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载保护的阻尼器和一种电动尾门撑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2159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载保护的阻尼器和一种电动尾门撑杆。过载转接座设置在阻尼器腔体的第一侧以便所述过载转接座绕旋转轴旋转;过载摩擦块通过过载钢珠设置在过载转接座的第一侧,使得过载转接座绕旋转轴旋转通过过载钢珠带动过载摩擦块绕旋转轴旋转;摩擦片设置在过载摩擦块的第一侧,固定片设置在摩擦片的第一侧,并固定在阻尼器腔体的内部,使得固定片不能绕旋转轴旋转;弹性部件设置在固定片的第一侧,以对固定片产生压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载保护的阻尼器和一种电动尾门撑杆,能有效解决现有的电动尾门撑杆不具备过载保护的功能的技术缺陷。

A Damper for Overload Protection and an Electric Tail Door Bra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bile accessories, in particular to an overload protection damper and an electric tail door brace. The overload adapter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side of the damper chamber so that the overload adapter rotates around the rotation axis; the overload friction block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side of the overload adapter through the overload steel ball, so that the overload adapter rotates around the rotation axis and the overload friction block rotates around the rotation axis through the overload steel ball; the friction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side of the overload friction block, and the fix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friction plate. The first side is fixed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damper chamber, so that the fixing plate can not rotate around the rotating axis; the elastic parts are arranged on the first side of the fixing plate to generate pressure on the fixing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amper for overload protection and an electric tail door support rod, which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technical defects that the existing electric tail door support rod does not have the function of overload pro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载保护的阻尼器和一种电动尾门撑杆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的
,尤其涉及一种过载保护的阻尼器和一种电动尾门撑杆。
技术介绍
汽车后备箱尾门是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保护汽车内部的乘客或货物起到重要作用,并且汽车尾门也需要经常性地被打开或关闭,在打开或者关闭汽车尾门是涉及到了汽车尾门电动撑杆。目前,市场上电动尾门撑杆需要悬停,且可承受快速手动开关门的要求,目前的方案一般采用电机静态力矩加螺杆摩擦力,但是现有的电动尾门撑杆具有以下的弊端:电机静态力矩误差较大,造成采用不同电机会有不能悬停或者手动开关门力过大的风险;螺杆摩擦力大造成螺杆效率低,工作电流会增大,浪费能源;快速手动开关门时反向力易损坏齿轮箱及电机;市面上没有出现一种既具有阻尼器也具有过载保护的电动尾门撑杆。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过载保护的阻尼器和一种电动尾门撑杆,能有效解决现有的电动尾门撑杆不具备过载保护的功能的技术缺陷。