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3114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绝缘基座、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及第一加强件,所述绝缘基座设置有第一对接槽、第二对接槽及第三对接槽。所述第一加强件包括第一导电臂、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二导电臂、第三导电臂及第一防撞臂,所述第一导电臂至少部分插设在所述第三对接槽内,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臂及所述第二导电臂相连,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臂及所述第三导电臂相连;所述第二导电臂与所述第三导电臂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对接槽和所述第二对接槽内,所述第一防撞臂与所述第一导电臂相连并盖设在所述绝缘基座的对接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传输大电流,应用场景更广泛,机械强度高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Connec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nector, which comprises an insulating base, a first conductive terminal, a second conductive terminal and a first reinforcement. The insulating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butt groove, a second butt groove and a third butt groove. The first reinforcement includes a first conducting arm, a first connecting arm, a second connecting arm, a second conducting arm, a third conducting arm and a first anti-collision arm. The first conducting arm is at least partially inserted in the third docking slot. The first connecting arm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nducting arm and the second conducting arm. The second connecting arm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nducting arm and the third conducting arm. Arms are connected; the second conductive arm and the third conductive arm extend to the first docking groove and the second docking groove respectively, and the first anti-collision arm and the first conductive arm are connected and covered on the docking surface of the insulating bas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arge current transmission, wider application scenarios, high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long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信号连接
,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连接器作为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也在我们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连接器主要起到保证电流流畅连续地流通,它使设计和生产过程更方便、更灵活,降低了生产和维护成本。现有的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基座、第一组信号端子及第二组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间隔地固定在所述绝缘基座上,然而随着各电子产品的小型化,现有的连接器在追求体积不断变小的同时,却面临着如下问题:由于体积变小而带来的机械强度的降低,一般大尺寸连接器能够承受在配合时使用较大的机械力量不至损坏,而小尺寸连接器却无法承受装配过程中连接器之间的相互摩擦,可能连接器损坏或者破裂,机械寿命大大缩短,甚至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械强度高的连接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绝缘基座、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及第一加强件,所述绝缘基座设置有第一对接槽、第二对接槽及第三对接槽,所述第一对接槽与所述第二对接槽分别位于所述绝缘基座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对接槽位于所述绝缘基座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绝缘基座相连,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对接槽内;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与所述绝缘基座相连,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对接槽内;所述第一加强件包括第一导电臂、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二导电臂、第三导电臂及第一防撞臂,所述第一导电臂至少部分插设在所述第三对接槽内,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臂及所述第二导电臂相连,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臂及所述第三导电臂相连;所述第二导电臂与所述第三导电臂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对接槽和所述第二对接槽内,所述第一防撞臂与所述第一导电臂相连并盖设在所述绝缘基座的对接面上。优选地,所述绝缘基座还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位于所述第一对接槽与所述第二对接槽之间,所述第一防撞臂朝所述绝缘基座延伸形成有定位臂,所述定位臂插设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内。优选地,所述绝缘基座包括基板、第一凸肋、第二凸肋、第三凸肋及对接凸块;所述第一凸肋及所述第二凸肋均与所述基板相连,并分别位于所述基板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对接凸块与所述基板相连,并位于所述第一凸肋与所述第二凸肋之间,所述基板、所述第一凸肋及所述对接凸块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对接槽,所述基板、所述第二凸肋及所述对接凸块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对接槽,所述基板、所述第三凸肋及所述对接凸块之间形成所述第三对接槽,所述第一导电臂、所述第二导电臂及所述第三导电臂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三凸肋、所述第一凸肋、所述第二凸肋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肋上设置有第一卡固槽,所述第一卡固槽与所述第一对接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及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连并均插设在所述第一卡固槽内,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凸肋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连,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对接槽内,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有第一对接空间。优选地,所述对接凸块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位置相对应,以在当所述第一接触部受到背向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作用力时,所述第一接触部能够朝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变形。优选地,所述第二夹持部面向所述第一接触部的表面设置有扣接槽。