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功耗无线火灾报警系统及无线控制电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95554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功耗无线火灾报警系统的无线控制电路,包括控制端无线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端无线控制电路包括控制端子控制电路及与控制端子控制电路连接的无线通信电路;所述控制端子控制电路与无线通信电路通过SPI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在实际安装中可以省去大量工程布线级线材,使得系统简单且便于维护;同时,低功耗无线感应终端对环境参数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传递给无线控制端,无线控制端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决定是否报警,简单便捷;此外,一个无线控制端可连接多个低功耗无线感应终端,便于对环境进行大范围检测,更加便于使用。

Low Power Wireless Fire Alarm System and Wireless Control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ireless control circuit of a low-power wireless fire alarm system, including a control terminal wireless control circuit, the control terminal wireless control circuit includes a control terminal control circuit and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rcuit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terminal control circuit, and the control terminal control circu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rcuit through a SPI interface. By adopting wireless network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the utility model can save a large number of Engineering wiring-level wires in actual installation, which makes the system simple and easy to maintain; at the same time, the low-power wireless induction terminal detects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and transmits the detection data to the wireless control terminal, which processes and analyses the detection data and decides whether to alarm, so it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In addition, a wireless control terminal can connect multiple low-power wireless induction terminals,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large-scale de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more convenient for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功耗无线火灾报警系统及无线控制电路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火灾报警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低功耗无线火灾报警系统及无线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家庭用火、用电量的增加,家庭火灾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家庭火灾一旦发生,很容易出现扑救不及时、灭火器材缺乏及在场人惊慌失措、逃生迟缓等不利因素,最终导致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探讨家庭火灾的特点及防火对策,对于预防家庭火灾,减少火灾损失具有现实意义。现有的火灾报警系统按照信号大部分采用有线火灾报警系统。有线火灾报警系统组成的火灾报警系统耗材多、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系统维护成本高。而且由于通过有线链接,存在线路易老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低功耗无线火灾报警系统。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低功耗无线火灾报警系统的无线控制电路,包括控制端无线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端无线控制电路包括控制端子控制电路及与控制端子控制电路连接的无线通信电路;所述控制端子控制电路与无线通信电路通过SPI接口连接。进一步,所述控制端子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设有64个管脚;所述无线通信电路包括设有20个管脚的第二芯片,所述第一芯片的第15管脚与第二芯片的第1管脚连接,第一芯片的第16管脚与第二芯片的第20管脚连接,第一芯片的第17管脚与第二芯片的第19管脚连接,第一芯片的第20管脚与第二芯片的第15管脚连接,第一芯片的第21管脚与第二芯片的第12管脚连接,第一芯片的第22管脚与第二芯片的第13管脚,第一芯片的第23管脚与第二芯片的第14管脚连接,第一芯片的第24管脚与第二芯片的第11管脚连接,第一芯片的第25管脚与第二芯片的第9管脚连接,第一芯片的第26管脚与第二芯片的第10管脚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芯片的第1管脚连接通过第六电容C6接地,所述第六电容C6并联有第七电容C7及并联有第一磁珠FB1和第八电容C8的串联体;所述第一磁珠FB1与第八电容C8之间的节点连接于RFVDD节点;所述第一芯片的第19管脚依次连接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后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之间的节点连接于第一芯片的第60管脚;所述第一芯片的第28管脚通过第四电阻R4后接地;第一芯片的第32管脚依次连接第一电阻R1、第十二电容C12后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第32管脚还连接于第三稳压二极管D3的阴极,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于第一电阻R1和第十二电容C12之间且与第一芯片的第7管脚连接;第一芯片的第48管脚通过第十四电容C14接地,所述第十四电容C14与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及第十八电容C18并联;第一芯片的第64管脚通过第五电容C5接地,所述第五电容C5与第二磁珠FB2与第十三电容C13的串联体并联且第二磁珠FB2与第十三电容C13之间的节点连接于第一芯片的第13管脚;所述控制端子控制电路还包括设有12个接口的第二接线器J2;所述第一芯片的第1管脚、第19管脚、第32管脚、第48管脚及第64管脚连接于第二接线器J2的第1接口及第3接口;所述第二接线器J2的第5接口连接于第一芯片的第7管脚,第二接线器J2的第9接口连接于第一芯片的第49管脚,第二接线器J2的第11管脚连接于第一芯片的第46管脚;第二接线器J2的第2接口连接于第一芯片的第55管脚,第二接线器J2的第4接口连接于第一芯片的第56管脚,第二接线器J2的第6接口和第8接口接地;第二接线器J2的第10接口连接于第一芯片的第58管脚,第二接线器J2的第12接口连接于第一芯片的第59管脚。进一步,所述无线通信电路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接线器J1、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二稳压器LM2、第一稳压器LM1、第零电容C0及第零电感L0的串联体,所述第零电感L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芯片的第4管脚,所述第一稳压器LM1和第零电容C0之间的节点通过电容CM接地,所述第二稳压器LM2和第一稳压器LM1之间的节点通过电容CM1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和第二稳压器LM2之间的节点通过电容CM2接地;所述第一电感L1和第一电容C1之间的节点连接第二十电容C20;第一接线器J1和第一电感L1之间的节点连接于第二二极管D2和第十九电容C19的并联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十电容C2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十九电容C19的另一端且接地。