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驱独立转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1084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0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四驱独立转向机构,包括底盘及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包括前行走轮及后行走轮,所述底盘通过双叉臂结构与轴承座连接,所述轴承座中穿过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行走轮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的传动轴均与驱动机构连接,每个所述的行走轮均与转向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及转向机构的数量与行走轮数量相同,每个所述的行走轮对应连接一个驱动机构及一个转向机构,实现行走轮的独立驱动和独立转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行走轮采用独立驱动和独立转向,能够实现较小半径的转弯及原地转动,通过性及灵活性强,满足轮式机器人的要求。

A Four-Drive Independent Steer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our-drive independent steering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chassis and a walking wheel. The walking wheel comprises a front wheel and a rear wheel. The chassis is connected with a bearing seat through a double-fork arm structure. The bearing seat passes through a transmission shaft which is fixed with the walking wheel. Each transmission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a driving mechanism, and each of the walking wheels is connected with a driving mechanism. Steer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The number of driving mechanism and steering mechanism is the same as the number of walking wheels. Each walking wheel is connected with a driving mechanism and a steering mechanism to realize independent driving and steering of the walking wheel. The walking wheel of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independent driving and independent steering, which can realize turning of smaller radius and in situ rotation, passability and flexibility. Strong performanc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wheeled robo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驱独立转向机构
本技术涉及轮式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四驱独立转向机构。
技术介绍
市面上的轮式机器人需要在室外的环境中进行工作,需要具有较强的通过性和灵活性,要求具有复杂路面的越障能力,可以实现小范围的转弯半径,可以原地旋转。现有的车辆行驶系统中采用的双叉臂结构,横向刚度大、抗侧倾性能优异、抓地性能好,路感清晰。现有车辆与双叉臂结构配合使用的为统一的转向机构及差速器的驱动方式,转弯半径较大,而且无法实现原地转向,不适用于轮式机器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四驱独立转向机构,以四轮车辆上常用的双叉臂结构悬架形式为依托,能够实现较小范围的转弯半径,并且可以实现原地转向,适用于市面上的轮式机器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四驱独立转向机构,包括底盘及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包括前行走轮及后行走轮,所述底盘通过双叉臂结构与轴承座连接,所述轴承座中穿过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行走轮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的传动轴均与驱动机构连接,每个所述的行走轮均与转向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及转向机构的数量与行走轮数量相同,每个所述的行走轮对应连接一个驱动机构及一个转向机构,实现行走轮的独立驱动和独立转向。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固定于底盘上,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可伸缩等速万向节连接有传动轴一端。进一步的,所述前行走轮及后行走轮各有两个,与两个所述的前行走轮连接的驱动电机前后层叠交错放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轴线与两个前行走轮圆心的连线呈夹角设置,与两个所述的后行走轮连接的驱动电机前后层叠交错设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轴线与两个后行走轮圆心的连线呈夹角设置。进一步的,与两个所述的前行走轮连接的驱动电机输出轴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与两个所述的后行走轮连接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轴线与两个前行走轮圆心的连线或两个后行走轮圆心的连接夹角范围为10°到25°。进一步的,与两个前行走轮连接的两个驱动电机的电机壳外侧设有围板,与两个后行走轮连接的两个驱动电机的电机壳外侧设有围板,围板固定于底盘上。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机构固定于底盘上,包括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与齿条相啮合,齿轮带动齿条沿两个前行走轮或两个后行走轮圆心连线的方向运动,所述齿条一端与连杆一端万向连接,另一端穿过导向块,利用导向块对其运动进行导向,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轴承座万向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底盘上固定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上设有用于安装双叉臂结构的支撑板。进一步的,所述双叉臂结构包括上叉臂、下叉臂及减震臂,所述上叉臂一端与支撑板铰接,另一端与上连接臂一端万向连接,上连接臂的另一端与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下叉臂一端与支撑板铰接,下叉臂的另一端与下连接臂一端万向连接,下连接臂另一端与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臂一端与支撑板铰接,另一端与下叉臂铰接。