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状隔热部件以及制冷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1688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筒状隔热部件,该筒状隔热部件对在最下部具有折回点的制冷剂配管的弯曲部进行覆盖,所述筒状隔热部件具备:缝隙,形成为向上开口的两端的上端部彼此在上半体分别连结;和引导流路,与包括缝隙的一部分的折回点的上方投影区域连接,并向下方引导液体。

Cylindrical heat insulation components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筒状隔热部件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本技术涉及对具有折回点的制冷剂配管的弯曲部进行覆盖的筒状隔热部件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一种覆盖制冷剂配管的弯曲部的筒状隔热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筒状隔热部件在配管的加热成型前被安装于配管。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筒状隔热材通过热熔接被安装于配管。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7500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4-129894号公报专利文献1的筒状隔热部件为了在加热成型前进行安装,有时在加热成型时或配管焊接时通过热而熔化。专利文献2的筒状隔热材的安装由于借助热熔接,所以作业效率差。因此,期望筒状隔热部件在不受因热引起的影响的制冷剂配管的焊接后被安装。另外,还期望不需要热熔接等的劳力和时间、作业效率良好地安装。另一方面,筒状隔热部件覆盖制冷剂配管。因此,在制冷剂配管的表面产生的结露水等液体会流入筒状隔热部件。期望这样的结露水等液体不从筒状隔热部件的表面分散地流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用于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制冷剂配管的连接后作业效率良好且容易地安装并且结露水等液体不从表面分散地流下的筒状隔热部件以及制冷循环装置。本技术所涉及的筒状隔热部件对在最下部具有折回点的制冷剂配管的弯曲部进行覆盖,其中,所述筒状隔热部件具备:缝隙,形成为向上开口的两端的上端部彼此在上半体分别连结;和引导流路,与包括上述缝隙的一部分的上述折回点的上方投影区域连接,并向下方引导液体,所述引导流路沿周向形成。另外,优选所述缝隙形成于所述上半体中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所述弯曲部的内侧。另外,优选所述缝隙是与延伸的方向正交的剖面越靠径向的内侧则宽度越窄的V字形。另外,优选所述引导流路与所述缝隙中的最下部的位置连接,并向下方引导所述液体。另外,优选所述引导流路从所述缝隙起形成至表面的比水平方向的最外径位置靠下方的位置。另外,优选所述引导流路从所述缝隙起朝向下方形成有一个。另外,优选所述制冷剂配管形成为弯曲成U字形,所述两端的所述上端部是分别对所述制冷剂配管覆盖至相同高度的U字形。另外,优选所述引导流路是使表面凹陷的槽。另外,优选所述引导流路为缝隙。本技术所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是将上述的筒状隔热部件安装于上述制冷剂配管的装置。另外,优选将所述筒状隔热部件安装于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位置是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内部。根据本技术所涉及的筒状隔热部件以及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缝隙,形成为向上开口的两端的上端部彼此在上半体分别连结;引导流路,与包括缝隙的一部分的折回点的上方投影区域连接,并向下方引导液体。由此,能够打开缝隙而容易地将筒状隔热部件安装于制冷剂配管。另外,筒状隔热部件能够使在安装后浸入内部的结露水等液体从缝隙向引导流路流动而将其向下方引导。因此,能在制冷剂配管的连接后作业效率良好且容易地安装筒状隔热部件,并且结露水等液体不从表面分散地流下。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简要结构图。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内部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机械室内的安装于制冷剂配管的筒状隔热部件的周边部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筒状隔热部件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筒状隔热部件的侧面俯视图。图7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筒状隔热部件的图6的A-A剖视图。图8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筒状隔热部件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筒状隔热部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标注了相同附图标记的结构是相同或与之相当的结构,这在说明书全文中共通。