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导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9019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导风装置,导风板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铰接于空调出风口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有驱动导风板翻转的导风驱动单元;导风驱动单元与脉冲式导风控制单元相连;导风板上设有若干能够将所述出风口分隔为多个出风区域的风板,导风板上设置有圆形或椭圆形微孔,脉冲式导风控制单元与精确模式处理单元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导风装置的控制方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风板精准调节使空调出风口完全闭合,通过微孔缓慢送风,营造一种“无风感”空调,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对导风板的上下限位置进行限定,然后,空调器根据接收到遥控器的导风板位置控制要求,对导风板的位置进行精准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导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导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通常设置导风板,以引导气流沿用户所需的方向流动。现有空调导风板通常分为双导风板和单导风板两种结构,二者均通过转动,改变导风板的设置角度,以调节风向。双导风板通常在出风口处上下间隔设置,能够加强对气流的引导作用,促进气流的定向流动,但是,双导风板的生产、安装操作繁琐,成本较高,且双导风板在关闭出风口时,两个导风板之间会形成配合缝隙,影响空调室内机美观性。单导风板通常设置在出风口的下方,但由于由于单导风板需要承载较大的气流压力以改变气流流向,且为了防止导风板由于两侧壁面温差较大而产生凝露,单导风板通常设置为较为厚重的多层结构,以增大单导风板的强度和隔热性能,但是多层结构的单导风板的重量及体积较大,较为厚重,不仅增大了导风板的材料以及加工成本,而且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变形,使用寿命较低。而且,传统空调导风板导向的控制功能,仅能够在摇摆和固定的两种模式,用户想要将风摆定位在某一位置,往往需要等在空调前,等着风摆转到想要的位置后,立即按键将摆风固定,由于信号传输延迟或操作动作的延迟,往往风摆所固定的位置不是用户想要的位置,而空调的摆风采用的是往复的摆动方式,错过了本次的位置,需要再等待一个周期,反复调整,也不能定位于理想的位置。另外在立式空调的实际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摆动的幅度过大造成两侧的出风没有得到很好的体验与利用,而造成浪费。因此,用户体验感很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步进电机与脉冲控制配合实现精准控制空调出风导向的空调导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空调导风装置,包括导风板、导风驱动单元、脉冲式导风控制单元、精确模式处理单元;所述导风板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铰接于空调出风口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有驱动导风板翻转的导风驱动单元;所述导风驱动单元与脉冲式导风控制单元相连;所述导风板上设有若干能够将所述出风口分隔为多个出风区域的风板,所述导风板上设置有圆形或椭圆形微孔,所述脉冲式导风控制单元与精确模式处理单元相连。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风板为弧形风板。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风板均匀分布于导风板上,导风板中间两侧的风板向各自两侧呈展开状态。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导风板为单层弧形导风板。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导风驱动单元为步进电机。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还包括位于导风板内侧的第二连接件,所述导风板通过第二连接件铰接于空调出风口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集成有第一按键判断单元、第一按键处理单元;所述第一按键判断单元与第一按键处理单元相连,所述第一按键处理单元与精确模式处理单元相连。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还包括遥控控制器,所述控制面板上还集成有红外接收单元与红外解码单元,所述遥控控制器设有第二按键判断单元、第二按键处理单元与红外发射单元,所述第二按键判断单元与第二按键处理单元相连,所述第二按键处理单元与红外发射单元相连,所述红外发射单元与红外接收单元无线相连,所述红外接收单元与红外解码单元相连,所述红外解码单元与精确模式处理单元相连。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精确模式处理单元采用调整的步伐跨度策略。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导风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空调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对导风板的上下限位置进行限定,然后,空调根据控制面板的指令确定精确模式处理单元对导风板位置的控制要求,最后对导风板的位置进行精准控制。