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端口灯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1578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端口灯光结构。其包括主PCB板、端口连接器及设置在端口连接器的前方的导光块,导光块卡接在主PCB板的板边处,主PCB板的上方板面上设置有第一侧照LED、其下方板面上设置有第二侧照LED,第一侧照LED和第二侧照LED发出的光线可使导光块整体发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载端口灯光结构,利用导光块上分别设置在PCB板的上下板面上的具有导光效果的臂结构,分别配合侧照LED,可以提高反射传导率,以使导光块的出光端均匀出光,从而在端口的外周处形成均匀的导光圈,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不但能够保证均匀出光,而且还可以大幅降低结构复杂性,节省物料及制造成本。

A Light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端口灯光结构
本技术涉及车载电子产品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端口灯光结构。
技术介绍
现在的一些车载电子设备,会为用户配备消费者端口产品,以便消费者可以给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充电或者互联,但在夜间由于很多端口不带灯光,使用上非常不方便。目前带灯光的消费者端口模块只出现在高档豪华车上面,而且额外设置LEDPCB来将LED放置在灯光区背面。常见的端口灯光结构,通过在端口模块面板上设置槽孔来放置导光件,再在导光件的背面按照导光件的外形分布一圈LED灯,并且LED灯需焊接在独立的PCB板上形成LED板,然后再将焊接有LED灯的LED板独立安装在主PCB板上来实现电路连接,以对LED灯进行供电,目前这种方案存在的弊端是组装复杂,需要单独设置LED的PCB板,成本较高,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端口灯光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端口灯光结构,其应用在端口模块面板的后方,其包括一主PCB板(10),所述主PCB板(10)上方且靠近其边缘的部分设置有端口连接器(20),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端口连接器(20)的前方的导光块(30),所述导光块(30)卡接在所述主PCB板(10)的板边处、且包裹所述端口连接器(20)的外围;所述主PCB板(10)的上方板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一侧照LED(41)、其下方板面上设置有一第二侧照LED(42),所述第一侧照LED(41)和第二侧照LED(42)发出的光线可使所述导光块(30)整体发光;所述第一侧照LED(41)和第二侧照LED(42)均沿所述主PCB板(10)的板面的平行方向射光。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块(30)包括一呈框体的出光端(35),其内部形成有可供所述端口连接器(20)伸出的出口(36);沿所述出光端(35)的后方且靠近其左右两侧分别一体延伸形成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沿所述出光端(35)的后方且靠近其顶部边缘处一体延伸形成一第三臂(33),沿所述出光端(35)的后方且靠近其底部边缘处一体延伸形成第四臂(34),所述第四臂(3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的顶部边缘一体连接,所述第四臂的上方与所述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的底部边缘之间形成有用于卡接在所述主PCB板(10)的板边处的卡槽(37)。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臂(34)的后方端部上形成有一内凹呈弧形的反光槽(341);两个所述第一侧照LED(41)的出光方向分别朝向所述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的后方端部为其射光并经由所述出光端(35)后射出,所述第二侧照LED(42)的出光方向朝向所述第三臂(33)的左/右两侧的外侧壁为其射光并经由所述出光端(35)后射出,射向所述第一臂(31)、第二臂(32)和第三臂(33)内部的光线传导至所述第四臂(34)内部并被所述反光槽(341)折反射后再经由所述出光端(35)后射出。本技术的车载端口灯光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主PCB板的上下板面上分别设置侧照LED,并通过一个可卡接在PCB板板边处的导光块,利用导光块上分别设置在PCB板的上下板面上的具有导光效果的臂结构,分别配合侧照LED,提高反射传导率,以使导光块的出光端均匀出光,从而在端口的外周处形成均匀的导光圈。本技术的车载端口灯光结构,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不但能够保证均匀出光,而且还可以大幅降低结构复杂性,节省物料及制造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实施例中车载端口灯光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中车载端口灯光结构的侧视图。