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智能可调节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934513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空间智能可调节通风系统,包括进风井、出风井、设备房;所述进风井包括升降装置一、进风装置、气象监测装置一;升降装置一安装在进风井底部;进风装置安装在升降装置一上部;所述气象监测装置一安装在进风装置的上部;出风井包括升降装置二、出风装置、气象监测装置二;所述升降装置二安装在出风井底部;所述出风装置安装在升降装置二上部;所述气象监测装置二安装在出风装置的上部;所述设备房设有冷却水箱、加热装置、主控制器;进风井、出风井分别和主控制器相连。有益效果是采用可升降的进风井和出风井来调整进风口和出风口达到最佳位置,便于进风和出风;采用冷热水带来的压力差从而形成气流以达到通风的目的。

Intelligent adjustable ventilation system in underground spa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adjustable ventilation system for underground space, including an air inlet, an air outlet and a equipment room; the air inlet includes a lifting device, an air inlet device and a meteorological monitoring device; the lifting device is installed at the bottom of the air inlet; the air inlet device is install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lifting device; the meteorological monitoring device is install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air inlet device; and the air outlet includes a lifting device. The lifting device is installed at the bottom of the air outlet shaft; the air outlet device is install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lifting device; the meteorological monitoring device is install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air outlet device; the equipment room is provided with cooling water tank, heating device and main controller; the air inlet shaft and the air outlet shaft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controller. The beneficial effect is to adjust the inlet and outlet to reach the optimum position by using liftable inlet and outlet wells,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the inlet and outlet, and to use the pressure difference caused by hot and cold water to form air flow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venti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空间智能可调节通风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空间通风领域,具体是一种地下空间智能可调节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如今高层建筑配备的地下室越来越多,地下空间因长期不接触阳光,无法得到紫外线的照射,又因地下潮湿阴冷,致使空气不流通、滋生细菌、物品霉变等,同时,人进出潮湿的地下空间时也有可能感染呼吸道疾病。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空间智能可调节通风系统,本专利技术利用热压和大气压的通风原理,解决地下空间的通风不畅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地下空间智能可调节通风系统,包括进风井、出风井、设备房;所述进风井和出风井的底部分别和地下空间通风互连,所述设备房设在地下空间内;所述进风井包括升降装置一、进风装置、气象监测装置一;所述升降装置一安装在进风井底部;所述进风装置安装在升降装置一上部;所述气象监测装置一安装在进风装置的上部;所述出风井包括升降装置二、出风装置、气象监测装置二;所述升降装置二安装在出风井底部;所述出风装置安装在升降装置二上部;所述气象监测装置二安装在出风装置的上部;所述设备房设有冷却水箱、加热装置、主控制器;所述进风井、出风井分别和主控制器相连。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一包括外管一和内管一,所述内管一的外侧设有螺旋轨道,所述螺旋轨道内设有轨道球,所述外管一的内侧面设有和所述螺旋轨道配合的轨道,所述外管一能够沿着螺旋轨道和轨道球转动;所述外管一的下端连接有转动轴一,所述转动轴一连接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通过转动轴一带动外管一转动,从而驱使内管一向上升起。优选的,所述进风装置包括外套筒一,所述外套筒一内设有百叶一,所述外套筒一的侧面上贯通开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上设有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与外套筒一滑动连接且能够沿着进风口长度方向打开闭合;所述外套筒一的下端连接有转动轴二,所述转动轴二连接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通过转动轴二带动外套筒一沿竖直轴旋转。优选的,所述气象监测装置一包括温度传感器一、风向传感器一、湿度传感器一、压强传感器一。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二包括外管二和内管二,所述内管二的外侧设有螺旋轨道,螺旋轨道内设有轨道球,所述外管二的内侧面设有和螺旋轨道配合的轨道,所述外管二能够沿着螺旋轨道和轨道球转动;所述外管二的下端连接有转动轴三,所述转动轴三连接有电机三,所述电机三通过转动轴三带动外管二转动,从而驱使内管二向上升起。优选的,所述出风装置包括外套筒二,所述外套筒二内设有百叶二,所述外套筒二的侧面上贯通开有出风口。优选的,所述气象监测装置二包括温度传感器二、风向传感器二、湿度传感器二、压强传感器二。优选的,所述设备房内还设有水泵一、水泵二;所述加热装置的一端通过冷水管和水泵二相连,另一端通过热水管和水泵一相连。