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过载保护的阻尼器,包括:阻尼器外壳、固定片、弹性部件、摩擦片、过载摩擦块、过载转接座和过载钢珠;所述阻尼器外壳限定阻尼器腔体;所述过载转接座设置在所述阻尼器腔体的第一侧以便所述过载转接座绕的旋转轴旋转;所述过载转接座的第一侧与所述过载摩擦块的第二侧设置有容纳所述过载钢珠的空腔;所述过载钢珠设置在所述空腔中,并所述过载摩擦块通过所述过载钢珠设置在所述过载转接座的第一侧,使得所述过载转接座绕旋转轴旋转通过所述过载钢珠带动所述过载摩擦块绕旋转轴旋转;所述摩擦片设置在所述过载摩擦块的第一侧,所述固定片设置在所述摩擦片的第一侧,并固定在所述阻尼器腔体的内部,使得所述固定片不能绕旋转轴旋转,并使得所述固定片沿旋转轴的方向移动;其中,在阻尼器正常运行时,固定片不会旋转和移动,当阻尼器外壳外部的力输出部件过载时,固定片因为受轴向力和弹性部件的作用,朝靠近弹性部件的方向移动。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固定片的第一侧,以对所述固定片产生压力;其中,所述过载转接座和设置在所述阻尼器外壳外部的驱动部件连接,所述过载摩擦块和所述摩擦片的中心孔依次与设置在所述阻尼器外壳外部的力输出部件连接,以便所述力输出部件通过阻尼器被所述驱动部件驱动。其中,所述旋转轴为阻尼器外壳外部的力输出部件的旋转轴。作为优选,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固定片的第一侧,所述弹簧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阻尼器腔体的第二侧。作为优选,所述阻尼器外壳包括上外壳和下外壳,所述上外壳设有螺牙,所述上外壳与所述下外壳配合,通过旋转上外壳的螺牙,调节所述螺牙旋转所述下外壳的深度,使得调节所述弹簧对所述固定片产生的压力。作为优选,所述过载转接座的第一侧与所述过载摩擦块的第二侧设置有容纳所述过载钢珠的空腔具体包括:所述过载转接座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一半圆形凹口;所述过载摩擦块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二半圆形凹口,所述过载钢珠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圆形凹口和所述第二半圆形凹口形成的空腔中。作为优选,所述过载转接座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一圆形凹槽,所述第一半圆形凹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形凹槽上;所述过载摩擦块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二圆形凹槽,所述第二半圆形凹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圆形凹槽上。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片包括固定第一子片和固定第二子片;所述固定第一子片设置在所述过载摩擦块的第一侧,在所述固定第一子片的第一侧沿所述弹性部件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摩擦片和所述固定第二子片,使得所述固定第一子片和所述固定第二子片固定在所述阻尼器腔体的内部。作为优选,所述过载摩擦块和所述摩擦片的中心孔设置有花键。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片的外周设有限位凸片,所述阻尼器外壳的内壁设有凹槽,使得所述固定片通过所述限位凸片固定在所述凹槽中,且所述固定片不能绕旋转轴旋转,所述固定片沿旋转轴移动;其中,在阻尼器正常运行时,固定片不会旋转和移动,当阻尼器外壳外部的力输出部件过载时,固定片因为受轴向力和弹性部件的作用,朝靠近弹性部件的方向移动。其中,阻尼器外壳的内壁的凹槽可以对固定片进行限位和导向,使其不能绕旋转轴旋转,但固定片能沿旋转轴移动;其中,在阻尼器正常运行时,固定片不会旋转和移动,当阻尼器外壳外部的力输出部件过载时,固定片因为受轴向力和弹性部件的作用,朝靠近弹性部件的方向移动。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动尾门撑杆,包括所述的过载保护的阻尼器、电机和丝杆;所述过载转接座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过载摩擦块和所述摩擦片的内孔与所述丝杆配合连接;所述固定片的内孔与所述丝杆间隙配合。作为优选,还包括减速箱;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箱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与所述过载转接座连接;所述过载摩擦块和所述摩擦片的内孔与所述丝杆配合连接;所述固定片的内孔与所述丝杆间隙配合。