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光元件、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8952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配光元件、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配光元件具有光源腔、贴合面、入光面和出光面,贴合面与出光面相连,出光面为平滑过渡曲面;出光面包括由相互垂直且同时垂直于贴合面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划分而成的第一分区面、第二分区面、第三分区面和第四分区面,在以第一面、第二面和贴合面的交点为原点,第一面与贴合面的交线为X轴,第二面与贴合面的交线为Y轴的坐标系内,第一分区面、第二分区面、第三分区面和第四分区面分别位于四个象限内,四者与贴合面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分别为第一高度、第二高度、第三高度和第四高度,第一高度小于第二高度,第四高度小于第三高度。该配光元件可防止灯具出现眩光,同时保证照明效果,降低照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光元件、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
本技术涉及照明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配光元件、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于环境照明的要求越来越高,照明灯具的性能也得到大幅的提高。目前,照明灯具的种类较多,这些照明灯具内布设有发光单元(例如LED发光单元),发光单元上罩设有配光元件来实现光线的发散射出。以路灯为例,传统的路灯工作时,位于车辆前方的路灯所发出的光线容易直接照射驾驶员,进而产生眩光。尤其在采用LED发光单元时,由于此种发光单元体积较小,更容易出现眩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可以减小路灯的光束角,以此防止路灯发出的光线直接照射驾驶员。但是此种方式也会减小单个路灯的照明面积,使得照明效果不佳。如果要保证照明效果,就需要对应增加路灯的数量,这又会导致道路照明的成本随之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一种配光元件、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以防止照明灯具工作时出现眩光问题,同时保证照明效果,降低照明成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配光元件,所述配光元件具有光源腔、贴合面以及分别位于所述配光元件两侧的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光源腔的内壁为所述入光面,所述贴合面与所述出光面相连,且用于与光源板贴合,所述出光面为平滑过渡曲面;所述出光面包括由相互垂直且同时垂直于所述贴合面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划分而成的第一分区面、第二分区面、第三分区面和第四分区面,在以所述第一面、第二面和所述贴合面的交点为原点,所述第一面与所述贴合面的交线为X轴,所述第二面与所述贴合面的交线为Y轴所形成的坐标系内,所述第一分区面、第二分区面、第三分区面和第四分区面分别位于四个象限内,四者与所述贴合面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分别为第一高度、第二高度、第三高度和第四高度,所述第一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高度,所述第四高度小于所述第三高度。一种光源模组,包括光源板、配光元件和发光单元,所述配光元件为上文所述的配光元件,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光源板上,且位于所述光源腔内,所述光源板与所述配光元件相固定。一种照明灯具,包括上文所述的光源模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的配光元件中,出光面被划分为第一分区面、第二分区面、第三分区面和第四分区面,且四者与贴合面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分别为第一高度、第二高度、第三高度和第四高度,第一高度大于第二高度,第四高度大于第三高度,因此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的各分区面时发生的偏折不相同。据此,可以设置配光元件的布置方向,以此适当减小容易引发眩光问题的光线的出光角度,防止照明灯具工作时出现眩光问题。同时,这一调整不会影响出光面的其他位置处的出光角度,也就可以保证照明效果,无须增加照明灯具的数量,使得照明成本随之降低。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配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配光元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光源模组的透视图;图5为图4所示结构沿A-A′方向的切面图;图6为图4所示结构沿B-B′方向的切面图。其中,图5和图6中的箭头线均表示光路方向。附图标记说明:110-元件主体、111-光源腔、112-入光面、113-出光面、113a-第一分区面、113b-第二分区面、113c-第三分区面、113d-第四分区面、113e-凹陷部、113f-凸出部、113g-第一圆、113h-第二圆、114a-第一面、114b-第二面、115-贴合面、120-连接部、210-发光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照明灯具,该照明灯具包括光学面罩、驱动器和光源模组,光学面罩用于对照明灯具的其他零部件起到防护作用,同时保证照明灯具的美观性。驱动器用于向光源模组提供能量,使得光源模组可以发出光线。驱动器和光源模组均设置于光学面罩的内部,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可以从光学面罩通过。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照明灯具具体可以是路灯。上述光源模组具体可以包括光源板、配光元件和发光单元210。光源板与前述的驱动器电连接,使得驱动器可以向光源板提供发光所需的电能。发光单元210设置在光源板上,因此光源板可以向发光单元210供电,使得发光单元210发光,该发光单元210可以采用LED发光单元等结构形式。配光元件可以固定于光源板上,其可以采用反射、折射等形式,对发光单元210所发出的光线进行方向等参数的调整,使得整个照明灯具的发光效果满足需求。具体实施例中,配光元件可以采用透镜,该透镜的注塑材料可以是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或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透明粒子。