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式探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3461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弹簧式探针,包括针轴、弹簧、后盖及具有收容腔的针管。收容腔向前贯穿针管并形成出第一腔口,针轴呈滑动地套于收容腔内并相对针管至少具有初始位置及压缩位置,弹簧位于收容腔内且前端与针轴弹性抵接;后盖包含组装于针管上的组装部及向前穿置于弹簧内的套接部,套接部与针轴中的一者开设有套接滑移腔,套接部与针轴中的另一者具有弹臂;弹臂呈挤压变形地位于套接滑移腔并与套接滑移腔的腔壁滑移抵接;或者,弹臂在针轴由初始位置切换至压缩位置过程中呈挤压变形地插入套接滑移腔内并与套接滑移腔的腔壁滑移抵接;弹簧的后端与针管或组装部弹性抵接并驱使针轴滑移至初始位置,以满足在高振动频率环境下的使用需求。

Spring pro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簧式探针
本技术涉及一种探针,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高振动频率环境下并防止瞬断的弹簧式探针。
技术介绍
Pogopin(又称为探针)是一种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通讯、汽车、医疗、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中精密连接器内的核心部件,通过该探针去实现精密连接器与外部电子元件之间的电性连接,从而发挥精密连接器的正常功能。众所周知,探针一般包含有针轴、针管及弹簧,针轴套于针管并相对针管具有初始位置及沿针轴的轴向向后滑移的压缩位置,弹簧收于针管内并抵触于针轴及针管之间,以使得针轴能相对针管做伸缩滑移,且针轴在弹簧的作用下滑移至初始位置;故在针轴与外部电子元件电性连接的过程中,针轴被外部电子元件顶推而由初始位置滑移至压缩位置以实现两者电性连接的目的。但是,由于现有的探针的针轴在弹簧的作用下与外部电子元件保持紧密的接触状态,当探针处于振动环境下,尤其是高振动频率环境下,外部电子元件会连同针轴一起沿针轴轴向往复振动,再由于针轴与针管之间是间隙配合,故在往复振动过程中使得针轴与针管的内侧壁之间存在瞬间不接触状态,从而使得探针产生瞬断,因而使得现有的探针无法满足振动环境尤其是高振动频率环境下的需求。因此,急需要一种高接触稳定性以满足振动环境尤其是高振动频率环境下需求的弹簧式探针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接触稳定性以满足振动环境尤其是高振动频率环境下需求的弹簧式探针。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弹簧式探针,包括针轴、弹簧、后盖及具有收容腔的针管。所述收容腔沿所述针轴的轴向向前贯穿所述针管并形成出第一腔口,所述针轴呈滑动地套于所述收容腔内并相对所述针管至少具有一初始位置及一沿所述针轴的轴向向后滑移的压缩位置,所述针轴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从所述第一腔口伸出所述针管或露于所述第一腔口;所述后盖包含组装于所述针管上的组装部及沿所述针轴的轴向向前穿置于所述弹簧内的套接部,所述套接部与针轴中的一者开设有套接滑移腔,所述套接部与针轴中的另一者具有沿所述针轴的轴向与所述套接滑移腔正对的弹臂;所述弹臂在所述针轴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呈受所述套接滑移腔的腔壁挤压变形地位于所述套接滑移腔,所述弹臂还在所述针轴由所述初始位置切换至所述压缩位置过程中与所述套接滑移腔的腔壁滑移抵接;或者,所述弹臂在所述针轴由所述初始位置切换至所述压缩位置过程中呈受所述套接滑移腔的腔壁挤压变形地插入所述套接滑移腔内并与所述套接滑移腔的腔壁滑移抵接;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收容腔内并沿所述针轴的轴向布置,所述弹簧的前端与所述针轴弹性抵接,所述弹簧的后端与所述针管或组装部弹性抵接并驱使所述针轴滑移至所述初始位置。较佳地,所述弹臂延伸出凸向所述套接滑移腔的腔壁并用于与该腔壁滑移抵接的凸起结构,所述套接滑移腔的腔壁通过顶推所述凸起结构以挤压所述弹臂变形;或者,所述套接滑移腔的腔壁延伸出凸向所述弹臂并用于挤压所述弹臂变形的凸起结构。较佳地,所述凸起结构沿所述针轴的周向布置。较佳地,所述凸起结构被过所述针轴之轴心线的平面所截得的外轮廓为曲线或弧线。