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蓝光防眩扩散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2819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1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蓝光防眩扩散膜,包括基材、位于所述基材一面的第一防眩光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另一面的第二防眩光层、涂覆于所述第二防眩光层的扩散层、粘合于所述扩散层外的防蓝光层及位于所述扩散层与所述防蓝光层之间的光学胶复合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降低灯具的眩光的目的,增加有效光照的照明亮度;同时过滤掉有害的蓝光部分,保护人的眼睛,减少人眼对照明的不适感。

A Blu-ray Anti-glare Diffusion Fil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lue-light anti-glare diffusion film, which comprises a base material, a first anti-glare layer on one side of the base material, a second anti-glare layer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base material, a diffusion layer coated on the second anti-glare layer, a blue-light layer adhering to the outside of the diffusion layer and an optical glue composite layer between the diffusion layer and the anti-glare layer.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glare of lamps, increasing illumination brightness of effective light, filtering out harmful blue light parts, protecting human eyes and reducing discomfort of human eyes to illumin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蓝光防眩扩散膜
本技术涉及功能板(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蓝光防眩扩散膜。
技术介绍
扩散板(膜)通常是在透明材料里面加入扩散粒子的方式实现扩散功能的,在液晶显示装置如玻璃幕墙、电视、移动电话、计算机、车载GPS导航仪等成像显示设备中,由于光线的明暗差异,常常存在显示效果不清晰,对人眼造成光线刺激等问题。在LED平板灯中,为了获得均匀柔和的显示效果,已广泛使用光扩散板,光扩散板是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手段,将光散射材料加入基板中,利用光线在传输过程中遇到不同折射率(密度)的介质时发生折射、反射与散射使入射光充分散射产生光学扩散的效果。对于光散射材料而言,光透过率和光扩散率(或雾度)是一对矛盾的技术指标,较高的光透过率通常是以牺牲光扩散率为代价的,造成配合导光板的扩散板在灯具中使用时眩光问题严重,尤其是在诸如办公室、图书馆、学校等公共环境的封闭空间内使用时会感觉眼睛不舒服。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更加舒适、友好型生活环境,照明行业同样面临着从之前的关注亮度到现在越来越关注照明舒适性,而且LED平板灯的快速普及,有LED灯珠引入的蓝光成分也已受到了人们重视,抗蓝光膜也得到快速的推广,但是在平板照明中的使用还没有得到普及,在这种市场需求下亟需一种能够防眩光并且抗蓝光的扩散板(膜)。于2014年4月16中国专利号CN203549681U公开了一种扩散膜及使用扩散膜的背光模块,其包含光源、导光板、基材与扩散膜。扩散膜涂布于基材的第二面,且扩散膜包含第一微型结构区与第二微型结构区,第一微型结构区紧邻光源,但只能实现扩散功能和防眩光功能,但是不能解决过滤掉光线中的蓝光波长的光线,存在对人眼的隐形伤害。本技术提供在原有的防眩功能和扩散功能基础上,实现有效的过滤掉光线中的蓝光成份,保护使用者的眼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眩功能和扩散功能,同时实现有效的过滤掉光线中的蓝光成份的一体化多功能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抗蓝光防眩扩散膜,其包括基材、位于所述基材一面的第一防眩光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另一面的第二防眩光层、涂覆于所述第二防眩光层的扩散层、粘合于所述扩散层外的防蓝光层及位于所述扩散层与所述防蓝光层之间的光学胶复合层。