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填充的热膨胀管线保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0150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填充的热膨胀管线保温装置,包括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第一保护层、第二保护层、保温材料、第一楔形板以及第二楔形板;第一保温层中靠近第二保温层的一侧与第二保温层中靠近第一保温层的一侧相连,第一楔形板中靠近第二楔形板的一侧与第二楔形板中靠近第一楔形板的一侧相连,第一楔形板与第二楔形板设置于第一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连接的缝隙处,第一柔性弧面填料腔与第二柔性弧面填料腔相连,将保温材料放置在第一柔性弧面填料腔与第二柔性弧面填料腔内,在管线热膨胀的状态下,保温材料经第一楔形板以及第二楔形板填充至缝隙内。该装置能够自动将保温材料填充至保温层连接的缝隙处,提高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填充的热膨胀管线保温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热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填充的热膨胀管线保温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管线保温存在保护层开裂、变形、破损问题,雨雪天起不到防水作用,使保温层进水、透气,保温材料进水后导热系数会迅速增大,导致管道表面散热损失增加和管道保温层下腐蚀、厚度减薄。另外,目前各企业在用的管道保温结构大部分都比较单一,或者全部采用软质保温材料,或者全部采用硬质保温材料,由于保温材料连接处存在缝隙,形成局部过热点,由于设备和管线温度较高,容易烫伤操作人员,既不安全又使管线散热损失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填充的热膨胀管线保温装置,该装置能够自动将保温材料填充至保温层连接的缝隙处,提高保温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填充的热膨胀管线保温装置,包括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第一保护层、第二保护层、保温材料、第一楔形板以及第二楔形板;所述第一保温层设置于所述管线的前部的周侧,所述第二保温层设置于所述管线的后部的周侧;所述第一保温层中靠近所述第二保温层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保温层中靠近所述第一保温层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一楔形板与所述第二楔形板的厚度均为0.5~0.8mm,所述第一楔形板中靠近所述第二楔形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楔形板中靠近所述第一楔形板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一楔形板与所述第二楔形板均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温层与所述第二保温层连接的缝隙处,所述第一楔形板与所述第二楔形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一保护层包括第一弧面板以及第一柔性弧面填料腔,所述第二保护层包括第二弧面板以及第二柔性弧面填料腔;所述第一弧面板与所述第一保温层中远离所述管线前部的一侧固连,所述第二弧面板与所述第二保温层中远离所述管线后部的一侧固连;所述第一柔性弧面填料腔与所述第二柔性弧面填料腔相连;所述保温材料设置于所述第一柔性弧面填料腔与所述第二柔性弧面填料腔内;其中,在所述管线热膨胀的状态下,所述保温材料经所述第一楔形板以及所述第二楔形板填充至所述缝隙内。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保护层还包括第一平板,所述第二保护层还包括第二平板;所述第一平板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柔性弧面填料腔相连,所述第二平板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柔性弧面填料腔相连;所述第一平板的第二端部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平板的第二端部设有第二螺纹孔。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该保温装置还包括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二平板螺纹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所述钝角的角度为175°。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第一保温层设置在管线的前部的周侧,第二保温层设置在管线的后部的周侧,第一保温层中靠近第二保温层的一侧与第二保温层中靠近第一保温层的一侧相连,第一楔形板中靠近第二楔形板的一侧与第二楔形板中靠近第一楔形板的一侧相连,第一楔形板与第二楔形板设置于第一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连接的缝隙处,第一弧面板与第一保温层中远离管线前部的一侧固连,第二弧面板与第二保温层中远离管线后部的一侧固连,第一柔性弧面填料腔与第二柔性弧面填料腔相连,保温材料设置于第一柔性弧面填料腔与第二柔性弧面填料腔内,在管线热膨胀的状态下,第一柔性弧面填料腔与第二柔性弧面填料腔通过拉伸挤压保温材料,保温材料经第一楔形板以及第二楔形板填充至缝隙内。该装置能够自动将保温材料填充至保温层连接的缝隙处,提高保温效果。