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1472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8:42
一种阻尼装置,可以抑制限制齿轮的旋转范围的限制部损伤。阻尼装置(1)具备:驱动源(48)、通过驱动源(48)的驱动力进行开闭的开闭部件(6)、将驱动源(48)的驱动力传递到开闭部件(6)的齿轮(12)、通过与齿轮(12)接触来限制齿轮(12)的旋转范围的限制部(15)、以及收纳齿轮(12)和限制部(15)的收纳部(14),限制部(15)与收纳部(14)分体形成,并且由刚性比收纳部(14)的刚性高的材料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阻尼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阻尼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各种阻尼装置。在这种阻尼装置中,通常使用各种齿轮,但有限制齿轮的旋转范围的结构的齿轮。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阻尼装置,其结构是通过使设于壳体(收纳部)的止动用凸部(限制部)和驱动齿轮的凸部(被限制部)抵接来限制驱动齿轮的旋转范围。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190604号公报但是,在像专利文献1公开的阻尼装置那那样的、限制齿轮的旋转范围的现有的阻尼装置中,有时对限制齿轮的旋转范围的限制部施加力,该限制部会产生损伤。目前,关于限制齿轮的旋转范围的限制部,从其形成的容易性出发,与收纳部(壳体)一体(由与收纳部相同的材料)构成。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当形成于齿轮的被限制部沿箭头方向多次接触截面形状为大致矩形的限制部的限制面时,有时限制部会从限制部的收纳部的下表面侧发生断裂(损伤)。另外,即使在收纳部的下表面侧形成曲面(圆角形状)以便抑制从收纳部的下表面损伤限制部的情况下,有时也会从圆角形状的端部或与被限制部的接触部的端部发生断裂(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抑制限制齿轮的旋转范围的限制部损伤。本技术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源;开闭部件,所述开闭部件通过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进行开闭;齿轮,所述齿轮将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开闭部件;限制部,所述限制部通过与所述齿轮接触来限制所述齿轮的旋转范围;以及收纳部,所述收纳部收纳所述齿轮和所述限制部,所述限制部与所述收纳部分体形成,并且由刚性比所述收纳部的刚性高的材料形成。根据本方式,限制部与收纳部分体形成并且由刚性比收纳部的刚性高的材料形成。因此,可以有效地抑制限制部损伤。本技术第二方式的阻尼装置在所述第一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在相对于所述收纳部以多个面接触的状态下安装于所述收纳部。本方式的限制部在相对于收纳部以多个面接触的状态下安装于收纳部。即,可以更牢固地固定于收纳部。因此,可以有效地抑制限制部从收纳部脱离(限制部和收纳部的接触部分断裂)。本技术第三方式的阻尼装置在所述第二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纳部形成有向所述限制部的安装方向凹下的凹部,所述限制部嵌入所述凹部并安装于所述凹部。本方式的阻尼装置在收纳部形成有向限制部的安装方向凹下的凹部,限制部嵌入安装于该凹部,所以能够简单地形成限制部向收纳部的安装结构。本技术第四方式的阻尼装置在所述第一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具有与所述齿轮接触的接触部、相对于所述收纳部固定的固定部、以及从所述接触部延伸到所述固定部的延伸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收纳部的接触面积比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延伸部的边界部分的面积大。本方式的限制部具有与齿轮接触的接触部、相对于收纳部进行固定的固定部、以及从接触部延伸到固定部的延伸部,固定部和收纳部的接触面积比接触部和延伸部的边界部分的面积大。因此,能够特别有效地抑制限制部从收纳部脱离(限制部和收纳部的接触部分断裂)。本技术第五方式的阻尼装置在所述第一~第四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由金属形成。本方式的限制部由金属形成,所以能够简单地形成刚性高的限制部。本技术第六方式的阻尼装置在所述第一~第五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与所述齿轮的旋转轴一体形成。本方式的阻尼装置中,因为限制部与齿轮的旋转轴一体形成,所以能够抑制构成部件增加。本技术第七方式的阻尼装置在所述第一~第五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与所述齿轮的旋转轴分体形成。本方式的阻尼装置中,因为限制部与齿轮的旋转轴分体形成,所以可以简单地将限制部设定为合适的形状。本技术第八方式的阻尼装置在所述第一~第七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装置具备: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将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输出到所述开闭部件;以及传递齿轮,所述传递齿轮将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输出齿轮,所述限制部构成为限制作为所述齿轮的所述传递齿轮的旋转范围。根据本方式,在具备将驱动源的驱动力输出到开闭部件的输出齿轮和将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输出齿轮的传递齿轮的结构中,可以有效地抑制限制部(限制传递齿轮的旋转范围的限制部)损伤。本技术第九方式的阻尼装置在所述第八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装置具备旋转齿轮,所述旋转齿轮具有接触部,且和所述传递齿轮共用旋转轴,经由所述接触部将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传递齿轮,所述传递齿轮是从动齿轮,其具有被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和所述被接触部接触并且所述被接触部通过所述接触部接受力,从而与所述旋转齿轮连动进行旋转,当所述接触部在作为所述旋转齿轮的旋转范围的一部分的连动范围旋转移动时,所述接触部和所述被接触部接触,当所述接触部在脱离所述连动范围的非连动范围旋转移动时,所述接触部和所述被接触部的接触被解除。