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3321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装配式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包括预制柱和预制梁,预制柱竖向设置,其内部预埋有沿左右方向贯穿其的条形连接杆和若干个第一固定杆,条形连接杆和第一固定杆均伸出所述预制柱的左右两侧,第一固定杆位于条形连接杆的下方;预制梁设有两个,两个预制梁分别水平分布在预制柱的左右两侧,两个预制梁靠近预制柱的一端分别与条形连接杆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且两个预制梁均位于第一固定杆的上方,两个预制梁在条形连接杆的下方分别预埋有与第一固定杆数目对应的第二固定杆,且每个预制梁对应第一固定杆分别伸出其下侧,并与对应的第一固定杆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固定连接预制柱和预制梁,连接简单可靠。

An Assembly Frame Beam-to-Column Connection Joint

The assembled frame beam-to-column connection joints disclosed by the invention include prefabricated columns and prefabricated beams. The prefabricated columns are vertically arranged. The prefabricated beams are pre-embedded with bar connecting rods and several first fixed rods running through the prefabricated columns along the left and right directions. The bar connecting rods and the first fixed rods extend to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prefabricated columns. The first fixed rod is located below the bar connecting rod, and the prefabricated beams are provided with two and two fixed rods. The prefabricated beams are horizontally distribut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prefabricated column. One end of the two prefabricated beams near the prefabricated column is fixed to the left and right ends of the bar connecting rod, and the two prefabricated beams are located above the first fixed rod. The two prefabricated beams are respectively embedded with the second fixed rod corresponding to the number of the first fixed rod under the bar connecting rod, and each prefabricated beam corresponds to the first fixed rod. The rod extends its lower side separately a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first fixed rod. The invention fixedly connects the prefabricated column and the prefabricated beam through the first fixed rod and the second fixed rod, and the connection is simple and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框架梁柱连接节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框架梁柱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预制的框架柱、框架梁、叠合板等均通过在框架节点处的连接,形成装配式框架结构整体,框架梁柱连接节点是指框架梁柱相交的节点核心区以及与核心区相连的梁、柱端,框架梁柱连接节点是最重要的部位之一。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在整个框架结构中负责传递和分配内力、保证结构整体性,一旦破坏可能引起整个结构倒塌,使之失效,因此节点处连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在整个装配式框架体系能否满足设计要求,在整个框架结构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目前对于装配式建筑梁柱连接节点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湿连接和干连接。湿连接是梁柱构件先在工厂提前做好,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拼装到位,最后在节点处浇筑搅拌好的混凝土;干连接是把先前预制好的构件通过螺栓或焊接或铆钉方式等连接在一起。从低碳、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来看,湿连接还存在支模、浇筑、养护等现浇结构的程序,干连接更符合绿色建筑和建筑工业化,但目前干连接的连接方式复杂,连接效果不尽人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框架梁柱连接节点,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装配式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包括预制柱和预制梁,所述预制柱竖向设置,其内部预埋有沿左右方向贯穿其的条形连接杆和若干个第一固定杆,且所述条形连接杆和所述第一固定杆均伸出所述预制柱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杆位于所述条形连接杆的下方;所述预制梁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预制梁分别水平分布在所述预制柱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预制梁靠近所述预制柱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条形连接杆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预制梁均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方,两个所述预制梁在所述条形连接杆的下方分别预埋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杆数目对应的所述第二固定杆,且每个所述预制梁对应的所述第二固定杆分别伸出其下侧,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固定杆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条形连接杆设有多根,多根所述条形连接杆分别沿左右方向贯穿所述预制柱,且多根所述条形连接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伸出所述预制柱的左右两侧,多根所述条形连接杆沿前后方向间隔均匀地设置在所述预制柱内。优选地,每个所述预制梁靠近所述预制柱的一端分别设有多个预留孔,且多个所述预留孔与多根所述条形连接杆一一对应,多根所述条形连接杆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同一侧所述预制梁对应的所述预留孔内。优选地,每个所述预制梁的上端分别设有多个注浆孔,且多个所述注浆孔与多个所述预留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预制梁对应的多个所述注浆孔的下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预留孔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中部沿左右方向水平地预埋在所述预制柱内,其两端分别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向上弯折并延伸至穿出所述预制柱的左右两侧。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一固定杆还包括至少一根条形的拉结筋,所述拉结筋沿左右方向水平预埋在预制柱内,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两个延伸段连接固定。