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该方法包括:(1)当空调开机后,控制面板的红外解码单元先根据红外接收单元的数据,或按键处理单元根据按键判断单元的数据,先判断工作模式,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设定各模式下的摆风上限、下限和精准摆风上限、下限位置;例如,设定送风模式的摆风上限为Angle1、下限角度为Angle6;制冷模式的摆风上限为Angle2、下限角度为Angle5;制热模式的摆风上限为Angle3、下限角度为Angle6;除湿模式的摆风上限为Angle3、下限角度为Angle5;在自动模式下,则根据选择的模式确定对应的摆风上下限位置;精准定位的摆风上限位置为0°,下限位置为Angle7;(2)空调器是否处于特定的工作状态,当处于防冷风、吹余热、化霜中、睡眠中,则导风板固定在特定的位置,以增加用户的舒适性,处于防冷风状态下,导风板定位于Angle1,处于吹余热状态,导风板定位于Angle7,处于化霜状态,导风板定位于0°,睡眠状态,导风板定位于Angle4;否则,判断导风板是否要求摆动;如果要求摆动的话,在摆动过程中判断是否达到摆风角度的上、下限位置;(3)当没有达到上限位置,则继续向上摆动;如果到达上限位置,则反方向转动;当达到下限位置,则反方向转动,否则,继续向下摆动;(4)当判断导风板的要求是固定风的情况下,再判断是否要求“无风”模式,如果要求“无风”模式,则闭合导风板,利用导风板上的孔洞送风;(5)当不是“无风”模式,再判断是否需要精确模式处理单元调整“导风板精准向上调节”,如果要求“导风板精准向上调节”,再判断是否达到位置上限,达到位置上限,则不再调整,否则,空调的脉冲式导风控制单元根据当前导风板所处的位置的脉冲数,换算出当前的导风板的角度位置,再根据“导风板精准向上调节”的请求信号,换算出导风板目标位值,通过导风驱动单元驱动步进电机转动,带动导风板向上调整1小步,此一小步为m°,m=N脉冲*步进电机步进角A°/P,或者为指定向上调整的步伐跨度为S=A*m;(6)当需要精确模式处理单元调整“导风板精准向下调节”,判断是否达到位置下限,达到位置下限,则不再调整,否则,空调的脉冲式导风控制单元,根据当前导风板所处的位置的脉冲数,换算出当前的导风板的角度位置,再根据“导风板精准向下调节”的请求信号,换算出导风板目标位值,再通过步进电机导风驱动单元,驱动电机转动,带动导风板向下调整1小步,此一小步为m°,m=N脉冲*步进电机步进角A°/P,或者为指定向下调整的步伐跨度S=A*m;否则,导风板停止在当前位置。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的导风板精准调节使空调出风口完全闭合,通过微孔缓慢送风,营造一种“无风感”空调,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2)本技术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对导风板的上下限位置进行限定,然后,空调器根据接收到遥控器的导风板位置控制要求,对导风板的位置进行精准控制。(3)本技术通过导风板位置的精准调节、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而不用频繁调整风摆位置,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提高了用户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空调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控制面板的控制流程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遥控控制器的控制流程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空调导风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图部分一;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空调导风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图部分二;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空调导风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图部分三;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空调导风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图部分四;图8是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风板、导风驱动单元、脉冲式导风控制单元、精确模式处理单元;所述导风板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铰接于空调出风口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有驱动导风板翻转的导风驱动单元;所述导风驱动单元与脉冲式导风控制单元相连;所述导风板上设有若干能够将所述出风口分隔为多个出风区域的风板,所述导风板上设置有圆形或椭圆形微孔,所述脉冲式导风控制单元与精确模式处理单元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风板、导风驱动单元、脉冲式导风控制单元、精确模式处理单元;所述导风板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铰接于空调出风口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有驱动导风板翻转的导风驱动单元;所述导风驱动单元与脉冲式导风控制单元相连;所述导风板上设有若干能够将所述出风口分隔为多个出风区域的风板,所述导风板上设置有圆形或椭圆形微孔,所述脉冲式导风控制单元与精确模式处理单元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板为弧形风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板均匀分布于导风板上,导风板中间两侧的风板向各自两侧呈展开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为单层弧形导风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驱动单元为步进电机,所述精确模式处理单元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立勇梁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扬子集团滁州扬子空调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