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管及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95255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管及热泵系统,包括外壳、内管和至少两条换热通道,所述内管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所有所述换热通道均设置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管之间,且所有所述换热通道均能够与所述内管进行热交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换热管及热泵系统,实现一根换热管内完成一种及多种换热需求的要求,解决了当前热泵系统实现多功能用水需求时需要多个套管同时运行的问题,而且通过设置储热层能够有效的防止套管冻裂产生事故及售后维修的问题。

Heat Exchanger Tube and Heat Pump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eat exchange tube and a heat pump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n inner tube and at least two heat exchange channels. The inner tub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shell, all the heat exchange channels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shell and the inner tube, and all the heat exchange channels can exchange heat with the inner tube. The heat exchanger tube and heat pump system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the requirement of one heat exchanger tube to fulfill one or more heat exchanger requirements, solve the problem of multiple bushings running simultaneously when the current heat pump system realizes the multi-functional water demand, and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accidents caused by the freezing cracking of bushings and the problems of after-sale maintenance by setting a heat storage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管及热泵系统
本技术涉及换热设备
,特别是一种换热管及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热泵系统主要由压缩机、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四通换向阀构成整个系统的循环回路,目前所使用的套管换热器一般为单个水系统和冷媒系统,包括一个冷媒进口,一个冷媒出口及进出水口,通过冷媒和水系统逆向流动换热,换热效率高。但是要实现多种功能就必须使用多个套管实现多路水系统,使得安装成本上升,占据安装空间。同时当热泵处于低温环境中时,机组停机或产生故障不能及时将套管内水路中的水排走,会导致套管冻裂,造成漏水、漏电事故,售后问题将异常繁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一根换热管同时满足不同换热要求的换热管及热泵系统。一种换热管,包括外壳、内管和至少两条换热通道,所述内管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所有所述换热通道均设置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管之间,且所有所述换热通道均能够与所述内管进行热交换。所述外壳和所述内管之间和/或所述换热通道和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储热层。所述储热层为柔性蓄热材料制成。每一所述换热通道均与部分所述内管的外侧面形成换热接触面。所述内管的部分外侧面形成对应的所述换热通道的侧壁。每一所述换热通道与所述内管形成的所述换热接触面的接触面积相等。所述换热管还包括外管和隔板,所述外管设置于所述内管和所述外壳之间,且所述外管的内侧壁和所述内管的外侧壁之前形成换热空间,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换热空间内且将所述换热空间分为所有所述换热通道。所述外管为螺纹管或波纹管。所述储热层设置于所述外管和所述外壳之间。所述换热管还包括至少两根第二换热管路,每一所述换热管路形成一条所述换热通道,且所有所述换热管路的周侧面贴合与所述内管的周侧面上。所述储热层设置于相邻两根所述第二换热管路之间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内管和所述外壳均为圆柱体,且所述内管的轴线和所述外壳的轴线共线。所有所述换热通道均以所述内管的轴线为中心线分布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管之间。所述内管内部为冷媒通道,所述换热通道内为水通道。所述换热管的端部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能够调节所述内管和/或所有所述换热通道的流量。一种热泵系统,包括上述的换热管。所述热泵系统包括供水系统和供暖系统,所述供水系统与一条所述换热通道连通,所述供暖系统与另一所述换热通道连通。