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装置、散热模块及散热鳍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67327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10:51
一种投影装置,包括一外壳、一光机模块及一散热模块。光机模块配置于外壳内且包括一光源、一光阀及一投影镜头。散热模块配置于外壳内且包括至少两热管及一散热鳍片组。散热鳍片组包括至少一散热鳍片及至少一扰流结构。散热鳍片具有一表面,表面包括相邻的一热管配置区及一扰流区。至少一热管穿过热管配置区,至少一热管附近形成一气体流通区段。扰流区具有对应于气体流通区段的一扰流区段,扰流结构配置于扰流区且在扰流区段连续地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散热模块可提升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投影装置、散热模块及散热鳍片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投影装置、散热模块及散热鳍片,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设置有扰流结构的投影装置、散热模块及散热鳍片。
技术介绍
投影装置为一种用以产生大尺寸画面的显示装置。投影装置的成像原理是借由光阀将光源所产生的照明光束转换成影像光束,再借由投影镜头将影像光束投射到屏幕或墙面上。由于投影装置的光学引擎中,光源及光阀等构件在进行操作时会产生热能,故需装设散热模块对这些发热构件散热以避免装置过热。散热模块可包含连接于发热构件的散热鳍片组,发热构件产生的热能传递至散热鳍片组,并利用自然对流或风扇所提供的强制对流将热能从散热鳍片组带至投影装置外部。随着投影技术的进步,使用者对于高亮度、低噪音之投影装置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一般来说,投影装置之光源的亮度愈高其所产生的热能也愈多,而若相应地增加风扇转速增强散热气流,则有违一般投影装置的低噪音需求。承上,增加散热鳍片组的体积来提升散热效率也是克服上述问题的一种方式,然而这会使投影装置相对具有较大的重量及体积,而大幅降低其安装及使用上的便利性与安全性。“
技术介绍
”部分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部分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在“
技术介绍
”部分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技术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投影装置、散热模块及散热鳍片,可提升散热效率。本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投影装置,包括一外壳、一光机模块及一散热模块。光机模块配置于外壳内且包括一光源、一光阀及一投影镜头。光源用于产生一照明光束。光阀用于转换照明光束为一影像光束。投影镜头用于投射影像光束。散热模块配置于外壳内且包括至少一热管及一散热鳍片组。散热鳍片组包括至少一散热鳍片及至少一扰流结构。散热鳍片具有一表面,表面包括相邻的一热管配置区及一扰流区。至少一热管穿过热管配置区,至少一热管的附近形成一气体流通区段。扰流区具有对应于气体流通区段的一扰流区段,扰流结构配置于扰流区且在扰流区段连续地延伸。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散热模块,包括至少一热管及一散热鳍片组。散热鳍片组包括至少一散热鳍片及至少一扰流结构,其中散热鳍片具有一表面,表面包括相邻的一热管配置区及一扰流区,至少一热管穿过热管配置区,至少一热管的附近形成一气体流通区段,扰流区具有对应于气体流通区段的一扰流区段,扰流结构配置于扰流区且在扰流区段连续地延伸。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散热鳍片,包括一表面、至少一热管穿设孔及至少一扰流结构。表面包括相邻的一热管配置区及一扰流区。至少一热管穿设孔位于热管配置区,其中至少一热管穿设孔的附近形成一气体流通区段,扰流区具有对应于气体流通区段的一扰流区段。扰流结构配置于扰流区且在扰流区段连续地延伸。基于上述,本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扰流结构在散热鳍片上的气体流通区连续地延伸,使得流经气体流通区段的散热气流皆能够通过扰流结构并使其边界层被扰流结构破坏而增加扰流,以增加散热气流的热对流效率。借此,可在不增加风扇转速及散热鳍片组体积的情况下,有效提升散热模块的散热能力,以符合投影装置高亮度、低噪音、小体积的设计趋势。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散热鳍片组及热管的侧视图。图3是图2的散热鳍片组沿A-A线的剖面图。图4是图2的散热鳍片组沿B-B线的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散热鳍片组及热管的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散热鳍片组及热管的侧视图。图7A绘示图2的散热鳍片组与图6的散热鳍片组的压降增加率。图7B绘示图2的散热鳍片组与图6的散热鳍片组的热阻减少率。图8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之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投影装置50包括外壳52、光机模块54及散热模块56。光机模块54配置于外壳52内,光机模块54包括光源54a、光阀54b及投影镜头54c。光源54a用于产生照明光束L1,光阀54b用于转换照明光束L1为影像光束L2,投影镜头54c投射影像光束L2至投影装置50外。在本实施例中,散热模块56配置于外壳52内,且用于对光源54a进行散热。这里要强调的是,散热模块56可连接任何种类的热源,热源可借由散热模块56达到散热的功效。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散热模块56包括散热鳍片组100、多个热管56a(图1绘示出一个)及风扇56b。在本实施例中,热管56a连接于光源54a与散热鳍片组100,且用于将光源54a产生的热以热传导与热对流的方式传递至散热鳍片组100。在本实施例中,风扇56b连接散热鳍片组100,且用于提供散热气流F而使散热气流F通过散热鳍片组100以进行散热。