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3048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包括外壳和横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电机可以带动锥齿轮左右转动,使得异形齿轮带动卡紧装置左右摆动,实现对双电源的自动切换功能,自动化程度高;通过设置有卡紧装置可以通过上钩板和下钩板之间的卡合,实现对电源的接通,还可以通过第一弹簧拉动下钩板实现上下侧电源的打开功能,操作方便效率高;通过设置有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螺纹杆啮合螺纹孔转动,使得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内的移动,横板下移,可以实现两侧双电源的同时接通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自动化操作和可以任意切换的优点。

A Double Power Supply Switch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ual power supply switch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nd a cross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first motor, which can drive bevel gears to rotate left and right through the first motor, so that the special-shaped gears can drive the clamping device to swing left and right, thus realizing the automatic switching function of the dual power supply, with a 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 through the clamping device, the power supply can be connected through the clamping between the upper hook plate and the lower hook plate, and the first spring can also be pulled through. Moving the lower hook plate realizes the opening function of the upper and lower power supply, which is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to operate. By setting up a second motor, the screw rod meshing thread hole rotates through the second motor, so that the second slider moves in the second chute and the horizontal plate moves down, thus realizing the simultaneous connection function of both sides of the power suppl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automatic operation and arbitrary switc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源切换
,具体为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会遇到需要对两个电源进行切换使用的情况,在现有技术的操作之中采用的是人工进行操作将两个电源进行转换,但是这种操作方式在操作时非常的麻烦,而且一旦电压过高的话,在电源切换的过程中会产生电弧,这种电弧对于操作人员来说非常的危险,甚至会危及到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这是现有技术的一大不足;还有就是,现有技术的双电源切换只能是一对一的完成,一旦需要同时启动两个电源就不能完成了,这样就很大的限制了双电源设备的使用,这是现有技术的另一不足。基于以上的原因,本技术提出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来解决这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操作麻烦危险和不能同时使用双电源的缺陷,提供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所述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具有自动化操作和可以任意切换等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面两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外壳的顶面中心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子上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第一电机一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所述锥齿轮的前侧设置有与其相互匹配的异形齿轮,所述异形齿轮上设置有卡紧装置,所述异形齿轮的中心固定连接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两端均延伸出异形齿轮与外壳的内腔前后侧壁活动连接,所述锥齿轮的底面中心固定连接有圆柱,所述圆柱远离锥齿轮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活动轴贯穿固定套,所述活动轴与固定套之间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转轴包括粗杆,所述粗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的转子上,所述粗杆的底面上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侧壁上左右对称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活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相对一侧均延伸出第一滑槽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细杆,所述细杆的底面延伸出圆孔固定连接在锥齿轮的顶面中心上。优选的,所述卡紧装置包括横板,所述横板的前侧面中心固定连接在异形齿轮的后侧面上,所述横板的顶面两端均设置有上钩板,所述上钩板贯穿横板的上下侧面,所述上钩板下侧设置有下钩板,所述下钩板与外壳之间活动连接,所述下钩板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下钩板一端固定连接在横板靠近底面中心上,所述下钩板的底端贯穿外壳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下钩板一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外壳底面靠近中心一侧。优选的,所述外壳内腔前后侧壁中心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活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活动轴的两端均活动连接在第二滑块的侧面上,后侧所述第二滑块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贯穿第二滑块的上下侧面,所述螺纹孔内活动连接有与其相互匹配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两端均活动连接在第二滑槽的侧面上,所述螺纹杆的顶端贯穿外壳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的转子,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在外壳的顶面上。