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力平衡机构和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1500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力平衡机构和升降装置,重力平衡机构包括枢转连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枢转连接下方重力悬伸部件,所述第二连杆连接上方重力承载部件,所述第二连杆包括本体与凸起部,所述本体线性延伸,所述凸起部连接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延伸端,所述第一连杆上安装有弹性结构,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弹性结构之间设置有拉杆,所述弹性结构通过所述拉杆和所述凸起部的配合,提供所述第二连杆向上转动的推力。升降装置包括上方重力承载部件、下方重力悬伸部件和重力平衡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弹性结构和拉杆向第二连杆提供向上的推力,平衡第一连杆连接的下方重力悬伸部件的重力,达到重力平衡的作用。

A Gravity Balance Mechanism and Lif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ravity balancing mechanism and a lifting device. The gravity balanc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a second connecting rod pivotally connected.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pivotally connects a gravity suspension component below.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connects an upper gravity bearing component.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comprises a body and a convex part, and the body is linearly extended. The extension end of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elastic structure on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a pull rod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protrusion part and the elastic structure. The elastic structure provides the upward rotation thrust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through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pull rod and the protrusion part. The lifting device includes the upper gravity bearing component, the lower gravity overhanging component and the gravity balance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upward thrust to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through an elastic structure and a tie rod, balances the gravity of the gravity suspension component underneath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connection, and achieves the gravity balance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力平衡机构和升降装置
本技术属于升降操作及其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装置和升降装置中的重力平衡机构。
技术介绍
在升降操作过程中,通常悬伸部分受自重影响较大,从而产生变形或部件受损,影响升降精度,并破坏升降伸缩部件。因此,业界急需一种能够在升降过程中平衡重力作用的升降装置和重力平衡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在升降过程中平衡重力作用的重力平衡机构和升降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如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重力平衡机构,包括枢转连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枢转连接下方重力悬伸部件,所述第二连杆连接上方重力承载部件,所述第二连杆包括本体与凸起部,所述本体线性延伸,所述凸起部连接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延伸端,所述第一连杆上安装有弹性结构,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弹性结构之间设置有拉杆,所述弹性结构通过所述拉杆和所述凸起部的配合,提供所述第二连杆向上转动的推力。本技术通过弹性结构和拉杆向第二连杆提供向上的推力,平衡第一连杆连接的下方重力悬伸部件的重力,达到重力平衡的作用。如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弹性结构包括缸体和活塞,所述缸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杆上,所述活塞滑动套接在所述缸体内,且与所述缸体底部之间弹性配合,所述拉杆一端枢转连接所述凸起部,另一端枢转连接所述活塞。缸体固定,活塞与缸体底部之间弹性配合,可以方便可靠地向拉杆提供弹性推力。如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活塞与所述缸体底部之间连接设置有弹簧。弹簧结构简单,作用可靠,方便提供弹力。如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活塞与所述缸体底部之间密封设置有阻尼流体。阻尼流体压力稳定且承载较大,适于重力较大的情况。如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凸起部包括两夹块和一转块,所述转块枢转连接在所述两夹块之间,所述拉杆连接所述转块。通过夹块和转块作用,方便与拉杆连接,避免出现卡死的现象。如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包括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连杆臂。左右对称设置连杆臂,可以保证力量分配均匀,提高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使用寿命。如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对应连杆臂之间分别通过转轴相连。转轴连接简单可靠,方便实现枢转连接。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如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升降装置,包括上方重力承载部件、下方重力悬伸部件和如上任一所述的重力平衡机构。本技术通过弹性结构和拉杆向第二连杆提供向上的推力,平衡第一连杆连接的下方重力悬伸部件的重力,达到上方重力承载部件与下方重力悬伸部件之间的重力平衡的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重力平衡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重力平衡机构的部分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弹性结构;4、拉杆;5、转轴;6、转块;7、夹块;8、上方重力承载部件;9、下方重力悬伸部件;10、连接框;11、压杆;12、锁紧螺母。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在对本技术的不同示例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技术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顶部”、“底部”、“前部”、“后部”、“侧部”等来描述本技术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如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技术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重力平衡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重力平衡机构的部分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重力平衡机构包括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弹性结构3和拉杆4。其中,第一连杆1连接下方重力悬伸部件9,第二连杆2连接上方重力承载部件8,弹性结构3安装在第一连杆1上并通过拉杆4弹性推顶第二连杆2。该实施例通过弹性结构3和拉杆4向第二连杆2提供向上的推力,平衡第一连杆1连接的下方重力悬伸部件9的重力,达到重力平衡的作用。该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包括左右对称的两连杆臂,两连杆臂之间连接有加强结构。第二连杆2也包括左右对称的两连杆臂,且第一连杆1的两连杆臂与第二连杆2的两连杆臂均通过转轴5枢转连接。该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一端通过连接框10枢转连接下方重力悬伸部件,另一端通过转轴5连接第二连杆2。第一连杆1上安装弹性结构3,弹性结构3包括缸体和活塞(图中未示出),缸体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杆1上,活塞滑动套接在缸体内,且与缸体底部之间弹性配合,并与拉杆4之间枢转连接。活塞与缸体之间可以设置弹簧或阻尼流体,以方便可靠地向拉杆提供弹性推力。该实施例中,第二连杆2一端枢转连接上方重力承载部件8,另一端通过转轴5连接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连接第一连杆1的一端还包括有两夹块7和一转块6,转块6枢转连接在两夹块7之间,拉杆4连接转块6,两者也可一体形成。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升降装置,包括上方重力承载部件、下方重力悬伸部件和如上所述的重力平衡机构。其中,重力平衡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其具体结构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第一连杆与下方重力悬伸部件相连,第二连杆与上方重力承载部件相连。本技术通过弹性结构和拉杆向第二连杆提供向上的推力,平衡第一连杆连接的下方重力悬伸部件的重力,达到上方重力承载部件与下方重力悬伸部件之间的重力平衡的作用。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所示出的具体结构和工艺过程仅仅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而且,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对以上所述所示的各种技术特征按照各种可能的方式进行组合以构成新的技术方案,或者进行其它改动,而都属于本技术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力平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枢转连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枢转连接下方重力悬伸部件,所述第二连杆连接上方重力承载部件,所述第二连杆包括本体与凸起部,所述本体线性延伸,所述凸起部连接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延伸端,所述第一连杆上安装有弹性结构,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弹性结构之间设置有拉杆,所述弹性结构通过所述拉杆和所述凸起部的配合,提供所述第二连杆向上转动的推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力平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枢转连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枢转连接下方重力悬伸部件,所述第二连杆连接上方重力承载部件,所述第二连杆包括本体与凸起部,所述本体线性延伸,所述凸起部连接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延伸端,所述第一连杆上安装有弹性结构,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弹性结构之间设置有拉杆,所述弹性结构通过所述拉杆和所述凸起部的配合,提供所述第二连杆向上转动的推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平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包括缸体和活塞,所述缸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杆上,所述活塞滑动套接在所述缸体内,且与所述缸体底部之间弹性配合,所述拉杆一端枢转连接所述凸起部,另一端枢转连接所述活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刘伟窦宝兴张倚云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