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盖轴承校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3203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1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后盖轴承校直装置,一种后盖轴承校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后盖工装夹具、下压夹具、轴承校直夹具、下压导向组件、校直轴导向组件和工装夹具传送机构;所述后盖工装夹具设置在所述工装夹具传送机构上,所述后盖下压夹具和轴承校直夹具均设置在工装夹具传送机构上方,所述下压导向组件驱动后盖下压夹具下压或上升,所述校直轴导向组件驱动所述轴承校直夹具下压或上升。传送机构将后盖工装夹具逐一传送到与校直夹具配对的工位,下压夹具先下压把后盖压紧,在通过轴承校直夹具插入后盖轴承将后盖轴承校直到正确的位置,从而达到快速、自动校直后盖轴承的效果,其工作效率高。

A Straightening Device for Back Cover Bear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ack-Cover bearing straighten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t least one Back-Cover fixture, a down-pressure fixture, a bearing straightening fixture, a down-pressure guide component, a straightening axis guide component and a tool fixtur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e Back-Cover fixture is arranged on the tool fixtur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the Back-Cover lower-pressure fixture and the bearing straightening fixture are arranged on the tool fixtur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e lower pressure guide assembly drives the lower pressure fixture of the back cover to press down or rise, and the straightening shaft guide assembly drives the lower pressure or rise of the bearing straightening fixture. The conveying mechanism transfers the back cover fixture one by one to the position matched with the straightening fixture. The back cover is first pressed down by the lower pressure fixture, and then the back cover bearing is adjusted to the correct position by inserting the back cover bearing into the bearing straightening fixture, so a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fast and automatic straightening the back cover bearing, and its working efficiency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盖轴承校直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机装配
,特别是涉及一种后盖轴承校直装置。
技术介绍
电机,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通常由定子、转子以及前、后盖组成。现有技术中,电机装配生产线形式通常是通过生产流水线的传送带传送电机配件,工人们在生产流水线边上手工组装成电机成品,这样的装配生产线占地面积大,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且生产效率低。为解决上述问题,市场上出现了电机的自动装配线,这种自动装配线虽然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自动化,但装配过程缺乏自动校正步骤,造成电机装配的质量较差,影响电机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校正电机后盖轴承的后盖轴承校直装置。一种后盖轴承校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后盖工装夹具、下压夹具、轴承校直夹具、下压导向组件、校直轴导向组件和工装夹具传送机构;所述后盖工装夹具设置在所述工装夹具传送机构上,所述后盖下压夹具和轴承校直夹具均设置在工装夹具传送机构上方,所述下压导向组件驱动后盖下压夹具下压或上升,所述校直轴导向组件驱动所述轴承校直夹具下压或上升。作为上述后盖轴承校直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盖工装夹具中部开设有与后盖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四周设置有若干定位销。作为上述后盖轴承校直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压夹具中部开设有纵向的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大于所述轴承校直夹具的外径。作为上述后盖轴承校直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压导向组件包括气缸、下压导向轴、气缸固定板和下压板;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气缸固定板上,气缸的活塞杆与下压板固接;所述下压导向轴穿过气缸固定板,其下端与下压板固接,所述下压夹具固接在下压板底部。作为上述后盖轴承校直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校直轴导向组件包括伺服电机驱动模组、校直轴固定板和校直导向轴;所述校直轴固定板与伺服电机驱动模组驱动连接;所述校直导向轴穿过所述气缸固定板,其下端与校直轴固定板固接;所述轴承校直夹具的上端固接在校直轴固定板上,并位于下压夹具上方。作为上述后盖轴承校直装置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置在工装夹具传送机构的一侧,所述下压导向组件和校直导向组件均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作为上述后盖轴承校直装置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机械手,所述机械手设置在所述工装夹具传送机构的一侧。作为上述后盖轴承校直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装夹具传送机构为转盘机构,所述工装夹具设置在转盘上。