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旋转微调机构及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226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耳机旋转微调机构及耳机,属于耳机领域,包括用于与耳机头带连接的第一旋臂座、用于与耳壳支臂连接且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臂座的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二旋臂座、贯穿所述第一旋臂座及所述第二旋臂座的调节通孔、设于所述调节通孔内且可沿所述调节通孔的轴向滑动的自复位调控结构及与所述自复位调控结构的一端连接且插接于所述调节通孔的一端并可沿所述调节通孔的径向锁止的离合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耳机旋转微调机构及耳机,整体的结构比较紧凑,占用的空间很小,能够有效提高佩戴的舒适度及轻便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机旋转微调机构及耳机
本技术属于耳机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耳机旋转微调机构及包含该耳机旋转微调机构的耳机。
技术介绍
头戴式耳机是常见的音频播放设备,其体积一般比耳塞式耳机大,包括耳机头带及设于耳机头带两侧且用于直接与人耳贴合并播放声音的耳壳支臂,耳机头带具有弹性,使用时依靠耳机头带的弹性使耳壳支臂紧贴于人耳两侧,为了提高一些佩戴的舒适性,也有在耳壳支臂及耳机头带之间设置一些角度调节结构,使得耳壳支臂的角度能够得到调节,在调节到指定角度后,还需要进行固定,以保证调节后耳壳支臂与耳机头带之间的角度不变。现有的能够调节耳壳支臂角度的结构,一般结构比较复杂,体积较大,不能进一步提高佩戴的舒适性和轻便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旋转微调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耳机头带与耳壳支臂之间的角度调节结构占用空间大,且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耳机旋转微调机构,包括:用于与耳机头带连接的第一旋臂座、用于与耳壳耳壳支臂连接且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臂座的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二旋臂座、贯穿所述第一旋臂座及所述第二旋臂座的调节通孔、设于所述调节通孔内且可沿所述调节通孔的轴向滑动的自复位调控结构及与所述自复位调控结构的一端连接且插接于所述调节通孔的一端并可沿所述调节通孔的径向锁止的离合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离合结构包括离合插块。进一步地,所述自复位调控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调节通孔内的调节杆、固设于所述调节杆另一端的调控按钮及设于所述调节杆外周的弹性元件,所述离合插块设于所述调节杆的一端;所述调节通孔包括中心孔体、设于所述中心孔体一端且用于容纳所述调控按钮的按钮环槽及设于所述中心孔体另一端且与所述离合插块插接的插块插槽;所述中心孔体中部设有限位凸起结构,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凸起结构抵接,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调控按钮抵接。进一步地,所述调控按钮包括固设于所述调节杆一端的按钮限位块及固设于所述按钮限位块外侧且凸出于所述按钮环槽的按钮面块,所述按钮限位块为多边形棱柱构件,所述按钮环槽为与所述按钮限位块配合的多边形槽。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调节杆外周且两端分别与所述按钮限位块及所述限位凸起结构抵接的第一复位压簧。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起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旋臂座一端的第一限位凸环及设于所述第二旋臂座一端且与所述第一限位凸环接触配合的第二限位凸环;所述第一复位压簧的一端与所述按钮限位块抵接,所述第一复位压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凸环或所述第二限位凸环抵接。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调节杆外周的第二复位压簧,所述第二复位压簧的一端与所述离合插块抵接,所述第二复位压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凸环或所述第二限位凸环抵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凸环及所述第二限位凸环的内侧还设有用于在所述调节通孔的轴向上夹持固定所述第一限位凸环和所述第二限位凸环的连接套管,所述连接套管套设于所述调节杆的外周。进一步地,所述离合插块的外端面上还固接有与所述插块插槽的外端面抵接且用于封堵所述插块插槽的挡片。进一步地,所述插块插槽的端部还设有用于封堵所述插块插槽的端盖。本技术提供的耳机旋转微调机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耳机旋转微调机构,保证了转动调节的灵活性及调节后角度固定的可靠性,同时由于主要的调控结构都位于第一旋臂座和第二旋臂座之内,并且均是依靠自复位调控结构在沿调节通孔轴线上的滑动带动离合结构靠近或远离调节通孔,进而实现锁定和解锁,使得自复位调控结构和离合结构整体结构比较简单,耳机旋转微调机构整体的结构比较紧凑,占用的空间很小,能够有效提高佩戴的舒适度及轻便性。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耳机,包括所述耳机头带、所述耳壳支臂及分别与所述耳机头带和所述耳壳支臂连接的上述的耳机旋转微调机构。本技术提供的耳机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耳机,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简单紧凑、调节固定效果可靠的耳机旋转微调机构,能够在保证耳机使用舒适度的前提下,使耳机整体的结构更加简单轻便,进一步提高了佩戴的舒适性和轻便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耳机旋转微调机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耳机旋转微调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耳机旋转微调机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耳机旋转微调机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三;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耳机旋转微调机构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耳机旋转微调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耳机旋转微调机构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耳机旋转微调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耳机旋转微调机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耳机旋转微调机构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耳机旋转微调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耳机旋转微调机构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耳机旋转微调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六提供的耳机旋转微调机构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六提供的耳机旋转微调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耳机头带;2-第一旋臂座;3-耳壳支臂;4-第二旋臂座;5-调节通孔;501-中心孔体;502-按钮环槽;503-插块插槽;6-自复位调控结构;601-调节杆;602-调控按钮;6021-按钮限位块;6022-按钮面块;603-弹性元件;6031-第一复位压簧;6032-第二复位压簧;604-限位帽;7-离合结构;701-离合插块;7011-插块本体;7012-插块限位凸起;8-限位凸起结构;801-第一限位凸环;802-第二限位凸环;9-连接套管;10-挡片;11-插槽端盖;12-定位凸环;13-定位环槽;14-限位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耳机旋转微调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耳机头带连接的第一旋臂座、用于与耳壳支臂连接且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臂座的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二旋臂座、贯穿所述第一旋臂座及所述第二旋臂座的调节通孔、设于所述调节通孔内且可沿所述调节通孔的轴向滑动的自复位调控结构及与所述自复位调控结构的一端连接且插接于所述调节通孔的一端并可沿所述调节通孔的径向锁止的离合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耳机旋转微调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耳机头带连接的第一旋臂座、用于与耳壳支臂连接且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臂座的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二旋臂座、贯穿所述第一旋臂座及所述第二旋臂座的调节通孔、设于所述调节通孔内且可沿所述调节通孔的轴向滑动的自复位调控结构及与所述自复位调控结构的一端连接且插接于所述调节通孔的一端并可沿所述调节通孔的径向锁止的离合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旋转微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结构包括离合插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旋转微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复位调控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调节通孔内的调节杆、固设于所述调节杆另一端的调控按钮及设于所述调节杆外周的弹性元件,所述离合插块设于所述调节杆的一端;所述调节通孔包括中心孔体、设于所述中心孔体一端且用于容纳所述调控按钮的按钮环槽及设于所述中心孔体另一端且与所述离合插块插接的插块插槽;所述中心孔体中部设有限位凸起结构,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凸起结构抵接,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调控按钮抵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旋转微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按钮包括固设于所述调节杆一端的按钮限位块及固设于所述按钮限位块外侧且凸出于所述按钮环槽的按钮面块,所述按钮限位块为多边形棱柱构件,所述按钮环槽为与所述按钮限位块配合的多边形槽。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旋转微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套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福吴海全郭世文余新彭久高师瑞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