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杆沿左右方向水平地预埋在对应所述预制梁内,且其靠近对应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斜向下弯折并延伸至穿出对应所述预制梁,并与对应所述第一固定杆相互靠近的一端连接固定。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弯折处的弯折角度均为120°。优选地,所述预制柱和所述预制梁连接处的边缘分别通过角钢相互连接固定。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装配式框架梁柱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装配式框架梁柱连接节点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预制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预制柱的侧视图;图5为图3中A-A向剖视图;图6为图3中B-B向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预制梁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C-C向剖视图;图9为图7中D-D向剖视图。附图标记的具体含义为: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专利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照图1-9,提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装配式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包括预制柱1和预制梁2,所述预制柱1竖向设置,其内部预埋有沿左右方向贯穿其的条形连接杆11和若干个第一固定杆12,且所述条形连接杆11和所述第一固定杆12均伸出所述预制柱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杆12位于所述条形连接杆11的下方;所述预制梁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预制梁2分别水平分布在所述预制柱1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预制梁2靠近所述预制柱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条形连接杆11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预制梁2均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12的上方,两个所述预制梁2在所述条形连接杆11的下方分别预埋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杆12数目对应的所述第二固定杆21,且每个所述预制梁2对应所述第二固定杆21分别伸出其下侧,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固定杆12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预制梁2通过条形连接杆11固定安装在所述预制柱1上,所述第一固定杆12预埋在所述预制柱1内,所述第二固定杆21预埋在两个所述预制梁2内,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杆12和所述第二固定杆21固定连接所述预制柱1和所述预制梁2,保证了所述预制柱1和两个所述预制梁2连接的稳定性,且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杆12和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杆21的固定连接取代传统的焊接或铆接,连接方式简单可靠。优选地,所述条形连接杆11设有多根,多根所述条形连接杆11分别沿左右方向贯穿所述预制柱1,且多根所述条形连接杆11的左右两端分别伸出所述预制柱1的左右两侧,多根所述条形连接杆11沿前后方向间隔均匀地设置在所述预制柱1内。所述条形连接杆11由带螺纹的钢筋制成,其增大了其与所述预制梁2和所述预制柱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其与所述预制梁2和所述预制柱1之间的咬合力,从而增强了所述连接节点结构的稳定性。优选地,两个所述预制梁2靠近所述预制柱1的一端分别设有与所述条形连接杆11的左右两端对应的预留孔22,多根所述条形连接杆11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预制梁2对应的所述预留孔22内。多根所述条形连接杆11的左右两端分别伸入同一侧所述预制梁2对应的所述预留孔22内,并通过向所述预留孔22内注入混凝土,以使多根所述条形连接杆11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同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柱(1)和预制梁(2),所述预制柱(1)竖向设置,其内部预埋有沿左右方向贯穿其的条形连接杆(11)和若干个第一固定杆(12),且所述条形连接杆(11)和所述第一固定杆(12)均伸出所述预制柱(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杆(12)位于所述条形连接杆(11)的下方;所述预制梁(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预制梁(2)分别水平分布在所述预制柱(1)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预制梁(2)靠近所述预制柱(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条形连接杆(11)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预制梁(2)均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12)的上方,两个所述预制梁(2)在所述条形连接杆(11)的下方分别预埋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杆(12)数目对应的所述第二固定杆(21),且每个所述预制梁(2)对应的所述第二固定杆(21)分别伸出其下侧,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固定杆(12)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柱(1)和预制梁(2),所述预制柱(1)竖向设置,其内部预埋有沿左右方向贯穿其的条形连接杆(11)和若干个第一固定杆(12),且所述条形连接杆(11)和所述第一固定杆(12)均伸出所述预制柱(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杆(12)位于所述条形连接杆(11)的下方;所述预制梁(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预制梁(2)分别水平分布在所述预制柱(1)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预制梁(2)靠近所述预制柱(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条形连接杆(11)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预制梁(2)均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12)的上方,两个所述预制梁(2)在所述条形连接杆(11)的下方分别预埋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杆(12)数目对应的所述第二固定杆(21),且每个所述预制梁(2)对应的所述第二固定杆(21)分别伸出其下侧,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固定杆(12)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连接杆(11)设有多根,多根所述条形连接杆(11)分别沿左右方向贯穿所述预制柱(1),且多根所述条形连接杆(11)的左右两端分别伸出所述预制柱(1)的左右两侧,多根所述条形连接杆(11)沿前后方向间隔均匀地设置在所述预制柱(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预制梁(2)靠近所述预制柱(1)的一端分别设有多个预留孔(22),且多个所述预留孔(22)与多根所述条形连接杆(11)一一对应,多根所述条形连接杆(11)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锟杨曌杨泉凌之涵周新谈程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