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6945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夹持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上的弹性件,贯穿设置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中的拉杆,以及分别枢接于拉杆两端的调节件和开关件;第一夹持件设置在第二夹持件上方且两者之间形成一夹持间隙,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拉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穿过第一通孔后与调节件枢接,第二端穿过第二通孔后与开关件枢接;调节件绕枢转轴转动可在第一档位和第二档位之间切换,开关件绕枢转轴转动可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

Gripp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持装置
本技术涉及手机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化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电子设备。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直接使用手机是非常危险的,此时需要手机夹持支架来辅助固定手机。现有夹持支架通常使用夹子等夹持装置固定在汽车出风口的格栅上,现有的夹子通常包括两夹臂和驱使两夹臂闭合的拨杆结构,拨杆结构因体积较大而通常设置在夹子的壳体外部,导致夹子的整体体积较大且不够美观,若将拨杆结构的体积减小又会使操作体验感降低,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夹持装置,不仅能减小夹持装置的整体体积,还能使夹持装置更易用和美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夹持装置,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的弹性件,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中的拉杆,以及分别枢接于所述拉杆两端的调节件和开关件;所述第一夹持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件上方且两者之间形成一夹持间隙,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垂直贯穿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二通孔垂直贯穿所述第二夹持件,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两者共中轴线;所述拉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与所述调节件枢接,所述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后与所述开关件枢接;所述调节件绕枢转轴转动可在第一档位和第二档位之间切换,所述开关件绕枢转轴转动可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调节件在所述第一档位时,所述夹持间隙的宽度大于所述调节件在所述第二档位时所述夹持间隙的宽度;当所述开关件转动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相互远离,直至所述夹持间隙达到当前档位的最大宽度;当所述开关件转到关闭位置时,所述开关件通过提拉所述拉杆使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相互靠近并压缩所述弹性件,直至所述夹持间隙达到当前档位的最小宽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夹持装置通过拉杆贯穿设置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中,并在拉杆的两端分别设置调节件和开关件,不仅可以让用户简单便捷的安装或拆除夹持装置,还能够让用户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快速调节夹持装置的夹持力度,使用场景广泛;同时,由于第一夹持件的第一本体和第二夹持件的第二本体上分别设有收纳调节件和开关件的收容槽,开关件的开关手柄外表面形状与第二本体周壁相匹配,使第一本体的周壁和第二本体的周壁在整体上形成一个规则的形状构造,使得夹持装置整体体积得到减小而且外形美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夹持装置在第二档位时夹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夹持装置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夹持装置在第一档位时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夹持装置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1中夹持装置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图1中夹持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第一夹持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图1是本技术的夹持装置在第二档位时夹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夹持装置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夹持装置在第一档位时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夹持装置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1中夹持装置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图1中夹持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第一夹持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夹持装置100,用于与手机支架等产品连接以将其固定到特定位置(如汽车空调出风口),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上的弹性件6,贯穿设置在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中的拉杆3,以及分别枢接于拉杆3两端的调节件4和开关件5,调节件4绕拉杆3转动可以调节第一夹持件1与第二夹持件2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夹持装置100的夹紧力度,而开关件5绕拉杆3转动可以使夹持装置在夹紧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快速切换。请结合参照图4至图7,第一夹持件1与第二夹持件2整体上相互平行,第一夹持件1设置在第二夹持件2上方且两者之间形成一夹持间隙1001。具体地,第一夹持件1包括第一本体10以及由第一本体10的前端面104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一夹臂12,第二夹持件2包括第二本体20以及由第二本体20的前端面204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二夹臂22,第一夹臂12与第二夹臂22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且两者之间形成该夹持间隙1001;第一夹臂12的下表面和第二夹臂22的上表面分别设有缓冲垫121、221,避免夹持装置100在夹持时刮损待固定物品。