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泵浦隔油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5983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机油泵浦隔油构造,设置于一具有一曲轴箱体的摩托车上,包括有:一机油泵浦总成及一隔油板。机油泵浦总成设置于曲轴箱体上,包括有一机油泵浦部、一从动链轮、一隔油部及一间隔部,从动链轮设置于机油泵浦部上并驱动机油泵浦部,间隔部沿着从动链轮的外围轮廓而形成,隔油板设置于间隔部上,并与隔油部及间隔部之间共同形成一隔油腔室,其提供从动链轮可自由转动的空间。因此,可以缩小隔油腔室的容积,降低机油被搅拌后产生气泡而影响机油循环质量。

Oil Separation Structure of Oil Pump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oil pump oil isolation structure, which is arranged on a motorcycle with a crankcase body, comprising an oil pump assembly and an oil separator. The oil pump assembly is arranged on the crankcase body, including an oil pump part, a driven sprocket, an oil separator and an interval part. The driven sprocket is arranged on the oil pump part and drives the oil pump part. The interval part is formed along the outer contour of the driven sprocket. The oil separator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interval part and forms an oil separator chamber with the oil separator and the interval part, which provides the oil pump part. The space in which the driven sprocket can rotate freely. Therefore, the volume of oil compartment can be reduced, and the air bubbles produced after the oil is stirred can be reduced, which will affect the quality of oil circu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油泵浦隔油构造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机油泵浦隔油构造,尤指一种将隔油腔室的构造设计于机油泵浦总成上的机油泵浦隔油构造。
技术介绍
摩托车为一种由引擎或马达驱动,利用手把操纵方向的二轮或三轮车辆,由于有着操纵简单、行动方便及价格低廉的特点,成为目前最常利用的交通工具。一般而言,摩托车的引擎在运转时,为了减少引擎内各零件的摩擦阻力,会利用机油泵将机油输送至引擎内的油路,再输送至引擎内各零件处防止零件磨损,具有使活塞及曲轴等重要零件顺利运行或转动的功能,此外,机油也可将引擎的高热带走,并具有清洁引擎内部的功能。参阅图1至图3,其分别为现有具机油泵浦的引擎结构示意图、熟知机油泵浦隔油构造的剖面示意图及图2剖面处的立体示意图。现有机油泵浦隔油构造设置于一摩托车上,摩托车包括有一曲柄轴101、一驱动链轮102及一链条103,驱动链轮102设置于曲柄轴101上并与曲柄轴101同轴旋转。现有机油泵浦隔油构造包括有:一曲轴箱体11、一机油泵浦总成12、一隔油板13及一间隔板14,机油泵浦总成12设置于曲轴箱体11上,机油泵浦总成12包括有一机油泵浦部121及一从动链轮122,从动链轮122设置于机油泵浦部121上并驱动机油泵浦部121,链条103分别与驱动链轮102及从动链轮122相互啮合,隔油板13由曲轴箱体11的螺牙孔座111设置于曲轴箱体11上,间隔板14设置于曲轴箱体11上并沿着从动链轮122的外围轮廓设置,机油泵浦总成12、隔油板13及间隔板14之间共同形成一隔油腔室C1,其提供从动链轮122可自由转动的空间及容纳机油的空间。通过从动链轮122旋转拨动,可以将累积在隔油腔室C1内的机油排出,减少机油被从动链轮122所搅拌,但是此构造的隔油腔室C1容积较大,仍有一部分机油堆积在隔油腔室C1内受到从动链轮122搅拌而产生气泡,进而影响机油传输至油路时的质量。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思及一种机油泵浦隔油构造,将隔油腔室的构造设计于机油泵浦总成上,缩小隔油腔室的容积,降低机油被搅拌后产生气泡而影响机油循环质量,也减少了引擎零件而使摩托车更加轻量化,专利技术人缘因于此,本于积极创作的精神,亟思一种具有上述功能的机油泵浦隔油构造,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油泵浦隔油构造,利用将隔油腔室的构造设计于机油泵浦总成上,缩小隔油腔室的容积来改善机油循环质量,本专利技术人思及以下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机油泵浦隔油构造,设置于一具有一曲轴箱体的摩托车上,包括有:一机油泵浦总成及一隔油板。机油泵浦总成设置于曲轴箱体上,包括有一机油泵浦部、一从动链轮、一隔油部及一间隔部,从动链轮设置于机油泵浦部上并驱动机油泵浦部,间隔部沿着从动链轮的外围轮廓而形成,隔油板设置于间隔部上,并与隔油部及间隔部之间共同形成一隔油腔室,其提供从动链轮可自由转动的空间。上述机油泵浦总成更可包括一位于间隔部底侧的螺牙孔座,其用以锁附固设隔油板。上述机油泵浦部、隔油部、间隔部及螺牙孔座可为一体成形的结构。上述隔油部可包括连续形成的一第一隔油部及一第二隔油部,第一隔油部与隔油板于水平方向上具有一第一间距,第二隔油部与隔油板于水平方向上具有一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可大于或等于第二间距。上述间隔部的底侧部分可与曲轴箱体于垂直方向上具有一第一间隙。上述隔油部可与曲轴箱体于水平方向上具有一第二间隙。上述第一间隙及第二间隙可为相互连通的空间。在本技术中,以从动链轮的中心点为基准,间隔部可形成于从动链轮的第一象限及第二象限处。上述隔油板可对应间隔部的结构而形成为近似或等同于半圆形结构。