进一步的,所述减震臂包括减震杆,所述减震杆为伸缩杆,所述减震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及下叉臂铰接,所述减震杆上套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两端与固定于减震杆上的减震挡板相接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四驱独立转向机构,每个行走轮独立的连接有驱动机构及转向机构,可以实现独立的驱动和转向,可实现较小半径范围的转弯和原地的转动,具有较强的通过性和灵活性,具有较强的复杂地面越障能力,满足了轮式机器人的使用要求。2.本技术的四驱独立转向机构,采用两驱动电机前后交错重叠布置与可伸缩等速万向节配合使用的方式,通过驱动电机前后交错重叠布置能够有效的减少两个电机输出轴端面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少轮距尺寸,内部空间利用率提高,通过可伸缩等速万向节能够变角度传递驱动电机输出的转矩,即使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轴线与驱动轮轴线不重合也不会影响转矩的传递。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行走轮与双叉臂机构、驱动机构及转向机构配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转弯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原地转动状态示意图;其中,1.底盘,2.前行走轮,3.后行走轮,4.轴承座,5.支撑框,6.加强板,7.驱动电机,8.可伸缩等速万向节,9.围板,10.转向电机,11.齿轮,12.齿条,13.导向块,14.连杆,15.转向连接臂,16.上叉臂,17.下叉臂,18.上叉臂座,19.支撑板,20.上连接臂,21.下叉臂座,22.下连接臂,23.减震杆,24.第一减震板,25.第二减震板,26.减震弹簧。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了方便叙述,本技术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现有的利用双叉臂结构的四轮行走系统通过性及灵活性较差,不适用于轮式机器人,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四驱独立转向机构。本申请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一种四驱独立转向机构,包括底盘1及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包括两个前行走轮2及两个后行走轮3,即底盘的左侧具有一个前行走轮和一个后行走轮,底盘的右侧具有一个前行走轮和一个后行走轮,所述底盘通过双叉臂结构与轴承座4连接,所述轴承座中穿过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穿过轴承座内部的轴承与行走轮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的传动轴均与固定于底盘上的驱动机构连接,每个所述的行走轮均与转向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及转向机构的数量与行走轮数量相同,每个所述的行走轮对应连接一个驱动机构及一个转向机构,实现行走轮的独立驱动和独立转向。所述底盘上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框5,所述支撑框有多个边框焊接构成,相邻边框之间固定有加强板6,用于增加其结构强度,所述支撑框的四个角处固定有L型的支撑板19,用于安装双叉臂结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7,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可伸缩等速万向节8连接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行走轮固定连接,将驱动电机的动力传递给行走轮,通过可伸缩等速万向节能够变角度传递驱动电机输出的转矩,即使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轴线与驱动轮轴线不重合也不会影响转矩的传递。与前行走轮连接的两个驱动电机采用前后层叠交错布置,即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轴线与两个前行走轮圆心的连线呈一定的夹角,所述夹角的范围为10°到25°,且两个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两个驱动电机的电机壳外侧包覆有U型的围板9,所述围板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驱独立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及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包括前行走轮及后行走轮,所述底盘通过双叉臂结构与轴承座连接,所述轴承座中穿过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行走轮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的传动轴均与驱动机构连接,每个所述的行走轮均与转向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及转向机构的数量与行走轮数量相同,每个所述的行走轮对应连接一个驱动机构及一个转向机构,实现行走轮的独立驱动和独立转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驱独立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及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包括前行走轮及后行走轮,所述底盘通过双叉臂结构与轴承座连接,所述轴承座中穿过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行走轮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的传动轴均与驱动机构连接,每个所述的行走轮均与转向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及转向机构的数量与行走轮数量相同,每个所述的行走轮对应连接一个驱动机构及一个转向机构,实现行走轮的独立驱动和独立转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驱独立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固定于底盘上,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可伸缩等速万向节连接有传动轴一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驱独立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行走轮及后行走轮各有两个,与两个所述的前行走轮连接的驱动电机前后层叠交错放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轴线与两个前行走轮圆心的连线呈夹角设置,与两个所述的后行走轮连接的驱动电机前后层叠交错设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轴线与两个后行走轮圆心的连线呈夹角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四驱独立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与两个所述的前行走轮连接的驱动电机输出轴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与两个所述的后行走轮连接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四驱独立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轴线与两个前行走轮圆心的连线或两个后行走轮圆心的连接夹角范围为10°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聪孙元元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金惠新达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