较佳地,所述针轴及后盖各为导电结构,所述针管为导电结构或绝缘结构。较佳地,所述收容腔还沿所述针轴的轴向向后贯穿所述针管并形成出第二腔口,所述组装部从所述第二腔口伸出所述针管或露于所述第二腔口。较佳地,所述组装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套接部的径向尺寸,所述弹簧的后端与所述组装部的前端面弹性抵接。较佳地,所述后盖还包含位于所述组装部后方的外接部,所述外接部从所述第二腔口伸出所述针管。较佳地,所述针轴包含沿所述针轴的轴向由前至后依次包含针头部及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收容腔间隙配合,所述配合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针头部的径向尺寸而使所述配合部与针头部的接合处形成一台肩,所述台肩在所述针轴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与所述针管抵挡以阻挡所述针轴向前滑出所述第一腔口,所述套接滑移腔或弹臂形成于所述配合部,所述弹簧的前端与所述配合部的后端面弹性抵接。较佳地,所述弹臂至少两个且沿所述针轴的径向相间隔开,所述套接滑移腔的腔壁沿所述针轴的径向挤压所述弹臂变形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套接部与针轴中的另一者具有沿针轴的轴向与套接滑移腔正对的弹臂,弹臂在针轴处于初始位置时呈受套接滑移腔的腔壁挤压变形地位于套接滑移腔,弹臂还在针轴由初始位置切换至压缩位置过程中与套接滑移腔的腔壁滑移抵接;或者,弹臂在针轴由初始位置切换至压缩位置过程中呈受套接滑移腔的腔壁挤压变形地插入套接滑移腔内并与套接滑移腔的腔壁滑移抵接;故在针轴与外部电子元件电性连接过程中,外部电子元件顶推针轴由初始位置滑移至压缩位置,与此同时,弹臂受套接滑移腔的腔壁挤压变形并与套接滑移腔的腔壁滑移抵接,在有效的正向力条件下使得弹臂与套接滑移腔的腔壁一直保持滑移抵接状态而具有高接触稳定性;因此,在振动环境尤其是高振动频率环境下,即使针轴在沿其轴向往复振动仍与后盖保持高接触稳定性以防止瞬断,此时外部电子元件传输至针轴的电流通过后盖传输出去,或者,外部电子元件传输至针轴的电流依次通过后盖及针管再传输出去,以满足振动环境尤其是高振动频率环境下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的弹簧式探针在针轴处于初始位置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弹簧式探针被过其轴心线的平面剖切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弹簧式探针的分解图。图4是图2所示的弹簧式探针的分解图。图5是图2所示的弹簧式探针在与外部电子元件刚接触时的状态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弹簧式探针被外部电子元件顶推至压缩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的弹簧式探针在针轴处于初始位置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的弹簧式探针被过其轴心线的平面剖切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7所示的弹簧式探针的分解图。图10是图8所示的弹簧式探针的分解图。图11是图8所示的弹簧式探针在与外部电子元件刚接触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弹簧式探针被外部电子元件顶推至压缩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第三实施的弹簧式探针被过其轴心线剖切后且在针轴、针管、弹簧及后盖相互分离时的分解图。图14是本技术第四实施的弹簧式探针被过其轴心线剖切后且在针轴、针管、弹簧及后盖相互分离时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4,第一实施例的弹簧式探针100a包括针轴10、弹簧20、具有收容腔31的针管30及后盖40。收容腔31沿针轴10的轴向向前贯穿针管30并形成出第一腔口311,收容腔31还沿针轴10的轴向向后贯穿针管30并形成出第二腔口312,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于其它实施例中,可将收容腔31设计成不向后贯穿针管30并形成出第二腔口312,故不以此为限。