优选的,所述通孔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外壳底面靠近两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贯穿外壳底面的上下侧壁,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贯穿下钩板,所述下钩板与固定杆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均活动连接在凹槽的前后侧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电机可以带动锥齿轮左右转动,使得异形齿轮带动卡紧装置左右摆动,实现对双电源的自动切换功能,自动化程度高;通过设置有卡紧装置可以通过上钩板和下钩板之间的卡合,实现对电源的接通,还可以通过第一弹簧拉动下钩板实现上下侧电源的打开功能,操作方便效率高;通过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块,可以实现转轴上细杆的下移,便于后期的操作;通过设置有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螺纹杆啮合螺纹孔转动,使得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内的移动,可以完成横板的整体下移功能,可以实现两侧双电源的同时接通功能,自动化程度高和切换简单;通过设置有橡胶垫,可以有效的避免外壳对电线的损坏。本技术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自动化操作和可以任意切换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的B处放大图。图中标号:1、外壳;2、通孔;3、第一电机;4、转轴;5、锥齿轮;6、异形齿轮;7、卡紧装置;8、活动轴;9、圆柱;10、固定套;11、粗杆;12、圆孔;13、第一滑槽;14、第一滑块;15、细杆;16、横板;17、上钩板;18、下钩板;19、第一弹簧;20、第二弹簧;21、底板;22、第二滑槽;23、第二滑块;24、螺纹孔;25、螺纹杆;26、第二电机;27、橡胶垫;28、凹槽;29、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的顶面两侧开设有通孔2,通孔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橡胶垫27,外壳1的顶面中心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转子上固定连接有转轴4,转轴4包括粗杆11,粗杆11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3的转子上,粗杆11的底面上开设有圆孔12,圆孔12的侧壁上左右对称开设有第一滑槽13,第一滑槽13内活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4,第一滑块14相对一侧均延伸出第一滑槽13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细杆15,细杆15的底面延伸出圆孔12固定连接在锥齿轮5的顶面中心上,转轴4远离第一电机3一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5,锥齿轮5的前侧设置有与其相互匹配的异形齿轮6,异形齿轮6上设置有卡紧装置7,卡紧装置7包括横板16,横板16的前侧面中心固定连接在异形齿轮6的后侧面上,横板16的顶面两端均设置有上钩板17,上钩板17贯穿横板16的上下侧面,上钩板17下侧设置有下钩板18,下钩板18与外壳1之间活动连接,下钩板18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9,第一弹簧19远离下钩板18一端固定连接在横板16靠近底面中心上,下钩板18的底端贯穿外壳1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0,第二弹簧20远离下钩板18一端固定连接有底板21,底板21固定连接在外壳1底面靠近中心一侧,外壳1底面靠近两侧开设有凹槽28,凹槽28贯穿外壳1底面的上下侧壁,凹槽28内设置有固定杆29,固定杆29贯穿下钩板18,下钩板18与固定杆29之间固定连接,固定杆29的两端均活动连接在凹槽28的前后侧壁上,异形齿轮6的中心固定连接有活动轴8,活动轴8的两端均延伸出异形齿轮6与外壳1的内腔前后侧壁活动连接,外壳1内腔前后侧壁中心均开设有第二滑槽22,第二滑槽22内活动连接有第二滑块23,活动轴8的两端均活动连接在第二滑块23的侧面上,后侧第二滑块23上开设有螺纹孔24,螺纹孔24贯穿第二滑块23的上下侧面,螺纹孔24内活动连接有与其相互匹配的螺纹杆25,螺纹杆25的两端均活动连接在第二滑槽22的侧面上,螺纹杆25的顶端贯穿外壳1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6的转子,第二电机26固定连接在外壳1的顶面上,锥齿轮5的底面中心固定连接有圆柱9,圆柱9远离锥齿轮5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顶面两侧开设有通孔(2),所述外壳(1)的顶面中心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转子上固定连接有转轴(4),所述转轴(4)远离第一电机(3)一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5),所述锥齿轮(5)的前侧设置有与其相互匹配的异形齿轮(6),所述异形齿轮(6)上设置有卡紧装置(7),所述异形齿轮(6)的中心固定连接有活动轴(8),所述活动轴(8)的两端均延伸出异形齿轮(6)与外壳(1)的内腔前后侧壁活动连接,所述锥齿轮(5)的底面中心固定连接有圆柱(9),所述圆柱(9)远离锥齿轮(5)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10),所述活动轴(8)贯穿固定套(10),所述活动轴(8)与固定套(10)之间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顶面两侧开设有通孔(2),所述外壳(1)的顶面中心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转子上固定连接有转轴(4),所述转轴(4)远离第一电机(3)一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5),所述锥齿轮(5)的前侧设置有与其相互匹配的异形齿轮(6),所述异形齿轮(6)上设置有卡紧装置(7),所述异形齿轮(6)的中心固定连接有活动轴(8),所述活动轴(8)的两端均延伸出异形齿轮(6)与外壳(1)的内腔前后侧壁活动连接,所述锥齿轮(5)的底面中心固定连接有圆柱(9),所述圆柱(9)远离锥齿轮(5)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10),所述活动轴(8)贯穿固定套(10),所述活动轴(8)与固定套(10)之间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包括粗杆(11),所述粗杆(11)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3)的转子上,所述粗杆(11)的底面上开设有圆孔(12),所述圆孔(12)的侧壁上左右对称开设有第一滑槽(13),所述第一滑槽(13)内活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4),所述第一滑块(14)相对一侧均延伸出第一滑槽(13)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细杆(15),所述细杆(15)的底面延伸出圆孔(12)固定连接在锥齿轮(5)的顶面中心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装置(7)包括横板(16),所述横板(16)的前侧面中心固定连接在异形齿轮(6)的后侧面上,所述横板(16)的顶面两端均设置有上钩板(17),所述上钩板(17)贯穿横板(16)的上下侧面,所述上钩板(17)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绿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