并且,说明书全文所示的结构要素的方式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实施方式1.<空调装置200的结构>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简要结构图。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200构成为利用配管将室外机100与室内机300连接。在将室外机100与室内机300连接的配管内填充有用于进行热的收授的制冷剂。制冷剂通过在室外机100与室内机300之间循环,能够对配置有室内机300的空间实施制冷或制热。作为制冷剂的种类,能够例示R32或R410A等。室外机100具备压缩机1、室外热交换器2、膨胀阀3、四通阀4以及螺旋桨式风扇5。室内机300具备室内热交换器6与作为室内风扇的螺旋桨式风扇7。<室外机100的外观结构>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室外机100的外观立体图。如图2所示,从正面观察空调装置200的室外机100在上部具有顶面面板101。室外机100在底面具有底板102。室外机100在前表面具有前表面面板103。室外机100在右面具有右面面板104。室外机100在前表面面板103与右面面板104之间具有维护面板105。这样,室外机100通过顶面面板101、底板102、前表面面板103、右面面板104以及维护面板105构成壳体。<室外机的内部结构>图3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200的室外机100的内部立体图。如图2所示,从正面观察空调装置200的室外机100的内部在左侧具有送风机室20a。另外,室外机100在右侧具有机械室20b。送风机室20a与机械室20b被分隔件8分开。作为室外机100内部的各部件,室外热交换器2与螺旋桨式风扇7配置于送风机室20a内。室外热交换器2位于具有脚部的底面的底板102之上。螺旋桨式风扇7在室外空气向室外热交换器2流动的方向位于上游侧。压缩机1、未图示的电气部件、膨胀阀3以及制冷剂配管9配置于机械室20b。压缩机1位于具有脚部的底面的底板102之上。电气部件对螺旋桨式风扇5的旋转速度、压缩机1的制冷剂压缩量或膨胀阀3的阀开度等进行控制。制冷剂配管9将压缩机1与室外热交换器2连结。另外,制冷剂配管9使制冷剂在室外机100的内外流通。<筒状隔热部件10的周边结构>图4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机械室20b内的安装于制冷剂配管9的筒状隔热部件10的周边部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在机械室20b设置有制冷剂配管9。在制冷剂配管9安装有筒状隔热部件10。即,将筒状隔热部件10安装于制冷剂配管9的位置为空调装置200的室外机100的内部。筒状隔热部件10安装于制冷剂配管9,该制冷剂配管9具有在最下部具有折回点9a的U字形的弯曲部。筒状隔热部件10是覆盖U字形的制冷剂配管9的U字形。筒状隔热部件10的两端的上端部10a、10b分别覆盖制冷剂配管9直至相同的高度为止。此外,筒状隔热部件10也可以不是U字形。筒状隔热部件10例如可以是像J字形等那样具有弯曲部的形状。另外,筒状隔热部件10例示了圆筒状。然而,筒状隔热部件10也可以是四棱筒状或六棱筒状等多棱筒状。<筒状隔热部件10的结构>图5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筒状隔热部件10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筒状隔热部件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筒状隔热部件,对在最下部具有折回点的制冷剂配管的弯曲部进行覆盖,其中,所述筒状隔热部件具备:缝隙,形成为向上开口的两端的上端部彼此在上半体分别连结;和引导流路,与包括所述缝隙的一部分的所述折回点的上方投影区域连接,并向下方引导液体,所述引导流路沿周向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筒状隔热部件,对在最下部具有折回点的制冷剂配管的弯曲部进行覆盖,其中,所述筒状隔热部件具备:缝隙,形成为向上开口的两端的上端部彼此在上半体分别连结;和引导流路,与包括所述缝隙的一部分的所述折回点的上方投影区域连接,并向下方引导液体,所述引导流路沿周向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状隔热部件,其中,所述缝隙形成于所述上半体中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所述弯曲部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状隔热部件,其中,所述缝隙是与延伸的方向正交的剖面越靠径向的内侧则宽度越窄的V字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状隔热部件,其中,所述引导流路与所述缝隙中的最下部的位置连接,并向下方引导所述液体。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状隔热部件,其中,所述引导流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容周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