在本实施例中,在散热气流F流动的方向上,散热鳍片组100位于风扇56b与投影镜头54c之间,且散热鳍片组100位于风扇56b与光机模块54之间,然本技术不局限于此。承上述,图1中的风扇56b例如是向散热鳍片组100吹送而使散热气流F由页面的右至左通过散热鳍片组100。然而,关于图1中风扇56b的位置,本技术并不限制。举例来说,在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图1中的风扇56b也可位于散热鳍片组100与投影镜头54c之间,且风扇56b可对散热鳍片组100抽风而使散热气流F仍可由页面的右至左通过散热鳍片组100,即风扇56b所产生散热气流F可使散热气流F通过散热鳍片组100而进行散热。在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风扇56b还可设置于其他适当的位置以提供/产生散热气流F而使散热气流F通过散热鳍片组100。图2是图1的散热鳍片组及热管的侧视图。图3是图2的散热鳍片组沿A-A线的剖面图。图4是图2的散热鳍片组沿B-B线的剖面图。请参考图2至图4,本实施例的散热鳍片组100包括多个散热鳍片110及多个扰流结构120,图3及图4仅例示性绘示出两个散热鳍片110,然散热鳍片组100实际上可包含更多数量的散热鳍片110。这些散热鳍片110如图3及图4所示相互叠设。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散热鳍片110具有表面S,表面S例如图2所示包括非扰流区110a、热管配置区110b及扰流区110c,热管配置区110b位于扰流区110c与非扰流区110a之间,非扰流区110a与热管配置区110b相邻接,且扰流区110c与热管配置区110b相邻接。在本实施例中,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包括外壳、光机模块以及散热模块,其中:所述光机模块配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光机模块包括光源、光阀以及投影镜头,其中:所述光源用于产生照明光束;所述光阀用于转换所述照明光束为影像光束;以及所述投影镜头用于投射所述影像光束;以及所述散热模块配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散热模块包括至少一热管以及散热鳍片组,其中:所述散热鳍片组包括至少一散热鳍片及至少一扰流结构,其中所述散热鳍片具有表面,所述表面包括相邻的热管配置区及扰流区,所述至少一热管穿过所述热管配置区,所述至少一热管附近形成气体流通区段,所述扰流区具有对应于所述气体流通区段的扰流区段,所述扰流结构配置于所述扰流区且在所述扰流区段连续地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包括外壳、光机模块以及散热模块,其中:所述光机模块配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光机模块包括光源、光阀以及投影镜头,其中:所述光源用于产生照明光束;所述光阀用于转换所述照明光束为影像光束;以及所述投影镜头用于投射所述影像光束;以及所述散热模块配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散热模块包括至少一热管以及散热鳍片组,其中:所述散热鳍片组包括至少一散热鳍片及至少一扰流结构,其中所述散热鳍片具有表面,所述表面包括相邻的热管配置区及扰流区,所述至少一热管穿过所述热管配置区,所述至少一热管附近形成气体流通区段,所述扰流区具有对应于所述气体流通区段的扰流区段,所述扰流结构配置于所述扰流区且在所述扰流区段连续地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热管包括两热管,所述两热管定义所述气体流通区段的相对的两边界,所述扰流区段的相对两端部分别对位于所述气体流通区段的所述两边界,所述扰流结构从所述扰流区段的一所述端部连续地延伸至所述扰流区段的另一所述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结构包括两支撑部及连接部,所述两支撑部分别从所述扰流区段的所述两端部突伸出,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两支撑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组包括另一扰流结构,所述至少一热管与所述散热鳍片的侧边之间形成另一气体流通区段,所述扰流区具有对应于所述另一气体流通区段的另一扰流区段,所述另一扰流结构配置于所述扰流区且在所述另一扰流区段连续地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的所述表面还包括非扰流区,所述热管配置区位于所述扰流区与所述非扰流区之间,所述热管配置区及所述非扰流区不具有扰流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散热鳍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鳍片相互叠设。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结构一体成形地连接于所述散热鳍片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具有边缘,所述扰流区位于所述边缘与所述热管配置区之间,所述扰流结构延伸至所述边缘。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用于提供散热气流,所述散热气流用于从所述热管配置区往所述扰流区流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热管连接至所述光源或所述光阀。11.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包括至少一热管以及散热鳍片组,其中:所述散热鳍片组包括至少一散热鳍片及至少一扰流结构,其中所述散热鳍片具有表面,所述表面包括相邻的热管配置区及扰流区,所述至少一热管穿过所述热管配置区,所述至少一热管附近形成气体流通区段,所述扰流区具有对应于所述气体流通区段的扰流区段,所述扰流结构配置于所述扰流区且在所述扰流区段连续地延伸。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热管包括两热管,所述两热管定义所述气体流通区段的相对的两边界,所述扰流区段的相对两端部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姵蓉林仕文钟文彦林宗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