一种地下空间智能可调节通风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检测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参数并传递给主控制器;步骤二:分析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参数并发送指令控制电机工作;步骤三:调整进风井和出风井的位置,实现通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热压和大气压的通风原理,解决地下空间的通风不畅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可升降的进风井和出风井来调整进风口和出风口达到最佳位置,便于进风和出风;采用冷热水带来的压力差从而形成气流以达到通风的目的。外套筒一可旋转,便于调整到风向方向,利于进风口进风。本专利技术保证了地下空间的空气清新,有效防止细菌的滋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进风井结构示意图;图3是进风井结构分解图一;图4是进风井结构分解图二;图5是进风井升降装置一内管示意图;图6是出风井示意图;图7是转动轴一的示意图;图8是转动轴二的示意图;图9是转动轴三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电路简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流程图;图中符号说明:1、进风井,11、升降装置一,111、内管一,112、外管一,113、螺旋轨道,114、轨道球,115、转动轴一,116、电机一,12、进风装置,121、外套筒一,122、百叶一,123、进风口,124、上挡板,125、下挡板,126、转动轴二,127、电机二,13、气象监测装置一,131、温度传感器一,132、风向传感器一,133、湿度传感器一,134、压强传感器一,2、出风井,21、升降装置二,211、内管二,212、外管二,213、转动轴三,214、电机三,22、出风装置,221、外套筒二,222、百叶二,223、出风口,23、气象监测装置二,231、温度传感器二,232、风向传感器二,233、湿度传感器二,234、压强传感器二,3、设备房,31、冷却水箱,32、水泵一,33、水泵二,34、房顶,35、加热装置,36、主控制器,37、热水管,38、冷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的是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验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图2、图6所示,一种地下空间智能可调节通风系统,包括进风井1、出风井2、设备房3;进风井1和出风井2的底部分别和地下空间通风互连,设备房3设在地下空间内;进风井1包括升降装置一11、进风装置12、气象监测装置一13;升降装置一11安装在进风井1底部;进风装置12安装在升降装置一11上部;气象监测装置一13安装在进风装置2的上部;出风井2包括升降装置二21、出风装置22、气象监测装置二23;升降装置二21安装在出风井2底部;出风装置22安装在升降装置二21上部;气象监测装置二23安装在出风装置22的上部;设备房3设有冷却水箱31、加热装置35、主控制器36;进风井1、出风井2分别和主控制器36相连。进风井1的结构如下: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升降装置一11包括外管一112和内管一111,内管一111的外侧设有螺旋轨道113,螺旋轨道113内设有轨道球114,外管一112的内侧面设有和螺旋轨道113配合的轨道,外管一112能够沿着螺旋轨道113和轨道球114转动;如图6所示,外管一112的下端连接有转动轴一115,转动轴一115连接有电机一116,电机一116通过转动轴一115带动外管一112转动,从而驱使内管一111向上升起。电机一116和主控制器36电连。进风装置12包括外套筒一121,外套筒一121内设有百叶一122,外套筒一121的侧面上贯通开有进风口123,进风口123上设有上挡板124和下挡板125,上挡板124和下挡板125与外套筒一121滑动连接且能够沿着进风口123长度方向打开闭合;如图7所示,外套筒一121的下端连接有转动轴二126,转动轴二126连接有电机二127,电机二127通过转动轴二126带动外套筒一121沿竖直轴旋转。电机二127和主控制器36电连。如图10所示,气象监测装置一13包括温度传感器一131、风向传感器一132、湿度传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空间智能可调节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井(1)、出风井(2)、设备房(3);所述进风井(1)和出风井(2)的底部分别和地下空间通风互连,所述设备房(3)设在地下空间内;所述进风井(1)包括升降装置一(11)、进风装置(12)、气象监测装置一(13);所述升降装置一(11)安装在进风井(1)底部;所述进风装置(12)安装在升降装置一(11)上部;所述气象监测装置一(13)安装在进风装置(2)的上部;所述出风井(2)包括升降装置二(21)、出风装置(22)、气象监测装置二(23);所述升降装置二(21)安装在出风井(2)底部;所述出风装置(22)安装在升降装置二(21)上部;所述气象监测装置二(23)安装在出风装置(22)的上部;所述设备房(3)设有冷却水箱(31)、加热装置(35)、主控制器(36);所述进风井(1)、出风井(2)分别和主控制器(36)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空间智能可调节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井(1)、出风井(2)、设备房(3);所述进风井(1)和出风井(2)的底部分别和地下空间通风互连,所述设备房(3)设在地下空间内;所述进风井(1)包括升降装置一(11)、进风装置(12)、气象监测装置一(13);所述升降装置一(11)安装在进风井(1)底部;所述进风装置(12)安装在升降装置一(11)上部;所述气象监测装置一(13)安装在进风装置(2)的上部;所述出风井(2)包括升降装置二(21)、出风装置(22)、气象监测装置二(23);所述升降装置二(21)安装在出风井(2)底部;所述出风装置(22)安装在升降装置二(21)上部;所述气象监测装置二(23)安装在出风装置(22)的上部;所述设备房(3)设有冷却水箱(31)、加热装置(35)、主控制器(36);所述进风井(1)、出风井(2)分别和主控制器(36)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智能可调节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一(11)包括外管一(112)和内管一(111),所述内管一(111)的外侧设有螺旋轨道(113),所述螺旋轨道(113)内设有轨道球(114),所述外管一(112)的内侧面设有和所述螺旋轨道(113)配合的轨道,所述外管一(112)能够沿着螺旋轨道(113)和轨道球(114)转动;所述外管一(112)的下端连接有转动轴一(115),所述转动轴一(115)连接有电机一(116),所述电机一(116)通过转动轴一(115)带动外管一(112)转动,从而驱使内管一(111)向上升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智能可调节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装置(12)包括外套筒一(121),所述外套筒一(121)内设有百叶一(122),所述外套筒一(121)的侧面上贯通开有进风口(123),所述进风口(123)上设有上挡板(124)和下挡板(125),所述上挡板(124)和下挡板(125)与外套筒一(121)滑动连接且能够沿着进风口(123)长度方向打开闭合;所述外套筒一(121)的下端连接有转动轴二(126),所述转动轴二(126)连接有电机二(127),所述电机二(127)通过转动轴二(126)带动外套筒一(1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翔张海峰王国福谢凯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