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钢结构抗震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1958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钢结构抗震房,包括支撑横梁、第二地脚支撑方管、屋顶面板、楼板,所述第二地脚支撑方管上设置有第一角立柱,所述第一角立柱一侧设置有第三角立柱,所述第三角立柱后方设置有第二角立柱,所述第一角立柱与所述第三角立柱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侧柱,所述第二支撑侧柱前方设置有第一支撑侧柱,所述第一地脚支撑方管与所述第二地脚支撑方管上设置有柱连梁,所述柱连梁上设置有所述楼板,所述楼板前方设置有第一中梁。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结构设计合理,造价低,抗震性能好、强度高、安全稳固、保温隔音,重量轻运送方便,钢材可以重新回收利用,采用干施工法,不会造成水资料的浪费,并且节省了费用。

A Light Steel Aseismic Build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ght steel structure earthquake-resistant building,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ing beam, a second foot supporting square pipe, a roof panel and a floor slab. The second foot supporting square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rner column, a third corner column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first corner column, a second corner column is arranged behind the first triangle column, and a first corner column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corner column and the third corner column. A second supporting side column is provided, and a first supporting side column is arranged in front of the second supporting side column, a column connecting beam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supporting square pipe and the second supporting square pipe, and the floor slab is arranged on the column connecting beam, and a first middle beam is arranged in front of the floor slab. The beneficial effect is that the device has reasonable structure design, low cost, good seismic performance, high strength, safety and stability, sound insulation, light weight and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steel can be recycled and reused, dry construction method will not cause waste of water materials, and save co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钢结构抗震房
本技术涉及房屋建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轻钢结构抗震房。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地巖时有发生,危害影响很大,建筑物实现结构抗震、建筑节能一体化设计是建设行业不断探讨和追求的发展方向。而且现代社会中,能源、环境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现有的建筑物,主要的结构与节能一体化的建造方式有:现浇钢筋混凝土夹心节能结构体系、砌块保温夹心节能结构体系、轻钢框架保温夹芯板节能结构体系、内浇外挂筋混凝士保温夹芯板节能结构体系、轻型结构体系,普通的砖砌房屋建筑,不仅建造时间长,并且造价高、并且抗震、防潮、保温性能差,地震的时候房屋容易倒塌,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轻钢结构抗震房,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轻钢结构抗震房,包括支撑横梁、第二地脚支撑方管、屋顶面板、楼板、第一地脚支撑方管,所述第二地脚支撑方管上设置有第一角立柱,所述第一角立柱一侧设置有第三角立柱,所述第三角立柱后方设置有第二角立柱,所述第一角立柱与所述第三角立柱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侧柱,所述第二支撑侧柱前方设置有第一支撑侧柱,所述第一地脚支撑方管与所述第二地脚支撑方管上设置有柱连梁,所述柱连梁上设置有所述楼板,所述楼板前方设置有第一中梁,所述第一中梁前方设置有第二中梁,所述第一中梁与所述第二中梁之间设置有连接梁,所述楼板上方设置有所述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下端设置有侧屋架,所述侧屋架后方设置有中屋架,所述侧屋架与所述中屋架上设置有所述屋顶面板,所述屋顶面板下方设置有第一窗户,所述第一窗户后方设置有第二窗户,所述柱连梁与所述第一地脚支撑方管之间设置有侧面壁板,所述侧面壁板上设置有不锈钢拉杆,所述第一窗户下方设置有大门,所述第二中梁下方设置有地梁。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地脚支撑方管与所述第一地脚支撑方管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支撑侧柱、所述第一支撑侧柱焊接在所述第二地脚支撑方管上。如此设置,焊接起连接固定作用,使所述第二地脚支撑方管与所述第一地脚支撑方管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支撑侧柱、所述第一支撑侧柱固定在所述第二地脚支撑方管上。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角立柱、所述第三角立柱焊接在所述第二地脚支撑方管上端。