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过载保护的阻尼器,正常使用未过载时,过载转接座和设置在阻尼器外壳外部的驱动部件连接,过载钢珠设置在过载转接座与过载摩擦块形成的空腔中,摩擦片设置在过载转接座的第一侧,固定片设置在摩擦片的第一侧,并固定在阻尼器腔体的内部,使得固定片不能绕阻尼器外壳外部的力输出部件的旋转轴旋转,固定片的中间是通孔,固定片能沿旋转轴作相对位移,弹性部件设置在固定片的第一侧,以对固定片产生压力,从而使得固定片沿阻尼器外壳外部的力输出部件的旋转轴作相对位移对摩擦片产生一定压力,摩擦片为特殊摩擦材质制得的摩擦片,以取得足够的摩擦系数和良好的寿命,因为弹性部件对固定片和摩擦片有一个压力,摩擦片随阻尼器外壳外部的力输出部件的旋转轴作旋转运动时会产生对应的摩擦阻力,对应到圆周方向会产生一个阻尼力矩,对旋转轴产生阻尼力,同时,弹性部件的压力压住摩擦片,当在负载范围内工作时,摩擦片对过载摩擦块产生压力,使得过载摩擦块与过载转接座形成过载钢珠的空腔,驱动部件驱动过载转接座绕阻尼器外壳外部的力输出部件的旋转轴作旋转运动,作旋转运动的过载转接座通过过载钢珠从而驱动过载摩擦块作同步旋转运动,因此,设置在过载摩擦块的第一侧的摩擦片被驱动作同步旋转,当阻尼器外壳外部的力输出部件的旋转轴负载过大,使得过载转接座和过载摩擦块无法作同步旋转运动,弹性部件对摩擦片产生的压力无法克服阻尼器外壳外部的力输出部件的旋转轴的负载,弹性部件朝远离固定片的方向进行压缩,导致过载钢珠从空腔内脱出,在过载摩擦片和过载转接座的圆形凹槽轨道内作旋转运动;从而使得过载转接座无法驱动过载摩擦块和摩擦片作同步旋转运动,最终过载转接座和阻尼器外壳外部的力输出部件的旋转轴作不同步的旋转,从而对阻尼器外壳外部的力输出部件实现过载保护。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动尾门撑杆,在电动尾门撑杆内设置有过载保护的阻尼器,过载保护的阻尼器通过摩擦片能对丝杆产生阻尼作用,让汽车尾门能更好的达成悬停功能,实现电动尾门悬停功能且可在快速开关门超过减速箱负载时启动过载保护功能,保护齿轮箱及电机不损坏,电动尾门撑杆具有过载保护功能,可有效保护撑杆不被人为损坏,采用二合一设计,节省空间并降低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载保护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阻尼器外壳、固定片、弹性部件、摩擦片、过载摩擦块、过载转接座和过载钢珠;所述阻尼器外壳限定阻尼器腔体;所述过载转接座设置在所述阻尼器腔体的第一侧以便所述过载转接座绕的旋转轴旋转;所述过载转接座的第一侧与所述过载摩擦块的第二侧设置有容纳所述过载钢珠的空腔;所述过载钢珠设置在所述空腔中,并所述过载摩擦块通过所述过载钢珠设置在所述过载转接座的第一侧,使得所述过载转接座绕旋转轴旋转通过所述过载钢珠带动所述过载摩擦块绕旋转轴旋转;所述摩擦片设置在所述过载摩擦块的第一侧,所述固定片设置在所述摩擦片的第一侧,并固定在所述阻尼器腔体的内部,使得所述固定片不能绕旋转轴旋转,并使得所述固定片沿旋转轴的方向移动;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固定片的第一侧,以对所述固定片产生压力;其中,所述过载转接座和设置在所述阻尼器外壳外部的驱动部件连接,所述过载摩擦块和所述摩擦片的中心孔依次与设置在所述阻尼器外壳外部的力输出部件连接,以便所述力输出部件通过阻尼器被所述驱动部件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载保护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阻尼器外壳、固定片、弹性部件、摩擦片、过载摩擦块、过载转接座和过载钢珠;所述阻尼器外壳限定阻尼器腔体;所述过载转接座设置在所述阻尼器腔体的第一侧以便所述过载转接座绕的旋转轴旋转;所述过载转接座的第一侧与所述过载摩擦块的第二侧设置有容纳所述过载钢珠的空腔;所述过载钢珠设置在所述空腔中,并所述过载摩擦块通过所述过载钢珠设置在所述过载转接座的第一侧,使得所述过载转接座绕旋转轴旋转通过所述过载钢珠带动所述过载摩擦块绕旋转轴旋转;所述摩擦片设置在所述过载摩擦块的第一侧,所述固定片设置在所述摩擦片的第一侧,并固定在所述阻尼器腔体的内部,使得所述固定片不能绕旋转轴旋转,并使得所述固定片沿旋转轴的方向移动;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固定片的第一侧,以对所述固定片产生压力;其中,所述过载转接座和设置在所述阻尼器外壳外部的驱动部件连接,所述过载摩擦块和所述摩擦片的中心孔依次与设置在所述阻尼器外壳外部的力输出部件连接,以便所述力输出部件通过阻尼器被所述驱动部件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载保护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固定片的第一侧,所述弹簧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阻尼器腔体的第二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载保护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外壳包括上外壳和下外壳,所述上外壳设有螺牙,所述上外壳与所述下外壳配合,通过旋转上外壳的螺牙,调节所述螺牙旋转所述下外壳的深度,使得调节所述弹簧对所述固定片产生的压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载保护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载转接座的第一侧与所述过载摩擦块的第二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燕军廖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