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吸能的防撞护栏端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3300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1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吸能的防撞护栏端头装置,包括碰撞部、护栏梁和支撑部,碰撞部包括碰撞头,碰撞头为内部中空且背离路面的一侧具敞口的壳体,碰撞头的后端设置套筒,护栏梁包括直线型主梁和滑轮,直线型主梁水平布置且贯穿套筒,直线型主梁处于碰撞头内部的一端与滑轮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支撑部包括竖直布置且同轴的上锚杆和下锚杆,上锚杆和下锚杆通过螺栓连接,上锚杆与套筒连接,碰撞头内部设置引导部,引导部为向外弯曲的弧形板,本旋转吸能的防撞护栏端头装置采用护栏梁卷曲变形吸能的方式,降低对车辆和人员的损伤,且护栏梁卷曲后占地面积小,减轻对交通的影响,且处理时,由于材料单一,无需分类处理,方便回收再利用。

An Anti-collision Guardrail End Device with Rotary Energy Absorp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nti-collision guardrail end device with rotating energy absorption, which comprises a collision part, a guardrail beam and a support part. The collision part includes a collision head. The collision head is an open shell on the side with hollow interior and away from the road surface. The rear end of the collision head is provided with a sleeve. The guardrail beam includes a straight-line main beam and a pulley. The straight-line main beam is horizontally arranged and runs through the sleeve, and the straight-line main beam is in collision. The inner end of the collision head is fixed with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pulley, and the supporting part includes the vertical arrangement and coaxial upper and lower bolts. The upper and lower bolts are connected by bolts, and the upper bolts are connected with sleeves. The guiding part is set inside the collision head, and the guiding part is an arc plate bending outwards. The rotating energy absorbing end device of the anti-collision barrier adopts the way of curling deformation and energy absorption of the guardrail beam. Reduce the damage to vehicles and personnel, and the area occupied by the guardrail after curling is small, reduce the impact on traffic, and when dealing with, because the material is single, there is no need to classify the treatment, so it is convenient to re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吸能的防撞护栏端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路安全防护设备
,具体为一种旋转吸能的防撞护栏端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防护栏多是采用波浪形金属防护带与锚固装置组成,发生撞击时,防护带产生纵向压缩变形吸能,减少撞击力造成的伤害,主要靠防护带自身材质及形状结构吸能;撞击接触面积小,缓冲效果、防护程度受限,车辆损伤大。现有技术中还提出一种在道路两侧设置如废气轮胎等撞击体,供失控车辆进行撞击,但是在撞击后,多种材料混合在一起,在进行处理时,需要进行分类处理,不利于回收,且在处理过程中阻碍路面的正常通行,不利于交通的快速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旋转吸能的防撞护栏端头装置,采用护栏梁卷曲变形吸能的方式,降低对车辆和人员的损伤,且护栏梁卷曲后占地面积小,减轻对交通的影响,且处理时,由于材料单一,无需分类处理,方便回收再利用,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转吸能的防撞护栏端头装置,包括碰撞部、护栏梁和支撑部,所述碰撞部包括碰撞头,碰撞头为内部中空且背离路面的一侧具敞口的壳体,所述碰撞头的后端设置套筒,所述护栏梁包括直线型主梁和滑轮,所述直线型主梁水平布置且贯穿套筒,所述直线型主梁处于碰撞头内部的一端与滑轮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包括竖直布置且同轴的上锚杆和下锚杆,所述上锚杆和下锚杆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锚杆与套筒的外壁固定连接,下锚杆与路面固定连接,所述碰撞头的前端内部与直线型主梁对应的位置固定设置引导部,所述引导部为向外弯曲的弧形板,弧形板的一端与套筒邻近路面的内侧壁平滑连接,弧形板的另一端指向背离路面的一侧,通过直线型主梁与弧形板的弧面的接触,迫使直线型主梁发生卷曲,从而进行形变吸能,避免后端的直线型主梁提前受力变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锚杆的侧边设置薄片,所述薄片与套筒固定安装,所述碰撞部侧边处于上锚杆前方的位置固定设置横杆,通过设置横杆,在碰撞头被碰撞时,能够带动横杆后移,与上锚杆接触,带动上锚杆向下弯曲倾倒,从而避免上锚杆与车辆接触,而上锚杆与套筒采用薄片连接,在受力时,薄片能够被轻易撕裂,从而使上锚杆与套筒脱离,避免上锚杆影响护栏梁发生形变;所述支撑部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通过螺栓与护栏梁连接,所述固定板靠近碰撞部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索,所述连接索的另一端与上锚杆连接,通过固定板牵扯连接索,平衡碰撞部作用在护栏梁上的作用力,使上锚杆受到的两侧拉力相同,避免上锚杆承受碰撞部朝向一侧的倾覆力造成的变形问题;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分别设置端部开口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开口朝靠近碰撞部的一端,所述条形槽内部设置与护栏梁连接的紧固螺栓,通过开口的条形槽设计,使固定板在受到朝向后端的碰撞力时能够主动与护栏梁脱离,避免对护栏梁的弯曲变形造成影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锚杆和下锚杆之间通过水平或竖直布置的螺栓连接,当螺栓水平布置时,螺栓的轴线与直线型主梁垂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护栏梁的直线型主梁截面为W形,所述护栏梁的表面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镂空孔,通过W形的截面设计,提升护栏梁的抗弯曲能力,在发生弯曲变形时,吸收更多的能量。