本技术提供的换热管及热泵系统,实现一根换热管内完成一种及多种换热需求的要求,解决了当前热泵系统实现多功能用水需求时需要多个套管同时运行的问题,而且通过设置储热层能够有效的防止套管冻裂产生事故及售后维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换热管及热泵系统的实施例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换热管及热泵系统的实施例的换热管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内管;3、换热通道;4、储热层;5、外管;6、隔板;7、第二换热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的换热管,包括外壳1、内管2和至少两条换热通道3,所述内管2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部,所有所述换热通道3均设置于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管2之间,且所有所述换热通道3均能够与所述内管2进行热交换,使得进入内管2的冷媒能够对所有换热通道3内的换热介质进行换热,从而实现一根换热管满足一种或多种换热需求的要求,其中不同的换热通道3能够通入不同的换热介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换热介质进行不同的换热需求。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管2之间和/或所述换热通道3和所述外壳1之间设置有储热层4,可以在机组正常运行时吸收热量,并在机组产生故障停机或用户断电时,将储热层4内的热量向换热通道3进行热传递,保持换热通道3内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使得套管冻裂。所述储热层4为柔性蓄热材料制成,所述柔性蓄热材料可以为胶状物质也可以为黏性液体及固体,或者为多孔柔性储热物质。每一所述换热通道3均与部分所述内管2的外侧面形成换热接触面,通过换热接触面实现内管2和换热通道3的热交换。所述内管2的部分外侧面形成对应的所述换热通道3的侧壁,降低所述换热接触面的厚度,增加内管2和换热通道3之间热交换的换热效率。优选的,每一所述换热通道3与所述内管2形成的所述换热接触面的接触面积相等,使得每一所述换热通道3与所述内管2的换热效率相同;或者,每一所述换热通道3与所述内管2形成的所述换热接触面的接触面积能够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进行调节,从而满足系统不同位置的换热要求。所述换热管还包括外管5和隔板6,所述外管5设置于所述内管2和所述外壳1之间,且所述外管5的内侧壁和所述内管2的外侧壁之前形成换热空间,所述隔板6设置于所述换热空间内且将所述换热空间分为所有所述换热通道3,也即换热管由内至外依次为内管2、外管5和外壳1,且换热空间形成在内管2和外管5之间,并利用隔板6将换热空间分为多个换热通道3,实现内管2内的冷媒能够对多个换热通道3内的换热介质进行换热的目的,其中隔板6的数量可以为多个,而且相邻两个隔板6之间的间距也可以相等或不相等,从而实现多种换热介质以及不同换热要求的目的。所述外管5为螺纹管或波纹管。所述储热层4设置于所述外管5和所述外壳1之间,利用储热层4对整根外管5进行加热,从而防止换热通道3内部的换热介质冷冻而造成换热管破裂。所述换热管还包括至少两根第二换热管路7,每一所述换热管路形成一条所述换热通道3,且所有所述换热管路的周侧面贴合与所述内管2的周侧面上,也即在外壳1内部单独设置第二换热管路7和内管2,保证内管2和第二换热管路7之间的密封性。所述储热层4设置于相邻两根所述第二换热管路7之间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7与所述外壳1之间。所述内管2和所述外壳1均为圆柱体,且所述内管2的轴线和所述外壳1的轴线共线,保证内管2和外壳1之间的间距均匀,方便对换热通道3位置的布置。所有所述换热通道3均以所述内管2的轴线为中心线分布于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管2之间。所述内管2内部为冷媒通道,所述换热通道3内为水通道。所述换热管的端部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能够调节所述内管2和/或所有所述换热通道3的流量。一种热泵系统,包括上述的换热管。所述热泵系统包括供水系统和供暖系统,所述供水系统与一条所述换热通道3连通,所述供暖系统与另一所述换热通道3连通。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内管(2)和至少两条换热通道(3),所述内管(2)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部,所有所述换热通道(3)均设置于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管(2)之间,且所有所述换热通道(3)均能够与所述内管(2)进行热交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内管(2)和至少两条换热通道(3),所述内管(2)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部,所有所述换热通道(3)均设置于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管(2)之间,且所有所述换热通道(3)均能够与所述内管(2)进行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管(2)之间和/或所述换热通道(3)和所述外壳(1)之间设置有储热层(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层(4)为柔性蓄热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换热通道(3)均与部分所述内管(2)的外侧面形成换热接触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的部分外侧面形成对应的所述换热通道(3)的侧壁。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换热通道(3)与所述内管(2)形成的所述换热接触面的接触面积相等。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还包括外管(5)和隔板(6),所述外管(5)设置于所述内管(2)和所述外壳(1)之间,且所述外管(5)的内侧壁和所述内管(2)的外侧壁之前形成换热空间,所述隔板(6)设置于所述换热空间内且将所述换热空间分为所有所述换热通道(3)。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5)为螺纹管或波纹管。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国建吴明发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