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行程结构紧凑型双层粘滞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3401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1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行程结构紧凑型双层粘滞阻尼器,包括内油缸,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分别安装在内油缸的左右两端,第一活塞杆穿过第一端盖并安装至内有油缸内,第一活塞固定连接在第一活塞杆上位于内有油缸内,第二阻尼油位于内油缸内;第二活塞为圆环形其固定在内油缸外壁上,第三端盖和第四端盖也为圆环形且分别固定连接在空心圆柱形的外油缸左右两端,第三端盖和第四端盖分别套设在内油缸外壁上,第一阻尼油位于内油缸和外油缸之间。本装置通过两级阻尼结构的设置,使得装置占用给空间小,阻尼力更大,同时增加了阻尼器的行程。

A Compact Double-Layer Viscous Damper with Large Strok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arge stroke compact double-layer viscous damper, which comprises an inner cylinder. The first end cap and the second end cap are respectively installed at the left and right ends of the inner cylinder. The first piston rod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end cap and is installed in the inner cylinder. The first piston is fixed and connected on the first piston rod in the inner cylinder, and the second damping oil is located in the inner cylinder. The third end cap and the fourth end cap are also circular and fixed to the left and right ends of the hollow cylindrical outer cylinder respectively. The third end cap and the fourth end cap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inner cylinder, and the first damping oil is located between the inner cylinder and the outer cylinder. By setting up two-stage damping structure, the device occupies less space and has larger damping force, and increases the stroke of the dam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行程结构紧凑型双层粘滞阻尼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阻尼器
,具体涉及一种大行程结构紧凑型双层粘滞阻尼器。
技术介绍
粘滞阻尼器以流体作为工作介质,利用流体流动的粘性阻尼作用,延长冲击载荷的作用时间,并将负载冲击时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流体的压力能和热能,从而吸收并转化冲击载荷的能量,进而将运动速度较快的机械部件准确停位,并降低机械部件由冲击引起的振动和噪声,减少机械事故,延长机械部件的使用寿命。因此,粘滞阻尼器在工程机械、生产设备、港口机械、运动装备等领域都有较广泛的应用。粘滞阻尼器在一些特殊设计要求下,需要保持较高的阻尼力,同时还需要足够大的行程,现有的阻尼器不能满足上述需求。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大行程结构紧凑型双层粘滞阻尼器,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行程结构紧凑型双层粘滞阻尼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行程结构紧凑型双层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盖(2)、第一活塞杆(3)、第一活塞(4)、第二活塞(5)、内油缸(6)、外油缸(7)、第二端盖(8)、第一阻尼油(11)、第二阻尼油(12)、第三端盖(13)、第四端盖(14);其中所述内油缸(6)为空心圆柱形,所述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8)分别安装在所述内油缸(6)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活塞杆(3)穿过所述第一端盖(2)并安装至所述内有油缸(6)内,所述第一活塞(4)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活塞杆(3)上位于所述内有油缸(6)内,所述第二阻尼油(12)位于所述内油缸(1)内;所述第二活塞(5)为圆环形其固定在所述内油缸(6)外壁上,所述第三端盖(13)和第四端盖(14)也为圆环形且分别固定连接在空心圆柱形的所述外油缸(7)左右两端,所述第三端盖(14)和第四端盖(15)分别套设在所述内油缸(6)外壁上,所述第一阻尼油(11)位于所述内油缸(6)和外油缸(7)之间;所述第一阻尼油(13)的粘度大于所述第二阻尼油(14)的粘度;所述第一活塞(4)/第二活塞(5)上均设置有通孔(41)。进一步的,所述通孔(41)为直线形,所述第一活塞(4)/第二活塞(5)上还设置有通孔大小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活塞(4)/第二活塞(5)上且靠近所述通孔(41)的螺纹槽(42),所述螺纹槽(42)内安装有螺钉(43),还包括一带有安装孔的圆形挡板(44),所述螺钉(43)的螺杆穿越所述安装孔并安装到所述螺纹槽(42)内。进一步的,所述圆形挡板(44)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塞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吊耳(1)。进一步的,所述第四端盖(14)的还连接有外接组件(9),所述外接组件(9)的外壁连接有第二吊耳(10)。借由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本装置通过两级阻尼结构的设置,使得装置占用给空间小,阻尼力更大;(2)本装置通过一级阻尼的油缸作为二级阻尼的活塞杆,减小了部件的使用,增加了阻尼器的行程,节约了成本;(3)本装置通孔的大小可有进行调节,能够根据使用工况的不同进行选择通孔的大小。