进一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采用32位Cortex-M3内核CPU。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低功耗无线火灾报警系统的无线控制电路,包括终端无线控制电路,所述终端无线控制电路包括终端子控制电路及与终端子控制电路连接的无线通信电路;所述终端子控制电路与无线通信电路通过SPI接口连接。进一步,所述终端子控制电路包括第三控制芯片,所述第三控制芯片设有28个管脚;所述无线通信电路包括设有20个管脚的第四芯片,所述第三芯片的第13管脚与第四芯片的第1管脚连接,所述第三芯片的第16管脚与第四芯片的第15管脚连接,所述第三芯片的第17管脚与第四芯片的第12管脚连接,所述第三芯片的第18管脚与第四芯片的第14管脚连接,所述第三芯片的第19管脚与第四芯片的第13管脚连接,所述第三芯片的第20管脚与第四芯片的第11管脚连接,所述第三芯片的第24管脚与第四芯片的第10管脚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三芯片的第26管脚连接第三十电容C30后接地,第三芯片的第27管脚连接第三十一电容C31后接地,第三芯片的第26管脚与第27管脚之间还连接有第二晶振Y2;第三芯片的第7管脚分别连接第三十三电容C33和第二十五电容C25后接地。进一步,所述无线通信电路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接线器J1、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二稳压器LM2、第一稳压器LM1、第零电容C0及第零电感L0的串联体,所述第零电感L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芯片的第4管脚,所述第一稳压器LM1和第零电容C0之间的节点通过电容CM接地,所述第二稳压器LM2和第一稳压器LM1之间的节点通过电容CM1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和第二稳压器LM2之间的节点通过电容CM2接地;所述第一电感L1和第一电容C1之间的节点连接第二十电容C20;第一接线器J1和第一电感L1之间的节点连接于第二二极管D2和第十九电容C19的并联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十电容C2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十九电容C19的另一端且接地。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低功耗无线火灾报警系统,包括上述的低功耗无线火灾报警系统的无线控制电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采用32位Cortex-M3内核MCU,系统运行高速、稳定、可靠。控制端子控制电路及终端子控制电路通过SPI接口与无线通信电路进行通讯;通过采用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在实际安装中可以省去大量工程布线级线材,使得系统简单且便于维护;同时,低功耗无线感应终端对环境参数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传递给无线控制端,无线控制端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决定是否报警,简单便捷;此外,一个无线控制端可连接多个低功耗无线感应终端,便于对环境进行大范围检测,更加便于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低功耗无线火灾报警系统控制电路的控制端子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图2为本技术低功耗无线火灾报警系统控制电路的控制端子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芯片的电路图。图3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功耗无线火灾报警系统的无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端无线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端无线控制电路包括控制端子控制电路及与控制端子控制电路连接的无线通信电路;所述控制端子控制电路与无线通信电路通过SPI接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功耗无线火灾报警系统的无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端无线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端无线控制电路包括控制端子控制电路及与控制端子控制电路连接的无线通信电路;所述控制端子控制电路与无线通信电路通过SPI接口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功耗无线火灾报警系统的无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端子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设有64个管脚;所述无线通信电路包括设有20个管脚的第二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15管脚与第二控制芯片的第1管脚连接,第一控制芯片的第16管脚与第二控制芯片的第20管脚连接,第一控制芯片的第17管脚与第二控制芯片的第19管脚连接,第一控制芯片的第20管脚与第二控制芯片的第15管脚连接,第一控制芯片的第21管脚与第二控制芯片的第12管脚连接,第一控制芯片的第22管脚与第二控制芯片的第13管脚,第一控制芯片的第23管脚与第二控制芯片的第14管脚连接,第一控制芯片的第24管脚与第二控制芯片的第11管脚连接,第一控制芯片的第25管脚与第二控制芯片的第9管脚连接,第一控制芯片的第26管脚与第二控制芯片的第10管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功耗无线火灾报警系统的无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1管脚连接通过第六电容C6接地,所述第六电容C6并联有第七电容C7及并联有第一磁珠FB1和第八电容C8的串联体;所述第一磁珠FB1与第八电容C8之间的节点连接于RFVDD节点;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19管脚依次连接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后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之间的节点连接于第一控制芯片的第60管脚;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28管脚通过第四电阻R4后接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32管脚依次连接第一电阻R1、第十二电容C12后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32管脚还连接于第三稳压二极管D3的阴极,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于第一电阻R1和第十二电容C12之间且与第一控制芯片的第7管脚连接;第一控制芯片的第48管脚通过第十四电容C14接地,所述第十四电容C14与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及第十八电容C18并联;第一控制芯片的第64管脚通过第五电容C5接地,所述第五电容C5与第二磁珠FB2与第十三电容C13的串联体并联且第二磁珠FB2与第十三电容C13之间的节点连接于第一控制芯片的第13管脚;所述控制端子控制电路还包括设有12个接口的第二接线器J2;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1管脚、第19管脚、第32管脚、第48管脚及第64管脚连接于第二接线器J2的第1接口及第3接口;所述第二接线器J2的第5接口连接于第一控制芯片的第7管脚,第二接线器J2的第9接口连接于第一控制芯片的第49管脚,第二接线器J2的第11管脚连接于第一控制芯片的第46管脚;第二接线器J2的第2接口连接于第一控制芯片的第55管脚,第二接线器J2的第4接口连接于第一控制芯片的第56管脚,第二接线器J2的第6接口和第8接口接地;第二接线器J2的第10接口连接于第一控制芯片的第58管脚,第二接线器J2的第12接口连接于第一控制芯片的第59管脚。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功耗无线火灾报警系统的无线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琪刘程胡志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泛海三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