镂空孔可以减轻护栏梁的重量,也可以用于安装固定板的紧固螺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旋转吸能的防撞护栏端头装置采用碰撞部内部设置能够螺旋变形吸能的护栏梁,解决车辆正面碰撞损伤较为严重的问题,同时能够通过扩大碰撞头正面碰撞面积的方式,提升接触面积,降低碰撞位置的损伤程度,并且护栏梁在碰撞后呈螺旋形变形,占地面积较小,且在实际安装中,通过使弧形板的开口方向朝向路面外侧的安装方式,使得护栏梁能够向路外弯曲,不会影响路面的正常通行能力,且本专利技术整体均采用单一的金属材质,在进行事后处理时,无需对材料进行分类回收,方便回收再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背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A处剖视图。图中:1碰撞部、101碰撞头、102引导部、103套筒、104横杆、2护栏梁、201直线型主梁、202滑轮、3支撑部、301上锚杆、302下锚杆、303连接索、304固定板、305薄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旋转吸能的防撞护栏端头装置,包括碰撞部1、护栏梁2和支撑部3,碰撞部1包括碰撞头101,碰撞头101为内部中空且背离路面的一侧具敞口的壳体,碰撞头101的后端设置套筒103,护栏梁2包括直线型主梁201和滑轮202,直线型主梁201水平布置且贯穿套筒103,直线型主梁201处于碰撞头101内部的一端与滑轮202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支撑部3包括竖直布置且同轴的上锚杆301和下锚杆302,上锚杆301和下锚杆302通过螺栓连接,上锚杆301与套筒103的外壁固定连接,下锚杆302与路面固定连接,在实际使用中,可以通过在碰撞头101内部增加加强肋或支撑杆的方式,提升碰撞头101自身的抗变形能力。碰撞头101的前端内部与直线型主梁201对应的位置固定设置引导部102,引导部102为向外弯曲的弧形板,弧形板的一端与套筒邻近路面的内侧壁平滑连接,弧形板的另一端指向背离路面的一侧,通过直线型主梁201与弧形板的弧面的接触,迫使直线型主梁201发生卷曲,从而进行形变吸能,避免后端的直线型主梁201提前受力变形。上锚杆301的侧边设置薄片305,薄片305与套筒103固定安装,薄片305厚度不超过0.5cm,使得此处连接强度比较薄弱,碰撞部1侧边处于上锚杆301前方的位置固定设置横杆104,通过设置横杆104,在碰撞头101被碰撞时,能够带动横杆104后移,与上锚杆301接触,带动上锚杆301向下弯曲倾倒,从而避免上锚杆301与车辆接触,而上锚杆301与护栏梁2采用薄片305连接,在受力时,薄片305能够被轻易撕裂,从而使上锚杆301与套筒103脱离,避免上锚杆301影响护栏梁2发生形变。支撑部3还包括固定板304,固定板304通过螺栓与护栏梁2连接,固定板304靠近碰撞部1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索303,连接索303优选但不局限于柔韧性较好的钢索,起到牵引拉扯的作用,连接索303的另一端与上锚杆301连接,通过固定板304牵扯连接索303,平衡碰撞部1作用在护栏梁2上的作用力,使上锚杆301受到的两侧拉力平衡,避免上锚杆301承受碰撞部1朝向一侧的倾覆力造成的变形问题。固定板304的两侧分别设置端部开口的条形槽,条形槽开口朝靠近碰撞部1的一端,条形槽内部设置与护栏梁2连接的紧固螺栓,通过开口的条形槽设计,以及上锚杆301撞倒后连接索303松弛,使固定板304受到震动时能够主动与护栏梁2脱离,避免对护栏梁2的弯曲变形造成影响。上锚杆301和下锚杆302之间通过水平或竖直布置的螺栓连接,当螺栓水平布置时,螺栓的轴线与直线型主梁201垂直,上锚杆301在发生碰撞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吸能的防撞护栏端头装置,包括碰撞部(1)、护栏梁(2)和支撑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部(1)包括碰撞头(101),碰撞头(101)为内部中空且背离路面的一侧具敞口的壳体,所述碰撞头(101)的后端设置套筒(103),所述护栏梁(2)包括直线型主梁(201)和滑轮(202),所述直线型主梁(201)水平布置且贯穿套筒(103),所述直线型主梁(201)处于碰撞头(101)内部的一端与滑轮(202)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3)包括竖直布置且同轴的上锚杆(301)和下锚杆(302),所述上锚杆(301)和下锚杆(30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锚杆(301)与套筒(103)的外壁固定连接,下锚杆(302)与路面固定连接,所述碰撞头(101)的前端内部与直线型主梁(201)对应的位置固定设置引导部(102),所述引导部(102)为向外弯曲的弧形板,弧形板的一端与套筒邻近路面的内侧壁平滑连接,弧形板的另一端指向背离路面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吸能的防撞护栏端头装置,包括碰撞部(1)、护栏梁(2)和支撑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部(1)包括碰撞头(101),碰撞头(101)为内部中空且背离路面的一侧具敞口的壳体,所述碰撞头(101)的后端设置套筒(103),所述护栏梁(2)包括直线型主梁(201)和滑轮(202),所述直线型主梁(201)水平布置且贯穿套筒(103),所述直线型主梁(201)处于碰撞头(101)内部的一端与滑轮(202)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3)包括竖直布置且同轴的上锚杆(301)和下锚杆(302),所述上锚杆(301)和下锚杆(30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锚杆(301)与套筒(103)的外壁固定连接,下锚杆(302)与路面固定连接,所述碰撞头(101)的前端内部与直线型主梁(201)对应的位置固定设置引导部(102),所述引导部(102)为向外弯曲的弧形板,弧形板的一端与套筒邻近路面的内侧壁平滑连接,弧形板的另一端指向背离路面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吸能的防撞护栏端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兰迎孙大志刘文江郭忠印苏传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交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