如图1-图6所示,该配光元件具有光源腔111、贴合面115以及分别位于配光元件两侧的入光面112和出光面113。光源腔111用于容纳发光单元210,其内壁为入光面112,因此发光单元210发出的光线首先到达入光面112,这些光线在配光元件内经过反射或者折射后再由出光面113射出。贴合面115用于与光源板贴合,其与入光面112和出光面113直接相连或者间接相连。出光面113整体为平滑过渡曲面,也就是说,出光面113整体不存在结构突变的部位,出光面113的各点处的曲率连续变化。本技术实施例中,出光面113包括由相互垂直且同时垂直于贴合面115的第一面114a和第二面114b划分而成的第一分区面113a、第二分区面113b、第三分区面113c和第四分区面113d。在以第一面114a、第二面114b和贴合面115的交点为原点,第一面114a与贴合面115的交线为X轴,第二面114b与贴合面115的交线为Y轴所形成的坐标系内,第一分区面113a、第二分区面113b、第三分区面113c和第四分区面113d分别位于四个象限内,即第一分区面113a位于第一象限,第二分区面113b位于第二象限,第三分区面113c位于第三象限,第四分区面113d位于第四象限,四者与贴合面115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分别为第一高度、第二高度、第三高度和第四高度,第一高度小于第二高度,第四高度小于第三高度。如此设置后,在X轴所在的方向上,发光单元210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分区面113a、第二分区面113b、第三分区面113c和第四分区面113d时发生的偏折不相同。据此,可以设置配光元件的布置方向,以此适当减小容易引发眩光问题的光线的出光角度,防止照明灯具工作时出现眩光问题。同时,这一调整不会影响出光面113的其他位置处的出光角度,也就可以保证照明效果,无须增加照明灯具的数量,使得照明成本随之降低。进一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元件具有光源腔(111)、贴合面(115)以及分别位于所述配光元件两侧的入光面(112)和出光面(113),所述光源腔(111)的内壁为所述入光面(112),所述贴合面(115)与所述出光面(113)相连,且用于与光源板贴合,所述出光面(113)为平滑过渡曲面;所述出光面(113)包括由相互垂直且同时垂直于所述贴合面(115)的第一面(114a)和第二面(114b)划分而成的第一分区面(113a)、第二分区面(113b)、第三分区面(113c)和第四分区面(113d),在以所述第一面(114a)、第二面(114b)和所述贴合面(115)的交点为原点,所述第一面(114a)与所述贴合面(115)的交线为X轴,所述第二面(114b)与所述贴合面(115)的交线为Y轴所形成的坐标系内,所述第一分区面(113a)、第二分区面(113b)、第三分区面(113c)和第四分区面(113d)分别位于四个象限内,四者与所述贴合面(115)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分别为第一高度、第二高度、第三高度和第四高度,所述第一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高度,所述第四高度小于所述第三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元件具有光源腔(111)、贴合面(115)以及分别位于所述配光元件两侧的入光面(112)和出光面(113),所述光源腔(111)的内壁为所述入光面(112),所述贴合面(115)与所述出光面(113)相连,且用于与光源板贴合,所述出光面(113)为平滑过渡曲面;所述出光面(113)包括由相互垂直且同时垂直于所述贴合面(115)的第一面(114a)和第二面(114b)划分而成的第一分区面(113a)、第二分区面(113b)、第三分区面(113c)和第四分区面(113d),在以所述第一面(114a)、第二面(114b)和所述贴合面(115)的交点为原点,所述第一面(114a)与所述贴合面(115)的交线为X轴,所述第二面(114b)与所述贴合面(115)的交线为Y轴所形成的坐标系内,所述第一分区面(113a)、第二分区面(113b)、第三分区面(113c)和第四分区面(113d)分别位于四个象限内,四者与所述贴合面(115)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分别为第一高度、第二高度、第三高度和第四高度,所述第一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高度,所述第四高度小于所述第三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度大于所述第四高度,所述第二高度大于所述第三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区面(113a)、第二分区面(113b)、第三分区面(113c)和第四分区面(113d)的外侧边缘线均为弧形边缘线,且分别为第一边缘线、第二边缘线、第三边缘线和第四边缘线,四者首尾过渡连接,所述第一边缘线与所述原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边缘线的与所述原点之间的最大距离,所述第四边缘线与所述原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第三边缘线与所述原点之间的最大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缘线与所述原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和所述第一边缘线与所述原点之间的最大距离之间的比值为1.5~2.5,所述第三边缘线与所述原点之间的最大距离与所述第四边缘线与所述原点之间的最大距离之间的比值为1.5~2.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线位于所述Y轴上的一点与所述第四边缘线位于所述Y轴上的一点之间的连线为第一连线,以所述第一连线的中点为第一圆心,且过所述第一边缘线位于所述Y轴上的一点以及所述第四边缘线位于所述Y轴上的一点的圆为第一圆,所述第一边缘线和所述第四边缘线上任意一点与所述第一圆心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圆的半径的0.7~1.2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缘线和所述第三边缘线上沿所述Y轴相对且距离最远的两点之间的连线为第二连线,以所述第二连线的中点为第二圆心且过该两点的圆为第二圆,所述第二边缘线和所述第三边缘线上任意一点与所述第二圆心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二圆的半径的0.8~1.2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聪张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