图3为一实施例中车载端口灯光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中车载端口灯光结构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一实施例中车载端口灯光结构的导光块和侧视LED的位置关系图。图6为图5中导光块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1,一种车载端口灯光结构,其应用在端口模块面板的后方,其包括一主PCB板10,主PCB板10上方且靠近其边缘的部分设置有端口连接器20。请同时参见图2,还包括一设置在端口连接器20的前方的导光块30,导光块30卡接在主PCB板10的板边处、且包裹端口连接器20的外围。从端口模块面板的方向看向端口连接器20,导光块30在端口连接器20的外围四周环绕而成一环形的发光结构。请同时参见图3至图4,主PCB板10的上方板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一侧照LED41、其下方板面上设置有一第二侧照LED42,第一侧照LED41和第二侧照LED42发出的光线可使导光块30整体发光,以使端口连接器20的外围处形成一圈发光效果。第一侧照LED41和第二侧照LED42均沿平行主PCB板10的板面方向射光。请同时参见图5至图6,导光块30包括一呈框体的出光端35,其内部形成有可供端口连接器20伸出的出口36;沿出光端35的后方且靠近其左右两侧分别一体延伸形成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沿出光端35的后方且靠近其顶部边缘处一体延伸形成一第三臂33,沿出光端35的后方且靠近其底部边缘处一体延伸形成第四臂34,第四臂3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的顶部边缘一体连接,第四臂的上方与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的底部边缘之间形成有用于卡接在主PCB板10的板边处的卡槽37,第四臂34的后方端部上形成有一内凹呈弧形的反光槽341。两个第一侧照LED41的出光方向分别朝向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的后方端部为其射光并经由出光端35后射出,第二侧照LED42的出光方向朝向第三臂33的左/右两侧的外侧壁为其射光并经由出光端35后射出,射向第一臂31、第二臂32和第三臂33内部的光线传导至第四臂34内部并被反光槽341折反射后再经由出光端35后射出。综上,本技术的车载端口灯光结构,通过在主PCB板的上下板面上分别设置侧照LED,并通过一个可卡接在PCB板板边处的导光块,利用导光块上分别设置在PCB板的上下板面上的具有导光效果的臂结构,分别配合侧照LED,提高反射传导率,以使导光块的出光端均匀出光,从而在端口的外周处形成均匀的导光圈。本技术的车载端口灯光结构,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不但能够保证均匀出光,而且还可以大幅降低结构复杂性,节省物料及制造成本。以上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端口灯光结构,其应用在端口模块面板的后方,其包括一主PCB板(10),所述主PCB板(10)上方且靠近其边缘的部分设置有端口连接器(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端口连接器(20)的前方的导光块(30),所述导光块(30)卡接在所述主PCB板(10)的板边处、且包裹所述端口连接器(20)的外围;所述主PCB板(10)的上方板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一侧照LED(41)、其下方板面上设置有一第二侧照LED(42),所述第一侧照LED(41)和第二侧照LED(42)发出的光线可使所述导光块(30)整体发光;所述第一侧照LED(41)和第二侧照LED(42)均沿所述主PCB板(10)的板面的平行方向射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端口灯光结构,其应用在端口模块面板的后方,其包括一主PCB板(10),所述主PCB板(10)上方且靠近其边缘的部分设置有端口连接器(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端口连接器(20)的前方的导光块(30),所述导光块(30)卡接在所述主PCB板(10)的板边处、且包裹所述端口连接器(20)的外围;所述主PCB板(10)的上方板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一侧照LED(41)、其下方板面上设置有一第二侧照LED(42),所述第一侧照LED(41)和第二侧照LED(42)发出的光线可使所述导光块(30)整体发光;所述第一侧照LED(41)和第二侧照LED(42)均沿所述主PCB板(10)的板面的平行方向射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端口灯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块(30)包括一呈框体的出光端(35),其内部形成有可供所述端口连接器(20)伸出的出口(36);沿所述出光端(35)的后方且靠近其左右两侧分别一体延伸形成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伟明高德海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