针轴10呈滑动地套于收容腔31内并相对针管30至少具有一如图5所示的初始位置及一沿针轴10的轴向向后滑移的压缩位置(见图6所示);针轴10位于如图5所示的初始位置时从第一腔口311伸出针管30,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位于初始位置的针轴10还可以露于第一腔口311,即从第一腔口311可以看到位于初台位置时的针轴10,以满足针轴10与外部电子元件200电性接触的需要。后盖40包含组装于针管30上的组装部40a及沿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簧式探针,包括针轴、弹簧及具有收容腔的针管,所述收容腔沿所述针轴的轴向向前贯穿所述针管并形成出第一腔口,所述针轴呈滑动地套于所述收容腔内并相对所述针管至少具有一初始位置及一沿所述针轴的轴向向后滑移的压缩位置,所述针轴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从所述第一腔口伸出所述针管或露于所述第一腔口,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收容腔内并沿所述针轴的轴向布置,所述弹簧的前端与所述针轴弹性抵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式探针还包括后盖,所述后盖包含组装于所述针管上的组装部及沿所述针轴的轴向向前穿置于所述弹簧内的套接部,所述套接部与针轴中的一者开设有套接滑移腔,所述套接部与针轴中的另一者具有沿所述针轴的轴向与所述套接滑移腔正对的弹臂;所述弹臂在所述针轴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呈受所述套接滑移腔的腔壁挤压变形地位于所述套接滑移腔,所述弹臂还在所述针轴由所述初始位置切换至所述压缩位置过程中与所述套接滑移腔的腔壁滑移抵接;或者,所述弹臂在所述针轴由所述初始位置切换至所述压缩位置过程中呈受所述套接滑移腔的腔壁挤压变形地插入所述套接滑移腔内并与所述套接滑移腔的腔壁滑移抵接;所述弹簧的后端与所述针管或组装部弹性抵接并驱使所述针轴滑移至所述初始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簧式探针,包括针轴、弹簧及具有收容腔的针管,所述收容腔沿所述针轴的轴向向前贯穿所述针管并形成出第一腔口,所述针轴呈滑动地套于所述收容腔内并相对所述针管至少具有一初始位置及一沿所述针轴的轴向向后滑移的压缩位置,所述针轴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从所述第一腔口伸出所述针管或露于所述第一腔口,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收容腔内并沿所述针轴的轴向布置,所述弹簧的前端与所述针轴弹性抵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式探针还包括后盖,所述后盖包含组装于所述针管上的组装部及沿所述针轴的轴向向前穿置于所述弹簧内的套接部,所述套接部与针轴中的一者开设有套接滑移腔,所述套接部与针轴中的另一者具有沿所述针轴的轴向与所述套接滑移腔正对的弹臂;所述弹臂在所述针轴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呈受所述套接滑移腔的腔壁挤压变形地位于所述套接滑移腔,所述弹臂还在所述针轴由所述初始位置切换至所述压缩位置过程中与所述套接滑移腔的腔壁滑移抵接;或者,所述弹臂在所述针轴由所述初始位置切换至所述压缩位置过程中呈受所述套接滑移腔的腔壁挤压变形地插入所述套接滑移腔内并与所述套接滑移腔的腔壁滑移抵接;所述弹簧的后端与所述针管或组装部弹性抵接并驱使所述针轴滑移至所述初始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式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臂延伸出凸向所述套接滑移腔的腔壁并用于与该腔壁滑移抵接的凸起结构,所述套接滑移腔的腔壁通过顶推所述凸起结构以挤压所述弹臂变形;或者,所述套接滑移腔的腔壁延伸出凸向所述弹臂并用于挤压所述弹臂变形的凸起结构。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宗明潘红陈威戎蔡伯晨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中探探针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