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胃肠造口患者术后使用的腹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0048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胃肠造口患者术后使用的腹带,其包括带体,带体上设置有2个以上的引流孔区、2个以上的造口孔区,引流孔区为开有一个以上竖向条形引流孔的区域,并随带体设置在腹部两侧,造口孔区上设置有拉链轨道,造口显示装置设置在拉链轨道上并沿其移动,造口孔区随带体设置在腹部两侧;本腹带可以根据患者体型不同、造口位置、大小差异,实现腹带的调整,造口及时显示,引流管的正常引流,其可以满足不同患者造口术后需要;可加速患者刀口愈合,促进患者术后排气、肠道蠕动功能恢复;也可无需打开腹带即可观察到患者切口液体渗出情况,具有提前警报渗液过多功能。

An abdominal band used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toma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bdominal belt used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toma operation, which comprises a belt body, on which more than two drainage holes and more than two stoma holes are arranged. The drainage hole area is an area with more than one vertical strip-shaped drainage hole, which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abdomen with the belt body, a zipper track is arranged on the stoma hole area, and a stoma display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zipper track. The stoma belt can adjust the abdominal band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body shape, stoma position and size. The stoma can be displayed in time and the normal drainage of the drainage tube can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patients after stoma operation. It can accelerate the healing of the patients'knife edge,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patients' exhaust and intestinal peristalsis function after operation. The abdominal band should be opened to observe the leakage of fluid from the incision, which can warn the patients of excessive fluid leakage in adv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胃肠造口患者术后使用的腹带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胃肠造口患者术后使用的腹带。
技术介绍
肠造口(intestinalstoma)已有悠久历史。开始的时候肠造口多因病、伤所造成,称之为自然性肠造口,早在《圣经》中已提及古代战士腹部被刺伤,有的带着肠瘘幸存下来。有目的、有计划的肠造口术仅有二、三百年历史。肠造口术已经成为外科手术中最常施行的术式之一,它是腹部外科急症临时性或疾病根治永久性的治疗措施,既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需要,也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手段。最常见的是回肠末端或结肠造口,俗称人工肛门。因治疗需要,把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并将开口缝合于腹壁切口上以排泄粪便或尿液。肠造口术根据目的分为排泄粪便的肠造口术(即人工肛门)和排泄尿液的肠造口术(即尿路造口);根据造口控制性分为节制性肠造口术和非节制性肠造口术;根据造口位置分为经腹腔内肠造口术和经腹腔外造口术;根据用途分为永久性肠造口术和暂时性肠造口术;根据造口形式分为单腔造口术、双腔(袢式)造口术和分离造口术;根据造口肠段分为回肠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盲肠造瘘术、升结肠造口术、横结肠造口术、降结肠造口术和乙状结肠造口术)。肠造口术在世界各地都得到广泛应用,全球每年由于结直肠癌、外伤、炎症、先天性畸形而需行肠造口达数十万人之多:美国每年结肠造口患者约10万人,至今在已有肠造口患者75万人;英国每年结肠造口约有10万人,回肠造口约1万人;香港每年约有7000-8000例结肠造口患者;估计我国至今累计有100万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而且每年新增10万例左右。需要进肠造口手术的疾病有:低位直肠癌、肠外伤、肠坏死、肠梗阻、炎性肠病、吻合口瘘、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膀胱肿瘤以及小儿先天性肛门闭锁、巨结肠和其他先天畸形等。医用腹带通常见于腹部手术术后固定切口防止切口崩裂及相对固定腹内压,常见于普外科手术及妇产科手术,腹部术后使用腹带固定已经成为常规措施。