛6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当车辆的一侧车身受到碰撞时,通过加强机构上多个凸起的加强筋2与相邻两个加强筋2之间的凹槽筋4将撞击力传递至车身的另一侧,对撞击力进行分散。通过该机构为车辆侧面受到撞击时的撞击力提供了更多的分散路径,增强了车辆门槛被撞击时的承受能力,提高了车辆侧面受到撞击时的安全性,达到了对驾驶员以及乘员的保护作用。以下将通过可选地实施例进一步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加强机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加强机构,如图3或4所示,应用时,将加强机构安装在车辆纵梁的腔体内,通过翻边3一端与车辆后纵梁盖板连接,一端与车门槛6连接、一端与车身中底板连接,另一端与车身后底板连接。通过设置多个凸起的加强筋2,当车辆受到侧面碰撞时,撞击力不但可以沿着原来的路径进行传递,还可以通过加强筋2传递至车辆的另一侧,避免了车辆的一侧因受力过大,撞击力传递不能很好的分散,导致车辆侧翻。考虑到车辆受到撞击时的力一般会较大,通过在多个凸起的加强筋2之间设置凹槽筋4,进一步增加汽车加强机构的强度,避免因为加强筋2的表面过于平坦,当受到的撞击力过大时,加强筋2表面发生弯曲变形等情形,导致加强机构的作用减弱。可选地,相对设置的加强板1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时车辆车身的长度、车身中底板与后底板的长度、中底板与后底板连接处的闲置距离进行确定。作为一种示例,相对设置的加强板1之间的距离可以为10cm-30cm。例如,10cm、11cm、12cm、13cm、14cm、15cm、16cm、17cm、18cm、19cm、20cm、21cm、22cm、23cm、24cm、25cm、26cm、30cm等。实际应用时,车辆车身的长度都不相同,因此,多个凸起的加强筋2的数量可以根据车辆的车身长度或者性能进行确定。作为一种示例,当车辆的车身比较长时,中底板与后底板相应的也会比较长,因此,车身受到侧面撞击时的承受能力可能会较弱,此时。相对设置的加强板1之间的距离可以较长一点。示例地,可以是25cm-30cm等。或者当车辆的性能较弱,则车辆中底板与后底板之间的连接契合不是很完善,此时,相对设置的加强板1之间的距离可以较长一点,以增强车身中底板与后底板之间的强度。示例地,可以是25cm-30cm等。作为一种示例,多个凸起的加强筋2可以为2个、3个、4个等。相邻两个加强筋2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时车辆的情况进行确定。示例地,当车辆的性能较好,则车辆承受侧面撞击的能力会较强,加强筋2对撞击力的分散作用会较小,此时,相邻两个加强筋2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一点,例如,可以是10cm等。当车辆的性能较差,则车辆承受侧面撞击的能力会较弱,加强筋2对撞击力的分散作用就会较大,此时,相邻两个加强筋2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一点,例如,可以是5cm等。作为一种示例,相邻两个加强筋2之间的距离可以为5cm、6cm、7cm、8cm、9cm、10cm等。考虑到凹槽筋4需要分散撞击力,还要承受一定的压力。因此,凹槽筋4的凹陷度不能太大,太大的话会降低加强机构的硬度,且会加大加强机构制作工艺的难度。太小的话起不到对撞击力的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加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加强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加强板(1)、多个凸起的加强筋(2)以及翻边(3);所述加强板(1)与所述加强筋(2)连接,相邻两个加强筋(2)之间具有凹槽筋(4);所述翻边(3)位于所述加强板(1)上;所述翻边(3)用于与车身底板、车身后纵梁盖板(5)或车门槛(6)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加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加强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加强板(1)、多个凸起的加强筋(2)以及翻边(3);所述加强板(1)与所述加强筋(2)连接,相邻两个加强筋(2)之间具有凹槽筋(4);所述翻边(3)位于所述加强板(1)上;所述翻边(3)用于与车身底板、车身后纵梁盖板(5)或车门槛(6)中的至少一个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加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3)包括:第一翻边(31);所述第一翻边(31)位于所述加强板(1)的底端;所述第一翻边(31)用于与车身的中底板、后底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加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3)还包括:第二翻边(32);所述第二翻边(32)位于所述加强板(1)的一侧;所述第二翻边(32)用于与所述车门槛(6)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加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3)还包括:第三翻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根李文平徐伟沙正涂金刚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