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端子还包括焊接部,所述焊接部位于所述绝缘基座外侧并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三凸肋设置有第一卡持槽,所述第一卡持槽与所述第三对接槽及所述绝缘基座的对接面相连通,所述第一导电臂插设在所述第一卡持槽及所述第三对接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臂设置有扣接凸起,所述扣接凸起位于所述第三对接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件还包括第一焊接臂、第二焊接臂、第三焊接臂及第四焊接臂,所述第一焊接臂与所述第二焊接臂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臂及所述第二连接臂相连,并均沿所述绝缘基座的纵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三焊接臂与所述第四焊接臂分别与所述第一焊接臂及所述第二焊接臂相连,并均沿所述绝缘基座的横向延伸设置。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所述绝缘基座、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及第一加强件之间的配合,所述第一加强件包括第一导电臂、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二导电臂、第三导电臂及第一防撞臂,所述第一导电臂至少部分插设在所述第三对接槽内,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臂及所述第二导电臂相连,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臂及所述第三导电臂相连。因而,在将本技术的连接器与对接的连接器连接时,可通过第一导电臂、第二导电臂及第三导电臂传输大电流,因而应用场景更广泛,较好地避免了传输大电流时不安全的问题。此外,由于所述第二导电臂与所述第三导电臂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对接槽和所述第二对接槽内,因而整体结构较紧凑,便于制造和使用。最后,由于所述第一防撞臂与所述第一导电臂相连并盖设在所述绝缘基座的对接面上,因而本技术的机械强度高,与对接的所述连接器连接时,不易被对接的所述连接器损坏,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连接器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本技术连接器的绝缘基座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本技术连接器去掉绝缘基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本技术连接器的第一导电端子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本技术连接器的第一加强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用于与对接的连接器连接以进行传输信号,其包括绝缘基座1、第一导电端子2、第二导电端子3、第一加强件4及第二加强件5,所述绝缘基座1设置有第一对接槽a、第二对接槽b、第三对接槽c及第四对接槽d,所述第一对接槽a与所述第二对接槽b分别位于所述绝缘基座1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对接槽c位于所述绝缘基座1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对接槽d位于所述绝缘基座1的第二端,所述绝缘基座1的第一端与所述绝缘基座1的第二端位置相对设置。请参阅图2,所述绝缘基座1包括基板11、第一凸肋12、第二凸肋13、第三凸肋14、第四凸肋15及对接凸块16,所述第一凸肋12及所述第二凸肋13均与所述基板11相连,并分别位于所述基板11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凸肋14及所述第四凸肋15均与所述基板11相连,并分别位于所述基板11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凸肋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凸肋12相连,所述第三凸肋1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肋13相连。所述第四凸肋1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凸肋12相连,所述第四凸肋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肋13相连。所述第一凸肋12、第二凸肋13、第三凸肋14、第四凸肋15围成方形的框体。所述对接凸块16与所述基板11相连,并位于所述第一凸肋12与所述第二凸肋13之间。所述基板11、所述第一凸肋12及所述对接凸块16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对接槽a。所述基板11、所述第二凸肋13及所述对接凸块16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对接槽b。所述基板11、所述第三凸肋14及所述对接凸块16之间形成所述第三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基座、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及第一加强件,所述绝缘基座设置有第一对接槽、第二对接槽及第三对接槽,所述第一对接槽与所述第二对接槽分别位于所述绝缘基座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对接槽位于所述绝缘基座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绝缘基座相连,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对接槽内;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与所述绝缘基座相连,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对接槽内;所述第一加强件包括第一导电臂、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二导电臂、第三导电臂及第一防撞臂,所述第一导电臂至少部分插设在所述第三对接槽内,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臂及所述第二导电臂相连,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臂及所述第三导电臂相连;所述第二导电臂与所述第三导电臂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对接槽和所述第二对接槽内,所述第一防撞臂与所述第一导电臂相连并盖设在所述绝缘基座的对接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基座、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及第一加强件,所述绝缘基座设置有第一对接槽、第二对接槽及第三对接槽,所述第一对接槽与所述第二对接槽分别位于所述绝缘基座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对接槽位于所述绝缘基座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绝缘基座相连,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对接槽内;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与所述绝缘基座相连,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对接槽内;所述第一加强件包括第一导电臂、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二导电臂、第三导电臂及第一防撞臂,所述第一导电臂至少部分插设在所述第三对接槽内,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臂及所述第二导电臂相连,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一导电臂及所述第三导电臂相连;所述第二导电臂与所述第三导电臂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对接槽和所述第二对接槽内,所述第一防撞臂与所述第一导电臂相连并盖设在所述绝缘基座的对接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座还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位于所述第一对接槽与所述第二对接槽之间,所述第一防撞臂朝所述绝缘基座延伸形成有定位臂,所述定位臂插设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内。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座包括基板、第一凸肋、第二凸肋、第三凸肋及对接凸块;所述第一凸肋及所述第二凸肋均与所述基板相连,并分别位于所述基板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对接凸块与所述基板相连,并位于所述第一凸肋与所述第二凸肋之间,所述基板、所述第一凸肋及所述对接凸块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对接槽,所述基板、所述第二凸肋及所述对接凸块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对接槽,所述基板、所述第三凸肋及所述对接凸块之间形成所述第三对接槽,所述第一导电臂、所述第二导电臂及所述第三导电臂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三凸肋、所述第一凸肋、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恒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亚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