上述摩托车更可包括有一曲柄轴、一驱动链轮及一链条,驱动链轮设置于曲柄轴上并与曲柄轴同轴旋转,链条分别与驱动链轮及从动链轮相互啮合。以上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皆为示范性质,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而有关本技术的其他目的与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与图示加以阐述。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具机油泵浦的引擎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机油泵浦隔油构造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剖面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机油泵浦隔油构造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4剖面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1曲柄轴102驱动链轮103链条11曲轴箱体111螺牙孔座12机油泵浦总成121机油泵浦部122从动链轮13隔油板14间隔板21曲轴箱体22机油泵浦总成221机油泵浦部222从动链轮223隔油部2231第一隔油部2232第二隔油部224间隔部225螺牙孔座226锁附件23隔油板C1,C2隔油腔室D1第一间距D2第二间距G1第一间隙G2第二间隙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4及图5,其分别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机油泵浦隔油构造的剖面示意图及图4剖面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机油泵浦隔油构造设置于一具有一曲轴箱体21、一曲柄轴(图未示)、一驱动链轮(图未示)及一链条(图未示)的摩托车上,驱动链轮设置于曲柄轴上并与曲柄轴同轴旋转。机油泵浦隔油构造设置包括有:一机油泵浦总成22及一隔油板23。机油泵浦总成22设置于曲轴箱体21上,包括有一机油泵浦部221、一从动链轮222、一隔油部223、一间隔部224、一螺牙孔座225及一锁附件226,摩托车链条分别与驱动链轮及从动链轮222相互啮合,从动链轮222设置于机油泵浦部221上并驱动机油泵浦部221,间隔部224沿着从动链轮222的外围轮廓而形成,螺牙孔座225位于间隔部224底侧,配合锁附件226锁附固设隔油板23,使隔油板23设置于间隔部224上,隔油板23、隔油部223及间隔部224之间共同形成一隔油腔室C2,其提供从动链轮222可自由转动的空间及容纳机油的空间。在本技术中,机油泵浦总成22的机油泵浦部221、隔油部223、间隔部224及螺牙孔座225为一体成形的结构,如图4所示,隔油部223包括连续形成的一第一隔油部2231及一第二隔油部2232,第一隔油部2231与隔油板23于水平方向上具有一第一间距D1,第二隔油部2232与隔油板23于水平方向上具有一第二间距D2,第一间距D1大于或等于第二间距D2,以此可以减少隔油腔室C2的容积,降低机油搅拌量,进而减少机油里的气泡而改善机油质量。机油泵浦总成22的间隔部224的底侧部分与曲轴箱体21于垂直方向上具有一第一间隙G1,且隔油部223与曲轴箱体21于水平方向上具有一第二间隙G2,同时,第一间隙G1及第二间隙G2为相互连通的空间,也就是说,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创作利用一体成形机油泵浦部221、隔油部223、间隔部224及螺牙孔座225,不但减少隔油腔室C2的容积,也减少形成隔油腔室C2所需零件数量,使摩托车更加轻量化。在本技术中,以机油泵浦总成22的从动链轮222的中心点为基准,间隔部224形成于从动链轮222的第一象限及第二象限处,且隔油板23对应间隔部224的结构而形成为近似或等同于半圆形的结构,使隔油腔室C2形成半圆形的容室结构来容纳机油。由上述内容可知,本技术通过机油泵浦部221、隔油部223、间隔部224及螺牙孔座225的一体成形的结构,配合隔油板23形成小容积的隔油腔室C2,降低机油被搅拌后产生气泡而影响机油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油泵浦隔油构造,设置于一具有一曲轴箱体的摩托车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机油泵浦总成,设置于该曲轴箱体上,包括有一机油泵浦部、一从动链轮、一隔油部及一间隔部,该从动链轮设置于该机油泵浦部上并驱动该机油泵浦部,该间隔部沿着该从动链轮的外围轮廓而形成;以及一隔油板,设置于该间隔部上,并与该隔油部及该间隔部之间共同形成一隔油腔室,其提供该从动链轮可自由转动的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油泵浦隔油构造,设置于一具有一曲轴箱体的摩托车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机油泵浦总成,设置于该曲轴箱体上,包括有一机油泵浦部、一从动链轮、一隔油部及一间隔部,该从动链轮设置于该机油泵浦部上并驱动该机油泵浦部,该间隔部沿着该从动链轮的外围轮廓而形成;以及一隔油板,设置于该间隔部上,并与该隔油部及该间隔部之间共同形成一隔油腔室,其提供该从动链轮可自由转动的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泵浦隔油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机油泵浦总成更包括一位于该间隔部底侧的螺牙孔座,其用以锁附固设该隔油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泵浦隔油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机油泵浦部、该隔油部、该间隔部及该螺牙孔座是为一体成形的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泵浦隔油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隔油部是包括连续形成的一第一隔油部及一第二隔油部,该第一隔油部与该隔油板于水平方向上具有一第一间距,该第二隔油部与该隔油板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祖诠赵晟豪
申请(专利权)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