2)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楔形板中靠近第二楔形板的一侧与第二楔形板中靠近第一楔形板的一侧相连,第一楔形板与第二楔形板设置在第一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连接的缝隙处,将保温材料放置在第一楔形板与第二楔形板上,在管线热膨胀时,保温材料能够顺利地沿第一楔形板与第二楔形板进入缝隙内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动填充的热膨胀管线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保温材料填充后的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保温材料未填充满保温层的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二次填充保温材料后的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管线;2:第一保温层;3:第二保温层;4:第一弧面板;5:第一柔性弧面填料腔;6:第一平板:7:第二弧面板;8:第二柔性弧面填料腔;9:第二平板;10:螺钉;11:保温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动填充的热膨胀管线保温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参看图1,一种自动填充的热膨胀管线1保温装置,包括第一保温层2、第二保温层3、第一保护层、第二保护层、保温材料11、第一楔形板以及第二楔形板,第一保温层2设置于管线1的前部的周侧,第二保温层3设置于管线1的后部的周侧,第一保温层2中靠近第二保温层3的一侧与第二保温层3中靠近第一保温层2的一侧相连,第一楔形板与第二楔形板的厚度均为0.5~0.8mm,第一楔形板中靠近第二楔形板的一侧与第二楔形板中靠近第一楔形板的一侧相连,第一楔形板与第二楔形板均设置于第一保温层2与第二保温层3连接的缝隙处,第一楔形板与第二楔形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钝角的角度为175°,第一保护层包括第一弧面板4以及第一柔性弧面填料腔5,第二保护层包括第二弧面板7以及第二柔性弧面填料腔8,第一弧面板4与第一保温层2中远离管线1前部的一侧固连,表示第一弧面板4包裹于第一保温层2的周侧,在管线1热膨胀时,第一弧面板4能随第一保温层2移动;第二弧面板7与第二保温层3中远离管线1后部的一侧固连,表示第二弧面板7包裹于第二保温层3的周侧,在管线1热膨胀时,第二弧面板7能随第二保温层3移动;第一柔性弧面填料腔5与第二柔性弧面填料腔8相连,保温材料11设置于第一柔性弧面填料腔5与第二柔性弧面填料腔8内,其中,在管线1热膨胀的状态下,保温材料11经第一楔形板以及第二楔形板填充至缝隙内。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保温材料11选用硅酸铝棉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温材料11采用气凝胶棉条,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由于,管线1热膨胀时,第一保温层2与第二保温层3的连接处会出现缝隙,第一柔性弧面填料腔5与第二柔性弧面填料腔8均会被拉伸,采用柔性材料,能够在被拉伸的同时挤压保温材料11,将保温材料11填充至缝隙中。另外,为保证在管线1热膨胀的状态下,第一柔性弧面填料腔5与第二柔性弧面填料腔8在被拉伸时能够将保温材料11挤压进入缝隙中,第一柔性弧面填料腔5的截面弧长与第二柔性弧面的截面弧长总和大于管线1热膨胀时第一保温层2与第二保温层3缝隙的长度。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保温层2设置在管线1的前部的周侧,第二保温层3设置在管线1的后部的周侧,第一保温层2中靠近第二保温层3的一侧与第二保温层3中靠近第一保温层2的一侧相连,第一楔形板中靠近第二楔形板的一侧与第二楔形板中靠近第一楔形板的一侧相连,第一楔形板与第二楔形板设置于第一保温层2与第二保温层3连接的缝隙处,第一弧面板4与第一保温层2中远离管线1前部的一侧固连,第二弧面板7与第二保温层3中远离管线1后部的一侧固连,第一柔性弧面填料腔5与第二柔性弧面填料腔8相连,保温材料11设置于第一柔性弧面填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填充的热膨胀管线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第一保护层、第二保护层、保温材料、第一楔形板以及第二楔形板;所述第一保温层设置于所述管线的前部的周侧,所述第二保温层设置于所述管线的后部的周侧;所述第一保温层中靠近所述第二保温层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保温层中靠近所述第一保温层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一楔形板与所述第二楔形板的厚度均为0.5~0.8mm,所述第一楔形板中靠近所述第二楔形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楔形板中靠近所述第一楔形板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一楔形板与所述第二楔形板均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温层与所述第二保温层连接的缝隙处,所述第一楔形板与所述第二楔形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一保护层包括第一弧面板以及第一柔性弧面填料腔,所述第二保护层包括第二弧面板以及第二柔性弧面填料腔;所述第一弧面板与所述第一保温层中远离所述管线前部的一侧固连,所述第二弧面板与所述第二保温层中远离所述管线后部的一侧固连;所述第一柔性弧面填料腔与所述第二柔性弧面填料腔相连;所述保温材料设置于所述第一柔性弧面填料腔与所述第二柔性弧面填料腔内;其中,在所述管线热膨胀的状态下,所述保温材料经所述第一楔形板以及所述第二楔形板填充至所述缝隙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填充的热膨胀管线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第一保护层、第二保护层、保温材料、第一楔形板以及第二楔形板;所述第一保温层设置于所述管线的前部的周侧,所述第二保温层设置于所述管线的后部的周侧;所述第一保温层中靠近所述第二保温层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保温层中靠近所述第一保温层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一楔形板与所述第二楔形板的厚度均为0.5~0.8mm,所述第一楔形板中靠近所述第二楔形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楔形板中靠近所述第一楔形板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一楔形板与所述第二楔形板均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温层与所述第二保温层连接的缝隙处,所述第一楔形板与所述第二楔形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一保护层包括第一弧面板以及第一柔性弧面填料腔,所述第二保护层包括第二弧面板以及第二柔性弧面填料腔;所述第一弧面板与所述第一保温层中远离所述管线前部的一侧固连,所述第二弧面板与所述第二保温层中远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娟孙峰毕文剑周楷余志勇陈明强王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