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絮凝沉淀池污泥上浮消除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91669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混凝絮凝沉淀池污泥上浮消除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油枪结焦率降低技术领域,能对混凝絮凝沉淀池内上浮污泥进行固液分离和分别存放,从而实现对混凝絮凝沉淀池内上浮污泥的消除,包括储水池、引水管、上环形片、下环形片和外圆管;在混凝絮凝沉淀池的右侧方设有一号存储池;混凝絮凝沉淀池的上方横向设有导轨;在导轨上朝下设有由一台一号电机驱动左右移动的伸缩杆竖直朝下布置的一号气缸,在一号气缸的伸缩杆下端固定设有水平盘,在水平盘的下表面上设有转轴竖直朝下设置的管转动机构,在管转动机构的转轴上竖直朝下设有上端口密封的甩水圆管,在甩水圆管的外管壁左下端设有圈转动机构。

Sludge Flotation Elimin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in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Sedimentation Tank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locculation flocculation sedimentation tank sludge floating elimination system and a control method.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educing coking rate of oil gun, which can separate and store the floating sludge in the flocculation sedimentation tank separately, thereby eliminating the floating sludge in the flocculation sedimentation tank, including the water storage tank, the diversion pipe, the upper annular sheet, the lower annular sheet and the outer circular tube; the right side of the flocculation sedimentation tank is provided with a No. 1 storage tank; the upper side of the flocculation sedimentation tank is horizontal. The first cylinder is arranged vertically downward with a telescopic rod moving from left to right driven by a No.1 motor, a horizontal disk is fix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telescopic rod of the No.1 cylinder, a tube rotat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vertically downward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horizontal disk, and a water-throwing circular pipe with an upper port seal is arranged vertically downward on the rotating shaft of the tube rotating mechanism, and a water-throwing circular pipe with an upper port seal is arranged vertically downward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rotating shaft of the tube rotating mechanism. The left lower end of the outer pipe wall of the water throwing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ring rotat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絮凝沉淀池污泥上浮消除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絮凝沉淀池污泥上浮消除