根据本方式,在还具备和传递齿轮共用旋转轴的旋转齿轮的所谓双阻尼装置中,可以有效地抑制限制部损伤。本技术的阻尼装置可以抑制限制齿轮的旋转范围的限制部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备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阻尼装置的装置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阻尼装置的分解概略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阻尼装置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概略俯视图。图4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阻尼装置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概略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阻尼装置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概略俯视图。图6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阻尼装置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概略立体图。图7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阻尼装置的限制部及旋转轴的概略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阻尼装置的传递齿轮的概略仰视图。图9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阻尼装置的传递齿轮的概略立体图。图10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阻尼装置的传递齿轮的概略立体图。图11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阻尼装置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一部分的概略俯视图。图12是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阻尼装置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各齿轮的动作的概略图。图13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阻尼装置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一部分的概略立体图。图14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3的阻尼装置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一部分的概略立体图。图15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3的阻尼装置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一部分的概略侧视剖视图。图16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3的阻尼装置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一部分的概略侧视剖视图。图17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4的阻尼装置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概略俯视图。(符号说明)1…阻尼装置,2…驱动力传递装置,3…第一框架,4…第二框架,5…开闭板(开闭部件),6…开闭板(开闭部件),7…开口部,8…开口部,9…齿轮系,10…齿轮(旋转齿轮),11…齿轮(输出齿轮),12…齿轮(传递齿轮,从动齿轮),13…齿轮(输出齿轮),14…收纳部,14a…收纳部的底面,15…限制部,15a…限制部,15b…限制部,15c…限制部,15d…限制部,15e…限制部,15f…限制部,15g…限制部,16…旋转轴,17…齿轮,18…第一齿轮,19…大径齿轮部,20…小径齿轮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源;开闭部件,所述开闭部件通过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进行开闭;齿轮,所述齿轮将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开闭部件;限制部,所述限制部通过与所述齿轮接触来限制所述齿轮的旋转范围;以及收纳部,所述收纳部收纳所述齿轮和所述限制部,所述限制部与所述收纳部分体形成,并且由刚性比所述收纳部的刚性高的材料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29 JP 2017-1909641.一种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源;开闭部件,所述开闭部件通过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进行开闭;齿轮,所述齿轮将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开闭部件;限制部,所述限制部通过与所述齿轮接触来限制所述齿轮的旋转范围;以及收纳部,所述收纳部收纳所述齿轮和所述限制部,所述限制部与所述收纳部分体形成,并且由刚性比所述收纳部的刚性高的材料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在相对于所述收纳部以多个面接触的状态下安装于所述收纳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纳部形成有向所述限制部的安装方向凹下的凹部,所述限制部嵌入所述凹部并安装于所述凹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具有与所述齿轮接触的接触部、相对于所述收纳部进行固定的固定部、以及从所述接触部延伸到所述固定部的延伸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收纳部的接触面积比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延伸部的边界部分的面积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下敏臣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