然而,由于术中实施胃肠造口,这就给目前使用的腹带包扎带来了些许不变:1、现有腹带无法直接观察手术后切口渗液渗出情况,一旦产生渗液切口周围出现潮湿,细菌极易滋生,将会带来感染的可能性;2、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腹带没有预留出相应的造口开口且造口位置通常不固定,使用时通常需要医务人员自行裁剪造口孔位置和相应大小,使用十分繁琐;3、由于患者自身基础患病情况各不相同、肠管直径长短不一,术中造口大小也随术者术式情况不同其尺寸也有所差别;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造口带上面自带有尺寸大小的塑料孔,可根据造口大小剪裁相应的孔径;然而,一旦绑上腹带,已剪裁好的造口大小可能无法满足腹带绑定的需要;4、造成患者胃肠造口手术的原因也不一样,基本可分为有菌切口与无菌切口,腹带上没有相应标识能让医务工作者迅速了解切口情况,对于不熟悉患者的其他临床医务工作者在进行操作时无法准确判断患者切口基本情况,目前使用的方法是直接打开腹带直视切口进行观察,切口被污染的概率会大大增加;5、临床目前使用的腹带上没有相应的引流孔,腹部手术需要放置腹、盆腔引流管时,引流管会穿过腹带之间连接的横行松紧带部,腹带打结部,患者进行移动或者翻身时常常会使引流管打折,影响引流效果,身体内的液体无法排出至体外,积液过多影响患者恢复;6、进行复杂的胃肠造口手术时,往往需要放置多根引流管,目前引流管连接引流袋时只会从一边出来,仅设置一个引流孔会产生不良引流效果,如在对侧的积液不能很好地引流到本侧来;7、由于患者自身体型胖瘦不一,选择的腹带大小类型也不一样,没有一个固定适用的腹带;现有的腹带大致有大中小三种型号,患者不能选择适合的腹带,往往需要进行二次购买,会造成患者一定的经济损失;8、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是患者术后恢复的一项重要指标,尽快恢复肠道蠕动、提早进行肠内营养对整体恢复状况有益处;每个个体恢复速度不一样,现在使用的腹带没有促进肠道蠕动的功能,对于患者术后来说无法进行调理,患者恢复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的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胃肠造口患者术后使用的腹带,可根据患者体型大小、造口位置、引流管位置,选择合适的引流孔、调节造口孔位置,促进切口愈合,加快肠道功能恢复,并能监测切口渗液,及时处理。本技术胃肠造口患者术后使用的腹带,包括带体,带体上设置有2个以上的引流孔区、2个以上的造口孔区,引流孔区为开有一个以上竖向条形引流孔的区域,引流孔区随带体设置在腹部两侧,造口孔区上装有开闭轨道,造口显示装置设置在开闭轨道上并沿其移动,完成造口孔区带面的开或合,造口孔区随带体设置在腹部两侧。所述开闭轨道为拉链,其包括拉头Ⅰ、拉头Ⅱ、拉链齿,拉头Ⅰ、拉头Ⅱ设置在拉链齿上并与其相配合,拉头Ⅰ、拉头Ⅱ分别位于造口显示装置两侧。所述造口显示装置包括2个导向套、内置环,2个导向套套装并固定在内置环上,拉链齿的两个齿条分别活动设置在2个导向套的外槽内。所述造口显示装置包括2个导向套、连接件Ⅰ、连接件Ⅱ,导向套为可伸缩导向套,其包括套Ⅰ、套Ⅱ,套Ⅰ设置在套Ⅱ内并沿其滑动,2个套Ⅰ通过连接件Ⅰ固连,2个套Ⅱ通过连接件Ⅱ固连,拉链齿的两个齿条分别活动设置在2个导向套的外槽内,本装置可调节显示区域的大小。在不调整腹带位置的情况下,造口显示装置可以将患者腹部的造口位置显示出来并用于造口袋的安装。所述带体上一端设置有连接部Ⅰ,带体另一端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连接部Ⅱ,连接部Ⅰ与连接部Ⅱ相配合用于固定带体或调整带体的周长,连接部为魔术贴或卡扣卡环结构,或其他适用的连接结构。所述带体上设置有卡片袋,用于放置卡片,卡片上标明有患者基本信息、手术方式及切口有无污染的说明,可使医务工作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患者及其切口、造口的相关情况。所述带体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传感器安装袋,里面放置有湿度传感器,且位于手术切口附近,湿度传感器通过单片机与蜂鸣器连接,单片机按常规方法控制蜂鸣器,单片机与蜂鸣器均设置在带体上,传感器安装袋根据常规手术切口在腹部的位置,在腹带上设置多个安装袋,根据需要而选择放置传感器的袋子;传感器安装袋可以为可拆卸的袋子,根据需要装在适合的位置。所述带体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磁疗袋,用于放置磁疗石或磁疗贴,其功效为促进肠道蠕动,恢复患者肠功能,加快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磁疗袋设置在腹带覆盖于肠上方的位置;磁疗袋可以为可拆卸的袋子,根据需要装在适合的位置。引流孔区上的带体为弹力带,竖形弹力带两端设置有可供引流管穿过的条形引流孔,这样避免了引流管打折,对引流效果产生有益的影响,引流孔有多个,可放置多根引流管,预留的多个引流孔可供需要放置多根引流管时可从不同部位、不同方向进行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为克服目前胃肠手术后医用腹带无法直接观察手术切口液体渗出情况导致更换繁琐,同时造口大小与位置与腹带不匹配、患者时有腰痛且肠道功能恢复不佳等技术问题;本装置可以根据患者体型差异、造口位置、大小,通过连接部、造口孔区的造口显示装置,调节造口孔显示的位置,来满足不同患者造口术后需要;可加速患者刀口愈合,促进患者术后排气、肠道蠕动功能恢复;也可无需打开腹带即可观察到患者切口液体渗出情况,具有提前警报渗液过多的功能,且本装置结构简单、有效、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适于产业化生产和市场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胃肠造口患者术后使用的腹带,包括带体(10),其特征在于:带体上设置有2个以上的引流孔区(1)、2个以上的造口孔区(2),引流孔区为开有一个以上竖向条形引流孔(3)的区域,引流孔区随带体设置在腹部两侧,造口孔区(2)上装有开闭轨道(4),造口显示装置(5)设置在开闭轨道上并沿其移动,造口孔区(2)随带体设置在腹部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胃肠造口患者术后使用的腹带,包括带体(10),其特征在于:带体上设置有2个以上的引流孔区(1)、2个以上的造口孔区(2),引流孔区为开有一个以上竖向条形引流孔(3)的区域,引流孔区随带体设置在腹部两侧,造口孔区(2)上装有开闭轨道(4),造口显示装置(5)设置在开闭轨道上并沿其移动,造口孔区(2)随带体设置在腹部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肠造口患者术后使用的腹带,其特征在于:开闭轨道(4)为拉链,其包括拉头Ⅰ(13)、拉头Ⅱ(14)、拉链齿(15),拉头Ⅰ(13)、拉头Ⅱ(14)设置在拉链齿(15)上并与其相配合,拉头Ⅰ(13)、拉头Ⅱ(14)分别位于造口显示装置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胃肠造口患者术后使用的腹带,其特征在于:造口显示装置包括2个导向套(11)、内置环(12),2个导向套(11)套装并固定在内置环(12)上,拉链齿(15)的两个齿条分别活动设置在2个导向套的外槽(17)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胃肠造口患者术后使用的腹带,其特征在于:造口显示装置包括2个导向套、连接件Ⅰ(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华友王昆华丁兰王华伟徐玉陈康田衍孙亮舒若雷丽霞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