,尤其涉及混凝絮凝沉淀池污泥上浮消除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还没有专门用于混凝絮凝沉淀池污泥上浮消除的设备,因此,设计一种能将混凝絮凝沉淀池内上浮污泥进行消除的设备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在还没有设备便于对混凝絮凝沉淀池内上浮污泥进行消除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对混凝絮凝沉淀池内上浮污泥进行固液分离和分别存放,从而实现对混凝絮凝沉淀池内上浮污泥的消除,可靠性好的混凝絮凝沉淀池污泥上浮消除系统及控制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混凝絮凝沉淀池污泥上浮消除系统,包括储水池、引水管、上环形片、下环形片和外圆管;在混凝絮凝沉淀池的右侧方设有一号存储池;混凝絮凝沉淀池的上方横向设有导轨;在导轨上朝下设有由一台一号电机驱动左右移动的伸缩杆竖直朝下布置的一号气缸,在一号气缸的伸缩杆下端固定设有水平盘,在水平盘的下表面上设有转轴竖直朝下设置的管转动机构,在管转动机构的转轴上竖直朝下设有上端口密封的甩水圆管,在甩水圆管的外管壁左下端设有圈转动机构,在甩水圆管的外管壁右下端设有固定锁,一个管盖圈的左端竖直转动连接在圈转动机构上,并且管盖圈转动后能盖紧固定连接在甩水圆管的下管口上,在管盖圈的右端设有与固定锁匹配的圈锁扣;在管盖圈内设有若干叶片,并且在管盖圈转动时叶片能将混凝絮凝沉淀池中的污泥向上挤压到甩水圆管内;在甩水圆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滤水孔;外圆管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水平盘上,并且甩水圆管设置在外圆管内,甩水圆管与外圆管间隔布置;下环形片的外环密封固定连接在外圆管的下管口上,甩水圆管的外管壁下端与下环形片的内环密封转动连接;并且下环形片设置在圈转动机构的上方;上环形片的内环密封转动连接在甩水圆管的竖直外管壁上端,上环形片的外环密封固定连接在下环形片上方的外圆管的内管壁上;甩水圆管的管心线与外圆管的管心线落在同一条竖直线上,从而在甩水圆管与外圆管之间形成脱水腔;在外圆管的下端设有出水孔;在引水管的两端分别对接连接在外圆管的出水孔上和储水池的进水孔上。一种适用于混凝絮凝沉淀池污泥上浮消除系统的控制方法,在混凝絮凝沉淀池中的污泥上浮设定高度后;先借助圈锁扣固定锁将管盖圈盖紧固定连接在甩水圆管的下管口上,然后用户可通过启动一号电机和一号气缸将甩水圆管放入到混凝絮凝沉淀池的污泥中;然后启动管转动机构让甩水圆管转动,甩水圆管转动带动管盖圈转动,管盖圈转动带动叶片转动,叶片转动后叶片就会将混凝絮凝沉淀池中的污泥向上挤压到甩水圆管内;污泥中的水就会通过甩水圆管的管壁上的滤水孔进入到脱水腔,脱水腔中的水就会经由引水管流入到储水池中;当位于甩水圆管内的污泥的水被甩出后就在甩水圆管内形成干污泥,然后用户将一号气缸的伸缩杆缩短后让甩水圆管提起,然后在一号电机的带动下将装有干燥污泥的甩水圆管移动到一号存储池上方,然后打开管盖圈,将甩水圆管内的干污泥放入到一号存储池中;如此往复即可将混凝絮凝沉淀池中的污泥消除掉。本方案能对混凝絮凝沉淀池内上浮污泥进行固液分离和分别存放,从而实现对混凝絮凝沉淀池内上浮污泥的消除,可靠性好。作为优选,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固定锁为电控锁;一号电机的控制端、一号气缸的控制端、管转动机构的控制端、圈转动机构的控制端和电控锁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控制器对一号电机、一号气缸、管转动机构和圈转动机构的控制能够实现对混凝絮凝沉淀池内上浮污泥进行固液分离和分别存放,使用方便简单,可靠性高。作为优选,甩水圆管的内管腔直径为上端小、下端大的圆锥腔;在甩水圆管的内顶面上设有伸缩杆竖直朝下的二号气缸,在二号气缸的伸缩杆下端水平设有压板,二号气缸的控制端与控制器连接。便于将干污泥从甩水圆管内取出,使用方便简单。作为优选,在混凝絮凝沉淀池中设有能检测混凝絮凝沉淀池中污泥上浮高度的污泥上浮高度检测传感器,污泥上浮高度检测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污泥上浮高度检测传感器检测混凝絮凝沉淀池中污泥上浮的高度来自动启动对混凝絮凝沉淀池中污泥的固液分离与分别存放,从而加智能化自动化的实现混凝絮凝沉淀池中污泥的上浮消除。作为优选,在混凝絮凝沉淀池中设有竖直管,在竖直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竖直通孔,在竖直管内活动设有能漂浮在污泥上的浮力球;污泥上浮高度检测传感器为测距传感器,测距传感器设置在竖直管内的上端,并且测距传感器能检测浮力球的上浮高度。通过测距传感器对浮力球高度的检测间接测出混凝絮凝沉淀池中污泥上浮的高度来自动启动对混凝絮凝沉淀池中污泥的固液分离与分别存放,从而加智能化自动化的实现混凝絮凝沉淀池中污泥的上浮消除。可靠性高。本专利技术能够达到如下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对混凝絮凝沉淀池内上浮污泥进行固液分离和分别存放,从而实现对混凝絮凝沉淀池内上浮污泥的消除,可靠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甩水圆管设置在外圆管内的一种截面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电路原理连接结构示意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浮力球处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混凝絮凝沉淀池污泥上浮消除系统,参见图1-图4所示,包括储水池20、引水管1、上环形片13、下环形片17和外圆管12;在混凝絮凝沉淀池21的右侧方设有一号存储池22;混凝絮凝沉淀池的上方横向设有导轨8;在导轨上朝下设有由一台一号电机5驱动左右移动的伸缩杆竖直朝下布置的一号气缸6,在