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换热管和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92580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1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强换热管和换热系统,涉及热交换领域。该增强换热管包括管体和纳米件,纳米件与管体内壁连接,纳米件能够在与流体接触时析出纳米颗粒,纳米件的构成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流体的导热系数。通过在流体中加入纳米颗粒,提高流体的热交换效率和热容量,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

An Enhanced Heat Exchange Pipe and Heat Exchange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nhanced heat exchange tube and a heat exchange system,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heat exchange. The enhanced heat exchanger tube consists of a tube body and a nano-component,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tube. The nano-component can precipitate nano-particles when it contacts with the flui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nano-component material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fluid. By adding nanoparticles into the fluid, the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and heat capacity of the fluid can be improved, so that the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换热管和换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增强换热管和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换热系统是通过燃气燃烧产生烟气,或电加热产生高温水蒸气等方式产生传热介质,并使烟气或水蒸气经过热交换器换热使循环水升温。热交换器材质主要是由无氧铜或是不锈钢构成,为了增加热交换器换热效率,一般在加热管上布有翅片,但过多的翅片又会增加烟气阻力,导致换热效率不高。目前常见的改进多集中于对换热器的换热部位的形状、结构进行改进,进展较慢,提升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换热管,该增强换热管能够提高管内流体的热传导效率和热容量。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系统,其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增强换热管,该系统能够提高换热效率,并检测系统内纳米颗粒的分散情况,使用户能够及时更换增强换热管。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增强换热管,包括管体和纳米件,所述纳米件设置于所述管体内,所述纳米件能够在与所述流体接触时析出纳米颗粒,所述纳米件的构成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流体的导热系数,通过在所述流体中加入所述纳米颗粒,提高流体的热交换效率和热容量,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进一步地,球型的所述纳米颗粒上开设有换热孔,以增大纳米颗粒的表面积,从而提高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纳米件包括第一功能部,所诉第一功能部与所述管体内周壁贴合,以保证管内所述流体的通过面积,从而提高所述流体的通过量。进一步地,所述纳米件还包括连接部和第二功能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功能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功能部内。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功能部的内壁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功能部连接,所述第一功能部与所述第二功能部之间形成通过空间。以增大所述纳米件与所述流体的接触面积,提高所述流体内所述纳米颗粒的分散量。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功能部沿流体流动方向的两端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功能部沿流体流动方向的中段的截面积。以减小流体在流动时的阻力,从而提高流体的通过速率。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换热系统,其包括热交换管、循环管和所述增强换热管。所述热交换管与所述增强换热管连接并连通,所述循环管的一端与所述热交换管连接并连通,所述循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增强换热管连接并连通。以使得内部分散有所述纳米颗粒的所述流体,能够在所述热交换管、所述循环管和所述增强换热管连通形成的闭合管路中循环流动,从而实现循环换热。进一步地,所述增强换热管与所述热交换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增强换热管和所述循环管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纳米件的纳米颗粒已完全析出后,能够便捷地更换增强换热管。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包括第一温度感应件、第二温度感应件、控制件和告警件。所述第一温度感应件设置于所述热交换管与所述循环管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温度感应件设置于所述循环管与所述增强换热管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温度感应件和所述第二温度感应件分别与所述控制件之间电连接,所述控制件与所述告警件之间电连接。当所述第一温度感应件与第二温度感应件之前温差超过设定值时,所述控制件触发所述告警件告警,提醒使用者更换所述增强换热管。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对流管和加热装置,所述对流管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所述对流管贴紧所述热交换管,并与所述热交换管并列设置。以通过对流管与所述热交换管内所述流体的对流传热,实现所述流体的换热。进一步地,还包括供水管路,所述供水管路包括进液管、加热管和出液管,所述增强换热管、所述进液管、所述加热管和所述出液管依次连接并连通,所述对流管贴紧所述加热管,并与所述热交换管并列设置。以充分利用所述加热装置,并使换热后所述流体能够直接被使用,而不仅限于在循环管路中与外界进行热交换。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的增强换热管可以在与流体接触时析出纳米颗粒,纳米颗粒分散于流体内部,从而提高流体的热交换效率和热容量,进而提高热交换效率。本技术公开的换热系统,由于采用本技术公开的增强换热管,能够以较高的换热效率进行换热,且能够将换热后的流体用于环境采暖和洗浴等多方面,提高了加热装置的利用率。同时,用户能够通过第一温度感应件、第二温度感应件、控制件和告警件的配合监测管路内纳米颗粒的浓度,从而及时更换增强加热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个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增强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增强换热管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纳米颗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增强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增强换热管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纳米颗粒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增强换热管;110-管体;120-纳米件;121-纳米颗粒;1211-换热孔;200-换热系统;210-热交换管;220-循环管;230-对流管;240-温控组件;241-第一温度感应件;242-告警件;243-控制件;244-第二温度感应件;250-加热装置;260-供水管路;261-进液管;262-加热管;263-出液管;300-增强换热管;310-管体;320-纳米件;321-第一功能部;322-连接部;323-第二功能部;330-通过空间;324-纳米颗粒。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有更明确的规定与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更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是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强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和纳米件,所述纳米件与所述管体内壁连接,所述纳米件能够在与流体接触时析出纳米颗粒,所述纳米件的构成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流体的导热系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和纳米件,所述纳米件与所述管体内壁连接,所述纳米件能够在与流体接触时析出纳米颗粒,所述纳米件的构成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流体的导热系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上开设有换热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件的外壁与所述管体的内壁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强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件包括第一功能部、连接部和第二功能部,第一功能部与所述管体内周壁贴合,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功能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功能部内;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功能部的内壁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功能部连接,所述第一功能部与所述第二功能部之间形成通过空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强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功能部沿流体流动方向的两端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功能部沿流体流动方向的中段的截面积。6.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管、循环管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增强换热管,所述热交换管与所述增强换热管连接并连通,所述循环管的一端与所述热交换管连接并连通,所述循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增强换热管连接并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穗江吴一鹏马艳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