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分别设有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第一通孔11设置在第一本体10上并垂直贯穿第一夹持件1,第二通孔21设置在第二本体20上并垂直贯穿第二夹持件2,且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两者共中轴线,使拉杆3穿设在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中时能够沿两者的中轴线相对滑动。第一本体10的下表面103设有限位壁16,限位壁16沿平行于第一通孔11中轴线的方向向外延伸,第二本体20的上表面202对应于限位壁16设有第一插接孔26,限位壁16可滑动地插接在第一插接孔26中。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壁16与第一插接孔26两者的位置可以对调,即第二本体20的上表面202设有限位壁16,限位壁16沿平行于第二通孔21中轴线的方向向外延伸,第一本体10的下表面103对应于限位壁16设有第一插接孔26,限位壁16可滑动地插接在第一插接孔26中。通过限位壁16与第一插接孔26配合能够防止第一夹持件1与第二夹持件2绕拉杆3相对转动,从而提高夹持装置100在使用时的稳固性。第二本体20的上表面202设有挡壁27,挡壁27向外延伸的方向与第二夹臂22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本体10对应于挡壁27设有第二插接孔17,挡壁27可滑动地插接在第二插接孔17中。在其他实施例中,挡壁27与第二插接孔17的位置可以对调,即第一本体10设有挡壁27,挡壁27向外延伸的方向与第一夹臂12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二本体20对应于挡壁27设有第二插接孔17,挡壁27可滑动地插接在第二插接孔17中。通过挡壁27与第二插接孔17配合,不仅能将外部物品阻挡在夹持间隙1001中,避免外部物品干涉第一夹持件1与第二夹持件2之间的相对运动,还能够防止第一夹持件1与第二夹持件2绕拉杆3相对转动。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的后端面向外延伸设有连接部28,优选地,连接部28设置在第二本体20的后端面,连接部28用于与手机支架等产品连接,从而将手机支架固定到特定位置(如汽车空调出风口),连接部28优选为万向球结构。请参照图6,拉杆3整体呈长条状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第一端31穿过第一通孔11,第二端32穿过第二通孔21,调节件4与第一端31枢接,开关件5与第二端32枢接,其中,第一端31和调节件4通过第一转轴7实现枢接,第二端32和开关件5通过第二转轴8实现枢接。具体地,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分别设有第一轴孔311和第二轴孔321,第一轴孔311和第二轴孔3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拉杆、调节件、开关件和弹性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相对设置,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上;所述第一夹持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件上方且两者之间形成一夹持间隙,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垂直贯穿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二通孔垂直贯穿所述第二夹持件,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两者共中轴线;所述拉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调节件与所述第一端枢接,所述调节件绕枢转轴转动可在第一档位和第二档位之间切换;所述开关件与所述第二端枢接,所述开关件绕枢转轴转动可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调节件在所述第一档位时,所述夹持间隙的宽度大于所述调节件在所述第二档位时所述夹持间隙的宽度;当所述开关件转动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相互远离,直至所述夹持间隙达到当前档位的最大宽度;当所述开关件转到关闭位置时,所述开关件通过提拉所述拉杆使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相互靠近并压缩所述弹性件,直至所述夹持间隙达到当前档位的最小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拉杆、调节件、开关件和弹性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相对设置,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上;所述第一夹持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件上方且两者之间形成一夹持间隙,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垂直贯穿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二通孔垂直贯穿所述第二夹持件,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两者共中轴线;所述拉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调节件与所述第一端枢接,所述调节件绕枢转轴转动可在第一档位和第二档位之间切换;所述开关件与所述第二端枢接,所述开关件绕枢转轴转动可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调节件在所述第一档位时,所述夹持间隙的宽度大于所述调节件在所述第二档位时所述夹持间隙的宽度;当所述开关件转动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相互远离,直至所述夹持间隙达到当前档位的最大宽度;当所述开关件转到关闭位置时,所述开关件通过提拉所述拉杆使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相互靠近并压缩所述弹性件,直至所述夹持间隙达到当前档位的最小宽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枢转臂,所述第一枢转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相互平行,当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上表面抵接时,所述调节件在所述第一档位,当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上表面抵接时,所述调节件在所述第二档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转臂与所述第一端通过第一转轴枢接,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到第一接触面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到第二接触面的垂直距离。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件的一端设有第二枢转臂,所述第二枢转臂的端面和上表面分别设有第三接触面和第四接触面,所述第三接触面和所述第四接触面垂直连接,当所述第三接触面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下表面抵接时,所述开关件在所述打开位置,当所述第四接触面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下表面抵接时,所述开关件在所述关闭位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转臂与所述第二端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德利潘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