一号气缸的伸缩杆7下端固定设有水平盘11,在水平盘的下表面上设有转轴竖直朝下设置的管转动机构30,在管转动机构的转轴上竖直朝下设有上端口密封的甩水圆管15,在甩水圆管的外管壁左下端设有圈转动机构2,在甩水圆管的外管壁右下端设有固定锁18,一个管盖圈3的左端竖直转动连接在圈转动机构上,并且管盖圈转动后能盖紧固定连接在甩水圆管的下管口上,在管盖圈的右端设有与固定锁匹配的圈锁扣19;在管盖圈内设有若干叶片4,并且在管盖圈转动时叶片能将混凝絮凝沉淀池中的污泥向上挤压到甩水圆管内36;在甩水圆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滤水孔14;外圆管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水平盘上,并且甩水圆管设置在外圆管内,甩水圆管与外圆管间隔布置;下环形片的外环密封固定连接在外圆管的下管口上,甩水圆管的外管壁下端与下环形片的内环密封转动连接;并且下环形片设置在圈转动机构的上方;上环形片的内环密封转动连接在甩水圆管的竖直外管壁上端,上环形片的外环密封固定连接在下环形片上方的外圆管的内管壁上;甩水圆管的管心线与外圆管的管心线落在同一条竖直线上,从而在甩水圆管与外圆管之间形成脱水腔16;在外圆管的下端设有出水孔;在引水管的两端分别对接连接在外圆管的出水孔上和储水池的进水孔上。系统还包括控制器38,所述固定锁为电控锁37;一号电机的控制端、一号气缸的控制端、管转动机构的控制端、圈转动机构的控制端和电控锁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器连接。甩水圆管的内管腔直径为上端小、下端大的圆锥腔;在甩水圆管的内顶面上设有伸缩杆竖直朝下的二号气缸9,在二号气缸的伸缩杆下端水平设有压板10,二号气缸的控制端与控制器连接。在混凝絮凝沉淀池中设有能检测混凝絮凝沉淀池中污泥上浮高度的污泥上浮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混凝絮凝沉淀池污泥上浮消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池、引水管、上环形片、下环形片和外圆管;在混凝絮凝沉淀池的右侧方设有一号存储池;混凝絮凝沉淀池的上方横向设有导轨;在导轨上朝下设有由一台一号电机驱动左右移动的伸缩杆竖直朝下布置的一号气缸,在一号气缸的伸缩杆下端固定设有水平盘,在水平盘的下表面上设有转轴竖直朝下设置的管转动机构,在管转动机构的转轴上竖直朝下设有上端口密封的甩水圆管,在甩水圆管的外管壁左下端设有圈转动机构,在甩水圆管的外管壁右下端设有固定锁,一个管盖圈的左端竖直转动连接在圈转动机构上,并且管盖圈转动后能盖紧固定连接在甩水圆管的下管口上,在管盖圈的右端设有与固定锁匹配的圈锁扣;在管盖圈内设有若干叶片,并且在管盖圈转动时叶片能将混凝絮凝沉淀池中的污泥向上挤压到甩水圆管内;在甩水圆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滤水孔;外圆管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水平盘上,并且甩水圆管设置在外圆管内,甩水圆管与外圆管间隔布置;下环形片的外环密封固定连接在外圆管的下管口上,甩水圆管的外管壁下端与下环形片的内环密封转动连接;并且下环形片设置在圈转动机构的上方;上环形片的内环密封转动连接在甩水圆管的竖直外管壁上端,上环形片的外环密封固定连接在下环形片上方的外圆管的内管壁上;甩水圆管的管心线与外圆管的管心线落在同一条竖直线上,从而在甩水圆管与外圆管之间形成脱水腔;在外圆管的下端设有出水孔;在引水管的两端分别对接连接在外圆管的出水孔上和储水池的进水孔上。...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凝絮凝沉淀池污泥上浮消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池、引水管、上环形片、下环形片和外圆管;在混凝絮凝沉淀池的右侧方设有一号存储池;混凝絮凝沉淀池的上方横向设有导轨;在导轨上朝下设有由一台一号电机驱动左右移动的伸缩杆竖直朝下布置的一号气缸,在一号气缸的伸缩杆下端固定设有水平盘,在水平盘的下表面上设有转轴竖直朝下设置的管转动机构,在管转动机构的转轴上竖直朝下设有上端口密封的甩水圆管,在甩水圆管的外管壁左下端设有圈转动机构,在甩水圆管的外管壁右下端设有固定锁,一个管盖圈的左端竖直转动连接在圈转动机构上,并且管盖圈转动后能盖紧固定连接在甩水圆管的下管口上,在管盖圈的右端设有与固定锁匹配的圈锁扣;在管盖圈内设有若干叶片,并且在管盖圈转动时叶片能将混凝絮凝沉淀池中的污泥向上挤压到甩水圆管内;在甩水圆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滤水孔;外圆管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水平盘上,并且甩水圆管设置在外圆管内,甩水圆管与外圆管间隔布置;下环形片的外环密封固定连接在外圆管的下管口上,甩水圆管的外管壁下端与下环形片的内环密封转动连接;并且下环形片设置在圈转动机构的上方;上环形片的内环密封转动连接在甩水圆管的竖直外管壁上端,上环形片的外环密封固定连接在下环形片上方的外圆管的内管壁上;甩水圆管的管心线与外圆管的管心线落在同一条竖直线上,从而在甩水圆管与外圆管之间形成脱水腔;在外圆管的下端设有出水孔;在引水管的两端分别对接连接在外圆管的出水孔上和储水池的进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慧建杨仲伟顾洪绪诸葛利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