作为上述后盖轴承校直装置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模组电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后盖轴承校直装置包括设置在工装夹具传送机构上的后盖工装夹具,可自动升降的下压夹具和轴承校直夹具,电机的后盖固定在所述后盖工装夹具上,并通过工装夹具传送机构的逐一传送到校直工位,下压夹具先下压把后盖压紧,在通过轴承校直夹具插入后盖轴承将后盖轴承校直到正确的位置,还包括报警装置,可将不合格品筛选出来。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后盖轴承校直装置的装配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后盖轴承校直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后盖轴承校直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后盖工装夹具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看后文中的附图,更完整地描述本技术,在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然而,本技术可体现为多种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理解为限于本文中所提出的特定实施例。确切地说,这些实施例用于将本技术的范围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包括技术性和科学性术语)应理解为具有与本技术所属的领域中的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意义相同的意义。而且,要理解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应理解为具有与本说明书和相关领域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不应通过理想的或者过度正式的意义对其进行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这样规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技术所述后盖轴承校直装置的装配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后盖轴承校直装置的立体图。一种后盖轴承校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后盖工装夹具1、下压夹具2、轴承校直夹具3、下压导向组件4、校直轴导向组件5和工装夹具传送机构6;所述后盖工装夹具1设置在所述工装夹具传送机构6上,所述下压夹具2和轴承校直夹具3均设置在工装夹具传送机构6上方,所述下压导向组件4驱动后盖下压夹具2下压或上升,所述校直轴导向组件5驱动所述轴承校直夹具3下压或上升。具体地,如图4所示,图4为本技术所述后盖工装夹具的立体图。所述后盖工装夹具1中部开设有与后盖配合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四周设置有若干定位销12。所述凹槽11的形状及大小根据后盖的形状而定,通过所述凹槽11对后盖进行定位,所述定位销11的数量以及位置也根据后盖的的开孔位置而定,用于限制后盖旋转。如图3所示,图3为本技术所述后盖轴承校直装置的剖视图。所述下压夹具2中部开设有纵向的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大于所述轴承校直夹具3的外径。所述下压导向组件4包括气缸41、下压导向轴42、气缸固定板43和下压板44;所述气缸固41在所述气缸固定板43上,气缸41的活塞杆与下压板44固接;所述下压导向轴42穿过气缸固定板43,其下端与下压板44固接,所述下压夹具2固接在下压板44底部。所述校直轴导向组件5包括伺服电机驱动模组51、校直轴固定板52和校直导向轴53;所述校直导向轴53穿过所述气缸固定板43,其下端与所述校直轴固定板52固接;所述校直轴固定板52与伺服电机驱动模组51驱动连接;所述轴承校直夹具3的上端固接在校直轴固定板52上,并位于下压夹具2上方。采用伺服电机可以精确地控制校直轴53的下降距离,以便准确校直后盖轴承,使用时,预先设定好校直轴53的下降距离。本技术还包括支撑座7,所述支撑座7设置在工装夹具传送机构6的一侧,所述下压导向组件4和校直导向组件5均安装在所述支撑座7上。本技术还包括机械手8,所述机械手8设置在所述工装夹具传送机构6的一侧,用于夹取校直后的后盖到下一个工位进行组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装夹具传送机构6为转盘机构,所述工装夹具1设置在转盘上。优选地,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模组51电连接,当校直轴53不能受到阻碍,不能下降到预设值,说明所作用的后盖为不合格品,报警装置即会发出警报。工作原理:后盖放置在所述后盖工装夹具1上,构转盘机转动使放置在后盖工装夹具1上的后盖逐一移动到下压夹具2下方,下压夹具2通过气缸41驱动下压把后盖夹紧,然后轴承校直夹具3通过伺服电机驱动模组51驱动下压,插入后盖轴承,插入到预设值后完成后盖轴承的校直,若下降不到预设值,报警装置发出警报,通知操作人员将不合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盖轴承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后盖工装夹具、下压夹具、轴承校直夹具、下压导向组件、校直轴导向组件和工装夹具传送机构;所述后盖工装夹具设置在所述工装夹具传送机构上,所述下压夹具和轴承校直夹具均设置在工装夹具传送机构上方,所述下压导向组件驱动下压夹具下压或上升,所述校直轴导向组件驱动所述轴承校直夹具下压或上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盖轴承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后盖工装夹具、下压夹具、轴承校直夹具、下压导向组件、校直轴导向组件和工装夹具传送机构;所述后盖工装夹具设置在所述工装夹具传送机构上,所述下压夹具和轴承校直夹具均设置在工装夹具传送机构上方,所述下压导向组件驱动下压夹具下压或上升,所述校直轴导向组件驱动所述轴承校直夹具下压或上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盖轴承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工装夹具中部开设有与后盖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四周设置有若干定位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盖轴承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夹具中部开设有纵向的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大于所述轴承校直夹具的外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盖轴承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导向组件包括气缸、下压导向轴、气缸固定板和下压板;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气缸固定板上,气缸的活塞杆与下压板固接;所述下压导向轴穿过气缸固定板,其下端与下压板固接,所述下压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向明林光濂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科业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