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硅噻菌胺和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1078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0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硅噻菌胺和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含有硅噻菌胺和粉唑醇,两个活性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35‑35∶1,硅噻菌胺和粉唑醇累积重量占总重量的1‑95%。

A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ilthiabendamide and farazolo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ilthiabendamide and farazolol, which contains silthiabendamide and farazolol. The weight ratio between the two active components is 1:35 35 1, and the cumulative weight of silthiabendamide and farazolol accounts for 1_95% of the total we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硅噻菌胺和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涉及农药组合物,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含硅噻菌胺和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介绍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减少因真菌性病害造成的损失,化学防治是目前较为显著的手段之一,但由于长期以来,单一性、连续性、反复性等不科学用药手段已造成许多病原菌对当前使用的药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硅噻菌胺是拜耳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型广谱三唑硫酮类杀硅噻菌胺,研究表明其是能量抑制剂:可能是ATP抑制剂。具有良好的保护活性,残效期长。适宜作物及对作物的安全性小麦、对作物、哺乳动物、环境安全。防治对象小麦全蚀病。。粉唑醇是1-(2-氟苯基)-1-(4-氟苯基)-1-氢-1,2,4-三唑-1-乙醇的简称,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可被根、茎、叶部吸收,并能很快地在植株体内向上传导,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将不同农药的有效成分组合制成农药,是目前开发和研制新农药以及防治农业上抗性病菌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种的农药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能够明显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大大地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速度,是综合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安全的含硅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在最佳比例下,组合物具有明显增效作用,在保证最优防效下减少药剂的使用量,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并有益于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含硅噻菌胺和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含有活性组分硅噻菌胺和粉唑醇,两个活性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35-35∶1,硅噻菌胺和粉唑醇累积重量占总重量的1-9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含硅噻菌胺和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硅噻菌胺和粉唑醇的重量比为1∶15-15∶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组合物的加工剂型包括: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含硅噻菌胺和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的用途。优选用于用于防治稻曲病、纹枯病的用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中还包含农药上可接受的辅助成分助剂、溶剂或填料。作为优选,所述的农药制剂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等。本专利技术的农药制剂中使用的助剂包括溶剂、分散剂、乳化剂、稳定剂、防冻剂、成膜剂、润湿剂等及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水稻等作物上的多种病害中应用,尤其适用于防治纹枯病、稻曲病。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亦可按普通的方法施用,如浇注、喷雾、散布,其施用量随天气条件或作物状态变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由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有效成分组成,混配后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本专利技术的所提供的杀菌组合物对真菌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的筛选试验,发现硅噻菌胺与粉唑醇复配组合对抗性纹枯病病菌、稻曲病病菌具有显著地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的简单相加,这从以下生物测定实例可以清楚看出。生物测定实例1:硅噻菌胺与粉唑醇复配对小麦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对象:采自田间的小麦纹枯病菌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蚕豆离体叶片法。将小麦纹枯病菌用PDA培养基培养,待菌落刚长满培养皿时,用内径为5mm的打孔器从边缘打孔,打成的菌丝块用作接种体。选取叶位一致的蚕豆叶片,每处理10片,浸在配制好的药液中10min,取出晾干,放入铺有保湿纸的培养皿中,每个药剂设置5个浓度梯度。最后将菌丝块倒置于叶片中央,并于28℃恒温培养箱内培养,待对照充分发病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病斑直径,并计算防治效果。将防治效果换算成几率值(v),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毒力测定结果见下表1。表1硅噻菌胺与粉唑醇复配对小麦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中硅噻菌胺与粉唑醇的重量比在35∶1-1∶15范围内,共毒系数均大于120,即该组合物对小麦纹枯病菌的生物活性均表现为增效作用。生物测定实例2:硅噻菌胺与粉唑醇复配对水稻稻曲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对象:采自田间的水稻稻曲病菌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菌丝生长速率法。将水稻稻曲病菌用PDA培养基培养,待菌落刚刚长满培养皿时,用内径为7mm的打孔器从边缘打孔,打成的菌丝块用作接种体。分别取配好的药液5ml与75ml灭菌培养基混合均匀,制成4个含药液平板,以等量无菌水与培养基混合为对照。将菌丝块倒置接于平板中央,并于28℃培养箱内培养。7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菌丝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毒力测定结果见下表2。表2硅噻菌胺与粉唑醇复配对水稻稻曲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中硅噻菌胺与粉唑醇的重量比在35∶1-1∶35范围内,共毒系数均大于120,即该组合物对稻曲病菌的生物活性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硅噻菌胺和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活性组分硅噻菌胺和粉唑醇,两个活性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35‑35∶1,硅噻菌胺和粉唑醇累积重量占总重量的1‑9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硅噻菌胺和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活性组分硅噻菌胺和粉唑醇,两个活性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35-35∶1,硅噻菌胺和粉唑醇累积重量占总重量的1-9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硅噻菌胺和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硅噻菌胺和粉唑醇的重量比为1∶15-15∶1。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义学马文纲葛义发张立平汪永安陈劲松刘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舒州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