如此设置,焊接起连接固定作用,使所述第一角立柱、所述第三角立柱固定在所述第二地脚支撑方管上端。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角立柱焊接在所述第一地脚支撑方管上,所述侧面壁板镶嵌在所述柱连梁、所述第一地脚支撑方管之间,所述不锈钢拉杆焊接在所述柱连梁与所述第一地脚支撑方管之间。如此设置,焊接起连接固定作用,使所述第二角立柱固定在所述第一地脚支撑方管上不动,所述不锈钢拉杆固定在所述柱连梁与所述第一地脚支撑方管之间不动,镶嵌使所述侧面壁板便于安装与拆卸,进一步设置:所述柱连梁焊接在所述第一角立柱、所述第三角立柱、所述第二角立柱上。如此设置,焊接起连接固定作用,使所述柱连梁固定在所述第一角立柱、所述第三角立柱、所述第二角立柱上不动。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中梁、所述第二中梁焊接在所述柱连梁上,所述连接梁焊接在所述第一中梁与所述第二中梁之间。如此设置,焊接起连接固定作用,使所述第一中梁、所述第二中梁固定自在所述柱连梁上不动,使所述连接梁固定在所述第一中梁与所述第二中梁之间不动。进一步设置:所述侧屋架焊接在所述第一角立柱、所述第三角立柱、所述第二角立柱上端,所述支撑横梁焊接在所述侧屋架、所述中屋架上端。如此设置,焊接起连接固定作用,使所述侧屋架固定在所述第一角立柱、所述第三角立柱、所述第二角立柱上端不动,使所述支撑横梁固定在所述侧屋架、所述中屋架上端不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该装置结构设计合理,造价低,抗震性能好、强度高、安全稳固、保温隔音,重量轻运送方便;2、钢材可以重新回收利用,采用干施工法,不会造成水资料的浪费,并且节省了费用;3、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轻钢结构抗震房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轻钢结构抗震房的第二窗户的零件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轻钢结构抗震房的屋顶面板的零件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一种轻钢结构抗震房的第二中梁的零件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第一角立柱;2、侧屋架;3、楼板;4、中屋架;5、屋顶面板;6、第一窗户;7、第二窗户;8、第二角立柱;9、侧面壁板;10、不锈钢拉杆;11、第一地脚支撑方管;12、柱连梁;13、大门;14、第一中梁;15、连接梁;16、第三角立柱;17、地梁;18、第二地脚支撑方管;19、第一支撑侧柱;20、第二支撑侧柱;21、支撑横梁;22、第二中梁。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一种轻钢结构抗震房,包括支撑横梁21、第二地脚支撑方管18、屋顶面板5、楼板3、第一地脚支撑方管11,第二地脚支撑方管18上设置有第一角立柱1,用作支撑,第一角立柱1一侧设置有第三角立柱16,用作支撑,第三角立柱16后方设置有第二角立柱8,用作支撑,第一角立柱1与第三角立柱16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侧柱20,用作支撑,第二支撑侧柱20前方设置有第一支撑侧柱19,用作支撑,第一地脚支撑方管11与第二地脚支撑方管18上设置有柱连梁12,用作支撑,柱连梁12上设置有楼板3,楼板3前方设置有第一中梁14,用作支撑,第一中梁14前方设置有第二中梁22,用作支撑,第一中梁14与第二中梁22之间设置有连接梁15,用作支撑,楼板3上方设置有支撑横梁21,用作支撑,支撑横梁21下端设置有侧屋架2,侧屋架2后方设置有中屋架4,侧屋架2与中屋架4上设置有屋顶面板5,用作屋顶,屋顶面板5下方设置有第一窗户6,用作通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钢结构抗震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横梁(21)、第二地脚支撑方管(18)、屋顶面板(5)、楼板(3)、第一地脚支撑方管(11),所述第二地脚支撑方管(18)上设置有第一角立柱(1),所述第一角立柱(1)一侧设置有第三角立柱(16),所述第三角立柱(16)后方设置有第二角立柱(8),所述第一角立柱(1)与所述第三角立柱(16)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侧柱(20),所述第二支撑侧柱(20)前方设置有第一支撑侧柱(19),所述第一地脚支撑方管(11)与所述第二地脚支撑方管(18)上设置有柱连梁(12),所述柱连梁(12)上设置有所述楼板(3),所述楼板(3)前方设置有第一中梁(14),所述第一中梁(14)前方设置有第二中梁(22),所述第一中梁(14)与所述第二中梁(22)之间设置有连接梁(15),所述楼板(3)上方设置有所述支撑横梁(21),所述支撑横梁(21)下端设置有侧屋架(2),所述侧屋架(2)后方设置有中屋架(4),所述侧屋架(2)与所述中屋架(4)上设置有所述屋顶面板(5),所述屋顶面板(5)下方设置有第一窗户(6),所述第一窗户(6)后方设置有第二窗户(7),所述柱连梁(12)与所述第一地脚支撑方管(11)之间设置有侧面壁板(9),所述侧面壁板(9)上设置有不锈钢拉杆(10),所述第一窗户(6)下方设置有大门(13),所述第二中梁(22)下方设置有地梁(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钢结构抗震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横梁(21)、第二地脚支撑方管(18)、屋顶面板(5)、楼板(3)、第一地脚支撑方管(11),所述第二地脚支撑方管(18)上设置有第一角立柱(1),所述第一角立柱(1)一侧设置有第三角立柱(16),所述第三角立柱(16)后方设置有第二角立柱(8),所述第一角立柱(1)与所述第三角立柱(16)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侧柱(20),所述第二支撑侧柱(20)前方设置有第一支撑侧柱(19),所述第一地脚支撑方管(11)与所述第二地脚支撑方管(18)上设置有柱连梁(12),所述柱连梁(12)上设置有所述楼板(3),所述楼板(3)前方设置有第一中梁(14),所述第一中梁(14)前方设置有第二中梁(22),所述第一中梁(14)与所述第二中梁(22)之间设置有连接梁(15),所述楼板(3)上方设置有所述支撑横梁(21),所述支撑横梁(21)下端设置有侧屋架(2),所述侧屋架(2)后方设置有中屋架(4),所述侧屋架(2)与所述中屋架(4)上设置有所述屋顶面板(5),所述屋顶面板(5)下方设置有第一窗户(6),所述第一窗户(6)后方设置有第二窗户(7),所述柱连梁(12)与所述第一地脚支撑方管(11)之间设置有侧面壁板(9),所述侧面壁板(9)上设置有不锈钢拉杆(10),所述第一窗户(6)下方设置有大门(13),所述第二中梁(22)下方设置有地梁(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合适家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