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个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活塞的剖视图;图3是是本专利技术活塞的侧视图;图中:1-第一吊耳;2-第一端盖;3-第一活塞杆;4-第一活塞;41-通孔;42-螺纹槽;43-螺钉;44-挡板;5-第二活塞;6-内油缸;7-外油缸;8-第二端盖;9-外接组件;10-第二吊耳;11-第一阻尼油;12-第二阻尼油;13-第三端盖;14-第四端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大行程结构紧凑型双层粘滞阻尼器,包括第一端盖2、第一活塞杆3、第一活塞4、第二活塞5、内油缸6、外油缸7、第二端盖8、第一阻尼油11、第二阻尼油12、第三端盖13、第四端盖14;其中内油缸6为空心圆柱形,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8分别安装在内油缸6的左右两端,内油缸6的材质选用具有结构强度比较好的金属材质,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8上均设置有安装孔,第一活塞杆3穿过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8并安装至内有油缸6内,第一活塞杆3穿过第一端盖2并安装至内有油缸6内,第一活塞4固定连接在第一活塞杆3上位于内有油缸6内,第二阻尼油12位于内油缸1内;第一活塞4上设置有通孔41,当第一吊耳1收到拉力的时候,第一活塞杆3带动第一活塞4向外移动,第二阻尼油12会通过第一活塞4上的通孔41流入活塞另一边。第二活塞5为圆环形其固定在内油缸6外壁上,相当于内油缸6是第二活塞5的活塞杆,第三端盖13和第四端盖14也为圆环形且分别固定连接在空心圆柱形的外油缸7左右两端,第三端盖14和第四端盖15分别套设在内油缸6外壁上,第一阻尼油11位于内油缸6和外油缸7之间;内油缸6受到外力能够通过带动第二活塞5向第三端盖13运动,第一阻尼油11会通过第二活塞5上的通孔流入活塞的另一边。第一阻尼油13的粘度大于第二阻尼油14的粘度;第一活塞4/第二活塞5上均设置有通孔41。-通孔41为直线形,第一活塞4/第二活塞5上还设置有通孔大小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位于第一活塞4/第二活塞5上且靠近通孔41的螺纹槽42,螺纹槽42内安装有螺钉43,还包括一带有安装孔的圆形挡板44,螺钉43的螺杆穿越安装孔并安装到螺纹槽42内。通过调节圆形挡板44遮挡通孔41的大小不同,能够改变通孔41的大小,进而改变活塞的阻尼力。-圆形挡板44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第一活塞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吊耳1。-第四端盖14的还连接有外接组件9,外接组件9的外壁连接有第二吊耳10。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第一吊耳1受到外力,第一活塞杆3带动第一活塞4向第一端盖2方向移动,当外力继续增加第一活塞4继续移动直至第一活塞4移动极限位置;这时候第一吊耳1收到的外力增加,内油缸6将会向外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活塞5移动,当第二活塞5靠近第三端盖13的时候,到了极限位置,停止移动,第三端盖13还能够提供限位功能。通过两级阻尼的设置,能够远远增加阻尼器的行程,同时提供不同的阻尼力。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本装置通过两级阻尼结构的设置,使得装置占用给空间小,阻尼力更大,;(2)本装置通过一级阻尼的油缸作为二级阻尼的活塞杆,减小了部件的使用,增加了阻尼器的行程,节约了成本;(3)本装置通孔的大小可有进行调节,能够根据使用工况的不同进行选择通孔的大小。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行程结构紧凑型双层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盖(2)、第一活塞杆(3)、第一活塞(4)、第二活塞(5)、内油缸(6)、外油缸(7)、第二端盖(8)、第一阻尼油(11)、第二阻尼油(12)、第三端盖(13)、第四端盖(14);其中所述内油缸(6)为空心圆柱形,所述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8)分别安装在所述内油缸(6)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活塞杆(3)穿过所述第一端盖(2)并安装至所述内有油缸(6)内,所述第一活塞(4)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活塞杆(3)上位于所述内有油缸(6)内,所述第二阻尼油(12)位于所述内油缸(1)内;所述第二活塞(5)为圆环形其固定在所述内油缸(6)外壁上,所述第三端盖(13)和第四端盖(14)也为圆环形且分别固定连接在空心圆柱形的所述外油缸(7)左右两端,所述第三端盖(14)和第四端盖(15)分别套设在所述内油缸(6)外壁上,所述第一阻尼油(11)位于所述内油缸(6)和外油缸(7)之间;所述第一阻尼油(13)的粘度大于所述第二阻尼油(14)的粘度;所述第一活塞(4)/第二活塞(5)上均设置有通孔(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行程结构紧凑型双层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盖(2)、第一活塞杆(3)、第一活塞(4)、第二活塞(5)、内油缸(6)、外油缸(7)、第二端盖(8)、第一阻尼油(11)、第二阻尼油(12)、第三端盖(13)、第四端盖(14);其中所述内油缸(6)为空心圆柱形,所述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8)分别安装在所述内油缸(6)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活塞杆(3)穿过所述第一端盖(2)并安装至所述内有油缸(6)内,所述第一活塞(4)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活塞杆(3)上位于所述内有油缸(6)内,所述第二阻尼油(12)位于所述内油缸(1)内;所述第二活塞(5)为圆环形其固定在所述内油缸(6)外壁上,所述第三端盖(13)和第四端盖(14)也为圆环形且分别固定连接在空心圆柱形的所述外油缸(7)左右两端,所述第三端盖(14)和第四端盖(15)分别套设在所述内油缸(6)外壁上,所述第一阻尼油(11)位于所述内油缸(6)和外油缸(7)之间;所述第一阻尼油(13)的粘度大于所述第二阻尼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宏恩张敏姚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容大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