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外壳及电动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1096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0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外壳,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扣合连接,且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上壳体的形状为上凸的弧状,所述汽车外壳的纵截面形状为水滴形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外壳。本技术方案具备良好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能将受到的空气阻力减到最小,降低能耗。

A Kind of Automobile Shell and Electric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utomobile shell,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shell and a lower shell. The upper shell is buckl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shell, and a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upper shell and the lower shell. The shape of the upper shell is an upward convex arc, and the longitudinal section shape of the automobile shell is a water drop shape. The utility model also provides an electric vehicle, including the automobile shell. The technical scheme has good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which can minimize the air resistance and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外壳及电动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是一种汽车外壳及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代步工具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的最高行驶速度也在不断地提高。然而在车速加快的同时,风的阻力也会随之变大,有数据显示,当车的行驶速度达到110km/h时,汽车阻力有70%都来自于风阻。研究表明,车在行驶中受到的风阻与风阻系数密切相关。风阻系数是通过实验而确定出的一个数学参数,用来形容一辆汽车在行驶之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风阻系数越小,说明车辆受空气阻力影响越小。风阻系数的大小不仅关乎车的行驶速度,还与油耗有关。根据公式W=Cd×V2(其中,W代表车辆所消耗的油耗,Cd为车辆风阻系数,V为车速),风阻系数直接影响到车行驶过程中所消耗的油量。测试表明,在时速80公里下,60%的油耗都用于克服风阻,而除了速度和油耗外,风阻还会影响车辆的操控感和加速等特性。因此,减少风阻系数至关重要。风阻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汽车的外形。为减少车身所受到的阻力,汽车车身从早期的马车型车身和箱型车身演变到流线型的甲虫型车身。为了避免横向风力的影响,又演变为船型车身。后来又发展为现在的鱼型车身和楔型车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外壳及电动汽车,具备良好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能将受到的空气阻力减到最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扣合连接,且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上壳体的形状为上凸的弧状,所述汽车外壳的纵截面形状为水滴形状。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凸起,且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空腔之间形成驾驶舱。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壳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凸起为平滑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壳体具有前端和后端,所述上壳体的宽度从所述上壳体的前端至所述上壳体的后端逐渐减小。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上壳体的后端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壳体上设有至少三个向下凸起的第二凸起,各所述第二凸起上均设有用于安装车轮的的安装位,且所述安装位与所述空腔相连通。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壳体具有前端和后端,所述第二凸起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下壳体的前端,且分设于所述下壳体的前端的两侧,其余一个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下壳体的后端。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均为固化碳纤维壳。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壳体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下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为了解决相同问题,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其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汽车外壳。综上,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汽车外壳及电动汽车,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采用具有较小的风阻系数的水滴模型作为车外壳的形状,使电动汽车在流畅的气体流动环境中行驶,减少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从而提高行驶速度;2、本技术采用固化碳纤维作为车壳材料,该材料重量轻、可靠耐用,使电动汽车的重量大幅降低,从而减少行驶过程中的能耗,而且车外壳强度高,具有一定的耐热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外壳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外壳的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外壳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上壳体;11、上壳体的前端;12、上壳体的后端;2、下壳体;21、下壳体的前端;22、下壳体的后端;3、第一凸起;4、第二凸起;5、安装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外壳,其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与下壳体2扣合连接,且上壳体1与下壳体2之间形成有空腔,上壳体1的形状为上凸的弧状,没有多余的棱角,可有效降低空气阻力系数,汽车外壳的纵截面形状为水滴形状。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将汽车外壳设计为水滴状,车身没有太大的起伏和尖锐的棱角,使汽车在行驶中,空气在水滴型车外壳表面主要表现为层流,没有或很少有湍流,大大减少汽车所受的风阻系数,从而保证了汽车受到较小的阻力,从而降低能耗。其中,上壳体1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凸起3,且第一凸起3与空腔之间形成驾驶舱。设计第一凸起3可让驾驶者位于汽车的相对高点,视野更开阔,降低因视觉盲区而造成事故的概率。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外壳主要用于方程式赛车中,驾驶者半躺在驾驶舱内驾驶,可降低车辆的高度,使汽车重心降低,在高速行驶、过弯时才不会漂移,也便于驾驶者能够更好的把握平衡。上壳体1的外表面与第一凸起3之间为平滑连接,能够使汽车外表圆滑,从而减少行驶方向上的有效受风面积,更好地防止行驶过程中空气直接吹到第一凸起3上而形成对汽车的阻力。第一凸起3设置于上壳体的后端12处,从外观上缩短了汽车后端的长度,使整车长度缩短,减小了车身质量,在空气动力学的角度,可减少偏转力矩,提高行驶稳定性。上壳体1具有前端和后端,上壳体1的宽度从上壳体的前端11至上壳体的后端12逐渐减小。在本实施例中,汽车外壳的后端收窄形成尖端,将汽车宽度减至最小。在汽车高速行驶过程中,汽车后端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升力,导致轮胎附着力减少。汽车宽度从前至后逐渐变小,可以使汽车后端受到升力影响的有效面积减少,增大轮胎附着力,提高汽车在行驶中的稳定性。下壳体2上设有至少三个向下凸起的第二凸起4,各第二凸起4上均设有用于安装车轮的的安装位5,且所述安装位与所述空腔相连通。在汽车整车装配时,汽车车架安装于空腔内,车轮安装在安装位5内,从而使车轮大部分被包裹在第二凸起4内,减少汽车的迎风面积,防止汽车行驶时,风进入到车身内。优选地,第二凸起4的形状为圆弧状,与车轮形状相似,可进一步减少车轮受到的风阻。下壳体2具有前端21和后端22,优选地,第二凸起4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第二凸起4位于下壳体的前端21,且分设于下壳体的前端21的两侧,其余一个第二凸起4位于下壳体的后端22,在位于下壳体的前端21的两个第二凸起4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使汽车保持平衡。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凸起4的数量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变为四个,不受本实施例限制。上壳体1和下壳体2均为固化碳纤维壳,固化碳纤维由树脂和碳纤维一起形成,其强度高于钢铁,质量轻于铝,并具有耐腐蚀、高模量的特点,且其热膨胀系数小。采用固化碳纤维作为材料,可以使汽车外壳具有足够的强度,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一定程度地保护驾驶者,提高电动车的安全性能。而且单人即可抬起整个车壳,可以大大减轻汽车的重量。有实验证明,当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100公斤,一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0.6升;汽车重量降低1%,油耗可降低0.7%。故采用固化碳纤维作为材料可使汽车轻量化,有利于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在实际使用前,可根据驾驶者的视野范围,将部分固化碳纤维改为透明的材料,避免有视野盲区,使驾驶者可通过直接或间接视野观察到汽车前方、左右方及后方的路面情况,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上壳体1通过连接件与下壳体2可拆卸地连接,上壳体1与下壳体2可拆卸地连接,便于驾驶者通过向上掀起上壳体1来进入驾驶舱。连接件可以是铆钉、螺栓、高强度螺栓、焊条或固定销等等,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固定销作为连接件,方便驾驶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扣合连接,且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上壳体的形状为上凸的弧状,所述汽车外壳的纵截面形状为水滴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扣合连接,且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上壳体的形状为上凸的弧状,所述汽车外壳的纵截面形状为水滴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凸起,且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空腔之间形成驾驶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凸起为平滑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具有前端和后端,所述上壳体的宽度从所述上壳体的前端至所述上壳体的后端逐渐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上壳体的后端处。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寿森钟国兴康栋赖健秋邓明海朱慧明贾文婧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