所述第一防眩光层为半球型棱镜结构,所述第一防眩光层为均匀分布于所述基材表面的且直径为D的若干半球形凸起,D的范围为30~80um。所述第二防眩光层为正交棱镜结构,所述正交棱镜结构为底部为四边形、顶部为锥形的四棱锥。所述四棱锥的顶角为80~100度,所述四棱锥顶部至底部距离为L,且0.75D<L<1.3D所述光学胶复合层厚度为5~10um。所述第二防眩光层为扩散层,所述的扩散层为扩散粒子涂布层。所述防蓝光层为用于吸收蓝光的蓝光量子点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抗蓝光防眩扩散膜,所述基材一面的第一防眩光层为半球形透镜结构,可以起到收缩光线的作用,同时基材另一面的正交棱镜可以进一步收缩光线,两个结构叠接作用,效果更好;此外增加有效光照的照明亮度;同时过滤掉有害的蓝光部分,保护人的眼睛,减少人眼对照明的不适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抗蓝光防眩扩散层的结构图;图2是图1中的第二眩光层的四棱锥凸起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看图1、图2,本技术的一种抗蓝光防眩扩散膜,采用复合结构组成,包括基材1、位于基材1一面的第一防眩光层2、设置于基材1另一面的第二防眩光层3、涂覆于第二防眩光层3的扩散层4、粘合于扩散层4外的防蓝光层5及位于扩散层4与防蓝光层5之间的光学胶复合层6。第一防眩光层2为半球型棱镜结构,具体为均匀分布于基材1表面的多个半球形凸起21,每个凸起21单元的直径为D,且D的范围为30~80um。第二防眩光层3为正交棱镜结构,具体为均匀分布于基材1另一表面的多个四棱锥凸起31,所述四棱锥凸起31,底部为四边形,顶部为锥形,且棱镜顶角为80~100度,四棱锥顶部至底部距离为L,且0.75D<L<1.3D。此外,第一防眩光层2与第二防眩光层3均具有高通透性。此外,第二防眩光层3也可省去,直接在基材1的另一面涂覆扩散层4。基材1的第二防眩光层3表面的扩散层4为扩散粒子,并形成不规则形状粗糙结构,扩散层3起到将光线散射的功能,在扩散层4匀光的作用下达到光表面亮度均匀。光学胶复合层6为将扩散层4和防蓝光层5结合在一起,厚度为5~10um。由于光学胶复合层6透射率高、表面平整度好,同时还具有优异的粘结强度,并不会破坏棱镜层功能。防蓝光层5具有吸收蓝光的功能,可以是吸收性的材料,用于吸收蓝光,如抗蓝光膜;也可以是激发性的材料,如蓝光量子点膜,蓝光射入能够激发偏红光波长的光线,而且激发光的数量大于吸收光的数量,实现增亮功能。此外,防蓝光层5一侧设置有导光板7,光源传递至导光板7,并进入能够吸收蓝光的防蓝光层5,滤去蓝光后的光源经扩散层4折射后散发出均匀的光线;由扩散层4扩散后的光线再以任意角度进入第二防眩光层3的正交棱镜,通过正交棱镜对光线进行控制,并折射形成汇聚的光线,有效降低眩光的影响,实现统一眩光值小于19的标准,实用性较强,扩散层4起到遮蔽导光板7表面缺陷的作用,而基材1上层的半球型透镜可以进一步的收缩光线,第一防眩光层2与第二防眩光层3两层结构叠接作用,效果更好。本技术一种抗蓝光防眩扩散膜的有益效果:在实现降低眩光的目的,增加有效光照的照明亮度;同时过滤掉有害的蓝光部分,保护人的眼睛,减少人眼对照明的不适感。当然,本
内的一般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蓝光防眩扩散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基材、位于所述基材一面的第一防眩光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另一面的第二防眩光层、涂覆于所述第二防眩光层的扩散层、粘合于所述扩散层外的防蓝光层及位于所述扩散层与所述防蓝光层之间的光学胶复合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蓝光防眩扩散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基材、位于所述基材一面的第一防眩光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另一面的第二防眩光层、涂覆于所述第二防眩光层的扩散层、粘合于所述扩散层外的防蓝光层及位于所述扩散层与所述防蓝光层之间的光学胶复合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蓝光防眩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眩光层为半球型棱镜结构,所述第一防眩光层为均匀分布于所述基材表面的且直径为D的若干半球形凸起,D的范围为30~80u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蓝光防眩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眩光层为正交棱镜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恒王子睿姚琪琪施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亮立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